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经济 畅销榜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一部硅与血铸就的教训,揭露日本IT制造业如何错失互联网时代!

作者:汤之上隆 著,林曌 等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ISBN: 978711150418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8.99

类别: 各部门经济, 经济 畅销榜 SKU:5d86c3af5f98494bcc144a54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04184

编辑推荐
Array 
内容简介
Array
作者简介
Array
目  录

译者序

前 言

第1章 我的半导体技术人生 / 1

首相真的理解“制造业”吗 / 1

奥巴马总统突然造访AMAT / 2

奥巴马真心寄望美国回归制造业 / 4

停留于考察、分析层面的“制造业白皮书” / 6

我于日本半导体产业高峰期入职日立 / 8

借调尔必达,见证惊人现实 / 10

国家项目“Asuka计划”的失败 / 11

“咎由自取”后仅拿到100万日元退休金 / 12

我为何对技术实力抱有疑问 / 13

第2章 何谓半导体 / 15

对半导体制造的误解 / 15

半导体到底是何方神圣 / 15

摩尔法则与精密化 / 18

如何制造半导体 / 20

仅凭一个按钮无法制造半导体 / 25

第3章 DRAM溃败与技术文化 / 26

追求极限性能的技术文化的确立 / 26

电脑界的更新换代 / 27

陷入“创新窘境”的日本 / 28

处于劣势的低成本制造技术 / 30

尔必达的成立与经营破产 / 32

2年内市场占有率锐减的原因 / 34

统一性的NEC与一点突破的日立 / 36

将工作细分化的NEC技术文化 / 37

NEC技术人员洁癖症似的工作状态 / 39

对“技术开发”一词的不同理解 / 40

日立的“万岁”,NEC的“失望” / 41

日立和NEC,技术实力孰优孰劣 / 42

尔必达与三菱技术实力的差异 / 43

身兼多职的三菱职员 / 45

三菱、尔必达、晶圆代工厂的DRAM比较 / 46

三菱的DRAM文化和技术实力 / 48

为何三菱职员能够受到好评 / 48

尔必达应有的姿态 / 49

第4章 尔必达和三星电子的差异 / 51

尔必达为何破产 / 51

30年丝毫未变的DRAM制造技术 / 52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是为时已晚 / 54

三星电子技术力量的特征 / 55

研发与批量生产并无明显分界线的组织体系 / 56

设备不变,流程不变 / 58

不以100%的成品率为目标 / 59

230人规模的市场调研专员 / 61

当机立断、出类拔萃的专务董事们 / 63

NEC再次陷入困境 / 64

【专栏】NEC退出智能手机市场“DoCoMo手机家族”

