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20232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系列著作《梁冬说庄子》第二部,逐字逐句解读经典,只求讲好讲透!为您还原将智慧化为绕指柔,圆滑得可爱至极、zui接当代地气的庄子。
★《梁冬说庄子•养生主》首次将庄子的养生之道与当下随处可见的互联网、手机、共享单车、APP生态等现代事物结合,告诉你作为一个灵魂意识版本,《庄子》就是这样一个广谱*通代码,读完《庄子》以后,你觉得人生什么系统都能兼容。
★揭示《庄子•内篇•养生主》里zui大的秘密: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而且你要成为一把不受损的杀猪刀。任何问题,如果不能用“关你屁事”来解决的话,就一定可以用“关我屁事”来解决,这就是置身天下之外的出离心。
★本系列内容在喜马拉雅FM上的付费栏目于2016年11月份上线,长期位居精品付费畅销榜前列,播放近1000万次,订阅数65000 。书中全新收录梁冬老师补充讲解的精彩内容!
★《梁冬说庄子•养生主》首次将庄子的养生之道与当下随处可见的互联网、手机、共享单车、APP生态等现代事物结合,告诉你作为一个灵魂意识版本,《庄子》就是这样一个广谱*通代码,读完《庄子》以后,你觉得人生什么系统都能兼容。
★揭示《庄子•内篇•养生主》里zui大的秘密: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而且你要成为一把不受损的杀猪刀。任何问题,如果不能用“关你屁事”来解决的话,就一定可以用“关我屁事”来解决,这就是置身天下之外的出离心。
★本系列内容在喜马拉雅FM上的付费栏目于2016年11月份上线,长期位居精品付费畅销榜前列,播放近1000万次,订阅数65000 。书中全新收录梁冬老师补充讲解的精彩内容!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帮你如何在当下充满危机的和变数的时代里保全、提升自身价值的经典之书,借庄子的吉言告诉我们:好好活着,“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排除出去,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吸收进来”“无论是做得好还是做不好,都别为过去的成绩而骄傲,不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担忧”“戒掉一切得失心”“人生内存有限,要学会上传、下载和及时清除信息”“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大致靠个谱儿”“不要相信自己的主观,要跟着大趋势走”……如是,你就不会受伤。
目 录
第一章 冥冥中,是谁在掌控我们的命运
“养生”究竟养的什么“生”
“生”和“神”之间是什么关系
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排除出去,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吸收进来
“解决不了又如何”
人生内存有限,要学会上传、下载和及时清除信息
做了善事不贪图名声,做了坏事却不至于受到刑戮的惩罚
第二章 过分地做好事或者坏事,都很危险
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大致靠个谱儿
做“好”事做得太狠,也会受到惩罚
养生的好处——“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第三章 解题和解风情的本质都是“解牛”
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
一个杀牛的人,居然也深得“解”字的奥妙
解题是一门艺术,解风情也是一门艺术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
第四章 最好的相遇是神遇
真正的“以神遇”,无需用眼睛来看
不懊恼过去,不妄想未来
不要相信自己的主观,要跟着大趋势走
任何两个东西,既可以被分开,又可以合在一起
第五章 与自己十指相扣的感觉也是久违的爱
心明才能眼亮
世界上好玩的东西都不需要花钱
第六章 永远对事物保持善意的好奇处
我们凭什么样貌看起来年轻,而且心灵也年轻
如何能够睡个好觉—— “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观察世间的缝隙,就是我们生活的快乐
第七章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拥有在人世间游走的智慧
为什么有一些朋友读国学会读傻
打好语文基础,是一辈子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
聚精会神,戒掉一切得失心
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解决人生难题
第八章 “自在”最养生
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版本
“生”就是变化,“命”就是版本
我们究竟活在业力世界里还是愿力世界里
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第九章 读完《庄子》,还有什么不能兼容
让灵魂在身体里多待几年,而且身体还不至于变坏
理解道理以后,哪里都是道理
附录
《庄子•内篇•养生主》
“养生”究竟养的什么“生”
“生”和“神”之间是什么关系
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排除出去,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吸收进来
“解决不了又如何”
人生内存有限,要学会上传、下载和及时清除信息
做了善事不贪图名声,做了坏事却不至于受到刑戮的惩罚
第二章 过分地做好事或者坏事,都很危险
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大致靠个谱儿
做“好”事做得太狠,也会受到惩罚
养生的好处——“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第三章 解题和解风情的本质都是“解牛”
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
一个杀牛的人,居然也深得“解”字的奥妙
解题是一门艺术,解风情也是一门艺术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
第四章 最好的相遇是神遇
真正的“以神遇”,无需用眼睛来看
不懊恼过去,不妄想未来
不要相信自己的主观,要跟着大趋势走
任何两个东西,既可以被分开,又可以合在一起
第五章 与自己十指相扣的感觉也是久违的爱
心明才能眼亮
世界上好玩的东西都不需要花钱
第六章 永远对事物保持善意的好奇处
我们凭什么样貌看起来年轻,而且心灵也年轻
如何能够睡个好觉—— “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观察世间的缝隙,就是我们生活的快乐
第七章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拥有在人世间游走的智慧
为什么有一些朋友读国学会读傻
打好语文基础,是一辈子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
聚精会神,戒掉一切得失心
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解决人生难题
第八章 “自在”最养生
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版本
“生”就是变化,“命”就是版本
我们究竟活在业力世界里还是愿力世界里
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第九章 读完《庄子》,还有什么不能兼容
让灵魂在身体里多待几年,而且身体还不至于变坏
理解道理以后,哪里都是道理
附录
《庄子•内篇•养生主》
前 言
岁月不是一把杀猪刀
我们为什么活得不自在
自在最养生,自在最养命,因为,自在虽然世间罕见,却是人一生中拯救老病死的唯一灵丹妙药。
我们为什么不自在?为什么自在世间罕见?
