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56841
内容简介
本书意在研究那些破除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人为分割,将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编撰的文学史著。这一文学史编撰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的尝试期、2000年前后的收获期、近十来年的震荡期。在尝试期中很多文学史的分期仍然是按照现代、当代文学来进行。收获期编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者基本上是倡导“重写文学史”学者的师辈人物,他们的文学史主体主要由近代、现代与当代文学组成。而与“重写文学史”倡导者同代的学者此时更多编撰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他们以审美的文学史观作为自己的文学史追求,在文学经典及阐释上狠下功夫,动摇了原来革命文学史观指导下的文学经典的排序和名单。震荡期里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出现了众多新的理念及编撰实践,如“现代中国文学史”、“汉语新文学史”、“民国文学史”、“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等等。笔者认为该类文学史编撰必须回到常识,即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要守住“现代性”阵脚,坚持多元现代性的文学史叙述,要书写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学的生成发展史。
目 录
前言
一理论简述:文学史、文学史学及文学史学史
二研究缘由: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及其叙述
三检阅线索:个案分析与反思重构
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尝试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节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编撰的肇始
一名不副实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二近代文学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初现
一为了不同的教学任务
二难得的系统性
三为新中国、新时期撰史
第三节 再提“中国新文学”
一以“中国新文学”的名义
二“新文学”撰史的由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收获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5年)
节 增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容量
一淡化“五四”
二两岸三地整体化叙述
三再度经典化
四人文学史
五从近代向现代转型
六众体皆备,还缺什么?
七老一辈文学史家的稳健探索
第二节 提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学纯度
一审美的文学史
二文体分类及流变
三新一代文学史家的集体亮相
第三节 缺少“新”的“中国新文学史”
一混杂的概念
二新在何处?
三越界与整合的可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震荡期(近十年以来)
节 “现代中国文学史”:此“现代”非彼“现代”
一以文艺思潮、文学流派为统摄
二对“现代性”的坚持
三一个中心、四种文学、四条线索
四“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远景与局限
第二节 “通史”:问题的关键
一跨过现当代的沟壑
二现代文学的新发掘
三当代文学的自信
四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交织
第三节 “汉语新文学史”的实践及新探索
一汉语写作的文学史规律
二汉语是共同的家园
三“民国文学史”加“共和国文学史”
四“民国文学”的反思
第四节 个人化的创新型书写
一一个人能走多远?
二新的述史情节及分期
三跨越1949
四一体化述史情节的延续
五讲好个人化故事
第五节 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文学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二殊途同归:两种文学史的命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反思与重构
节 回到常识: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一文学史是文学四要素的历史
二文学史的四个层级
三文学史的开放性
第二节 守住阵脚:多元现代性的文学史叙述
一单一现代性:述史的困境
二多元现代性:民族国家的自信
第三节 述史情节: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学的生成发展史
一各文类层级的现代性生成
二不同地域空间的共有主题
三流动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后记
一理论简述:文学史、文学史学及文学史学史
二研究缘由: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及其叙述
三检阅线索:个案分析与反思重构
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尝试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节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编撰的肇始
一名不副实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二近代文学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初现
一为了不同的教学任务
二难得的系统性
三为新中国、新时期撰史
第三节 再提“中国新文学”
一以“中国新文学”的名义
二“新文学”撰史的由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收获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5年)
节 增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容量
一淡化“五四”
二两岸三地整体化叙述
三再度经典化
四人文学史
五从近代向现代转型
六众体皆备,还缺什么?
七老一辈文学史家的稳健探索
第二节 提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学纯度
一审美的文学史
二文体分类及流变
三新一代文学史家的集体亮相
第三节 缺少“新”的“中国新文学史”
一混杂的概念
二新在何处?
三越界与整合的可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震荡期(近十年以来)
节 “现代中国文学史”:此“现代”非彼“现代”
一以文艺思潮、文学流派为统摄
二对“现代性”的坚持
三一个中心、四种文学、四条线索
四“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远景与局限
第二节 “通史”:问题的关键
一跨过现当代的沟壑
二现代文学的新发掘
三当代文学的自信
四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交织
第三节 “汉语新文学史”的实践及新探索
一汉语写作的文学史规律
二汉语是共同的家园
三“民国文学史”加“共和国文学史”
四“民国文学”的反思
第四节 个人化的创新型书写
一一个人能走多远?
二新的述史情节及分期
三跨越1949
四一体化述史情节的延续
五讲好个人化故事
第五节 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文学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二殊途同归:两种文学史的命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反思与重构
节 回到常识: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一文学史是文学四要素的历史
二文学史的四个层级
三文学史的开放性
第二节 守住阵脚:多元现代性的文学史叙述
一单一现代性:述史的困境
二多元现代性:民族国家的自信
第三节 述史情节: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学的生成发展史
一各文类层级的现代性生成
二不同地域空间的共有主题
三流动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