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008413
目 录
第十九章 国共两党在美国调处下和谈及两军的局部冲突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上党战役
一 上党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归绥、包头战役
一 归绥战役概况
二 包头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邯郸战役
一 邯郸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邹县、滕县战役
一 邹县战役概况
二 滕县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解放东北之战
一 全面抗战前东北局势
二 全面抗战时东北局势
三 抗战结束后东北局势
第八节 四平保卫战
一 战争概况
二 战争过程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章 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中共军队实施战略防御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及其破裂
第二节 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中原突围
一 中原地区局势
二 中原突围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新四军苏中七战七捷
一 苏中地区局势
二 苏中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鲁西南、晋南之战
一 鲁西南、晋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集宁会战
一 集宁会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张家口保卫战
一 张家口保卫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宿北战役
一 宿北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八路军豫北歼敌,挺进鲁西南
一 豫北、鲁西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峄县、枣庄之战
一 峄县、枣庄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
一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军转入重点进攻,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
第一节 内战全面爆发后国内外政治形势
第二节 内战一年国共两党军力的消长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莱芜大捷
一 莱芜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国民党军进攻延安西北解放军三战三捷
一 三战三捷之历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豫北、晋南攻势
一 豫北、晋南攻势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正太路战役
一 正太路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孟良崮战役
一 战争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和四平攻坚战
一 夏季攻势概况
二 四平攻坚战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沙家店之战
一 沙家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一)共产党军队
(二)国民党军队
第十节 刘邓大军挺进鄂豫皖
一 挺进鄂豫皖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陈谢兵团进军豫陕鄂
一 进军豫陕鄂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二节 沙土集战役
一 沙土集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三节 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
一 秋季攻势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四节 清风店之战
一 清风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五节 胶东战役
一 胶东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六节 三大野战军会师中原
一 三大野战军会师中原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二章 国民党军队被迫重点防御中共军队全面战略进攻
第一节 中共军队转入战略进攻后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国共两军的兵力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石家庄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石家庄战役双方参战军队序列
第四节 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鞍山、营口、四平、吉林
一 战役始末
二 冬季攻势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瓦子街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瓦子街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晋察冀解放军重创傅作义主力第三十五军
一 战役始末
二 涞水庄町大战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中原解放军攻克洛阳
一 战役始末
二 洛阳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山东解放军攻克淄博、潍坊
一 战役始末
二 淄博、潍坊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临汾攻坚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临汾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西北解放军奇袭宝鸡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奇袭宝鸡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宛西、宛东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宛西、宛东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二节 襄樊攻坚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襄樊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三节 徐向前兵团连克晋中十五城
一 战役始末
二 晋中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四节 华野兵团会师鲁西南
一 战役始末
二 泰安、兖州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五节 开封、豫东歼灭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开封、豫东两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六节 济南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济南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七节 辽沈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辽沈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八节 淮海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淮海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九节 平津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平津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节 和平解放绥远
第二十三章 解放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中国大陆
第一节 南京蒋政权覆灭前夕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国共两军的兵力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太原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太原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解放南京和杭州
一 战役始末
二 宁杭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和平解放武汉和长沙
一 战役始末
二 武汉、长沙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解放上海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上海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解放西安
一 战役始末
二 扶眉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福州、厦门、金门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福州、厦门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解放广东、广西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粤桂之战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解放大西北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甘宁青之战双方战斗序列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大陆其他地区的战争
附录二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简目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上党战役
一 上党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归绥、包头战役
一 归绥战役概况
二 包头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邯郸战役
一 邯郸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邹县、滕县战役
一 邹县战役概况
二 滕县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解放东北之战
一 全面抗战前东北局势
二 全面抗战时东北局势
三 抗战结束后东北局势
第八节 四平保卫战
一 战争概况
二 战争过程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章 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中共军队实施战略防御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及其破裂
第二节 内战全面爆发前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中原突围