告终 / 65

旧NEC电子工厂的将来 / 67

为何NEC生产不出自主品牌的智能机 / 69

NEC曾领跑世界的辉煌历史 / 71

半导体业务全部外迁,NEC开始萎靡不振 / 72

洋葱剥完皮后还剩下什么 / 76

【专栏】三星电子惊人的信息收集能力/ 77

前田和夫的入门系列/ 78

第5章 一成不变的日本技术文化 / 87

DRAM衰败,日本半导体产业崩溃 / 87

红瑞萨、蓝瑞萨 / 89

瑞萨领导放话“不要写、不要说” / 90

日本半导体的“读杂志经营模式” / 93

转战SOC是否为明智之举 / 94

SOC是利基的集合 / 96

强势启动项目 / 97

参与Selete和Asuka计划 / 98

部长和社长都是温水里的青蛙 / 100

Selete成立15周年和Asuka计划结束 / 101

NHK节目:反攻的剧本Ⅱ / 103

官员们应自问:是否有点太自大 / 105

为何不提Asuka计划 / 106

ASPLA的悲惨结局 / 107

东日本大地震凸显了瑞萨的存在感 / 108

瑞萨那珂工厂的三点疑问 / 109

丰田失算,不知不觉陷入单极集中 / 110

为何不能找工厂进行替代生产 / 112

世界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的企业为何会出现赤字 /
113

价格控制权掌握在汽车制造商手里 / 115

不良率为零 / 116

不良率为零的思想如同核电的安全神话 / 118

对瑞萨新社长的期待 / 119

前社长的话彰显瑞萨自主决策能力的欠缺 / 121

瑞萨的社员们走在荆棘路上 / 123

根源在于30多年前形成的技术文化 / 124

第6章 日本电视产业崩溃的原因 / 127

“索尼派”丈夫和“瑞萨派”妻子之间的对话 /
127

追求高画质、超薄是技术人员的自我安慰行为 /
128

对创新的错误认识 / 129

索尼技术人员的创新观 / 130

创新一词越流行,创新越难实现 / 132

电视和手机:一对加拉帕戈斯化的难兄难弟 /
134

“卖掉生产出的东西”是错误观念 / 135

对市场调研也存在错误认识 / 137

市场营销的本质 / 139

用模块方式生产电视成为可能 / 140

第7章 英特尔危机与晶圆代工业霸权之争 / 143

半导体行业企业排名变迁启示 / 143

产品更新换代导致技术陷入无用之地 / 145

英特尔CEO突然宣布辞职 / 147

英特尔陷入“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困境” / 148

潜伏于英特尔发展历史中的困境 / 150

英特尔史无前例的误判 / 157

英特尔放跑大鱼,三星捡了便宜 / 158

如若英特尔把握良机,历史是否因此改变 / 159

半导体企业三巨头转战晶圆代工业 / 160

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能否获得成功 / 161

肥水不流外人田,新CEO依旧来自公司内部 / 163

三星来势汹涌,矛头直指中国台湾企业 / 164

第8章 日本过人的技术实力究竟在何处 / 167

面对更新换代,技术力量显得苍白无力 / 167

日本人究竟擅长什么 / 169

两个现象:共同进化和共同退化 / 171

主要设备及其生产制造龙头企业 / 172

日本强势产业的共同点和弱势产业的共同点 /
175

衰弱的日本制造设备的代表:曝光设备 / 176

ASML为什么能跃居 / 177

ASML提高吞吐量的秘诀:减少机器误差 / 178

日本半导体业的另一特点:从设备引进到投入生产周期

 过长 / 180

日本制造设备强项的代表:清洗设备 / 182

聚焦日本强技术能力 / 183

第9章 成为创新的弄潮儿 / 185

为何日本能成为世界 / 185

新概念:创新型模仿者 / 186

模仿使人类进化,模仿使文明发展 / 188

模仿者坐享其成 / 189

半导体产业是典型的模仿产业 / 191

DRAM产业的发展就是一种彻底的模仿 / 193

“模仿就能成功”不是真理 / 195

模仿的能力和步骤 / 196

日本半导体及电器产业应重拾模仿优势 / 198

新市场究竟身在何处 / 200

开辟新市场不需要任何的技术研发 / 201

“发明大王”爱迪生手中的“漏网之鱼” / 203

你想怎样改变世界 / 205

经营者和技术者都要亲力亲为、奔向海外 / 208

后  记 / 211

主要参考文献 / 214

前  言

世界巨头接连陨落

很多曾屹立于世界之巅、尊享过荣耀的产业和企业也会在顷刻间衰败、陨落、倒闭。

我自1987年进入日立制作所成为半导体技术人员以来,曾多次目睹世界巨头陨落的悲剧。其间,我本人也曾卷入此类悲剧。

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半导体技术人员,当时日本的半导体存储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为80%,以世界质量著称,被称为“产业中枢”,然而在2000年,它却不得不黯然退出半导体市场。

仅存的一家NEC和日立的DRAM合资企业尔必达,虽然其技术实力优于三星,但它还是在2012年2月破产,被美国镁光科技并购。

日本半导体产业退出DRAM后,开始进军数码家电及汽车用半导体SOC(system on chip,即片上系统)市场,并上马了大量项目。但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地陷入赤字,尤其是日立、三菱和NEC合资成立的瑞萨电子,虽然在汽车用半导体领域,以世界市场占有率超过40%这一有优势的市场份额和世界品质闻名业界,但终却陷入倒闭危机,被以官民资金(株)产业革新机构为中心的官民联合收购。

过去日本的核心产业—电视产业,在数字电视领域以世界画质闻名,然而在2013年3月,索尼、夏普、松下的赤字合计达到100.6万亿日元,三巨头纷纷更迭社长,采取大规模裁员措施。

