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407593
编辑推荐
当代文学名家长篇精品书系之叶辛卷——《巨澜》(上、下册)。著名作家叶辛精心打造的倾心力作,国内首部全景式反映改革开放的长篇巨制,史诗般再现中国乡村翻天覆地巨变的恢宏画卷。内附作者手稿。
内容简介
小说深切地关怀人民的命运,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简捷而抒情的笔触,描绘了山乡农村、县城直到省城的广阔画面,较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农村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巨大变革。从书中,可以感受到“联产、联心责任制”的艰苦实施过程。同时,作者着力刻画的主人翁景传耕和女主角丁慧芸之间的爱情,历时经久、坎坷多磨、屡屡生变,既扣人心弦,又令人揪心,充分展示了男女主人翁在爱情生活中,丰富、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
媒体评论
愿叶辛在同行和读者面前,永远保持“谜”一样的状态。——蒋子龙
有人说,知青是*幸运的一代,因为知青的经历是罕见的,荒谬的,以后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而正是偏远山村的乡愁,密密的树林、连绵的雨季和日复一日的繁重农活,给了知青们理想、意志、道德、良知的熏陶,让他们理解了社会,让他们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和别致的底蕴。那是泥土带给他们的。——云南知青
知青岁月是一代人的阵痛,当总有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忆那些日子,当总有人在反思人生时掉下热泪。那么,逝去的年代总还有值得珍惜的东西。——福建知青
一代人的青春,是知青们用汗水、眼泪和苦涩,艰辛、希望和憧憬,在蹉跎岁月里书写的。——叶辛
有人说,知青是*幸运的一代,因为知青的经历是罕见的,荒谬的,以后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而正是偏远山村的乡愁,密密的树林、连绵的雨季和日复一日的繁重农活,给了知青们理想、意志、道德、良知的熏陶,让他们理解了社会,让他们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和别致的底蕴。那是泥土带给他们的。——云南知青
知青岁月是一代人的阵痛,当总有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忆那些日子,当总有人在反思人生时掉下热泪。那么,逝去的年代总还有值得珍惜的东西。——福建知青
一代人的青春,是知青们用汗水、眼泪和苦涩,艰辛、希望和憧憬,在蹉跎岁月里书写的。——叶辛
在线试读
第一章
1鸣过汽笛,特快列车拐弯了。车厢像摇篮般晃动着,催人昏昏欲睡。毫无睡意的景传耕断断续续听到播音员报告:“第三次播音……结束……进入夜间行车……请……”接着,车灯关熄了大半,车厢里顿时晦暗下来。白天的喧嚣消失了。头一次坐旅行长途列车的景传耕仿佛才发现车厢内的拥塞、混乱。行李架上的袋子、网篮、提包、硬纸箱顶到了天花板。自己这一排座位不知什么时候挤坐了四个人。周围的旅客,有的趴在茶几上打瞌睡;有的缩着肩膀,头靠在身旁素不相识的人肩上;有的仰头靠着椅背,闭着眼,张着嘴,打着呼噜。过道上,互相挤靠着的人丛中,一个中年妇女在给怀里的娃娃喂奶。真没想到,向往已久的长途旅行,会是这个样子。早知车票那么难买,车厢这么拥挤,空气污秽难闻,传耕真不会出这趟远门。嘎多寨偏僻是偏僻,可寨上夜间多么安宁,空气多么清新。都怪大哥,偏要让他走这一趟,真正的活受罪。但是,不来也不行啊!谁叫他和传耘过去给大哥写信,总说乡间的穷呢,谁叫他们老向大哥、二哥伸手要粮票呢。