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3229658
第1章 组建传统vSphere数据中心
1.1 传统vSphere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的选择 2
1.1.1
服务器的选择 2
1.1.2
存储的选择 4
1.1.3
网络及交换机的选择 6
1.2 虚拟化服务器的底层管理 8
1.2.1
使用HP iLO功能实现服务器的监控与管理 8
1.2.2
DELL服务器iDRAC配置 15
1.3
DELL服务器的RAID配置 17
1.4
IBM V3500存储配置 23
1.5
VMware ESXi的安装与配置 32
1.5.1
在机箱中安装U盘 32
1.5.2
安装VMware ESXi 33
1.5.3
修改引导顺序 34
1.5.4
添加本地存储 35
1.5.5
修改日志位置 37
1.6
VMware ESXi 6控制台设置 39
1.6.1
进入控制台界面 40
1.6.2
修改管理员口令 40
1.6.3
配置管理网络 40
1.6.4
启用ESXi Shell与SSH 43
1.6.5
恢复系统配置 44
1.6.6
VMware ESXi的关闭与重启 44
1.7
vSphere Client的安装与配置 44
1.7.1
vSphere Client的安装 45
1.7.2
启动vSphere Client并登录到VMware ESXi 45
1.7.3
为VMware ESXi输入序列号 47
1.8
vCenter Server的安装与配置 49
1.8.1
在Windows 虚拟机或物理服务器上安装vCenter Server 50
1.8.2
部署 vCenter Server Appliance 56
1.8.3
将vCenter Server添加到Active Directory 65
第2章 vSphere虚拟机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
2.1
vSphere Data Protection(VDP)概述 70
2.1.1
VDP备份恢复技术解析 71
2.1.2
映像级备份和恢复 71
2.1.3
来宾级备份和恢复 72
2.1.4
文件级恢复 72
2.1.5
重复数据消除存储优势 73
2.1.6
VDP体系结构 73
2.1.7
VDP主要功能介绍 74
2.2
VDP的系统需求与规划设计 74
2.2.1
VDP系统需求 75
2.2.2
为VDP规划DNS名称 75
2.2.3
规划全新安装VDP还是升级现有的VDP 77
2.2.4
NTP配置 78
2.3 部署VDP并连接原有VDP 79
2.3.1
使用vSphere Web Client部署VDP模板 79
2.3.2
配置和安装VDP应用装置并连接现有VDP备份装置 84
2.4 全新安装VDP 92
2.4.1
使用vSphere Client部署VDP 92
2.4.2
配置全新的VDP虚拟机 95
2.5 使用VDP 98
2.5.1
VDP连接、切换与界面介绍 98
2.5.2
创建或编辑备份作业 100
2.5.3
查看状态和备份作业详细信息 104
2.5.4
从VDP备份恢复虚拟机 106
2.5.5
检查恢复后的虚拟机 109
2.5.6
删除备份 112
2.5.7
报告信息 112
2.5.8
备份应用装置 115
2.5.9
配置电子邮件 116
2.5.10
为多个VDP配置专用邮件 119
2.6
VDP应用程序支持 123
2.6.1
VDP 6支持备份与恢复的应用程序版本 123
2.6.2
下载VDP代理插件 125
2.6.3
在SQL Server服务器上安装VDP代理 126
2.6.4
在Exchange Server服务器上安装VDP代理 129
2.6.5
创建SQL Server备份任务 133
2.6.6
创建Exchange Server备份任务 139
2.6.7
从备份恢复SQL Server 145
2.6.8
恢复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备份 149
2.7 使用文件级恢复 152
2.7.1
FLR的限制 153
2.7.2
登录到 Restore Client的两种方式 153
2.7.3
使用基本登录恢复本机的备份 155
2.7.4
使用高级登录恢复文件 158
2.8 复制 160
2.8.1
复制功能注意事项 160
2.8.2
使用复制功能 161
2.8.3
查看备份目标的VDP应用装置 164
2.9 安装后对VDP应用装置进行的配置 166
2.9.1
重新配置VDP应用装置 166
2.9.2
扩展VDP可用存储容量 170
2.9.3
回滚 172
2.9.4
升级 173
2.9.5
紧急恢复 173
