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59542丛书名: 走进军事变革的现代战场
内容简介
对于特种飞机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本书主要是从作战任务的角度,将特种飞机分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反潜巡逻机、侦察机五个类别进行介绍。此外,还补充介绍了地效飞机、旋翼机、水上飞机、无人机,力求使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认识特种飞机。本书还重点介绍当今世界各国特种飞机的发展现状,使读者对特种飞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配之以战争实例,加深读者的感性认识。
目 录
总序
总前言
前言
章 现代战争中的千里眼和空中指挥所——预警机
节 预警机的成长历程
第二节 犀利的“鹰眼”
第三节 登高望远的“望楼”
第四节 警惕的“哨兵”
第五节 E—8战场联台监视机
第六节 预警机世界新亮点:“楔尾”
第七节 其他国家预警机的发展情况
第八节 现代战争预警机不可或缺
第九节 预警机飞向何方
第二章 移动的空中补给线——空中加油机
节 空中加油机的诞生
第二节 耀眼的空中明星
第三节 空中加油机中的代表作
第四节 空中加油技术
第三章 战机保护神——电子战飞机
节 在战争中成长
第二节 EF—111A“渡鸦”
第三节 开路先锋——“徘徊者”
第四节 继往开来的EA——18G“咆哮者”
第五节 电子战飞机实战——贝卡谷地空战:82比0
第四章 潜艇克星——反潜巡逻机
节 反潜巡逻机的诞生
第二节 捕鱼的北极熊——俄“图142M3”反潜巡逻机
第三节 法国“大西洋”ATL—2反潜巡逻机
第四节 “海王星”的覆灭
第五节 美国P—3“猎户座”反潜巡逻
第六节 美国P—7A“LRAACA反潜机”
第七节 俄罗斯“伊尔—38”岸基反潜巡逻机
第五章 火眼金睛——侦察机
节 间谍幽灵——U2侦察机
第二节 U—2被击落之谜
第三节 黑鸟侦察机
第四节 RC—135侦察机
第五节 “曙光女神”侦察机
第六章 超低空杀手——地效飞机
节 性能优异的低空闪电
第二节 当今世界的几种典型地效飞机
第三节 海空“混血儿”展翅欲飞
第七章 空中怪客——旋翼机
节 古老而崭新的飞行器
第二节 U艇的小风筝——德国的潜艇用观察旋翼机Fa330
第三节 V—22“鱼鹰“多用途飞机
第四节 走向未来的旋翼机
第八章 海战场的奇兵劲旅——水上飞机
节 鲲鹏展翅——水上飞机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水上飞机家族
第三节 海空杀手——“桑德兰”水上飞机
第九章 无需飞行员的飞行器——无人机
节 无人机的特点
第二节 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使用
第三节 无人机的四大发展趋势
总前言
前言
章 现代战争中的千里眼和空中指挥所——预警机
节 预警机的成长历程
第二节 犀利的“鹰眼”
第三节 登高望远的“望楼”
第四节 警惕的“哨兵”
第五节 E—8战场联台监视机
第六节 预警机世界新亮点:“楔尾”
第七节 其他国家预警机的发展情况
第八节 现代战争预警机不可或缺
第九节 预警机飞向何方
第二章 移动的空中补给线——空中加油机
节 空中加油机的诞生
第二节 耀眼的空中明星
第三节 空中加油机中的代表作
第四节 空中加油技术
第三章 战机保护神——电子战飞机
节 在战争中成长
第二节 EF—111A“渡鸦”
第三节 开路先锋——“徘徊者”
第四节 继往开来的EA——18G“咆哮者”
第五节 电子战飞机实战——贝卡谷地空战:82比0
第四章 潜艇克星——反潜巡逻机
节 反潜巡逻机的诞生
第二节 捕鱼的北极熊——俄“图142M3”反潜巡逻机
第三节 法国“大西洋”ATL—2反潜巡逻机
第四节 “海王星”的覆灭
第五节 美国P—3“猎户座”反潜巡逻
第六节 美国P—7A“LRAACA反潜机”
第七节 俄罗斯“伊尔—38”岸基反潜巡逻机
第五章 火眼金睛——侦察机
节 间谍幽灵——U2侦察机
第二节 U—2被击落之谜
第三节 黑鸟侦察机
第四节 RC—135侦察机
第五节 “曙光女神”侦察机
第六章 超低空杀手——地效飞机
节 性能优异的低空闪电
第二节 当今世界的几种典型地效飞机
第三节 海空“混血儿”展翅欲飞
第七章 空中怪客——旋翼机
节 古老而崭新的飞行器
第二节 U艇的小风筝——德国的潜艇用观察旋翼机Fa330
第三节 V—22“鱼鹰“多用途飞机
第四节 走向未来的旋翼机
第八章 海战场的奇兵劲旅——水上飞机
