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085358
本书分为四集,所选文章大体以人物和事件的时代为序,以开创基业、建国之初、“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四个历史阶段划分。选文的标准,侧重内容的可读性,增广见闻,以备故实,涉及书局变迁、转型等重大事件,以及那些跟书局休戚与共的作者、编辑,那些图书、刊物背后的故事。限于篇幅,总体而言,选文详远略近;部分文章采用了节选的方式,在不影响文义的前提下做了必要的技术处理。还有一些偏重学术、兼具书评性的文章,此次未能收录,将另外编选刊行。所选文章因为写作或发表于不同年代,叙事或欠完整,语境容有差异,我们尽可能保留了原文写作时间,附注文章出处,供读者参考。
齐燕铭与中华书局
吴晗与中华书局
郭沫若和中华书局二三事
叶圣陶和《永乐大典》
《资治通鉴》标点工作回顾
一个未能实现的出版计划
-1960年代中华书局与陈寅恪先生的交往
往事可待成追忆–记顾颉刚先生与中华书局的交往
顾颉刚与中华书局之交往–写于《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
《尚书校释译论》引出的尘封旧事
从《励耘书屋丛刻》说到中华书局–陈垣生前著作的出版情况
郑天挺与中华书局
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的建立与中华书局
《文史》诞生的艰难历程
《文史》掇忆
金灿然和中华书局
怀念章锡琛先生
片断回忆业师陈乃乾–每劳三旬九食之忧,何以保此之书?
追记陈乃乾、陆高谊等在中华影印工作的事迹
作者的知音–记徐调孚同志
追忆调老
忆曾次亮师
不该忘却的长者:宋云彬先生
怀念古籍整理专业户汪绍楹先生
自称“宋朝人”的王仲闻先生
《史表》、《日历》二书,1925、1926年在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用手工纸线装形式出版时,下限都到1940年,在当时说,再过十五年就到下限了。1940年后如果再多续写若干年,则除去查历史年月外,还可供当时中西年月的查对之用,因此有的朋友劝他多续几十年,但他说现在是中华民国二十九年,谁知道中华民国还能有多久,因此只写到1940年未再续。1956年在古籍出版社出版《史表》时,因当时参加政治运动多,未得暇考虑增补。只是根据曾次亮、启功和我的意见,修改了七处。当时曾次亮先生曾拟出“代算量尺”,并写了“量尺说明”,我也做了一个“阴阳历规”及“历规说明”,与傅彬然先生商议,傅同意把二件都附印在书后,但后来因印刷技术关系,无法附印,皆做罢。到1962年中华书局影印两书时,由于群众多来信要求,故增补了后六十年,下限延至2000年。同时,我将两书互校,并与其他历法书籍核对、推算,校出二书的错误四十一处,经援师同意后,都在中华书局影印时加以修改。
《日知录校注》一书,是援师教课时所使用的教材,积累资料大体完备,书已基本定稿,已定在科学院长远规划内。1955年12月30日,科学出版社建议订立合同,次年7月援师同意订立,定于1958年12月交稿。是年9月时,将此书稿约转移中华书局,后因种种原因此书未能交稿。
此外,《丛刻》里未排印出版的尚有《化考》、《辑覆》、《吴谱》等三种。三书在1962年一年中,中华书局都已约稿。这年6月12月,陈乃乾先生来电话要我去北长街99号他家里,说有要事商谈。关于援师出版等事,中华书局委托陈先生联系,每次都是由我去办理。我得电话后当即骑车去陈家,他告我说:《吴谱》已送到有关单位去审查,现有某“高级人员”对此书提出意见,说此书宗教色彩较浓,尤其是所附录的《吴渔山生平》中的某些章节更甚,这与陈老当时的政治地位不相称,建议暂不印此书。陈先生让我在合适的时候告诉援庵师。
这年12月3日,陈乃乾先生又让我去一谈,见面后,他问《辑覆》已整理完毕否,我告以正在整理,他说:书局已决定把《辑覆》将来印在《旧五代史》之后,所以现在可先不必交稿,以后再说吧!因此已整理修改完毕的点校本迄未交去。
整理《化考》时,援师自己提出不少意见,我都已一一修改,早已把这修订整理本交中华书局。不想1963年9月,陈乃乾先生亲自将此本送回,说近因对邻近各国的关系问题,上级决定,此书暂不宜印行。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