2.9.6
日志收集器 175
第3章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应用
3.1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简介 176
3.1.1
通过 Converter Standalone 迁移 178
3.1.2
Converter Standalone 组件 178
3.1.3
物理机的克隆和系统重新配置 178
3.1.4
vCenter Converter的克隆模式 183
3.1.5
将 Converter Standalone 与虚拟机源和系统映像结合使用 185
3.1.6
受转换影响的系统设置 185
3.1.7
虚拟硬件更改 186
3.1.8
转换现有虚拟机和系统映像 186
3.2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的安装 186
3.2.1
操作系统兼容性和安装文件大小要求 187
3.2.2
在Windows上本地安装vCenter Converter 189
3.2.3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端口需求 191
3.2.4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远程热克隆要求 193
3.3 转换正在运行的物理机或虚拟机 194
3.3.1
转换远程Windows计算机到vCenter或ESXi 195
3.3.2
转换远程Linux计算机到vSphere 208
3.3.3
转换本地计算机到vSphere 211
3.4 转换Hyper-V
Server虚拟机 218
3.4.1
转换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虚拟机到共享文件夹 218
3.4.2
转换Windows Server 2012 R2的虚拟机到vSphere 226
3.5 转换vSphere或VMware虚拟机 230
3.5.1
转换vSphere虚拟机到ESXi主机 230
3.5.2
转换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到ESXi主机 232
3.5.3
转换vSphere虚拟机到VMware Workstation 234
3.6 重新配置VMware虚拟机 236
3.6.1
保存sysprep文件 237
3.6.2
启动配置向导 237
3.7 转换或迁移虚拟机中的注意事项 240
3.7.1
迁移Windows Server 2003后的注意事项 240
3.7.2
卸载原有的网卡驱动 241
3.7.3
迁移前的规划与准备工作 242
3.8 迁移失败或迁移不成功的Windows计算机解决方法 243
第4章 vSphere运维管理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r
4.1
vRealize Suite产品概述 248
4.1.1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 249
4.1.2
vRealize Suite 环境的概念设计 249
4.1.3
管理群集中的 vRealize Suite 产品 251
4.1.4
SDDC 核心基础架构 251
4.2 安装准备工作 254
4.2.1
部署vRealize 6模板 255
4.2.2
vRealize初始配置 258
4.2.3
添加许可与适配器 261
4.3 查看vRealize
Operations Manager图表 265
4.3.1
vROps主界面 265
4.3.2
了解导航窗格中对象类型图标 268
4.3.3
vROps中的属性和指标 269
4.3.4
建议仪表板 269
4.4 诊断仪表板 278
4.4.1
拓扑图 279
4.4.2
工作负载 280
4.4.3
异常 281
4.4.4
压力 282
4.4.5
剩余容量 282
4.4.6
故障 283
4.4.7
衡量指标图表 284
4.4.8
衡量指标拾取器 286
4.5 使用热图 286
4.5.1
vSphere主机概览 287
4.5.2
vSphere虚拟机内存 290
4.5.3
vSphere虚拟机CPU仪表板 293
4.5.4
vSphere虚拟机磁盘和网络 298
4.5.5
vSphere数据存储仪表板 300
4.5.6
vSphere群集 301
4.5.7
vSphere容量风险 303
4.5.8
vSphere虚拟机磁盘摘要 306
4.5.9
vSphere主机配置摘要 309
4.5.10
vSphere群集配置摘要 310
4.5.11
工作负载利用率 310