是大哥考虑到爹娘年纪大了,乡间生活艰难,才有传耕今天这一趟出远门哪!唉,有啥办法,来都来了,花那么多钱买一张硬纸壳票子,癞蛤蟆拴床脚——硬挨吧,熬过这一夜再说。传耕不想睡,也闭上了眼。突然,车厢里起了一阵骚动,像蜂子归巢般嘤嘤嗡嗡,一片议论。传耕陡地听到了三个令他吃惊的字眼:“人贩子!”他顿时瞪大了双眼,朝左右前后张望,人们都醒过来了,在互相探询:“人贩子?在哪里?”“在前面那节车厢。”有人在往那边走去。啊,解放二十八年多了,打倒“四人帮”也一年多了,早听说有些人以介绍恋爱对象为名,暗地里拐骗年轻妇女,从中赚钱。没料到,在这么挤的火车上,竟然就碰到这种人!“你、你让我下车呀!”前面,隐隐传来一个姑娘尖厉的叫喊。传耕坐不住了,他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那只人造革提包放在座位上,穿过拥挤的过道,走进了前面那节车厢。车厢里的灯全都打开了。许多人站起来望着车厢的那一头。景传耕好容易挤上前去,看见一个面庞黝黑、瘦高个儿、穿着一身华贵衣裳的姑娘,约莫十七八岁,正拉开嗓门吵嚷着:“你、你不是说一两个钟头就到嘛!咋个过了半天还不到?咋个还要在车上过夜?我不去了,你、你让我下车,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这姑娘讲一口景传耕熟悉的山区话。只见她穿一件绛紫色的格子呢大衣,露出金黄色毛线衫的高领圈,这时兴的打扮,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在她身边,坐着个衣着远比姑娘朴素的中年妇女,穿件藏青的呢大衣,留着短发,样子像是城里坐办公室的干部。她在众目睽睽之下,脸上略呈尴尬之色,委婉地对那吵闹的姑娘低声说着什么,传耕一句也听不清楚。“吵啥吵,再吵统统赶下车去!”白天以莽撞的态度给旅客们送开水的列车员出现了,他粗暴地推了一下那位吵嚷的姑娘,气咻咻地说,“看到钞票眉开眼笑,跟人到了外头又想回家,活该,谁叫你们贪图享福啊!”奇怪的是,气势汹汹吵闹的姑娘,端坐不动的中年妇女,一个也不敢同他顶嘴。列车员扫了她俩一眼,推搡着围在过道里看热闹的旅客:“散开,散开!有啥好看的?妈的,碰到这种人贩子,晦气!依得我的脾气,捞起一条扁担,统统把她们赶下去。”列车员把景传耕的身子往旁边一推,踅过去了。那个姑娘不再闹了,服服帖帖坐在中年妇女身旁,嚼着一块插在竹签上的豆腐干。围观的人们散开去,啧啧连声地议论起来。有的在诅骂人贩子的可恶;有的说这不是人贩子,是千里牵线人,从中捞钱;也有的说愿意出卖自己的人,不见得是什么好人;也有人怪偏僻的山乡实在太贫穷、太落后。有一个人振振有词地讲起了《中国妇女》杂志上登过的一件事,说一个妇女忍受不了苦日子,上了人贩子的当,丢下丈夫儿女,跑到沿海某省嫁了人,后悔莫及……景传耕像吞进了一大口酸刺藜挤出的苦汁,脸也变了色。那吵闹的姑娘,他并不认识。可凭她的口音,他听得出,她是嘎多寨团转寨子上的人,方圆最远不会超过三十里。他家乡的姑娘呀,像商品似的让人买卖着。一根刺狠狠地扎进了传耕的心。嘎多寨,嘎多寨,有山有水、有田有土的嘎多寨哪,为啥这么贫穷,为啥要出这样的事?是啰,大哥这回叫他去,不也是看到家乡穷,才打算让全家搬出去嘛。而那姑娘被人买卖是出于什么呢?景传耕的眼睛瞪直了。“什么,这种事还有自愿的!”离传耕不远的座位上,一个年轻人惊讶地叫着。“当然,不信你去看,这车厢里还有好多呢。除了那个姑娘之外,谁也不闹。听说,不好办就在于她们是自愿的,手头有大队、公社的证明,说是去相亲……”传耕心里一怔,不觉用目光扫视着车厢。不错,这节车厢里像那个姑娘一样穿着的人不少,足足有十多个,十几个呢?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八个……十三个,那儿还并排坐着三个。这三个后面,还有没有呢?噢,没有了。景传耕心里沉甸甸地转过身来往回走,到了车厢尽头,他又站下了。噫,这儿还有一个,脑壳枕在臂弯里打瞌睡,刚才匆匆走进这车厢时,没注意到她。这人也是那身打扮,看来她们穿的都是人贩子给的衣裳。只是,这个姑娘梳着一条粗松的辫子,瞌睡中,辫子垂落下来,随着列车的前行晃荡着。