人不自在的原因是,我们内心里“应该成为的人”与“活该成为的人”产生了矛盾,而又没有足够的智慧把“活该”活成“应该”。
当下,我们在任何社群中都隐隐地被要求,比如朋友圈的一些“潜规则”。你会发现,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被社会关系网所操纵。大家觉得“应该”遵守这样的规则,但你在骨子里面又不甘心于此,这是每个人内在的矛盾,表现出来就是“不自在”。
比如,大家是同学,一起毕业。一段时间之后,有个人比你的官职高,同学聚会的时候,你就是不自在的,你觉得自己应该跟他一样都混到局级,结果却还是个副处级。反过来,那个混到局级的人在一个副处级同学面前,他就自在了。
再比如,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的钱都差不多。然而,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早早被逼着在北京三环以内买了一套房子。你呢,当时没有被逼着买房子,而且你自己也犹豫了一下,现在,你连北京五环以外的房子都买不起了。那个人还常常很不经意地说,最近又有中介打电话问他,三环以内的那套房子一千五百万卖不卖。这个时候,即使你有八百万存在账上,都会觉得难受——本应该有却活成了没有,于是就不自在了。
这些都只是表象,还有一种状态,假设大家有一样的房子,有一样的车子,有长得一样漂亮的爱人,有一样健康的身体,有一样聪明的孩子,也就是什么条件都一样的时候,结果你发现,他还是比你快乐,你又不自在了——他跟我一样,凭什么还觉得自己很快乐,觉得自己很幸福?于是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就又不自在了。
其实,这就是你暗暗地给自己捅了一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伤害你,真正捅刀的都是自己。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保险推销员第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被别人赶出来了,他觉得很受伤。然而,时间长了以后,再被别人赶出来,他也不觉得受伤。为什么之前觉得受伤,现在就不会了呢?因为他觉得自己当时被赶出来是应该的。
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活在了一种期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心态中。当你有了“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心态时,就跟“自己活该成为什么样”的状态产生了矛盾。
谁的人生没有委屈
如何才能克服这种矛盾?有两个方法:
第一,努力地活成你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第二,你觉察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想法很虚幻,没有意义,并且看到表面比你幸福之人不幸福的那一面,你就舒服了,就自在了——这是因为你建立了“多元视角”。
为什么看过很多厉害人物不幸的一面的人总是活得比较自在呢?是因为他们能够像一个多维度的透视镜一样,从好多维度看到在一个维度上看不到的东西。可以从前后左右来看,甚至从里面看到种种,这就是佛学的观想法之一种。比如,如何跳出对美女的执着呢?你可以观想,她其实只不过是一堆白骨而已——白骨观。
我们总是不能看到各种人生的状态,其实,当你越能够了解别人风光背后的不容易时,就越能够释然。
现在,很多人因为看了别人在国外山清水秀的地方拍的照片,都在问是不是应该移民。他们看到别人一会儿开着游艇出海,一会儿去打猎,一会儿去打高尔夫球,一会儿去加拿大钓阿拉斯加蟹(一天用一些虾能钓一筐蟹)……你看到这些就觉得国外特别好,但你没有看到他们活得有多苦——没有淘宝,没有滴滴,没人陪着喝酒,没有麻辣小龙虾,没有熘肥肠,吃个火锅还要开一百公里的车,连在朋友圈里和中国朋友聊天都要熬夜……
还有很多人羡慕孩子成绩很好的父母,那些孩子都是学霸,考上了哈佛或者剑桥。但是,你不知道那些孩子面对的都是最优秀的各国学霸,而且他们还每天通宵达旦地写paper(论文),据说哈佛的学生平均只能睡五个小时……
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认为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非常风光,能够和领导、成功人士交谈,在电视屏幕上展现智慧与美貌,其实……
当年,我们在凤凰卫视的九楼讨论稿子。突然,一个同事从屋里面冲出来,说:“啊,有人倒在地上了!”原来,某著名女主播由于太累,从屋里走出来的时候晕倒了。然后,很多人帮忙掐人中、打电话叫救护车。身为主播,长时间熬夜加班,有时早班、有时晚班,生活没有规律,为了被观众看到屏幕上那种饱满的精气神,他们真的很拼命。
所以,每当有人对我说做凤凰卫视主播多么好的时候,我会说:“别的我不知道,起码我知道你们看到的风光背后都是疯狂。”
演艺更是严重透支体力的职业,拍戏是很辛苦的。有时候,凌晨三点钟就要起来化妆。甭管演员在现实中多么愉快,他们拍戏的时候,做的可不是一般的体力活,是累到吐血啊!还有一些相声演员,即使家里面正在办丧事,一旦需要上台去抖包袱让观众笑,他们也必须展现欢乐的一面……
