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4977
《金融国策论》不但建议从国家防务和军事战略的角度来建设金融体系,还首次提出了金融安全与坚实国家价值基础的关系,并解构为金融与国家安全的六大维度,深度解密“金融与颜色革命”“金融与反恐”“金融制裁”“金融与‘第四空间’主权”等,并指出即使在和平时期,金融安全风险甚至会威胁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直击问题核心,极具颠覆性意义。在外交经略方面,本书构建出“战略智慧”“战略布局”“战略主动”等新式全方位经略架构,发人深省。对于目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金融国策论》提出应发展与稳定并重,实现金融改革的六大平衡,摆正金融公平的六大误区,无不切中要害。
金融是市场,也是战场;
金融是权利,也是权力;
金融是经济,也是政治;
金融是国器,也是国策。
《金融国策论》宣告了全新的政治金融学的问世,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和阐释金融,富有创见地把金融与政治紧密结合,将金融与国家、金融与战略、金融与政治的关系抽丝剥茧地解析出来,同时从国家治理的新角度提出全新的中国金融体系构建。这种真正从国家策略层面进行金融实务解析和理论建立的思想和维度实乃一大创新。
稳固经济建设——金融战略体系篇
章为何要建立金融战略?
节金融如何成为新战场
第二节金融体系的建立为何不只是个技术活
第三节维护国家利益无所谓阴谋阳谋
第四节 从军事战略角度思考金融系统战略
第二章强大的金融体系战略是怎么建立的?
节了解美国金融霸权战略思维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金融霸权带来的好处
第三节怎么能够建立霸权——实现美国全球金融战略的基础
第三章中国需要怎样的金融体系战略?
节别人家的教训给我们家的启示
第二节中国金融战略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六大军事战略”构建中国金融战略体系
节立足国家“总体安全观” 为金融安全树立战略思维
第二节壮大国内金融实力 为政经稳定夯实战略基础
第三节倡导良性审慎的金融市场机制 为国际竞争建设战略预备
第四节循序渐进与国际接轨
为竞争缓冲建立战略纵深
第五节强化底线和危机思维 为防范风险构建战略储备
第六节主动服务国际经略 为金融影响力创造战略协同
坚实价值基础——国家金融安全篇
第五章金融与政治安全——金融颜色革命
节 金融手段已成为美国对外策动“颜色革命”的利器
第三节美国利用金融手段对中国实施全方位隐性“颜色革命”
第三节 树立总体金融安全观 防范金融“颜色革命”
第六章金融与公共安全——金融反恐
节恐怖主义与金融的关系
第二节金融反恐成为国家安全保卫战的新战场
第三节金融反恐在中国国家金融安全战略中缺位
第四节 亟须将金融反恐作为国家反恐战略的重要部分
第七章金融与国防安全——国防建设新驱动
节 中国国防建设亟须新的“加速器”
第二节 金融可以成为中国国防建设“新引擎”
第三节 “活用金融”和“用活金融”提速国防建设
第八章金融与经济安全——金融狙击
节金融狙击引发经济危机
第二节金融改革失当是遭受狙击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三节中国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第四节 中国金融改革合理的次序选择
第九章金融与金融安全——金融制裁
节
美国缘何频频施行金融制裁
第二节 中国已渐进入美国金融制裁靶心范围
第三节 美国已启动对中国金融制裁“四大战术”
第四节强化底线思维应对金融制裁
第十章金融与网络安全——金融捍卫“第四空间”主权
节 网络安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重要因素
第二节 金融与网络安全到底有什么关系?
第三节 金融多渠道捍卫中国“第四空间”安全
经济外交战略——金融国际经略篇
第十一章“先予后取”——金融战略智慧
节 经济影响力不等于政治影响力
第二节 “先予后取”的国际经验
第三节 中国周边困局
第四节 世界需要平等共赢的“一带一路”
第五节 中国经略周边需要“先予后取”
第六节 建立“人民币国际化”新平台——离岸证券交易市场
第十二章多样性金融经略——金融战略布局
节 对美金融经略——“斗而不破”
第二节 对俄罗斯金融经略——“雪中送炭”和“互利共赢”并重
第三节 对欧洲金融经略——“错位竞争”、“以点带面”
第四节 对周边国家金融经略——“多层次”“多载体”“多方式”
第五节
对拉美、非洲国家金融经略——“利益共享”、“路径影响”
第六节 对特定国家的金融经略——“政治考虑置于经济之上”
第十三章金融软实力输出——金融战略主动
节 美国的金融“第五纵队”
第二节 美将金融利益集团视为控制中国经济金融的利器
第三节 强化中国金融软实力输出赢得战略主动
第十四章金融与香港——金融战略定位
节 “占中”是一场“金融战”
第二节
香港经济金融治理的自我检讨
第三节 香港金融定位何去何从
第十五章企业“走出去”——金融战略载体
节 企业“走出去”有利于经略周边
第二节 “走出去”需要完善宏观政策引导
第十六章商业银行国际化——金融战略先行
节 “金融先行”是“三个出海”的客观需要
第二节 “金融先行”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护航
第三节 “金融先行”为中国国际经略助力
体制改革创新——发展与稳定并重篇
第十七章秩序与自由的平衡——金融监管
节 金融监管不是越松越好
第二节 金融监管不是越严越好
第三节
监管“站位”是金融市场的关键
第四节 监管“错位”是金融市场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监管“定位”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战略保障
第十八章体制与机制的平衡——市场主导
节 银行和资本市场都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中国需要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第三节 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体系活力的重要来源
第四节 存款保险体系
第十九章效率与风险的平衡——驾驭风险
节
金融风险躲不开,也不能躲
第二节 金融风险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遇
第三节 平衡和驾驭金融风险
第二十章开放与稳定的平衡——人民币国际化
节 人民币崛起是长期目标
第二节 选择渐进稳健的次序和步骤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
第三节 适时、适度的汇率干预有利于金融安全
第二十一章坚实与活用的平衡——外汇储备
节 巨额外汇储备是劣势也是优势
第二节 外汇储备管理存在问题
第三节
让外汇储备变成一池活水
第二十二章负债与发展的平衡——地方债融资转型
节 地方债现状——稳中见忧
第二节 科学把脉地方债
第三节 “新思维”应对地方债“新常态”
社会公平正义——金融误区解读篇
第二十三章摆正所有制的位置
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三大误区”
第二节 所有制改革误区引发“三大危及”
第三节 所有制改革亟需“三大支撑”
第二十四章摆正法治化的位置
节 “一个整体”——金融法治的系统思维
第二节 “国内维度”——金融法治的“三个平衡”
第三节
“国际维度”——金融法治的“三个路径”
第四节 金融法治——“三个加快”
第二十五章摆正认识观的位置
节 全社会都在给银行打工吗?