一 中原地区局势
二 中原突围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新四军苏中七战七捷
一 苏中地区局势
二 苏中战役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鲁西南、晋南之战
一 鲁西南、晋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集宁会战
一 集宁会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张家口保卫战
一 张家口保卫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宿北战役
一 宿北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八路军豫北歼敌,挺进鲁西南
一 豫北、鲁西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峄县、枣庄之战
一 峄县、枣庄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
一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军转入重点进攻,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
第一节 内战全面爆发后国内外政治形势
第二节 内战一年国共两党军力的消长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莱芜大捷
一 莱芜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国民党军进攻延安西北解放军三战三捷
一 三战三捷之历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豫北、晋南攻势
一 豫北、晋南攻势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正太路战役
一 正太路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孟良崮战役
一 战争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和四平攻坚战
一 夏季攻势概况
二 四平攻坚战概况
三 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沙家店之战
一 沙家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一)共产党军队
(二)国民党军队
第十节 刘邓大军挺进鄂豫皖
一 挺进鄂豫皖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陈谢兵团进军豫陕鄂
一 进军豫陕鄂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二节 沙土集战役
一 沙土集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三节 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
一 秋季攻势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四节 清风店之战
一 清风店之战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五节 胶东战役
一 胶东战役概况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六节 三大野战军会师中原
一 三大野战军会师中原过程
二 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二章 国民党军队被迫重点防御中共军队全面战略进攻
第一节 中共军队转入战略进攻后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国共两军的兵力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石家庄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石家庄战役双方参战军队序列
第四节 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鞍山、营口、四平、吉林
一 战役始末
二 冬季攻势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瓦子街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瓦子街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晋察冀解放军重创傅作义主力第三十五军
一 战役始末
二 涞水庄町大战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中原解放军攻克洛阳
一 战役始末
二 洛阳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山东解放军攻克淄博、潍坊
一 战役始末
二 淄博、潍坊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临汾攻坚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临汾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西北解放军奇袭宝鸡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奇袭宝鸡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一节 宛西、宛东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宛西、宛东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二节 襄樊攻坚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襄樊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三节 徐向前兵团连克晋中十五城
一 战役始末
二 晋中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四节 华野兵团会师鲁西南
一 战役始末
二 泰安、兖州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五节 开封、豫东歼灭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开封、豫东两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六节 济南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济南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七节 辽沈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辽沈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八节 淮海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淮海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九节 平津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平津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二十节 和平解放绥远
第二十三章 解放大军横渡长江解放中国大陆
第一节 南京蒋政权覆灭前夕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 国共两军的兵力和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二 共产党军队
第三节 太原战役
一 战役始末
二 太原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四节 解放南京和杭州
一 战役始末
二 宁杭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五节 和平解放武汉和长沙
一 战役始末
二 武汉、长沙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六节 解放上海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上海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七节 解放西安
一 战役始末
二 扶眉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八节 福州、厦门、金门之战
一 战役始末
二 福州、厦门战役双方战斗序列
第九节 解放广东、广西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粤桂之战双方战斗序列
第十节 解放大西北
一 战役始末
二 解放甘宁青之战双方战斗序列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大陆其他地区的战争
附录二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简目
媒体评论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
在线试读
第十九章 国共两党在美国调处下和谈及两军的局部冲突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经过八年抗战,国民党军队在量和质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国民党假借抗日极力扩充军队,至抗战结束时,发展到步兵军一百个,骑兵军四个,步兵师三百三十二个,骑兵师二十个。1944年,日军发动贯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国民党损兵兵力四五十万人,但很快得到补充,日本投降后又收编了汪精卫、齐燮元等部伪军五六十万人,总兵力仍达五百万人。装备也大大改善,除抗战开始苏联给装备四个突击军;抗战后期,根据租借法案和陆续馈赠,又装备了四十五个美械师。战争结束,又接受日军投降,缴获日军大量武器,包括步骑枪六十八万五千余支,手枪六十余万支,轻重机枪二万九千多挺,舰艇船舶一千四百余艘,装甲车一百五十余辆,火炮一万五千余门,战车三百八十余辆,飞机一千零六十多架,卡车一万五千多辆,马匹七万四千多匹,从而大大加强了国民党军队的火力和作战机动能力。
国民党军队通过新建预备师、新编师、暂编师和加紧对旁系部队的中央军化,国民党嫡系部队大大加强,步兵师达到一百七十多个。同时派遣大批政训人员进入地方军阀部队进行监视,并抽调其军官到中央军校和陆军大学受训,然后借抗战的名义将其调离本省区,从而达到了对粤、湘、川、滇地方军阀部队的控制。
……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军队编制
一 国民党军队
经过八年抗战,国民党军队在量和质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国民党假借抗日极力扩充军队,至抗战结束时,发展到步兵军一百个,骑兵军四个,步兵师三百三十二个,骑兵师二十个。1944年,日军发动贯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国民党损兵兵力四五十万人,但很快得到补充,日本投降后又收编了汪精卫、齐燮元等部伪军五六十万人,总兵力仍达五百万人。装备也大大改善,除抗战开始苏联给装备四个突击军;抗战后期,根据租借法案和陆续馈赠,又装备了四十五个美械师。战争结束,又接受日军投降,缴获日军大量武器,包括步骑枪六十八万五千余支,手枪六十余万支,轻重机枪二万九千多挺,舰艇船舶一千四百余艘,装甲车一百五十余辆,火炮一万五千余门,战车三百八十余辆,飞机一千零六十多架,卡车一万五千多辆,马匹七万四千多匹,从而大大加强了国民党军队的火力和作战机动能力。
国民党军队通过新建预备师、新编师、暂编师和加紧对旁系部队的中央军化,国民党嫡系部队大大加强,步兵师达到一百七十多个。同时派遣大批政训人员进入地方军阀部队进行监视,并抽调其军官到中央军校和陆军大学受训,然后借抗战的名义将其调离本省区,从而达到了对粤、湘、川、滇地方军阀部队的控制。
……
书摘插画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097d3d3f0f22474a36e4d1e_310370.jpg)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