大部分时间,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欢乐的一面,如果你有机会看到别人很多面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深切的同情、悲悯,而非妒忌。
我祝愿你一百个梦想都不会实现……
“自在”就是当你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任何很好都可能很坏,任何很坏也可能很好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沉默状态。
当你自己也经历过荣辱之后,那种追求“应该”的状态就没有了,因为你知道世界没有应该,全是活该活成那个样子。
简单地说,这个活该就是和合,是各种因缘和合之后的相。而那个应该,只是你内在想象的那样。
智者说,我祝愿你一百个梦想都不会实现,我祝愿你按照内心的想法去认真地活好每一天,所有你想都不敢想的梦想就会以奇迹般的方式实现。所以,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努力不是内心念念不忘你应该要成为的样子,而是你现在就应该专注做件事儿,活该就做这件事儿了,至于这件事儿会以什么样的结果呈现,其中有很复杂的因缘,不能强求。
我越来越理解姚仁喜先生(《正见》译者)说的,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有宏大视野的人,从本质上来说,他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里看到了各种可能性,所以就没有那么纠结。
我们现代人一直不知道什么是应该、什么是活该的活法,不知道什么是虚妄的,不知道现实和理想的差别。
读书主要读“人书”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有体会:真正读书还是要读 “人书”,去和真正活明白的人共同生活,看他们日常的状态——听其言观其行,看他们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处理复杂的问题。
蔡志忠老师(漫画家)就是这样的人,他好像做什么都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比如,他每天凌晨两点钟就起床了,但你不觉得他累,他也不生病;夏天穿一件衬衣,不出汗,冬天也是这件衬衣,也不冷;而且他还不穿袜子,也永远是穿那条裤子。但是,他想跟谁聊天就能跟谁聊天,他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如果他想赚五千万就能赚五千万(但他不起妄念),想捐钱就能捐钱,他很自在。
他收我为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做我的学生没有压力,因为不需要定时来。我没有手机,你不需要找我,你也找不着我。逢年过节,你不需要给我钱,不需要给我请安,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承认,我是你老师,你是我学生就可以了。”
当时,我刚动了一定要做他学生的念头,他就和我说:“我可不可以收你为学生?”所以,我们就达成了这件事——其实,古代都是老师找学生的。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切事情都是这样的。
除了读人书,还要读历史、读经典,而且要读古书里面的各类书,不能只读《庄子》,还得读《大学》《中庸》《易经》等,你还得知道历史真相的A 面和B面,否则,只读《庄子》的人很容易活成鲁迅所批评的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有了阿Q 的味道。
但是,光是“争”的时候,你又不自在,所以读书就需要杂,精神膳食也要营养均衡。这样才能不争而争,无为而为。
随时让自己聪明,随时让自己变笨
以前,我们觉得世界是无常的,甚至还有点儿无奈。然后,把自己内心的无常,转化为一种入世的技巧,随时让自己成为君子,随时让自己变成小人;随时让自己聪明,随时让自己变笨。
基本上,在庄子的世界观里面,世界就是一款超级VR游戏。在这款虚拟游戏里面,你可以不受游戏规则的控制来玩这个游戏。但是,游戏总是有bug的,一些真正的游戏玩家玩通关好几次之后,就会试着跳出游戏,看别人傻傻地玩的样子。
所谓有智慧的人,他们出入世间很多次,就像已经玩过好多次游戏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有开始玩游戏时不那么慌、结束游戏时也不那么惨的心智状态,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游戏结束了还会再次开始,开始后必然饱受折磨。
在《养生主》里,庄子认为,岁月不是一把杀猪刀,你才是,为什么?因为你要像一把游走于世间的刀。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被问题和麻烦所伤害,几十年
下来,居然还能像新磨出来的那样,完好如初。《养生主》真正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要想活得好好的,要想自在,你就要在世间游刃有余。
这仅仅是梁同学的私房笔记,必有各种不究竟,恳请斧正。
我们为什么活得不自在
自在最养生,自在最养命,因为,自在虽然世间罕见,却是人一生中拯救老病死的唯一灵丹妙药。
我们为什么不自在?为什么自在世间罕见?