类似事件不仅发生在日本,自1992年后,世界半导体销售额曾高居榜首,致力于开发世界半导体技术的美国英特尔公司也在一夜间面临经营危机。

更新换代与创新窘境

上述日本的半导体、电器产业以及英特尔等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它们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都曾位居,都曾创造出世界的品质,都拥有世界的技术。尽管如此,它们终都失去了市场,从产品制造中退出、破产、覆灭,终陨落。

若逐一探索其原因,你会发现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特殊的原因。但是,诸多因素中均有一个共同的原因。

简而言之,这个原因就是它们所涉及的各行业和企业都没有与时俱进,没能及时更新换代,陷入了“创新窘境”。

所谓“创新窘境”,即世界巨头企业过于忠实地倾听现有顾客的要求,因而导致被那些尽管产品性能和质量不高,却具有“便宜、小巧、方便”等特征的颠覆性技术的企业所淘汰。

哈佛商学院的克莱顿M. 克里斯坦森教授在详细调查了硬盘驱动器发展史后,在其著作《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日译版已由翔永社于2001年出版)中进行了阐述。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世间的普遍真理即是“变”。虽然世人皆知此变,但无论是世人、产业甚至连国家都谈“变”色变。

那些世界、拥有世界品质、技术的世界巨头企业因为拒绝改变,终走向衰落。

更新换代,10年一轮回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1970~2013年间电脑、电话、汽车三大产业的变化(见表0-1)。

在电脑业界,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大型机到1990年的PC,以及2000年的笔记本电脑,再到2013年的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可以说这已不再是手机,而是具有通话功能的微型电脑。

从过去的固定电话到2000年前后手机的普及,再到现在的智能机,电话产业发生了巨大变革。

2000年之后,以配研法制造的显像管模拟电视也已经转型为由模块式制造的液晶电视或等离子数字电视。

在汽车产业,长期以来的主流燃油车似乎也已被混合动力车、电动车(EV)等环保车所取代。

换言之,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及电器产业并未能成功顺应上述转型。如果用飞机来打个比方,这就好比尽管已经进入喷气式飞机的时代,日本却依然还在生产过时的螺旋桨式飞机。

目前,日本的汽车产业顺利地适应了时代潮流的变化,以集成技术造就的汽油发动机及混合动力车引领世界。然而10年、20年后,当电动车及燃料电池车的时代悄然而至时,日本的汽车产业能否像现在一样安然处之,就不得而知了。但凡一步走错,便可能会重蹈半导体产业和电器产业的覆辙。

与产品共变化的半导体

电脑、电话、电视等数字家电产品以及汽车等,都使用了大量半导体。

准确说来,半导体是指半导体集成电路,本书中将之简称为半导体。它的英文是IC(integrated circuit),大规模IC被称为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

半导体是上述产品的核心零部件,通过组装到产品中来实现产品的功能。当时代更替,产品寿命殆尽,且为其他产品取而代之时,过时的核心零部件—半导体产品自然会滞销。半导体产业也无法逃避被更新换代的命运。

那么,我们来观察一下1971~2012年世界半导体销售额前10的更迭(见表0-2)。

从表0-2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1990~2012年约20年间,一直保持前10的只有东芝、德州仪器、英特尔三家公司。另外,自1971~2012年约40年间,稳居前10的企业只有德州仪器一枝独秀。

资料来源: 电子杂志《半导体数据手册》中我的“VLSI报告”(Press Journal出版)。

由此可见,半导体制造商的盛衰荣枯是如何激烈。而相反,也可见40年间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德州仪器是多么的伟大。

如此一来,可见各个产品基本是以10~20年为单位进行更新换代的。同时,产品中使用的半导体也发生了转型。

2000年日本退出DRAM市场,尔必达的破产,日本的SOC业务一蹶不振,电视产业的凋敝,以及美国英特尔陷入危机,这些都源于它们没有适应各自产业的转型,从而陷入了创新的窘境。

日本半导体产业与零战的共通性

日本的半导体及电器产业的盛衰荣枯让人联想起活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零式战斗机(以下简称“零战”)。

