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78809
监管篇
数字化与互联网改变商业世界
不完备法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给法律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之规范方向:坚持不断提升行业透明度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基——打破银联垄断、重构支付清算体系
他山之石——中国台湾地区“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草案”评析
众筹篇
论众筹融资与非法集资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现状和趋势
资本市场监管:平衡的艺术——美国对众筹融资监管思路的启示
境外股权众筹的发展现状及其监管启示
规范化后将逐步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股权众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私募股权众筹合格投资者制度探析
意大利众筹规则
网贷篇
浅析P2P网贷平台之主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2014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分析
P2P平台网络贷款业务调研榀告——以法律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为研究方向
P2P走过“七年之痒”——《2014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解读
存款保险制度与P2P去担保化
浅议网络借贷案件审理中的事实查明问题
点融网催收案之评析
P2P网贷纠纷的司法困境及其改进路径——以点融网案为例
保险与知识产权篇
保险业依托互联网发展研究——以上海互联网保险实证分析为主线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悖论与法律挑战
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知识产权审查义务
互联网金融专利保护之现实难点及其对策
多维篇
互联网思维的哲学语境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法律与中国金融改革——悼念麦金农教授
3Q大战反垄断终审判决对互联网竞争的影响
“微信红包”之涉税分析
后记
约稿启事
人类正在迅速滑入全球金融资本主义体制的时代。互联网金融使这一进程呈几何级数加快。与此同时,经济的投机性、市场泡沫破裂的风险性、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膨胀。于是,对无限递增的数码空间进行监管、对迅速增值的金融权力进行约束的呼声也渐次高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应运而生,旨在把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纳入法治轨道,对网络互动中产生的涨落和混沌进行有序化处理,为新式商业信用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年前。然而在中国,从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才开始蓬勃发展,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体制改革和产业资本市场的发育。众所周知,我国既有的金融体系与财政体系的边界其实是模糊的、流动的。金融秩序以政府信用为担保才得以维持。因而金融业务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具体表现是霸王条款和过度盈利。为了防止权力的任意性引发金融振荡,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层层把关、步步审批的方式进行监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结构,严重妨碍了营业效率的提高。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一举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格局和僵硬体制。显然,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就是通过平面化、网络化、信息技术化的革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并拓展了融资渠道以及民间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数码虚拟的自由空间、纵横交错的关系结构以及大数据处理的基础设施构成全新的风景线。在电脑网络与人际机缘相链接和叠加而形成的多媒体社会中,信息和资源的传递和计算变得极其便捷、极其广泛,也使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催生了网上银行、电子货币、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网络小微企业贷款、网络小额信用贷款、网络众筹融资、金融机构的网络服务创新平台、网络基金销售等一系列新生事物,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通过跨界无垠的互联网金融通道,庞大的资本既可以在一眨眼间呼引啸聚而来,也可以在一转念间风流云散而去;既可以给实体经济造成出其不意的打击,也可以给个人财富造成变幻无常的盈亏。高风险、高收益是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
以互联网的开放性为前提条件,以红利分享的机会为驱动装置,相关金融领域的确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然而在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并非没有泡沫、阴翳以及陷阱。毋庸讳言,迄今为止的互联网金融界,由于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则,竞争虽然是自由的,却未必是公平的;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和法律约束,信用破绽不安始终如影随形;由于互联网金融与制造业经济的关系尚未定型,一种投机的、冒险的虚拟资本冲动很可能把长期理性和公共利益推下断崖,使国民财富变得像无根的浮萍。为了将互联网金融从上述困境里解救出来,防止中国在走出“租场式经济”低谷之后又陷入“赌城式经济”的迷魂阵,特别需要法学专家、立法者、司法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业界人士加强交流,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凝聚制度设计的共识,采取未雨绸缪的防范措施。
上海是崛起中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实现中国的金融制度创新。而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高级金融学院、安泰经管学院、凯原法学院比邻而立,可以说这里正是推动学科交叉和知识融会的场所。我相信,在业界支持下,由一群新锐法学者创办的《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能够为那些勇于直面现实问题、试图凝聚制度共识的各领域才俊搭建一个影响深远的交流平台。我祝愿,本书能成为金融法律创新的孵化器,成为风险对策的实验室,成为互联网金融新生事物茁壮成长的温床。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群具有国际视野和精通实务技能的新型金融法律人才能够通过本书相识、互助、共荣并在各自的事业中脱颖而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