人不自在的原因是,我们内心里“应该成为的人”与“活该成为的人”产生了矛盾,而又没有足够的智慧把“活该”活成“应该”。
当下,我们在任何社群中都隐隐地被要求,比如朋友圈的一些“潜规则”。你会发现,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被社会关系网所操纵。大家觉得“应该”遵守这样的规则,但你在骨子里面又不甘心于此,这是每个人内在的矛盾,表现出来就是“不自在”。
比如,大家是同学,一起毕业。一段时间之后,有个人比你的官职高,同学聚会的时候,你就是不自在的,你觉得自己应该跟他一样都混到局级,结果却还是个副处级。反过来,那个混到局级的人在一个副处级同学面前,他就自在了。
再比如,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的钱都差不多。然而,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早早被逼着在北京三环以内买了一套房子。你呢,当时没有被逼着买房子,而且你自己也犹豫了一下,现在,你连北京五环以外的房子都买不起了。那个人还常常很不经意地说,最近又有中介打电话问他,三环以内的那套房子一千五百万卖不卖。这个时候,即使你有八百万存在账上,都会觉得难受——本应该有却活成了没有,于是就不自在了。
这些都只是表象,还有一种状态,假设大家有一样的房子,有一样的车子,有长得一样漂亮的爱人,有一样健康的身体,有一样聪明的孩子,也就是什么条件都一样的时候,结果你发现,他还是比你快乐,你又不自在了——他跟我一样,凭什么还觉得自己很快乐,觉得自己很幸福?于是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就又不自在了。
其实,这就是你暗暗地给自己捅了一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伤害你,真正捅刀的都是自己。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保险推销员第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被别人赶出来了,他觉得很受伤。然而,时间长了以后,再被别人赶出来,他也不觉得受伤。为什么之前觉得受伤,现在就不会了呢?因为他觉得自己当时被赶出来是应该的。
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活在了一种期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心态中。当你有了“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心态时,就跟“自己活该成为什么样”的状态产生了矛盾。
谁的人生没有委屈
如何才能克服这种矛盾?有两个方法:
第一,努力地活成你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
第二,你觉察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想法很虚幻,没有意义,并且看到表面比你幸福之人不幸福的那一面,你就舒服了,就自在了——这是因为你建立了“多元视角”。
为什么看过很多厉害人物不幸的一面的人总是活得比较自在呢?是因为他们能够像一个多维度的透视镜一样,从好多维度看到在一个维度上看不到的东西。可以从前后左右来看,甚至从里面看到种种,这就是佛学的观想法之一种。比如,如何跳出对美女的执着呢?你可以观想,她其实只不过是一堆白骨而已——白骨观。
我们总是不能看到各种人生的状态,其实,当你越能够了解别人风光背后的不容易时,就越能够释然。
现在,很多人因为看了别人在国外山清水秀的地方拍的照片,都在问是不是应该移民。他们看到别人一会儿开着游艇出海,一会儿去打猎,一会儿去打高尔夫球,一会儿去加拿大钓阿拉斯加蟹(一天用一些虾能钓一筐蟹)……你看到这些就觉得国外特别好,但你没有看到他们活得有多苦——没有淘宝,没有滴滴,没人陪着喝酒,没有麻辣小龙虾,没有熘肥肠,吃个火锅还要开一百公里的车,连在朋友圈里和中国朋友聊天都要熬夜……
还有很多人羡慕孩子成绩很好的父母,那些孩子都是学霸,考上了哈佛或者剑桥。但是,你不知道那些孩子面对的都是最优秀的各国学霸,而且他们还每天通宵达旦地写paper(论文),据说哈佛的学生平均只能睡五个小时……
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认为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非常风光,能够和领导、成功人士交谈,在电视屏幕上展现智慧与美貌,其实……
当年,我们在凤凰卫视的九楼讨论稿子。突然,一个同事从屋里面冲出来,说:“啊,有人倒在地上了!”原来,某著名女主播由于太累,从屋里走出来的时候晕倒了。然后,很多人帮忙掐人中、打电话叫救护车。身为主播,长时间熬夜加班,有时早班、有时晚班,生活没有规律,为了被观众看到屏幕上那种饱满的精气神,他们真的很拼命。
所以,每当有人对我说做凤凰卫视主播多么好的时候,我会说:“别的我不知道,起码我知道你们看到的风光背后都是疯狂。”
演艺更是严重透支体力的职业,拍戏是很辛苦的。有时候,凌晨三点钟就要起来化妆。甭管演员在现实中多么愉快,他们拍戏的时候,做的可不是一般的体力活,是累到吐血啊!还有一些相声演员,即使家里面正在办丧事,一旦需要上台去抖包袱让观众笑,他们也必须展现欢乐的一面……
大部分时间,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欢乐的一面,如果你有机会看到别人很多面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深切的同情、悲悯,而非妒忌。
我祝愿你一百个梦想都不会实现……
