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078496
内容简介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是我军工程技术学府。
国防科技大学的50多年发展史,是与国家昌盛和民族振兴紧密联系、休戚与共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和国百废待兴,*、党中央毅然决策成立“哈军工”,以培养“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197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刚刚结束,邓小平即亲切接见长沙工学院(原“哈军工”主体)领导人,并批示将学院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20世纪末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新军事变革初露端倪。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l999年做出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的重大决策,赋予学校“为全军培养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培训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光荣任务。2003年10月,*主席亲切接见学校主要领导,谆谆嘱托他们一定要办好国防科技大学,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为国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科学技术支撑:先后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约l3万名各类人才,其中有36人当选为‘两院’院士,17人成为党的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及中纪委委员,300余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取得了以“银河”巨型计算机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和军队“2110工程”建设、军队重点建设院校。现在,她正阔步迈向中央军委要求的“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一日无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的50多年发展史,是与国家昌盛和民族振兴紧密联系、休戚与共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和国百废待兴,*、党中央毅然决策成立“哈军工”,以培养“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197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刚刚结束,邓小平即亲切接见长沙工学院(原“哈军工”主体)领导人,并批示将学院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20世纪末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新军事变革初露端倪。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l999年做出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的重大决策,赋予学校“为全军培养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培训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光荣任务。2003年10月,*主席亲切接见学校主要领导,谆谆嘱托他们一定要办好国防科技大学,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为国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科学技术支撑:先后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约l3万名各类人才,其中有36人当选为‘两院’院士,17人成为党的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及中纪委委员,300余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取得了以“银河”巨型计算机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和军队“2110工程”建设、军队重点建设院校。现在,她正阔步迈向中央军委要求的“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一日无大学。
目 录
序言
章 与日同辉
节 决策创建“哈军工”
第二节 邓小平批示成立国防科技大学
第三节 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
第四节 胡锦涛对国防科技大学寄予厚望
第二章 “军工”传统
节 陈赓治学
第二节 “两老”办院
第三节 “端盘子”、“搭梯子”
第四节 学园奇葩
第三章 重振雄风
节70年代:南迁之冬
第二节80年代:科研之春
第三节90年代:振兴之路
第四节21世纪:腾飞之旅
第四章 名苑巨匠
节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曹鹤荪
第二节 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周明鸂
第三节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慈云桂
第四节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孙本旺
第五节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启智
第六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
……
第五章 桃园沃土
第六章 创新之花
第七章 “银河”精神
第八章 前沿攻坚
第九章 有人铸魂
第十章 坚强保障
第十一章 学子精英(上)
第十二章 学子精英(下)
结束语:世界一流不是梦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大事记(1952-2008)
章 与日同辉
节 决策创建“哈军工”
第二节 邓小平批示成立国防科技大学
第三节 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
第四节 胡锦涛对国防科技大学寄予厚望
第二章 “军工”传统
节 陈赓治学
第二节 “两老”办院
第三节 “端盘子”、“搭梯子”
第四节 学园奇葩
第三章 重振雄风
节70年代:南迁之冬
第二节80年代:科研之春
第三节90年代:振兴之路
第四节21世纪:腾飞之旅
第四章 名苑巨匠
节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曹鹤荪
第二节 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周明鸂
第三节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慈云桂
第四节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孙本旺
第五节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启智
第六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
……
第五章 桃园沃土
第六章 创新之花
第七章 “银河”精神
第八章 前沿攻坚
第九章 有人铸魂
第十章 坚强保障
第十一章 学子精英(上)
第十二章 学子精英(下)
结束语:世界一流不是梦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大事记(1952-2008)
在线试读
章 与日同辉
1807年,欧洲爆发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在耶拿战役中,普鲁士军队被法军打得落花流水、一溃千里,致使普鲁士几乎丧失了一半国土。普鲁士举国悲愤。大学教授们纷纷向国王威廉三世献计献策:振兴普鲁士,必先从办大学开始。
威廉三世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告示国民学习科学、培养民族精神,并批示洪堡德在费希特等有识之士的辅佐下创办一所高水平大学。
1810年,世界著名的柏林大学宣告诞生。柏林大学在洪堡德、阿尔托夫等教育改革家的主持下,改变了传统的“大学是教学的机构”的办学理念,首先把科研机制引入大学,倡导“大学是研究中心”的崭新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每个学生“至少在日益增大的知识金庙上置放一块金砖”,成为了世界上所既是教学中心也是科研中心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随着柏林大学的发展壮大,德国国民学习科学蔚然成风,各种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从此德国在科学领域执掌世界牛耳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
1807年,欧洲爆发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在耶拿战役中,普鲁士军队被法军打得落花流水、一溃千里,致使普鲁士几乎丧失了一半国土。普鲁士举国悲愤。大学教授们纷纷向国王威廉三世献计献策:振兴普鲁士,必先从办大学开始。
威廉三世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告示国民学习科学、培养民族精神,并批示洪堡德在费希特等有识之士的辅佐下创办一所高水平大学。
1810年,世界著名的柏林大学宣告诞生。柏林大学在洪堡德、阿尔托夫等教育改革家的主持下,改变了传统的“大学是教学的机构”的办学理念,首先把科研机制引入大学,倡导“大学是研究中心”的崭新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每个学生“至少在日益增大的知识金庙上置放一块金砖”,成为了世界上所既是教学中心也是科研中心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随着柏林大学的发展壮大,德国国民学习科学蔚然成风,各种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从此德国在科学领域执掌世界牛耳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