4.6 “环境概览”小组件 312
4.6.1 “环境概览”窗格上的“组”选项卡 312
4.6.2 “环境概览”窗格中的“应用程序”选项卡
312
4.6.3 “环境概览”窗格上的“清单”选项卡 314
4.6.4
对象搜索 315
4.6.5
清单树 316
4.7 详细信息 317
4.7.1
摘要与警示 317
4.7.2
分析 318
4.7.3
故障排除 328
4.7.4
详细信息 333
4.7.5
环境 335
4.7.6
项目 337
4.7.7
报告 339
第5章 组建vSAN群集
5.1
vSAN群集概述 346
5.1.1
vSAN的功能与适用场合 346
5.1.2
vSAN版本 347
5.1.3
vSAN的功能与主要特点 347
5.1.4
vSAN的需求与主要用途 355
5.1.5
vSAN 和传统存储的区别 356
5.1.6
启用vSAN的要求 356
5.1.7
vSAN架构 357
5.2 规划vSAN群集 358
5.2.1
vSAN中的容量规划 358
5.2.2
vSAN 中的闪存缓存设备设计注意事项 360
5.2.3
vSAN 中HDD磁盘选择注意事项 362
5.2.4
vSAN 中存储控制器的设计注意事项 363
5.2.5
vSAN 主机设计和大小调整 363
5.2.6
vSAN 群集设计注意事项 364
5.2.7
vSAN 网络设计 365
5.2.8
vSAN 网络连接的做法 367
5.2.9
vSAN 容错域设计和大小调整 367
5.2.10
使用引导设备和 vSAN 368
5.2.11
vSAN 群集中的持久日志记录 368
5.3 使用VMware
Workstation搭建vSAN实验环境 368
5.3.1
vSAN实验用机需求 369
5.3.2
规划vSAN实验环境 371
5.3.3
创建第1台ESXi实验虚拟机 373
5.3.4
修改虚拟机网卡为万兆 377
5.3.5
使用克隆方法创建其他ESXi虚拟机 378
5.3.6
在ESXi虚拟机中安装6.0 380
5.3.7
创建vCenter Server虚拟机 382
5.3.8
配置vCenter Server 389
5.3.9
修改磁盘属性 390
5.3.10
为vSAN配置网络 394
5.3.11
创建群集并启用vSAN 397
5.3.12
为vSAN启用HA 401
5.3.13
查看vSAN数据保存方式 403
5.3.14
查看vSAN对象与组件 407
5.4 虚拟机存储策略 408
5.4.1
默认虚拟机存储策略 409
5.4.2
查看默认虚拟机存储策略 411
5.4.3
添加磁盘带数为2的虚拟机存储策略 413
5.4.4
添加磁盘带数为3与故障数为2的虚拟机存储策略 415
5.4.5
添加RAID-5容错策略 417
5.4.6
部署虚拟机应用虚拟机存储策略 419
5.4.7
查看虚拟磁盘RAID方式 422
5.4.8
更改虚拟机存储策略 424
5.5 模拟万兆全闪存架构的vSAN实验环境 426
5.5.1
向现有群集添加新的vSAN主机(横向扩展实验) 426
5.5.2
以手动方式添加磁盘组 429
5.5.3
进入维护模式撤出磁盘组数据 432
5.5.4
直接删除磁盘组的同时撤出数据 435
5.5.5
直接删除磁盘组不撤出数据(模拟闪存磁盘故障) 437
5.5.6
使用RAID-5虚拟机存储策略 440
5.5.7
使用RAID-6虚拟机存储策略 444
5.5.8
启用去重和数据压缩功能 446
5.5.9
重新应用虚拟机存储策略 450
5.5.10
深刻理解磁盘带数 452
5.6
vSAN故障域和延伸群集 460
5.6.1
vSphere群集故障域(Fault domains) 460
5.6.2
vSAN延伸群集 467
5.6.3
安装vSAN见证主机 470
5.6.4
为延伸群集检查环境 472
5.6.5
配置延伸群集 473
5.6.6
自动重新配置虚拟机 477
5.6.7
创建虚拟机用于测试 480
5.6.8
关闭一半主机测试延伸群集 481
5.6.9
禁用vSAN延伸群集 484
5.7 向vSAN群集主机添加HDD(纵向扩展) 488
5.7.1
从vSAN群集中移除主机 489
5.7.2
配置纵向扩展的实验环境 491
5.7.3
向磁盘组添加容量磁盘 493
5.8 向vSAN群集主机添加SSD及HDD(多磁盘组) 495
5.8.1
为多磁盘组准备实验环境 496
5.8.2
演示内存不足导致无法添加更多磁盘组 497
5.8.3
将vSAN群集中的主机进入维护模式并修改内存 498
5.8.4
添加第2个磁盘组 501
5.9 为vSAN群集主机主动更换SSD及HDD 503
5.9.1
更换主机上的闪存缓存设备 504
5.9.2
在全闪存架构中禁用去重和压缩 509
5.9.3
替换vSAN群集中的容量磁盘 511
5.10
处理vSAN故障 513
