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567061
入选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
汉字出现之前,“刻木结绳而已”,仓颉造字于远古,汉字如同文明之种洒向华夏沃土,这才有后世文化的繁花硕果。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读此佳作,领略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本书解读常用汉字, 每个字均讲述其字形、起源、意思演变、相关历史传说、古今用法等内容,知识性、趣味性强,适合中小学生至耄耋老人各年龄段读者阅读,是倚床卧读的休闲佳作。
篇汉字与天文 001
1. 观天·向天·杞人忧天——释“天” 002
2. 画时圆,写时方——释“日” 004
3. 一弯如勾——释“月” 006
4. 一闪一闪亮晶晶——释“星” 009
5.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释“旦” 011
6.火常在,光永存——释“光” 014
7.日月争辉——释“明” 016
8.空中七彩桥——释“虹” 018
9.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释“气” 021
10.无形·无影·无踪迹——释“风” 024
11.电光闪闪声隆隆——释“雷” 027
12.阴阳激燿——释“电” 029
13.好雨知时节——释“雨” 031
14.姑苏城外寒山寺——释“寒” 034
15.朝如青丝暮成雪——释“雪” 036
16.冰清玉洁——释“冰” 039
第二篇汉字与地理 043
1.万物生长之本——释“土” 044
2.天时不如地利——释“地” 046
3.山雨欲来风满楼——释“山” 049
4.名山谓之岳——释“岳” 051
5.土包土山非人造——释“丘” 053
6.一江春水向东流——释“江” 056
7.疑似银河落九天——释“河” 058
8.陆地围着一片水——释“湖” 061
9.水能载舟水能覆舟——释“水” 063
10.烟花三月下扬州——释“州” 066
11.清泉石上流——释“泉” 068
12.井与井田制——释“井” 070
第三篇汉字与动物 073
1.象有牙自焚其身——释“象” 074
2.越鸟巢南枝——释“鸟” 076
3.莺歌燕舞——释“燕” 079
4. 凤兮凤兮归故乡——释“凤” 081
5.蝉鸣林愈静——释“鸣” 084
6.呦呦鹿鸣——释“鹿” 086
7.牛角、羊角、拐弯抹角——释“角” 088
第四篇汉字与生肖 091
十二生肖的来历 092
1.机灵睿智动物——释“鼠” 093
2.不用扬鞭自奋蹄——释“牛” 095
3.山兽之君——释“虎” 098
4.狡兔三窟——释“兔” 100
5.龙腾虎跃——释“龙” 103
6.人心不足蛇吞象——释“蛇” 105
7.指鹿为马——释“马” 108
8.知礼义动物——释“羊” 110
9.猴子捞月——释“猴” 112
10.三更灯火五更鸡——释“鸡” 115
11.立世之术为“忠”——释“犬” 117
12.贪吃贪睡——释“猪” 120
第五篇汉字与植物 123
1.咬定青山不放松——释“竹” 124
2.木已成舟——释“木” 126
3.木秀于林——释“林” 129
4.杨柳依依——释“柳” 131
5.一妇桑,百人衣之——释“桑” 133
6.杏林·杏坛·杏花村——释“杏” 136
7.总把新桃换旧符——释“桃” 138
8.离离原上草——释“草” 140
9.一口吞四口——释“田” 143
10.草木有生而无知——释“生” 145
11.锄禾日当午——释“禾” 147
12.橘逾淮而北为枳——释“橘” 149
13.喜看稻菽千重浪——释“稻” 151
1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释“米” 153
第六篇汉字与时令 157
1.春到人间草木知——释“春” 158
2.有礼仪之大故称夏——释“夏” 160
3.一叶知秋——释“秋” 163
4.酝酿之冬——释“冬” 166
5.今年今农场,明年明日崖——释“年” 168
6.元,始也——释“元” 170
第七篇汉字与婚姻 173
1.男儿膝下有黄金——释“男” 174
2.美丽和博大的化身——释“女” 176
3.人头顶破天——释“夫” 178
4.夫唱妇随——释“妇” 180
5.男人的配偶——释“妻” 182
6.群婚到婚阀——释“婚” 184
7.人间姻缘媒撮合——释“媒” 187
8.喜从天降——释“喜” 189
9.刑具架在头上的女人——释“妾” 192
第八篇汉字与家庭 195
1.天地之性人贵——释“人” 196
“天”,《千字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说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浑沌蒙昧的状态中。在《太平御览·三五历纪》里有一个古老的神话叫“开天辟地”。传说,起初“天地浑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就这样,盘古也成了顶天之地的巨人。后来,人们就用“开天辟地”来比喻其事是有史以来次或者是从未有过的。
“天”,本为象形字。请看上方古文字:甲骨文“天”字,像是一个站立着的人形。它的下部是人的身躯和四肢,上部是人的头。可能是甲骨文在坚硬的龟甲或骨头上刻写圆圈困难,因此将人的头刻写成了中空的方形。金文“天”字与甲骨文“天”似同,只是头部变为了一横。小篆的“天”字,由金文演变而来,而且线条化了。楷书写作“天”。
《说文解字》称:“天,颠也,至高无上。”许慎在这里解释了天字的本义为人的脑袋、是人的头顶。中医治疗头疼病用的中药叫“正天丸”,其中的“天”就是“头”的意思。
天,自然界的主宰者。千百年来人们探求它、研究它。有人观天,有人问天。在《列子·天瑞》篇里记载了一个“杞人忧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有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陷,身体无处依存,害怕得饭都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唐代李白有句诗:“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其意是:当今皇上看不见我一片赤诚的心,但我仍然像杞国人无事怕天塌下来一样,关心着国事。也正如《新唐书·陆象先传》说的“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后人称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为“杞人忧天”或“杞人无事忧天倾”。
由于至高无上的天穹,很难具体描画,于是人们便用代表人体颠顶的“头”表示天空的概念。如“苍天”“满天星斗”“太阳出来满天红”“天高地厚”等词中的天,都表示天空的意思;因为人的脑袋是在人体的上部,故而又引申指位置在上,凌空架设之物也称天,如天桥、天梯、天车、天棚、天窗、天花板等;天还引申指气候,如晴天、阴天、雨天、雾天、暑天、寒天、雪天,中国还有个“包青天”;天与量词连用算天数,如每天、第二天、忙了一整天,又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还有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如晌午天、三更天;我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原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重修后,改名为“天安门”。天安门广场,是我们庆祝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古人认为天有神灵,是万物的主宰。因此天又有“天神”“天帝”“天老爷”之说,为天披上一层神秘面纱,如一个人遇到一件难事顺利办成了,人们便称为“天助”“天意”;天还有神佛仙人生活的那个世界,如“天堂”“天国”“西天”“天兵天将”“归天”。
由天字组成的词语和成语很多,如“天长地久”“天南海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衣无缝”“天下为公”等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