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059431
内容简介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5(第1辑)》由*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办,旨在为中国法学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反映教学动态,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管理经验以及进行学术讨论的园地。
目 录
委员论坛
王利明
构建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
法学教育
荣振华
借鉴与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法律法规之构建
——从外商投资法律制度视角进行检视
陈银珠石经海
法学本科多学科课程交叉渗透的基础及其启示
柳婷婷胡发明
以“艺术特长生”为视角浅谈我国平等受教育权问题
课程与教学
李卫海
中国军事法治建设之路:现状与未来发展
王康
境遇式实验教学在法律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策略
——以法学本科民法学课程为例
马燕
论环境法律诊所的办案指导教学
杜春鹏刘耀
电子证据调查学课程改革研究
调研报告
韩文生
学前因素对法律硕士研究生就业影响的初步分析
——以中国政法大学2011届法律硕士为分析对象
王洪松刘贺元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分析研究
——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09届本科
毕业生为例
百花园
张清麻君颖
中美刑事判决书的比较研究
——基于判决理由的对比分析
[美]贝斯·西蒙尼·诺维克王伟臣译
维基百科与法律教育的未来
周遵友
致力于法律人的共识
——德国法学家大会印象记
王利明
构建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
法学教育
荣振华
借鉴与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法律法规之构建
——从外商投资法律制度视角进行检视
陈银珠石经海
法学本科多学科课程交叉渗透的基础及其启示
柳婷婷胡发明
以“艺术特长生”为视角浅谈我国平等受教育权问题
课程与教学
李卫海
中国军事法治建设之路:现状与未来发展
王康
境遇式实验教学在法律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策略
——以法学本科民法学课程为例
马燕
论环境法律诊所的办案指导教学
杜春鹏刘耀
电子证据调查学课程改革研究
调研报告
韩文生
学前因素对法律硕士研究生就业影响的初步分析
——以中国政法大学2011届法律硕士为分析对象
王洪松刘贺元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分析研究
——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09届本科
毕业生为例
百花园
张清麻君颖
中美刑事判决书的比较研究
——基于判决理由的对比分析
[美]贝斯·西蒙尼·诺维克王伟臣译
维基百科与法律教育的未来
周遵友
致力于法律人的共识
——德国法学家大会印象记
在线试读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5(第1辑)》:
我国《宪法》通过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确认,书写下我们的法治梦,描绘出中国法治的宏伟蓝图。而新中国几代民法学人的民法梦就是期待一部中国民法典的面世。就笔者个人而言,民法梦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构建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这样一个体系是立足于中国实践、内生于中国文化传统、回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展示民族时代风貌的理论体系。在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这样一个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也应当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受世人广泛关注、被高度评价和普遍尊重的法律文化样态,其能够为促进世界民法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贡献。那么,我们应当构建什么样的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呢?