5.10.1
vSAN故障处理方式 513
5.10.2
模拟容量磁盘临时出现故障 515
5.1
vSphere运维之我见
组建与维护vSphere数据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对服务器的性能与数量、存储的性能与容量以及接口、网络交换机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与选择。在vSphere数据中心构成的三要素: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中,服务器与网络变化不大,关键在于存储的选择。在vSphere 6.0及其以前,传统的vSphere数据中心普遍采用共享存储,一般优先选择FC接口,其次是SAS及基于网络的iSCSI。在vSphere 6.0推出后,还可以使用普通的x86服务器、基于服务器本地硬盘、通过网络组成的vSAN存储。(实际上vSphere 5.5 U1就开始支持vSAN,但个集成vSAN的正式版本是vSphere 6.0)。
简单来说,一个虚拟化系统工程师,除了了解硬件产品的参数、报价,还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进行合理的产品选型,并且在硬件到位之后,进行项目的实施(安装、配置等);在项目完成之后,要将项目移交给用户,并对用户进行简单的培训。在整个项目正常运行的生命周期内(一般的服务器虚拟化等产品的生命周期是4~6年),能让项目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解决用户碰到的大多数问题,并能对系统碰到的故障能进行分析、判断、定位与解决。
给读者的话
尽管写本书时,我们精心设计了每个场景、案例,也考虑到一些相关企业的共性问题,但是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这些案例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你的企业和规划;我们更希望你能从本书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运维的经验,然后举一反三,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
写书的时候,我们力求把繁杂的技术问题和故障用更易读和容易理解的方式体现出来,但有些技术问题尤其是比较“难”的问题,它本身来源于实际的生产环境,如果落实到图书之中,难免会显得不够立体,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遍会看不懂,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向读者提出建议:阅读时采取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边学边画,慢慢建立起每个章节的轮廓,并且多进行思考和梳理,这样一来,读者很快会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并迅速应用于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去。
即扫即看二维码视频
为帮助读者顺利跨过vSphere运维的重点和难点,作者根据图书内容专门录制了10段、180分钟的讲解视频,视频内容源自实践操作环境;我们把每段视频做成二维码,嵌入书中相应章节,便于读者在遇到学习疑惑时,直接扫码观看详细地视频讲解。
附赠整体扫码下载包
为了让本书更具性价比,在本书封底的左上方,我们会放置一个整体下载包的二维码,其中包含以下内容:
? 10段、180分钟的精彩讲解视频
? 本书中所有图片和表格的彩色版
? 本书第6、7两章和附录内容的电子文档(目录中体现)
内容与读者定位
本书适合虚拟化系统集成工程师,对VMware虚拟化数据中心的规划、硬件选型(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机)、常用服务器RAID配置、存储配置进行了介绍,对VMware虚拟化产品的安装、对从物理机到虚拟机的迁移(P2V与V2V)、虚拟化环境中虚拟机的备份与恢复、vSphere运维管理等一一进行了介绍。本书还对VMware超融合架构VMware vSAN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对虚拟化项目中碰到的一些故障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作者介绍