“自在”就是当你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任何很好都可能很坏,任何很坏也可能很好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沉默状态。
当你自己也经历过荣辱之后,那种追求“应该”的状态就没有了,因为你知道世界没有应该,全是活该活成那个样子。
简单地说,这个活该就是和合,是各种因缘和合之后的相。而那个应该,只是你内在想象的那样。
智者说,我祝愿你一百个梦想都不会实现,我祝愿你按照内心的想法去认真地活好每一天,所有你想都不敢想的梦想就会以奇迹般的方式实现。所以,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努力不是内心念念不忘你应该要成为的样子,而是你现在就应该专注做件事儿,活该就做这件事儿了,至于这件事儿会以什么样的结果呈现,其中有很复杂的因缘,不能强求。
我越来越理解姚仁喜先生(《正见》译者)说的,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有宏大视野的人,从本质上来说,他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里看到了各种可能性,所以就没有那么纠结。
我们现代人一直不知道什么是应该、什么是活该的活法,不知道什么是虚妄的,不知道现实和理想的差别。
读书主要读“人书”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有体会:真正读书还是要读 “人书”,去和真正活明白的人共同生活,看他们日常的状态——听其言观其行,看他们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处理复杂的问题。
蔡志忠老师(漫画家)就是这样的人,他好像做什么都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比如,他每天凌晨两点钟就起床了,但你不觉得他累,他也不生病;夏天穿一件衬衣,不出汗,冬天也是这件衬衣,也不冷;而且他还不穿袜子,也永远是穿那条裤子。但是,他想跟谁聊天就能跟谁聊天,他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如果他想赚五千万就能赚五千万(但他不起妄念),想捐钱就能捐钱,他很自在。
他收我为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做我的学生没有压力,因为不需要定时来。我没有手机,你不需要找我,你也找不着我。逢年过节,你不需要给我钱,不需要给我请安,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承认,我是你老师,你是我学生就可以了。”
当时,我刚动了一定要做他学生的念头,他就和我说:“我可不可以收你为学生?”所以,我们就达成了这件事——其实,古代都是老师找学生的。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切事情都是这样的。
除了读人书,还要读历史、读经典,而且要读古书里面的各类书,不能只读《庄子》,还得读《大学》《中庸》《易经》等,你还得知道历史真相的A 面和B面,否则,只读《庄子》的人很容易活成鲁迅所批评的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有了阿Q 的味道。
但是,光是“争”的时候,你又不自在,所以读书就需要杂,精神膳食也要营养均衡。这样才能不争而争,无为而为。
随时让自己聪明,随时让自己变笨
以前,我们觉得世界是无常的,甚至还有点儿无奈。然后,把自己内心的无常,转化为一种入世的技巧,随时让自己成为君子,随时让自己变成小人;随时让自己聪明,随时让自己变笨。
基本上,在庄子的世界观里面,世界就是一款超级VR游戏。在这款虚拟游戏里面,你可以不受游戏规则的控制来玩这个游戏。但是,游戏总是有bug的,一些真正的游戏玩家玩通关好几次之后,就会试着跳出游戏,看别人傻傻地玩的样子。
所谓有智慧的人,他们出入世间很多次,就像已经玩过好多次游戏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有开始玩游戏时不那么慌、结束游戏时也不那么惨的心智状态,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游戏结束了还会再次开始,开始后必然饱受折磨。
在《养生主》里,庄子认为,岁月不是一把杀猪刀,你才是,为什么?因为你要像一把游走于世间的刀。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被问题和麻烦所伤害,几十年
下来,居然还能像新磨出来的那样,完好如初。《养生主》真正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要想活得好好的,要想自在,你就要在世间游刃有余。
这仅仅是梁同学的私房笔记,必有各种不究竟,恳请斧正。
梁冬(太安)
2017丁酉年秋于自在喜舍
在线试读
“养生”究竟养的什么“生”
现在,当我们凝视“养生”这两个字的时候,总是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因为养生这些年被极度庸俗化了。不过,养生本来就是一个至广大、至神圣又至平凡的事,全民都在养生不是一件坏事。其实,这只是一个概念,而我们人生真正要做的事,就是破除一切概念对我们的精神绑架。
“养生”究竟是什么呢?我做了差不多小十年与医疗相关的投资,在前前后后与数千位大夫或修行者的交谈中,我常常会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养猫、养狗,甚至在手机里养贪吃蛇、养宠物小精灵……那么,请问养生和养这些小动物有什么区别?”