首先,它应当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为重心。“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马克思语)。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在内容上应当与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诸种问题相照应,包括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则和市民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和商法。所有这些内容都应该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并直接回应中国的现实问题。在笔者看来,本土特色的制度文明也就是国际的文化贡献,扎根于本国现实问题的民商法学也就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民法学文化。解决了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的中国特色民商法重大问题就是解决了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对世界民商法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也就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其次,它应当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依归。对于“法律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古罗马的西塞罗在其名著《法律篇》中提及的“人民的福祉是的法律(Salus populi suprema lex esto)”这一名言给出了的回答。民法学研究应当以实现人民的福祉作为指导理念。民之所欲,法之所系。一个学者研究法律的所有出发点都是实现人文关怀,保障人的自由和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法学研究应当来源并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此为民主法治建设作出贡献。有真问题,才可能有真学问。民法学要成为一门治国安邦、经世济民、服务社会的学问,就必须以中国的现实问题为依归。
后,它应当具有对世界优秀民法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构建以研究我国现实问题为重心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并不等于对异域法律文化的排斥。相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法学体系应当是一个包容世界民法文化精髓的体系,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应对智慧。理论自信不等于盲目自大,学术自信离不开我们对异域法律文化的充分了解,离不开我们对人类社会成果和趋势的准确把握。对人类法律文明的优秀成果,应秉持鲁迅所言,“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想这也是比较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和价值所在。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国特色民法学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世界民商法学文化的繁荣,有助于增进人类共同的福祉。我们从来都不能完全照搬外国民法理论体系来构建自己的民法学体系,虽然我们的研究需要借鉴两大法系的有益经验,需要把握国际民商法学的发展趋势,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对异域研究亦步亦趋、随波逐流。
近三十年来,笔者本人的民商法研究经历基本上遵循了前述思路。回顾自己的学术历程,从初在佟柔教授指导下研究民法调整对象和民法体系、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所有权形态等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赴美学习后回国开始从事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物权法基本原理等问题研究,再到后来因参与合同法立法而开始全面研究合同法问题,这期间,本人就民法中的诸多重大疑难问题撰写了不少学术论文。90年代末期我又赴哈佛进修,重点研究司法改革等法治热点难点问题。
……
我国《宪法》通过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确认,书写下我们的法治梦,描绘出中国法治的宏伟蓝图。而新中国几代民法学人的民法梦就是期待一部中国民法典的面世。就笔者个人而言,民法梦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构建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这样一个体系是立足于中国实践、内生于中国文化传统、回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展示民族时代风貌的理论体系。在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这样一个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也应当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受世人广泛关注、被高度评价和普遍尊重的法律文化样态,其能够为促进世界民法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贡献。那么,我们应当构建什么样的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呢?
首先,它应当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为重心。“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马克思语)。中国民法学理论体系在内容上应当与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诸种问题相照应,包括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则和市民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和商法。所有这些内容都应该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并直接回应中国的现实问题。在笔者看来,本土特色的制度文明也就是国际的文化贡献,扎根于本国现实问题的民商法学也就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民法学文化。解决了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的中国特色民商法重大问题就是解决了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对世界民商法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也就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其次,它应当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依归。对于“法律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古罗马的西塞罗在其名著《法律篇》中提及的“人民的福祉是的法律(Salus populi suprema lex esto)”这一名言给出了的回答。民法学研究应当以实现人民的福祉作为指导理念。民之所欲,法之所系。一个学者研究法律的所有出发点都是实现人文关怀,保障人的自由和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法学研究应当来源并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此为民主法治建设作出贡献。有真问题,才可能有真学问。民法学要成为一门治国安邦、经世济民、服务社会的学问,就必须以中国的现实问题为依归。
后,它应当具有对世界优秀民法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构建以研究我国现实问题为重心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并不等于对异域法律文化的排斥。相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法学体系应当是一个包容世界民法文化精髓的体系,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应对智慧。理论自信不等于盲目自大,学术自信离不开我们对异域法律文化的充分了解,离不开我们对人类社会成果和趋势的准确把握。对人类法律文明的优秀成果,应秉持鲁迅所言,“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想这也是比较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和价值所在。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国特色民法学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世界民商法学文化的繁荣,有助于增进人类共同的福祉。我们从来都不能完全照搬外国民法理论体系来构建自己的民法学体系,虽然我们的研究需要借鉴两大法系的有益经验,需要把握国际民商法学的发展趋势,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对异域研究亦步亦趋、随波逐流。
近三十年来,笔者本人的民商法研究经历基本上遵循了前述思路。回顾自己的学术历程,从初在佟柔教授指导下研究民法调整对象和民法体系、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所有权形态等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赴美学习后回国开始从事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物权法基本原理等问题研究,再到后来因参与合同法立法而开始全面研究合同法问题,这期间,本人就民法中的诸多重大疑难问题撰写了不少学术论文。90年代末期我又赴哈佛进修,重点研究司法改革等法治热点难点问题。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