第二节 银行是靠垄断经营吗?
第三节 看清银行的真面目
第四节 别让民粹主义绑架金融
第二十六章摆正服务目标的位置
节 普惠金融是普惠但不是福利品
第二节 消费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
第三节 中小企业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
第二十七章摆正新力量的位置
节 互联网金融野性生长有利有弊
第二节 民营银行试水起航机会与挑战兼具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不会改变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
第二十八章摆正生态概念的位置
节 发展绿色金融迫在眉睫
第二节
绿色金融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
第三节 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多管齐下
第四节 建立碳交易市场
我一贯主张,研究金融问题一定要有战略观点,其中重要的就是战略目标的确定,所以要求战略目标的制定者要动态地掌握和分析各方的情况,并对未来的趋势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设想几种可能的场景;然后通过在电脑上的仔细推演,真正确定合适的战略目标。后,再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出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措施和有关的策略。因此,战略目标的确定是所有研究问题中首要决定的问题,如果目标一错,满盘皆输。这就是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目标不对,那么你就算后面的战略措施和策略贯彻实施得很好,后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在这里我仅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一个是关于金融安全的问题。在金融安全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论。我在2003年就讲过,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我们既要防止麻木不仁,丧失警惕;也要防止神经过敏,草木皆兵。在金融安全问题上,有的人主张抗击“阴谋论”。实际上,如果把抗击“阴谋论”作为保障金融安全的战略目标,那就大错特错了。把所有的国际金融活动都当成是阴谋,本身就不符合当前国际金融的实际情况。有些人把国际金融活动比成你死我活的战争,甚至拿“共济会”这种无稽的传言来吓唬一般的老百姓,这并不是真正的在对抗“阴谋论”,而是在利用“阴谋论”来阻碍改革;当然也有一些人可能是真的担心我们会中了外国人的阴谋,但是主张“阴谋论”的人多数还是有各种动机的:比如维持现有利益,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等;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这种以抗击“阴谋论”为战略目标起码存在两个重大问题。,我们要真正提高抗击“阴谋论”的能力,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金融实力和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实际上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也无法抵挡国际金融活动的进入。第二,现在国际金融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这次亚投行的成功筹办,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参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只要有利可图,国际金融界会采取合作的办法。可以预料,随着亚投行的发展壮大,美国和日本也不可能忽视它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来争取的利益,而不是把所有的国际金融活动拒之门外。正确的战略目标应当是鼓励提高我们自身的金融实力,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系统的改革,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我们的话语权和我们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这才是正确的战略目标。
另一个例子是,近年来,关于金融改革的顺序问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意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金融改革的步骤只是一个策略性问题,而它必须要围绕战略目标来进行安排,如果没有战略目标而只是谈改革顺序的话,那么不同的部门就可能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各拿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强调他们自身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全局的优化。所以在改革顺序问题上,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我在2014年出版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中明确指出,我国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实际上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推进的时候,总是遇到各种阻力,这就说明虽然提出了目标,仍然没有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制定出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措施和策略。
金融改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到从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国战略合作伙伴,股权分置改革,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设立,股指期货的开放,到融资融券;每一步都会有反对的声浪、质疑的声音,甚至还有“卖国”的责难,这样就使得我们的金融改革不能顺利地向前推进。在一些人的阻挠之下,有关部门尽管已经提出了改革的措施,但也只能是放一放、等一等、看一看,而不能及时地抓住时机向前推进。这一点教训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这本书,我认为是作者思考的结果,我赞赏和鼓励这种探索,也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关心我国的金融改革,而且要从战略上来探讨这一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稳步推进我国的金融改革,就一定能使我国的金融在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以及越来越强的地位。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动荡不安,利益博弈日趋复杂,实现金融安全越来越需要与时俱进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妥善的运筹帷幄;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化飞速推进,中国作为开放性大国越来越需要对金融安全进行整体谋划和细致安排;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不仅是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更是事关民族复兴、人民安康的重要力量。把金融上升到国策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可谓别具匠心、正当其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李扬
《金融国策论》是一本立足金融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重要著作,作者兼具国际视角和中国关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独到建言,推荐读者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巨大黑洞。本书将金融政策置于国策高度,为国人有效弥补这个黑洞提供了极其有益的探索。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
金一南
本书从战略高度阐述了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安全问题,把金融问题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关系疏理得一清二楚,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这种将政策性、思想性和学术性融会贯通的好书,实属凤毛麟角。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国学会荣誉会长
王缉思
现代个人离不开金融,现代国家更是离不开金融。著作《金融国策论》将作者的理论和实践认知进一步“磨练成精”,不仅实现了超越,更是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复兴稳根立足。主动掌控“金融国策”,国才能强,邦才能兴。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陈志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