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182328
我们能够保护我们共有的地球大气圈。伯顿·里克特的《拨开迷雾(诺贝尔奖获得者告诉你能源未来与气候真相)》就是围绕保护地球大气圈这个问题而展开的,其中涉及大气圈的什么信息为我们所知;我们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什么东西我们不能确定;我们应该如何减少这种不确定性。
部分 气候
1 温室地球
2 气候建模
2.1 导读
2.2 早期的气候变化研究
2.3 气候变化的重要时期
2.4 温室气体的自然消失
2.5 全球碳循环
3 地球气候和温室气体变化史
3.1 地球气候和温室气体浓度(距今45亿年-40万年)
3.2 地球气候和温室气体浓度(距今40万年-1千年)
3.3 地球温度和温室气体浓度(距今1千年)
4 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4.1 谁在预测气候变化
4.2 如何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4.3 预测结果
4.4 人类面临的严峻气候变化形势
第二部分 能源
5 减排:需要的是行动
5.1 导论
5.2 当前和未来的能源消耗
5.3 减排目标的设置
6 减排行动的节奏把握
7 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行动
7.1 减排阶段设定
7.2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头
7.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7.4 减排需要多管齐下
7.5 低碳社会的能源前景分析
8 化石燃料——全球储量到底几何?
8.1 世界石油储量
8.2 世界天然气储量
8.3 世界煤炭储量
8.4 结论
9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
9.1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概况
9.2 电厂的碳处理:碳的回收和存储
9.3 碳存储面临的碳外泄风险
9.4 小结
10 提高能效:当务之急
10.1 导论
10.2 交通工具能耗
10.3 建筑耗能
10.4 结论
11 核能
11.1 导读
11.2 核辐射
11.3 核电安全性
11.4 核废料处理
11.5 核电成本
11.6 核电与核武器扩散
11.7 核能利用与温室气体减排
12 可再生能源
12.1 导读
12.2 风能
12.3 太阳能
12.4 地热能
12.5 水电
12.6 海洋能
12.7 电网改造
13 生物燃料:开发价值知多少?
13.1 导读
13.2 生物燃料发展阶段-1:淀粉和糖制取乙醇
13.3 生物燃料发展阶段-2:纤维制取乙醇
13.4 生物燃料发展阶段-3:其他燃料
13.5 小结
14 能源总结
第三部分 政策
15 美国减排政策
15.1 导读
15.2 全局性的减排制度制定
15.3 坏的方面
15.4 好的方面
16 世界环境减排政策
16.1 导读
16.2 《京都议定书》:1997年减排协议
16.3 《京都议定书》:2012年新减排协议
后记
原书参考文献
“我喜欢这本书以及里克特轻松、个性十足的写作方式。读者一旦拿起此书就想把它从头到尾读完。我就是这样。书中关于能源的章节写得极其精彩,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阅读本书。”
——詹姆斯·洛夫洛克,牛津大学教授
“本书对于气候问题进行了理性而细致的全面分析,作者对现实世界中的气候问题解决方案保持着高度清醒。本书内容丰富,却很易懂,且文笔通畅如行云流水。”
——大卫·维克特,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关系教授
“本书清晰展现了世界有关能源和气候变化的各种意见和信息,内容具有可读性、教育性和建设性,是一本极为精彩的好书。我喜欢这本书,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喜欢它。”
——乔治·舒尔茨,美国前国务卿。斯坦福大学知名研究员
“本书的出版让民众和政策制定者们在理解全球变暖和遏制变暖行动上终于有了一个全面易懂的理论行动指南。”
——保罗·布雷斯特,威廉姆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
“人类正面临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巨大的挑战,任何试图理解这个挑战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
——理查德·梅泽夫,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前主席兼卡尼吉科学研究院主席
“伯顿·里克特以寥寥十几万字,罕有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关于能源和气候变化的可靠信息,并更加罕有地给出了自己在气候能源问题上的一些判断。然而他做的这一切却都是在轻松且吸引人的方式下完成的,从而让聪明的读者能够有持续的阅读热情。”
——肯尼斯·阿罗,约翰·肯尼讲座经济学荣誉教授,斯坦福大学运营管理荣誉教授
部分 气候
1 温室地球
如果写一部科幻小说,我会这样写道:火星人把城市建在地下以便能够从还算温暖的火星星球的中心获取一些热量;金星人同样也把城市建在地下,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则是要努力躲避金星地表足以致命的热量。在小说中,我会对火星人深表同情,他们生活在地下并非他们自己曾经犯下了什么错误,而只是因为火星太小而不足以把大气吸附在它的周围,缺乏了大气圈就不会产生温室效应,而温度太低就不足以使火星产生可以流动的液态水。至于金星人的命运,我则会感到非常悲哀,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于金星变暖和温室效应的盲目无知,地表温度的过高迫使他们转移到了地下。
现在已没有人怀疑温室效应这个事实的存在,即使对于那些现在仍旧否定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存在关联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本章和接下来的三章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可以坚信温室效应的存在?为什么几乎所有人终都得出了地球正在变暖而且人类活动应该为这种变暖负主要责任的结论?如果我们继续沿着现有的道路不变,我们面临的气候未来会是什么?
为了理解温室效应,我们不仅要考察地球温度的变化,我们还要考察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温度变化情况。金星和火星是地球近的两个邻居,前者离太阳较近,后者离太阳较远,虽然二者和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非常相像,但是地表温度却相差很大,原因就在于温室效应的存在。金星太热而火星又太冷,它们都不能维持生命的存在。然而三者却都产生于45亿年前,物质组成完全相同。三个星球之间的差别就
在于温室效应强弱的不同:金星太强、火星太弱,而地球则刚刚好。
从细节上讲,温室效应强弱不同对气候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这种影响的机理却是一致的,这就是冬季西红柿依旧可以在顶盖透明的温室大棚中生长的原因。在植物温室大棚中,透明的双层窗格棚顶在光照进来后就可以把热量锁定在大棚中防止其再次散失。与此类似,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可以锁定进入地球大气层中的热量防止其再度散失到地球空间之外。虽然温室效应的这种形成原因并不复杂,但是想要精确计算出现实世界中的地表温度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这一点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谈到)。人类活动正改变着地球的温室效应强弱,这种改变使地球表面集中的热量越来越多,这就推动了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那些“倒绿派”阵营中,对于温室效应的真实性他们也都能够接受,只不过是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温室效应强弱问题上他们存在分歧而已。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