节 鲲鹏展翅——水上飞机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水上飞机家族
第三节 海空杀手——“桑德兰”水上飞机
第九章 无需飞行员的飞行器——无人机
节 无人机的特点
第二节 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使用
第三节 无人机的四大发展趋势
在线试读
第八节 现代战争预警机不可或缺
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1982年4月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中,英国舰队在一段时间内曾因无法及时发现低空来袭的飞机和掠过海面飞行的导弹,以致遭到重创,究其原因与其未及时装备预警机有关。同年6月在叙利亚与以色列冲突中,以色列空军除大量使用无人侦察机、电子对抗飞机外,还出动多架E—2C预警机在地中海上空巡逻,引导己方飞机进行空战或袭击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基地,使叙方受到很大损失。
据分析,在经费一定的前提下,采用预警机并配合歼击机作战比只用歼击机作战,效果将有明显提高,在担任要地防空任务时,可使击落来袭敌机数量增多2—4倍;执行远洋舰艇防空任务时,效果更为显著。
从架空中预警机问世算起,至今只有40年,然而它的发展极快。如今,它已成为现代空战中不可缺少的机种。那么这个背驮大圆盘的怪物究竟有何特殊本领,而受到人们如此的青睐呢?
顾名思义,预警机的任务就是预先提供信息。因此,它必须具有极佳的“视力”。一般来说,设在地面上的雷达可以发现几百公里远的空中目标。这对人的肉眼来说,已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但这对空中预警机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它一旦升到空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1000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预警机大都飞行在数千米的空中,低空目标在300千米—400千米以外就会被发现,其工作效率相当于8个—10个大功率地面雷达站。一架预警机的监视范围一般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里,任何飞行目标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尤其是当入侵者以100米以下的高度飞行时,空中预警机就更能显示出它那超凡的本领了。因为对于这些低空进袭者,地面雷达发现它们的距离将减小到几十公里。而空中预警机的“视力”却几乎不受什么影响。显然,对付来犯的敌机,空中预警机能比雷达提供更多充裕的预警时间,从而可以使己方防空部队更从容不迫地进行防犯准备。
空中预警机还有一个本领,那就是它还是一个出色的“空中指挥所”。一旦打起仗来,它还可以担当起“空中司令官”的重任。一架预警机通常可以指挥引导数百架己方飞机与敌机进行空战。
空中预警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本领,是因为它拥有若干套功能齐全的系统:
(1)雷达探测系统是预警机的关键部分。正是它才使得预警机拥有一个背驮大圆盘的怪模样。式的预警机通常采用具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在地面和海面的严重杂波环境中探测和跟踪高空或低空、高速或低速飞行目标,能对数百个目标进行处理和显示。
(2)敌我识别系统主要用于在复杂的战区内辨别敌我,由询问机和应答机组成。询问天线通常安装在雷达天线上,在雷达探测的同时对目标进行询问,目标的回波被送人数据处理系统,天线扫描一次可以询问200个装有应答机的目标。经过综合处理的信号后输入到显控台,使机上操作员和指挥员对战区敌我力量的分布一目了然。
(3)电子侦察和通信侦察系统主要用于对各种雷达和通信信号进行探测、识别、定位和跟踪,是雷达探测系统主要的情报支援手段。
(4)导航系统主要用于为预警机提供飞机的精确位置、姿态和速度参数。这些数据被输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从而给雷达系统提供基准位置,使各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能够准确地转换到大地参考系上去。