景传耕拧紧了眉头。十七个,足足十七个姑娘啊,将被带到连她们也不知道的远方去。她们离乡背井,果真是贪图享福么?“喀噔”一声,疾驰的列车猛地一个刹车,景传耕一趄趔,差点跌到那姑娘的身上。“旅客们,现在是临时停车,临时停车……”停息好久的广播喇叭,响起了播音员瞌睡迷离的声音。当景传耕站定身子的时候,那瞌睡中的姑娘被惊醒了。她坐直了身子,习惯地把粗松的辫子撩到肩后,伸手揉了揉眼睛。“啊!——”景传耕差一点惊叫起来。慧芸!丁慧芸!卡多寨的丁慧芸。她竟也走上了这条路。景传耕目不转睛地盯住她,气喘得又粗又短。面对着丁慧芸憔悴的脸,诧异的眼神,他吃惊得不知道该怎样招呼。往事,差不多遗忘殆尽的往事,一下子跳到了眼前。……工地上挂起了雪白的银幕,要放电影啦!这是水库工地男女民工们最大的乐事了。一吃过晚饭,大家就走出低矮的油毛毡工棚,朝篮球场走去。景传耕去得晚,走进球场,天黑了,灯也熄了,放映员正在试着放映机子,喇叭里响着一首朝鲜电影的插曲。“传耕哥,快来这儿坐。”昏暗中,景传耕看见一条手臂,对他扬着白手帕。他听出那是邻寨的丁慧芸在唤他。他挤了过去。丁慧芸移了移身子,露出半截板凳。他刚坐下,便发现周围没有同一连队的姑娘或是小伙子。他觉得那半截板凳烧屁股了,想离去又怕猛站起来会使丁慧芸跌跤。他转过脸正要打声招呼,丁慧芸伸过手来,撒了一把葵花籽儿在他的掌心里。“谢谢。”他想说的话变成了这两个字。“一把葵花籽儿,也值得谢,嘻嘻。”“丁慧芸,我不习惯……坐。”“今天放两场电影呢,站久了会累。”丁慧芸的声音温柔体贴,他答不出话了,也不敢再说什么。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在那儿等着电影开映,静静地看电影,直到电影散场谁也没敢再说一句话。散场的时候,人群一涌动,丁慧芸扛起板凳就被推搡到前面去了。人流自然地冲开了他俩。可他俩的关系却没被冲断。铲沙子、扛石子、打炮眼、推碴石,一周的重体力劳动过后,传耕总要到那条袒露着白岩石的溪流旁去洗衣裳。从看电影之后,传耕发现,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只要天晴,丁慧芸总在那里搓衣服。不是比他早到,就是在他后面到。见了他,丁慧芸总会笑着招呼:“传耕哥,我帮你搓,你替我清。”“不,我自己来。”“瞧你洗的,汗渍都没去净。传耘来玩的时候,早跟我说了,让我在这些小事上帮你一手。”再争反而不好了。水库工地的民工,是强令各区、各社、各大队摊派来的,每个生产队一个,或是两个。挨邻寨子的民工们,总是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工地上见惯不惊了。嘎多、卡多、扎多三多大队的民工,就来了景传耕和丁慧芸,他俩比旁人挨近一些,也没人说闲话。只是景传耕自个儿心里的闲话,一箩又一箩。有一天,慧芸又来找他,眼里噙着眼泪:“传耕哥,我要回卡多了。”“哦,为啥?”“我家遭了难。”慧芸的话音里透着忧伤,“秋后,成家才两个月的哥,同爹妈分家了。一进腊月,三多大队喊学大寨,砌坎子,爹让大石头砸断了脚杆,弟弟妹妹……”她哽咽着,泪水夺眶而出。她走的那天,是个雪天,水库工地不干活,却又不准许民工们散伙回家。传耕替慧芸提着铺盖卷,默默地送她离开工地。走上回寨子去的山道,在山垭口上,吼啸的西北风卷着雪米,打得人脸上奇痛。“不送了,传耕哥。”丁慧芸拦阻着他,从他手中接过铺盖卷儿,低头沉吟了片刻,问,“你还有话对我说吗?”传耕张了张干哑的嘴,只觉得喉咙里火烧火燎的,说不出话来。慧芸期待地、紧张地盯着他。几天工夫,她就瘦了,眼睛又大又无神。他非常同情慧芸,她在工地上实心实意干活,那么弱的身子,能抬两筐沙子,连日地干,很能吃苦;他也知道她心挺善,对自己好。但传耕却不能说她盼他说的话。那句话,要说出来也非常简单:“你回去吧,待我回家,派人去你家里。”乡间的恋爱,再自由、再相熟,到了一定的时候,还得按章程办。这章程没有文字,可比有文字的章程更有权威。传耕知道,话虽简单,一旦出口就会决定他和慧芸的一辈子,他不能轻易说。同情是同情,同情激起人的怜悯,可要变成爱,还没那么容易。况且,他心里还有喻慎哪。他踌躇半晌,终于说:“代问大伯大妈好。