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28112丛书名: 中学图书馆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是曹聚仁先生写的一本小册子。 这本《史话》,开始于19世纪中叶,其时正当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国近代史开端;收尾至抗战军兴。也可换一种描述,说它纵贯晚清和民国。就本书结构而言,首章“前词”是总论概述性质,接下来的21节则依时间顺序写来,各节大致以人物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所拈出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袁世凯等,重要历史事件则包括甲午海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五四运动等。 作为一本近代史扫盲性质的历史读物,《史话》的文字风格平易晓畅、简洁而生动,没有教科书式的枯燥和刻板。史料之外,又征引了不少感性的文学材料,如黄遵宪、梁启超的诗文和《新青年》上的言论,以文入史,文史互证,有别于一般史家著述。
目 录
前词——十九世纪之中国
一 叛徒
二 闯头关
三 诗人之泪
四 “李鸿章杂烩”
五 康有为登场
六 新旧士大夫斗法
七 西医孙中山
八 时代骄子梁启超
九 北拳南革
一○ 《民报》与章太炎
一一 辛亥革命
一二 袁世凯
一三 革命之梦
一四 宋案
一五 昙花一现的二次革命
一六 前甲寅
一七 新华春梦
一八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
一九 “五四”的前夜
二○ 五四运动
二一 从洋鬼子到洋大人
二二 大时代的脉搏
一 叛徒
二 闯头关
三 诗人之泪
四 “李鸿章杂烩”
五 康有为登场
六 新旧士大夫斗法
七 西医孙中山
八 时代骄子梁启超
九 北拳南革
一○ 《民报》与章太炎
一一 辛亥革命
一二 袁世凯
一三 革命之梦
一四 宋案
一五 昙花一现的二次革命
一六 前甲寅
一七 新华春梦
一八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
一九 “五四”的前夜
二○ 五四运动
二一 从洋鬼子到洋大人
二二 大时代的脉搏
在线试读
一 叛徒
这一本史话,托始于十九世纪中叶,那时正当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相传胡林翼和部下巡视安庆太平军形势,骑在马上,洋洋自得,觉得太平军不堪一击,安庆指日可以收复了。这时候,忽见长江江面,一艘轮船呜呜驶过,他忽而一阵昏迷从马上跌了下来。部属把他救护回营,亲信进候起居,他慨然道:“太平军不足平,不成问题,倒是江面上的轮船,来日大难,不是我们所及料的了。”这是代表湘军(楚军淮军)这些首脑人物的觉悟。这就开始了十九世纪的洋务运动。
一边是洋务派,主张“中国欲自强,则奠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一边是卫道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这就展开最激烈的斗争。当时,郭嵩焘公使,力主学习欧西物质文明;他从英国回国,一班卫道君子,口诛笔伐,逼得他无路可走,因此不敢进京面圣,溜着躲回湖南去。他亲见曾纪泽坐小轮船奔丧到长沙,长沙官绅大哗,数年不息。他们骂郭嵩焘是汉奸,“有二心于英国”,湖南的大学者,如王闿运之流,说“湖南人至耻与为伍”。还写了一副对子嘲弄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拳变事起,郎中左绍佐曾奏请戮郭嵩焘之尸以谢天下呢!)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当时也曾成为思想的叛徒。他在小说中描写那时所谓公论:“看看一只大船快沉了,那三人将自己的罗盘及记限仪器等取出呈上,舵工看见,到也和气;那知那等水手里面,忽然起了咆哮,说道:‘船主,船主,千万不可为人所惑!他们用的是外国罗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他们是天主教。’三人垂泪,连忙回了小船。那知大船上人,余怒未息,看三人下了小船,忙用被浪打碎的断桩破板打下船去,……顷刻之间,将那渔船打得粉碎,看着沉下海去了!”这正是旧势力压迫新势力的缩写呢!