如果我们把“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东西,你就会发现,“养生”是一件神奇而有趣的事情。
“养者,阳也”。汉字有一个特点,发音类似的汉字可以相互做注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抚养的“养”和阴阳的“阳”有类似之处。在身体里面的“阳”负责生发、生长,恰好“养”也有令其生发、生长的意思。
那么,“生”是不是某样东西呢?它需要我们像养孩子或植物那样去养吗?“生”,是什么意思?其实各有解释。有一种观点:有可能“生”的意思是上面一个 “牛”,下面一个“一”,视为“牛一”。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玄牝之门”的时候,讲到大道是这样说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是比喻的说法。
“牝”就是母牛,“玄牝”就是母牛的产道。老子把产生宇宙的大道比喻为牛。“牛”就是无名大道的状态,重新生出一, 一生出二, 二生出三, 三生出万物,万物又会群龙无首,又会混沌,混沌之后又重新回到无序,所以是这个过程。“牛”下面的“一”,就是从无到有的 “一”,那一刻甚至是很临界的状态。所以,“牛”就是无相无形的大道,下面的“一”就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于是叫“生”。
如果“生”是名词,也许是我们生命的各种生长素、免疫系统的总称。
如果“生”是副词,那也许指的就是随时让系统变化的状态。
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
在我看来,当庄子闭上眼睛独处的时候,他是一个超级脑部使用VR 深度用户。别人都戴着眼镜进入VR世界,而庄子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进入。他可以在自己梦游的过程中,去体会生命在整个宇宙当中的自由和广度。所以,在《养生主》里,他一定想要借“养生”这个话题,去触及和宇宙相关联的宏大命题。
那么,这个宏大的命题是什么呢?庄子用难得的大篇幅故事来讲解这个话题。只要上过语文课的人大概都听过庖丁解牛——就是庖丁为文惠君解剖牛的故事。
小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庖丁到底是怎么解牛的,反正就记得老师说庖丁拿一把刀伸到牛的身体里面。试想一下,一把刀伸进牛的身体里面,这头牛居然没有感到疼痛。(他怎么做到的?)庖丁将刀顺着牛的骨节、筋膜往前行进,避开有神经的地方——无论牛还是我们的身体,并不是全身都布满密密麻麻的神经,总有一些部分处于神经和神经之间。如果不碰到神经的话,可能确实不会感到疼痛。
以前,我们听这个故事也就听了。现在,我试着把其中美妙的状况给大家讲一讲。
你知道庖丁是从哪里将刀切进去的吗?为什么将刀切进去的时候,牛没有感觉到疼痛呢?你想过这些问题吗?我认为,庖丁在入刀的一刹那,没有让牛感觉到疼痛,只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庖丁是从牛身上没有痛点的地方入刀。
第二,庖丁的刀法速度非常快。
第三,庖丁用刀插入的角度非常巧,力度非常妙。
以前,我有针灸眩晕恐惧症——刚看到别人把针拿出来,我就已经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甚至冒冷汗。(我大学的一个男同学有血液恐惧症,他只要看见别人流鼻血,就浑身发抖冒冷汗。)
但是,有人用针的方法就很不一样。有一次,我有点儿感冒,请一位老师帮我诊治一下。于是,他以极快的速度从很特殊的角度在风池穴进针。我还没有感觉到进了针的时候,他就把针拔出来了。从此,我再也不害怕扎针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体会到进针和出针都没有感觉。因为他的针法角度、速度和力度都恰到好处,而且将针扎在特别精巧的位置。
以上讲的是“入手式”,怎么能够在牛不知道的情况下把刀切进去。那么,这把刀究竟是怎么进去的?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真正的高手从你的身上把钱包拿走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他是怎样将手伸进背包里面,把钱包拿出来,反手递给身边的同伙;更有甚者,还顺手帮你把包的拉链儿给拉上。
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们如何让别人在根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完成一切的。如果刘谦在你面前,把一枚硬币放在手上,一合手再打开,硬币不见了——这就是速度。
那么,这把刀是从牛的眼皮、脚底,还是胳肢窝进去的?能够让一头牛根本感觉不到一把刀进入自己的身体,庖丁得在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速度,用多么小的一把刀,在什么样的位置平行于神经切进去呢?如果没有刻苦钻研,没有合于道的精神,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我们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而庄子会说“才怪,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试想一下,如果这头牛就是我们面临的纷繁人世间,而你是那把刀,你会如何以别人还没有来得及理解的无创方式进入人世间呢?
有一些五十多岁的人,他们的身体、精神和外貌,看起来都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做到就像刚刚磨出来的刀一样,在类似一头牛的人世间扮演着一把既锋利又巧妙的杀牛刀?