我1993年开始学习计算机,1995年开始从事网络方面的工作,曾经主持组建过省国税、地税、市铁路分局(全省范围)的广域网组网工作,近几年一直从事政府等单位的网络升级、改造与维护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多年的工作中,解决过许多疑难问题。
从2000年初的VMware Workstation 1.0到现在的VMware Workstation 12、从VMware GSX Server 1到VMware GSX Server 3、VMware Server、VMware ESX Server到VMware ESXi 6.5,我亲历过每个产品的每个版本的使用。从2004年即开始使用并部署VMware Server(VMware GSX Server)、VMware ESXi(VMware ESX Server),已经为许多政府、企业成功部署VMware Server、VMware ESXi并应用至今。
早在2003年,我编写并出版了业界本虚拟机方面的图书《虚拟机配置与应用完全手册》(主要讲述VMware Workstation 3的内容),在随后的几年又相继出版了《虚拟机技术与应用-配置管理与实验》、《虚拟机深入应用实践》等多本虚拟机方面的图书。部分图书输出到中国台湾地区,例如《VMware虚拟机实用宝典》由台湾博硕公司出版繁体中文版,《深入学习VMware vSphere 6》由台湾佳魁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繁体中文版。
此外,我较为熟悉Microsoft系列虚拟机、虚拟化技术,对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的Exchange、ISA、OCS、MOSS等服务器产品也有一定的认识和应用深度,是2009年度Microsoft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方面的MVP(微软有价值专家)、2010~2011年度Microsoft
Forefront(ISA Server)方向的 MVP、2012~2015年度Virtual Machine方向的MVP、2016~2017年度 Cloud and Datacenter Management方向的MVP。
致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荆波编辑的大力支持,另外,河北科技大学任文霞,河北经贸大学盖俊飞、朱书敏、赵艳、李林茹、张丽荣等也参与了本书部分内容的写作,在此一并致谢!
提问与反馈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并且本书涉及的系统与知识点很多,尽管作者力求完善,但仍难免会有不妥和错误之处,诚恳地期望广大读者和各位专家不吝指教。
如有问题想要咨询时,请把你的情况介绍一下,因为作者不了解你的环境。发送电子邮件到[email protected],附件包括网络拓扑图以及以下内容:
(1)你的系统,是全新规划、实施的,还是已经使用一段时间。如果是使用了一段时间,在系统(或某个应用)不正常之前,你做了那些操作。你的相关服务器的品牌、配置、参数,使用年限等。
(2)附上你的拓扑图,标上相关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的IP地址、网关,DNS等参数。
(3)你碰到的问题,你是怎么分析判断,在这期间又碰到了哪些问题。
(4)如果你是全新规划碰到问题,请写出你的需求,你是怎么规划的。
(5)其他你认为应该告诉我的信息。
请注意,我无意收集大家的信息,对于IP地址,你可以把IP地址的前两位用x1.x2来代替。这些只是为了方便分析问题。如果你只是说我碰到××问题而问我怎么办,那我是无法帮你的。
不管我的回复是否解决问题,或者你有进一步的问题需要询问,可以直接回复我的邮件,不要新建邮件。因为我经常解答多个人的问题,如果你新发了邮件,我就不知道你原来提问的内容了,切记。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去我的博客。
51cto专家博客:http://wangchunhai.blog.51cto.com
我的博客上经常发表一些文章,包括我的一些案例设计、问题解决;每篇文章都有问题或案例说明、拓扑图、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为了配合本书的内容,作者精心制作了视频,如果需要,读者可以到51CTO学院浏览http://edu.51cto.com/lecturer/user_id-225186.html学习。
后,谢谢大家,感谢每一位读者!你们的认可,是我的动力!
王春海
2017年9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