零战亮相之际,以其出色的战斗能力及远航距离闻名,被视为“无敌”战斗机。开战初期,美国战斗机应对零战的策略便是“逃跑战略”。

然而,随着战争不断激化,到战争后期,零战逐渐失去无人能敌的优势。这是因为美军对零战进行了彻底研究,找到了零战的致命弱点。零战在超高度性能、超高速性能及防弹性能方面均存在问题。美国战斗机F6F(地狱猫战斗机)为攻击零战的这一弱点,以超高度为庇护,采取一击制胜法,接连击落了大量零战。

零战的防弹性能之弱尤其致命。为实现海军要求(当初被认为不现实)的战斗能力及远航能力,零战机体必须非常轻盈。结果,日本海军失去了很多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针对大型机厂商曾提出的“给我们生产永远不坏的DRAM”的要求,日本的DRAM厂商不计成本,真的生产出了质保高达25年的高品质DRAM。无独有偶,丰田要求瑞萨电子生产零缺陷的汽车半导体(微型电脑),于是,瑞萨电子一次次反复测试,即使公司在财政上陷入赤字,入不敷出了,也没有放弃生产高品质的微型电脑。

在此,可以看出日本半导体与零战的共同点。零战是在海军的要求(无防弹墙)下定制生产的,而DRAM及微型电脑也是按照大型机厂商及丰田对品质的要求(无视成本)定制生产的。

零部件标准化及通用化未能实现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然而日本人依然操持就业,止步不前。

零战与半导体的共通性难道是源于日本人的本性吗?

零战的问题在于其构造不适应进行批量生产。零战由中岛飞机及三菱重工制造。我听说其制造方法是将缜密的“集成技术”运用到极致。正因如此,日美战争甚至被称为“名手技艺与现代科技的交战”。(『零戦と戦艦大和』文春新書,2008年)

据该书介绍,中岛飞机与三菱重工虽然都生产零战,但因产品没有实现标准化,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即使是同一型号,三菱制造的油箱却无法安装到中岛制造的飞机上,生产一线上使用的维修方法也不尽相同。

说到底,战争以数量取胜。然而,虽然仅有两家制造工厂,但两个厂之间却不能实现零件标准化和通用化,单凭工人用手工一台一台制造,只能说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胜算。

可见,日本人没有整体意识,倾向于追求局部的化。

在我看来,零战的例子与日立和NEC合资成立的尔必达公司的情况非常相似。虽说都是DRAM,但是日立和NEC的生产方法完全不同,毫无兼容性可言。因此,尔必达成立仅两年后,其市场占有率就降到了原来的1/4,公司濒临破产倒闭。

进一步分析可知,零战开始参战时的确是以压倒性优势凌驾于其他国家的战斗机之上。但是开战后,厂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技术研发,而是(按照海军命令)不断进行一些(可有可无的)微调。在这种毫无意义的反复中,它被美国迎头追赶并赶超。

可以说,半导体和电机也走了同样的老路。对多5年就会更换掉的PC,却要求用于其中的DRAM具备25年质保的高品质;对于那些安装在汽车上,却很可能一次都不会使用的气囊用半导体(微型电脑),日本厂商一心追求着零缺陷;虽然电视的画质早已超越人眼的辨别范围,但日本厂商依然在追求画质的提高。

曾经,日本索尼销售了随身听,改变了人们享受音乐的方式,但在当下的日本,已经没有这类社会性变革了。半导体和电器产业所进行的变革都是框架内的,若要打个比方,我只能将其比喻为像在鸡蛋里挑骨头一样的改善和改良。

未能与时俱进的企业和产业走向衰落

即便只是进行类似鸡蛋里挑骨头一样的改善与改良,但只要产品能够销售出去那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各领域,每隔10~20年产品就会更新换代。很自然地,产品中的半导体也会更新换代。结果,原本畅销的产品会突然间滞销,而沿用至今的技术也就沦为无用之物。

本书将分别详细阐述日本退出DRAM市场(第3章)、尔必达的破产(第4章)、瑞萨电子的衰落(第5章)、日本电视产业的崩溃(第6章)、英特尔的危机(第7章)的原因。其实,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遭遇产业转型的洪流,陷入产品创新的窘境,终导致公司陨落。