《养生主》最大的秘密在于告诉你,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而且你要成为一把不受损的杀猪刀。
不懊恼过去,不妄想未来
庖丁握着一把刀,闭着眼睛,用心神全然去感受刀锋经历牛的身体时,我相信他一定全神贯注,因为他可以感受到牛的身体里面每个细胞的颤动。
传说,佛陀入定的时候,感受到了心跳的声音,感受到了血流在自己血管里面“呼呼”流动的节奏;反观内视,感应到细胞的生灭,看到念念相续,你会发觉生命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细胞的生灭、成住坏空的连续而已。
这一刹那已经和下一刹那不一样,而我们之所以觉得世界还在连续,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惯性。你还活在对上一秒的留恋和对下一秒的期待中,忘记了这一秒的当下。
睡不着觉的人,如果不是在想着过去的懊恼,就一定是陷入了对未来的妄想中。在这一刹那以神汇集,把心装到腔子里,让意识回归到自己的身体里面,试着去感受自己的呼吸,看看它是在嗓子、胸、肚子、膝盖还是脚后跟。
有人说:“我连胸都没有,哪能感受到自己呼吸有没有到胸?”——我的意思是往内看,以神会之而不以目测之。我是一个有小肚子的人,也不一定每次都知道自己的气是不是到了肚子。
我们应该经常和一些特别敏感的人聊天。坐在饭桌上,他们就知道谁是自己的贵人,谁在敌视自己;谁喜欢自己,谁在默默地和自己较劲。这种体验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是中国一切艺术的核心法门。
钓鱼竿一般有四五米长,鱼线有八九米长,而鱼钩是一个很小甚至垂直的钩子。较小的一条鱼大概比你的食指还短。但是,你居然知道什么时候它轻轻地用触须碰了一下鱼钩,并且知道是三个长音和两个短音。如果你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快乐,无论是钓到还是没有钓到鱼,又怎么样呢?去市场买一条鱼的成本远比钓一条鱼的成本低很多。为什么我们还要大费周章地专门去钓鱼呢?因为钓鱼是一门观想与入定的艺术。
实际上,钓鱼的艺术不在于钓到鱼这件事情本身,而在于让我们能够用一种遥远的方式,完成与鱼之间的神会,而不是目视。
其实,在亲密关系间亦复如是。两个人同床共枕各自修行,同桌吃饭各刷微信……谈何神交?
有时间的话,回家和家里人吃一顿饭,让孩子讲一讲内心的梦想,这比什么都来得愉快。
现在,当我们凝视“养生”这两个字的时候,总是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因为养生这些年被极度庸俗化了。不过,养生本来就是一个至广大、至神圣又至平凡的事,全民都在养生不是一件坏事。其实,这只是一个概念,而我们人生真正要做的事,就是破除一切概念对我们的精神绑架。
“养生”究竟是什么呢?我做了差不多小十年与医疗相关的投资,在前前后后与数千位大夫或修行者的交谈中,我常常会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养猫、养狗,甚至在手机里养贪吃蛇、养宠物小精灵……那么,请问养生和养这些小动物有什么区别?”
如果我们把“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东西,你就会发现,“养生”是一件神奇而有趣的事情。
“养者,阳也”。汉字有一个特点,发音类似的汉字可以相互做注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抚养的“养”和阴阳的“阳”有类似之处。在身体里面的“阳”负责生发、生长,恰好“养”也有令其生发、生长的意思。
那么,“生”是不是某样东西呢?它需要我们像养孩子或植物那样去养吗?“生”,是什么意思?其实各有解释。有一种观点:有可能“生”的意思是上面一个 “牛”,下面一个“一”,视为“牛一”。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玄牝之门”的时候,讲到大道是这样说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是比喻的说法。
“牝”就是母牛,“玄牝”就是母牛的产道。老子把产生宇宙的大道比喻为牛。“牛”就是无名大道的状态,重新生出一, 一生出二, 二生出三, 三生出万物,万物又会群龙无首,又会混沌,混沌之后又重新回到无序,所以是这个过程。“牛”下面的“一”,就是从无到有的 “一”,那一刻甚至是很临界的状态。所以,“牛”就是无相无形的大道,下面的“一”就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于是叫“生”。
如果“生”是名词,也许是我们生命的各种生长素、免疫系统的总称。
如果“生”是副词,那也许指的就是随时让系统变化的状态。
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
在我看来,当庄子闭上眼睛独处的时候,他是一个超级脑部使用VR 深度用户。别人都戴着眼镜进入VR世界,而庄子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进入。他可以在自己梦游的过程中,去体会生命在整个宇宙当中的自由和广度。所以,在《养生主》里,他一定想要借“养生”这个话题,去触及和宇宙相关联的宏大命题。
那么,这个宏大的命题是什么呢?庄子用难得的大篇幅故事来讲解这个话题。只要上过语文课的人大概都听过庖丁解牛——就是庖丁为文惠君解剖牛的故事。
小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庖丁到底是怎么解牛的,反正就记得老师说庖丁拿一把刀伸到牛的身体里面。试想一下,一把刀伸进牛的身体里面,这头牛居然没有感到疼痛。(他怎么做到的?)庖丁将刀顺着牛的骨节、筋膜往前行进,避开有神经的地方——无论牛还是我们的身体,并不是全身都布满密密麻麻的神经,总有一些部分处于神经和神经之间。如果不碰到神经的话,可能确实不会感到疼痛。
