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775117丛书名: 蔚蓝海洋知识丛书
内容简介
海洋作为地球上*的一个地理单元,以它的广博和富饶影响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地球人类。在对海洋不断探索、研究和认知的同时,海洋的资源和资源价值逐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随之而来的海洋权益之争也愈演愈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人类对海洋的青睐和倚重更加凸显。沿海各国纷纷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一个以权益为核心,资源和环境为载体的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深入、广泛地展开。
目 录
海洋物理
海洋技术
深海探测与深潜技术
海洋遥感技术与海洋导航技术
海水的温度及其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变化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温度
海水与全球气温的相对稳定
海水盐度与测量方法
海洋中的盐度分布
精确测定海水密度
海水结冰
海水的压力
海水的电导率
八海比登天还难
海洋声学
海水中的声速
海洋中声速的垂直分布
测量海水中的声速
声音在海水中的衰减
海洋声道
浅水声道
深水声道
声波无法到达的死角——“影区
海底的声学特性
海洋里的噪声
水声技术
用声波进行水下观测
声呐及其用途
声呐的发明
声呐技术的迅速发展
奇妙的“下午效应
混响现象
海豚有部灵巧的“声呐
常用的回声探测设备
双频探测仪与两种不同的海水深度
用多波束测探仪“描绘”海底地形
侧扫声呐——海底地貌仪
声学多普勒海流计
水声电话
海洋声学层析技术
声呐的构成
探照灯式声呐
声呐的发射间隔
“双耳效应”与测量精度
声呐频率变换
连续发射调频波的声呐
声呐测量目标的航速和航向
敌我认别声呐
声呐系统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声呐谱线分析
让声呐“看”得更远
让声呐“看”得更快
计算机在声呐系统中的应用
岸用声呐站
声呐发现海底石油
水声动态定位法与钻井平台稳定
声呐帮助钻杆重新插八海底井口
测冰声呐
鲸鱼集体自杀
声呐对尾流的探测
潜艇声呐
主动式声呐的“克星”——吸音技术
水下声学定位系统
鱼探仪的发明
接力探鱼法
海洋观测
海洋工程
海洋技术
深海探测与深潜技术
海洋遥感技术与海洋导航技术
海水的温度及其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变化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温度
海水与全球气温的相对稳定
海水盐度与测量方法
海洋中的盐度分布
精确测定海水密度
海水结冰
海水的压力
海水的电导率
八海比登天还难
海洋声学
海水中的声速
海洋中声速的垂直分布
测量海水中的声速
声音在海水中的衰减
海洋声道
浅水声道
深水声道
声波无法到达的死角——“影区
海底的声学特性
海洋里的噪声
水声技术
用声波进行水下观测
声呐及其用途
声呐的发明
声呐技术的迅速发展
奇妙的“下午效应
混响现象
海豚有部灵巧的“声呐
常用的回声探测设备
双频探测仪与两种不同的海水深度
用多波束测探仪“描绘”海底地形
侧扫声呐——海底地貌仪
声学多普勒海流计
水声电话
海洋声学层析技术
声呐的构成
探照灯式声呐
声呐的发射间隔
“双耳效应”与测量精度
声呐频率变换
连续发射调频波的声呐
声呐测量目标的航速和航向
敌我认别声呐
声呐系统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声呐谱线分析
让声呐“看”得更远
让声呐“看”得更快
计算机在声呐系统中的应用
岸用声呐站
声呐发现海底石油
水声动态定位法与钻井平台稳定
声呐帮助钻杆重新插八海底井口
测冰声呐
鲸鱼集体自杀
声呐对尾流的探测
潜艇声呐
主动式声呐的“克星”——吸音技术
水下声学定位系统
鱼探仪的发明
接力探鱼法
海洋观测
海洋工程
在线试读
海洋物理
深海探测与深潜技术
深海探测与深潜技术对于深海生态的研究和利用、深海矿物的开采以及深海地质结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早进行深海研究和开发的国家,“阿尔文”号深潜器曾在水下4000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杰逊”号机器人下潜到了6000米深处。1960年,美国的“的里雅斯特”号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潜水深度为10916米。1997年,中国利用自制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进行深潜6000米深度的科学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的深海开发事业已步入正轨。
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沧海桑田、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火山爆发、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洋底是地壳薄的部位,且有硅铝缺失现象,没有花岗岩那样坚硬的岩层。因此,洋底地壳是人类将认识的触角伸向地幔的通道,“大洋钻探”是研究地球系统演化的途径。为了得到整个洋壳6000米的剖面结构,从而获取地壳、地幔之间物质交换的手资料,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从1966年开始筹备“深海钻探”计划,即“大洋钻探”的前身。1968年8月,“格罗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船,次驶进墨西哥湾,开始了长达15年的深海钻探,该船收集的长达百万卷的资料已成为地球科学的宝库,其研究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理论,建立了“板块学说”,为地球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
……
深海探测与深潜技术
深海探测与深潜技术对于深海生态的研究和利用、深海矿物的开采以及深海地质结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早进行深海研究和开发的国家,“阿尔文”号深潜器曾在水下4000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杰逊”号机器人下潜到了6000米深处。1960年,美国的“的里雅斯特”号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潜水深度为10916米。1997年,中国利用自制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进行深潜6000米深度的科学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的深海开发事业已步入正轨。
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沧海桑田、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火山爆发、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洋底是地壳薄的部位,且有硅铝缺失现象,没有花岗岩那样坚硬的岩层。因此,洋底地壳是人类将认识的触角伸向地幔的通道,“大洋钻探”是研究地球系统演化的途径。为了得到整个洋壳6000米的剖面结构,从而获取地壳、地幔之间物质交换的手资料,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从1966年开始筹备“深海钻探”计划,即“大洋钻探”的前身。1968年8月,“格罗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船,次驶进墨西哥湾,开始了长达15年的深海钻探,该船收集的长达百万卷的资料已成为地球科学的宝库,其研究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理论,建立了“板块学说”,为地球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