日本“技术实力神话”的危害

如上所述,我与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共进退,一直走到了今天。我起初作为技术人员亲身制作半导体,后来转型为社会科学人员及顾问,研究日本半导体产业没落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半导体未能与时俱进,陷入创新窘境,从而走向衰落。

在我近30年的“半导体人生”中,常听到的说法就是“日本技术实力雄厚”。一般的日本人、媒体、评论家及学者对此似乎都深信不疑,天真地认为日本是“制造业大国”,“日本技术实力雄厚”。

本书则要告诉大家,正是这个技术实力神话使得日本制造业陷入困境。

的确,1998年,日本在半导体、电视及电子领域以“Japan as Number One”(日本世界)之势席卷全球。

我感到无奈的是,在30年后的今天,日本的媒体、评论家、学者们等仍旧坚信“日本的技术实力依然是世界”。这些人到底是认为日本的哪个领域的哪项技术是世界呢?恐怕,这些人并无深刻见解,只是凭感觉说“日本的技术实力世界”吧。

技术实力有这样几个判断标准:实现高品质的技术实力、实现高性能的技术实力、以低成本生产的技术实力、以短时间生产的技术实力。仅凭某一标准判断拥有很高的技术实力,便得出“日本技术实力雄厚”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

在线试读

说到底,战争以数量取胜。然而,虽然仅有两家制造工厂,但两个厂之间却不能实现零件标准化和通用化,单凭工人用手工一台一台制造,只能说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胜算。

可见,日本人没有整体意识,倾向于追求局部的化。

在我看来,零战的例子与日立和NEC合资成立的尔必达公司的情况非常相似。虽说都是DRAM,但是日立和NEC的生产方法完全不同,毫无兼容性可言。因此,尔必达成立仅两年后,其市场占有率就降到了原来的1/4,公司濒临破产倒闭。

进一步分析可知,零战开始参战时的确是以压倒性优势凌驾于其他国家的战斗机之上。但是开战后,厂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技术研发,而是(按照海军命令)不断进行一些(可有可无的)微调。在这种毫无意义的反复中,它被美国迎头追赶并赶超。

可以说,半导体和电机也走了同样的老路。对多5年就会更换掉的PC,却要求用于其中的DRAM具备25年质保的高品质;对于那些安装在汽车上,却很可能一次都不会使用的气囊用半导体(微型电脑),日本厂商一心追求着零缺陷;虽然电视的画质早已超越人眼的辨别范围,但日本厂商依然在追求画质的提高。

曾经,日本索尼销售了随身听,改变了人们享受音乐的方式,但在当下的日本,已经没有这类社会性变革了。半导体和电器产业所进行的变革都是框架内的,若要打个比方,我只能将其比喻为像在鸡蛋里挑骨头一样的改善和改良。

未能与时俱进的企业和产业走向衰落

即便只是进行类似鸡蛋里挑骨头一样的改善与改良,但只要产品能够销售出去那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各领域,每隔10~20年产品就会更新换代。很自然地,产品中的半导体也会更新换代。结果,原本畅销的产品会突然间滞销,而沿用至今的技术也就沦为无用之物。

本书将分别详细阐述日本退出DRAM市场(第3章)、尔必达的破产(第4章)、瑞萨电子的衰落(第5章)、日本电视产业的崩溃(第6章)、英特尔的危机(第7章)的原因。其实,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遭遇产业转型的洪流,陷入产品创新的窘境,终导致公司陨落。

日本“技术实力神话”的危害

如上所述,我与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共进退,一直走到了今天。我起初作为技术人员亲身制作半导体,后来转型为社会科学人员及顾问,研究日本半导体产业没落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半导体未能与时俱进,陷入创新窘境,从而走向衰落。

……

书摘插画

插图

抢先评论了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房地产开发流程管理工具箱(套装共6册)

EUR €258.94
加入购物车

一本书看透房地产:房地产开发全流程强力剖析

EUR €24.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芯事: 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发展史

EUR €38.99
加入购物车

明源地产研究系列丛书·成本制胜:微利时代再造房企核心竞争力(第二版)

EUR €3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