以前,我们听这个故事也就听了。现在,我试着把其中美妙的状况给大家讲一讲。
你知道庖丁是从哪里将刀切进去的吗?为什么将刀切进去的时候,牛没有感觉到疼痛呢?你想过这些问题吗?我认为,庖丁在入刀的一刹那,没有让牛感觉到疼痛,只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庖丁是从牛身上没有痛点的地方入刀。
第二,庖丁的刀法速度非常快。
第三,庖丁用刀插入的角度非常巧,力度非常妙。
以前,我有针灸眩晕恐惧症——刚看到别人把针拿出来,我就已经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甚至冒冷汗。(我大学的一个男同学有血液恐惧症,他只要看见别人流鼻血,就浑身发抖冒冷汗。)
但是,有人用针的方法就很不一样。有一次,我有点儿感冒,请一位老师帮我诊治一下。于是,他以极快的速度从很特殊的角度在风池穴进针。我还没有感觉到进了针的时候,他就把针拔出来了。从此,我再也不害怕扎针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体会到进针和出针都没有感觉。因为他的针法角度、速度和力度都恰到好处,而且将针扎在特别精巧的位置。
以上讲的是“入手式”,怎么能够在牛不知道的情况下把刀切进去。那么,这把刀究竟是怎么进去的?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真正的高手从你的身上把钱包拿走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他是怎样将手伸进背包里面,把钱包拿出来,反手递给身边的同伙;更有甚者,还顺手帮你把包的拉链儿给拉上。
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们如何让别人在根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完成一切的。如果刘谦在你面前,把一枚硬币放在手上,一合手再打开,硬币不见了——这就是速度。
那么,这把刀是从牛的眼皮、脚底,还是胳肢窝进去的?能够让一头牛根本感觉不到一把刀进入自己的身体,庖丁得在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速度,用多么小的一把刀,在什么样的位置平行于神经切进去呢?如果没有刻苦钻研,没有合于道的精神,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我们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而庄子会说“才怪,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试想一下,如果这头牛就是我们面临的纷繁人世间,而你是那把刀,你会如何以别人还没有来得及理解的无创方式进入人世间呢?
有一些五十多岁的人,他们的身体、精神和外貌,看起来都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做到就像刚刚磨出来的刀一样,在类似一头牛的人世间扮演着一把既锋利又巧妙的杀牛刀?
《养生主》最大的秘密在于告诉你,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而且你要成为一把不受损的杀猪刀。
不懊恼过去,不妄想未来
庖丁握着一把刀,闭着眼睛,用心神全然去感受刀锋经历牛的身体时,我相信他一定全神贯注,因为他可以感受到牛的身体里面每个细胞的颤动。
传说,佛陀入定的时候,感受到了心跳的声音,感受到了血流在自己血管里面“呼呼”流动的节奏;反观内视,感应到细胞的生灭,看到念念相续,你会发觉生命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细胞的生灭、成住坏空的连续而已。
这一刹那已经和下一刹那不一样,而我们之所以觉得世界还在连续,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惯性。你还活在对上一秒的留恋和对下一秒的期待中,忘记了这一秒的当下。
睡不着觉的人,如果不是在想着过去的懊恼,就一定是陷入了对未来的妄想中。在这一刹那以神汇集,把心装到腔子里,让意识回归到自己的身体里面,试着去感受自己的呼吸,看看它是在嗓子、胸、肚子、膝盖还是脚后跟。
有人说:“我连胸都没有,哪能感受到自己呼吸有没有到胸?”——我的意思是往内看,以神会之而不以目测之。我是一个有小肚子的人,也不一定每次都知道自己的气是不是到了肚子。
我们应该经常和一些特别敏感的人聊天。坐在饭桌上,他们就知道谁是自己的贵人,谁在敌视自己;谁喜欢自己,谁在默默地和自己较劲。这种体验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是中国一切艺术的核心法门。
钓鱼竿一般有四五米长,鱼线有八九米长,而鱼钩是一个很小甚至垂直的钩子。较小的一条鱼大概比你的食指还短。但是,你居然知道什么时候它轻轻地用触须碰了一下鱼钩,并且知道是三个长音和两个短音。如果你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快乐,无论是钓到还是没有钓到鱼,又怎么样呢?去市场买一条鱼的成本远比钓一条鱼的成本低很多。为什么我们还要大费周章地专门去钓鱼呢?因为钓鱼是一门观想与入定的艺术。
实际上,钓鱼的艺术不在于钓到鱼这件事情本身,而在于让我们能够用一种遥远的方式,完成与鱼之间的神会,而不是目视。
其实,在亲密关系间亦复如是。两个人同床共枕各自修行,同桌吃饭各刷微信……谈何神交?
有时间的话,回家和家里人吃一顿饭,让孩子讲一讲内心的梦想,这比什么都来得愉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