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08633
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宗旨——围绕近现代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历史主题、阐述中华民族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而接续奋斗的历史进程、揭示中国人民在饱经沧桑中作出`“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据此宗旨并结合成人高校的教学特点,本书每章均按“内容提要”、“习题练习”、“参考答案”、“阅读思考”四个板块编写,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内容、掌握基础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提高认识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达到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
目 录
上编 从鸦片战略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内容提要】
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外国资本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内容提要】
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内容提要】
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内容提要】
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内容提要】
节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第二节 “三座大山”的重压
第三节 两个中国之命运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内容提要】
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内容提要】
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
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内容提要】
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8)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内容提要】
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节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内容提要】
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内容提要】
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提要】
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节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习题练习】
【参考答案】
【阅读思考】
后记
在线试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因此,这是一门内容丰富且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本书是根据中宣部、*关于实施高校思想理论课“05”方案所规定的新版全国统编教材,结合成人高校的教学特点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与辅导用书,全书按“内容提要”、“习题练习”、“参考答案”、“阅读思考”四大板块编写,以利于成人高校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及重点,切实有效地达到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