等完了工,我去看他们。”话没说完,丁慧芸的脸色就“刷”一下变了。她把铺盖卷朝肩头上一扛,迈着碎步,踏着稀湿溜滑的山间道,急急地跑远了。雪花在飘飞,狂风在呼啸,景传耕看到慧芸的脚印,长长地迤逦到山脚。是他看花了眼,还是仅仅是他的错觉,慧芸的身影已成了个小黑点了,他仿佛看到她的肩头还在耸动……一晃眼,好几年过去了。自那以后,传耕再没和慧芸单独照过面,没想到竟在这里碰见她。她没闹,难道她是自愿的?她为什么要自愿离开卡多,她为什么非要去嫁个见都没见过的人?你看她那眼神,是多么惊慌而又凄迷啊!2这都是命,都是命!丁慧芸对她所遭遇的一切,不论感觉多么苦,多么不可理解,她都用这几个字来安慰自己。这都是命。爹自从砸伤了腿,没及时医治,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因为爹是学大寨受的伤,费大伯出头说情,爹总算吃上了五保。可他再不能养家,再不能挣一个强劳力的工分了。妈在爹残了以后,仿佛也一下老了十岁,说话啰唆了,动作迟钝了,放东西丢三忘四,做事情磨磨蹭蹭,还常摔碎碗儿。到了夜间,悄悄地哭泣。一个屋头,笼罩着阴郁的气氛。分家出去单门独户过上日子的哥一走,慧芸就是大姐,挑起了一家人过日子的担子。爹因公致残,救济粮来了,回销粮来了,有他们的一份;冬天评寒衣,也有他们家的一件。可过日子,总不能指望救济、回销,总不能指望人家什么都给你呀!丁慧芸出工争着干,拼命赚工分,回到家里也双手不停地操劳,洗衣做饭,养鸡喂猪。卖了鸡蛋买盐巴;母猪下了崽,卖了钱给弟弟置一身卡叽布衣裳。听说又要来鸡瘟了,屋头六七只鸡赶紧卖掉,给妹妹添一件花衬衣。回销粮要钱,灯油要钱,爹吃要钱。茅屋漏了,要翻盖新草,请人割草、砍竹、划篾条;在乡间请人不花钱,但要给人家煮吃的,吃的就全是钱。大肥猪病了,要找兽医打针,又得花钱。一家人的眼睛都盯着她,好像她会变出钱来。青黄不接的五黄六月来了,谷子吃光了,包谷吃光,只得吃刚收的洋芋。躺在床上的爹叫肚里气鼓气胀,妹妹和弟弟说没力气出工,妈不叫不哼,可整日苦着脸。慧芸硬着头皮去买议价粮,议价粮又贵得咬人,包谷卖到三角五、四角,米要六七角一斤。一斤米管什么用,一家人每个还盛不上一碗,慧芸只得拖着疲惫的身子,失望而归……她很快地变憔悴、变老了。生计啊生计,你是那样的磨人,催人衰老,夺去人的青春啊!她到了出嫁的年龄,但是这个穷困的家离不开她。山旮旯里的习俗,姑娘过了二十五,就难得找到人家了。她张罗着让妹妹先出嫁了。她呢,她得等待。她曾经怀着希望等待过传耕,她是那么焦灼、那么急切地盼过传耕呢。可是,她很快就知道了,传耕心上有人。怪不得他在水库工地那么拘谨,怪不得他始终没向他表示一点感情。他心上有人哪!一个远方来的知青,叫喻慎,就住在他们寨上,这是她无意中听传耘讲的。她还借口找传耘去看过那姑娘呢。慧芸自信自己的相貌是盖人一头的;可是见到喻慎,她脸红了。人家那才是真正的漂亮姑娘,真正的美。身段挺直而又苗条,乌黑的秀发,深邃墨黑的大眼睛老像在想着什么事,眼波一闪,多招惹人哪。动人的长眉毛,不说话也会动,紧抿着的嘴巴,一嚅一动,比说多少话儿管用。最怪的是她的下巴有一道柔柔的曲线,会动,那才叫富有表情哩。而自己,算啥呢,一个贫穷的乡下姑娘。就这样,慧芸把自己的心事埋掉了,一心撑持着家庭。只是这两年,弟弟慧明长大了,要身架有身架,要力气有力气,他干一年可以捞四千个工分,比慧芸多一倍。慧芸在屋头的地位不知不觉让给了弟弟,什么事都是弟弟说了算。这时候,她才迫切地感到自己该找一户人家了。可是,她已二十七岁,容颜憔悴,难了。也不是没有媒人登门,有的。扎多寨一个死了婆娘的汉子,三十四岁,拖着两个娃崽,迫切需要讨个煮饭、带娃崽的,曾托人来求过慧芸。还有隔邻公社一个热心的老婆子,拄着拐杖到卡多寨来,替慧芸说亲事,对方三十一岁,长得牛高马大,壮实得吓人,就是背有点驼……慧芸当面都是那么客气地陪着媒人,还浮着笑,说着道谢的话儿。一到了夜间,她就只有捂着被子哭啊。她二十七岁了,还没一户人家,人们怎不把她和丧了妻的和驼背麻子归在一起呢。她心里有多少委屈啊!她拿定了主意,宁肯死也不嫁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