(5)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由一部处理速度达到每秒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次的计算机组成。预警机之所以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显示上百个目标,全是它的功劳。
(6)通信系统包括机内部通信和外部通信。机内通信系统为操作员和机组建立话音通信;外部通信系统由数部短波和超短波电台组成,可将大量信息传递给空中友机、海上舰船或地面指挥所,信息传递可以是话音或数字模式。
(7)显示和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显示战区综合信息,供指挥员和操作员对战场进行控制指挥,发出指令,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编辑。显示台分为搜索、引导拦截、指挥、电子侦察等多种功能。
此外,为了保证上述系统能够正常工作,预警机还配备了冷却、电源等辅助系统。
空中预警机每次执行任务之前,所有与这次任务有关的资料都将事先存储到数据处理系统,比如像天气情况、己方飞机的性能、敌方飞机的性能等等。当预警机背上的圆盘天线发现敌机来袭时,数据处理系统将根据雷达提供的数据快速推算出敌机的数量、种类、位置等,然后向己方战斗机发出指令,并引导它们飞向目标,进行截击。整个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警机的作用已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出空中指挥引导等功能。1982年的以色列和叙利亚的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凭借E—2C预警机的准确指挥和引导,一举击落81架叙利亚战斗机,摧毁19个地空导弹营,而以军无一损失,E—2C从此名扬天下。同年,远征马岛的英国皇家海军却因为缺乏预警机,不得不在阿根廷战机的凶猛进攻下损兵折将、苦苦挣扎,差点输掉整场战争。
现代战争中,没有预警机的有效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的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期42天的海湾战争中,数千架来自多个国家的飞机,飞行了十万多架次,没有发生重大相撞与误伤事件,全靠十数架E—3A和E—2C预警机不知疲倦地工作。
战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正进一步提升着预警机的作用。首先是加强了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能力,E—8联合监视飞机就具备了在复杂的地面杂波环境下探测坦克装甲、轮式车辆、直升机等活动目标,以及桥梁、机场等静止目标的能力;其次是探测隐形目标,F—117等隐形飞机主要是针对地面雷达的,高高在上的预警机恰好能捕捉到这一弱点,使隐形飞机无处遁形;再次是沟通来自各方的信息,成为“网络中心战”平台。伊战中对萨达姆的第二次“斩首”行动正是由预警机发现其行踪后,立即召唤一架B—1B型轰炸机,仅仅12分钟后就投下4枚炸弹,将目标区夷为平地。
21世纪的预警机超越了“千里眼”的范畴,它集侦察、指挥、控制、引导、通信、制导、遥控于一身,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领袖”。
P46-50
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1982年4月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中,英国舰队在一段时间内曾因无法及时发现低空来袭的飞机和掠过海面飞行的导弹,以致遭到重创,究其原因与其未及时装备预警机有关。同年6月在叙利亚与以色列冲突中,以色列空军除大量使用无人侦察机、电子对抗飞机外,还出动多架E—2C预警机在地中海上空巡逻,引导己方飞机进行空战或袭击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基地,使叙方受到很大损失。
据分析,在经费一定的前提下,采用预警机并配合歼击机作战比只用歼击机作战,效果将有明显提高,在担任要地防空任务时,可使击落来袭敌机数量增多2—4倍;执行远洋舰艇防空任务时,效果更为显著。
从架空中预警机问世算起,至今只有40年,然而它的发展极快。如今,它已成为现代空战中不可缺少的机种。那么这个背驮大圆盘的怪物究竟有何特殊本领,而受到人们如此的青睐呢?
顾名思义,预警机的任务就是预先提供信息。因此,它必须具有极佳的“视力”。一般来说,设在地面上的雷达可以发现几百公里远的空中目标。这对人的肉眼来说,已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但这对空中预警机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它一旦升到空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1000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预警机大都飞行在数千米的空中,低空目标在300千米—400千米以外就会被发现,其工作效率相当于8个—10个大功率地面雷达站。一架预警机的监视范围一般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里,任何飞行目标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尤其是当入侵者以100米以下的高度飞行时,空中预警机就更能显示出它那超凡的本领了。因为对于这些低空进袭者,地面雷达发现它们的距离将减小到几十公里。而空中预警机的“视力”却几乎不受什么影响。显然,对付来犯的敌机,空中预警机能比雷达提供更多充裕的预警时间,从而可以使己方防空部队更从容不迫地进行防犯准备。
空中预警机还有一个本领,那就是它还是一个出色的“空中指挥所”。一旦打起仗来,它还可以担当起“空中司令官”的重任。一架预警机通常可以指挥引导数百架己方飞机与敌机进行空战。
空中预警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本领,是因为它拥有若干套功能齐全的系统:
(1)雷达探测系统是预警机的关键部分。正是它才使得预警机拥有一个背驮大圆盘的怪模样。式的预警机通常采用具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在地面和海面的严重杂波环境中探测和跟踪高空或低空、高速或低速飞行目标,能对数百个目标进行处理和显示。
(2)敌我识别系统主要用于在复杂的战区内辨别敌我,由询问机和应答机组成。询问天线通常安装在雷达天线上,在雷达探测的同时对目标进行询问,目标的回波被送人数据处理系统,天线扫描一次可以询问200个装有应答机的目标。经过综合处理的信号后输入到显控台,使机上操作员和指挥员对战区敌我力量的分布一目了然。
(3)电子侦察和通信侦察系统主要用于对各种雷达和通信信号进行探测、识别、定位和跟踪,是雷达探测系统主要的情报支援手段。
(4)导航系统主要用于为预警机提供飞机的精确位置、姿态和速度参数。这些数据被输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从而给雷达系统提供基准位置,使各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能够准确地转换到大地参考系上去。
(5)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由一部处理速度达到每秒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次的计算机组成。预警机之所以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显示上百个目标,全是它的功劳。
(6)通信系统包括机内部通信和外部通信。机内通信系统为操作员和机组建立话音通信;外部通信系统由数部短波和超短波电台组成,可将大量信息传递给空中友机、海上舰船或地面指挥所,信息传递可以是话音或数字模式。
(7)显示和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显示战区综合信息,供指挥员和操作员对战场进行控制指挥,发出指令,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编辑。显示台分为搜索、引导拦截、指挥、电子侦察等多种功能。
此外,为了保证上述系统能够正常工作,预警机还配备了冷却、电源等辅助系统。
空中预警机每次执行任务之前,所有与这次任务有关的资料都将事先存储到数据处理系统,比如像天气情况、己方飞机的性能、敌方飞机的性能等等。当预警机背上的圆盘天线发现敌机来袭时,数据处理系统将根据雷达提供的数据快速推算出敌机的数量、种类、位置等,然后向己方战斗机发出指令,并引导它们飞向目标,进行截击。整个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警机的作用已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出空中指挥引导等功能。1982年的以色列和叙利亚的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凭借E—2C预警机的准确指挥和引导,一举击落81架叙利亚战斗机,摧毁19个地空导弹营,而以军无一损失,E—2C从此名扬天下。同年,远征马岛的英国皇家海军却因为缺乏预警机,不得不在阿根廷战机的凶猛进攻下损兵折将、苦苦挣扎,差点输掉整场战争。
现代战争中,没有预警机的有效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的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期42天的海湾战争中,数千架来自多个国家的飞机,飞行了十万多架次,没有发生重大相撞与误伤事件,全靠十数架E—3A和E—2C预警机不知疲倦地工作。
战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正进一步提升着预警机的作用。首先是加强了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能力,E—8联合监视飞机就具备了在复杂的地面杂波环境下探测坦克装甲、轮式车辆、直升机等活动目标,以及桥梁、机场等静止目标的能力;其次是探测隐形目标,F—117等隐形飞机主要是针对地面雷达的,高高在上的预警机恰好能捕捉到这一弱点,使隐形飞机无处遁形;再次是沟通来自各方的信息,成为“网络中心战”平台。伊战中对萨达姆的第二次“斩首”行动正是由预警机发现其行踪后,立即召唤一架B—1B型轰炸机,仅仅12分钟后就投下4枚炸弹,将目标区夷为平地。
21世纪的预警机超越了“千里眼”的范畴,它集侦察、指挥、控制、引导、通信、制导、遥控于一身,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领袖”。
P46-5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