可是,时势迫人,刚毅、王闺运、叶德辉那一群人心目中的叛徒,先后辈出,如有星宿下凡,只好付之气数的了。那时,有两个福建人,严复(几道)和林纾(琴南),他们两人,都能做桐城派的古文,(出桐城吴汝纶之门。)而且做得很好。严几道从英国留学回国,(他本来也是学海军的。)便用桐城古文笔法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这三部书,可真是大逆不道。天演论说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道理,说人从猴子进化而来,并不一定是万物之灵。《(原富》把孔夫子所说“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是小人矣”的道理翻了过来,把孜孜为利当作圣人之大道。《群学肄言》,说甲地以为是的,乙地却正以为非;这个国也不见得比那个国好,中国并没有什么可以自夸的地方。(针对着那时的自大狂。)他的老师吴汝纶还替这种学说做保镖,写了序文赞美他们。林琴南,他是不懂洋文的,却翻译多种欧美的小说。那一部使他成名的《茶花女遗事》,就是一部以一个妓女的唯美主义为中心的小说。又如《迦因小传》那个主角,迦因,她还生了一个私生子来收场。新的剑就从旧的剑鞘里跃出,这两个福建人,才真正是叛逆之徒。
福建的南边,那一个滨海的广东省,也产生了两个叛逆之徒:康有为(南海)和孙文(中山)。康南海写了一些怪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闹乾坤,在孔庙里翻斤斗。还写了一部《大同书》,通三统,张三世,搬出阴阳怪气的公羊家,扯出变法维新的旗帜。这是一部无政府主义的书,装在儒家的外衣里,他们的百日维新,就替三千年的君主政治敲起丧钟来了。孙中山是在君主政治的棺木上敲上钉子的。那时候,大家把他当作红眉毛绿眼睛的反寇看待,写起他的名字来,要把“文”字加上三点,写成“汶”字,才算“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孙氏生于农家,所受名教的影响较轻,不像康南海那样开口“圣人”,闭口“圣人”,要继承道统,才敢毅然举起反叛的火把来。这火把上,有两个大字——“革命”。
“时势造英雄”,这是产生叛逆的世代!
二 闯头关
从谈洋务,讲坚甲利兵,到甲午中日之战,中间过了三十年;从甲午之战到卢沟桥的事变,中间又是三十年;三十年为一世,时代的轮子,一年迅转一年,国际的局势,一年紧迫一年。李鸿章,他说碰上了“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哪知,后浪逐前浪,我们碰到的变动,比他还大得多。抚今思昔,不觉出了一身冷汗,由现在想到将来,又不觉出了一身冷汗。
甲午那年(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夏天,一班大名士在北京叫喊着“挞伐倭奴”,翁大先生做群龙之首,把“迎头痛击”的上谕请了出来。不料风势反常,迎头在痛击的,倒反被倭奴击了去。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北京尘沙遮天,失守平壤。鸭绿江的卫汝贤,坐了一顶无顶的轿车,拥到菜市口的街心,下跪在一家干菜铺的门口,演大团圆的喜剧;钢刀一亮,人头就落地了,把一班大名士就吓得噤口无声了。
甲午以前,李鸿章一手所经营的北洋海陆军,声势非常浩大;哪知一旦交战,谈笑间灰飞烟灭,正是一本悲喜剧。那年四月间,北洋海军曾举行大检阅;李鸿章身为统帅,亲自校阅,仪典非常隆重,检阅以后,李氏奏报阅兵情形,对于海军非常赞美。哪知赞美的话犹在耳,日本人的考绩,已跟了上来了,“全军覆没。”——从检阅盛典到威海卫熠师,其间不过五六个月呢!
当北洋海军大检阅时,日人东卿平八郎,曾参观中国兵舰,认定中国海军并不中用;他说:“兵凶,战危,中国的士兵,把洗了的衣服,晒在大炮身上,那简直不知道战争的严肃,士无斗志,必败无疑!”他的话,便不幸而言中了。说穿来,这位海陆军统帅李鸿章心里非常明白;当时,户部尚书阎铭敬千方百计,省了一点钱,替海军衙门预备购舰装炮之用,慈禧太后,要造颐和园,就把这笔钱玩光了。战事发生前两年,德人汉纳根曾建议购买多量克鲁伯厂所造的大开花弹,供战斗舰大炮之用,李氏已经答应了,可是事实并没有买。等到战事爆发,两只战斗舰,只有三两颗大口径的开花弹,眼见给敌人打沉了!
甲午的六月二十日,日领事小村寿太郎送来:“今后倘生不测之变,我政府不负其责”的最后通牒,中日战争便开始了。敌人是今天送了通牒,立即动了手的;我们的主帅李鸿章,(心里一直不愿意开战,他知道这一仗没有打胜的把握。)还在犹疑徘徊之中,六月二十一日,才开始运兵前往牙山。电报生受了敌人的贿赂,泄露了运期,所运的兵,就在广岛被日兵迎头截击;战局一开,便把幕幕趣剧上演了。那只济远舰善于逃,又善于挂白旗,逃到了旅顺,造了一个谎,说是打了胜仗。成欢一战,叶志超也是“溜之乎也”,造谎报捷,居然得了二万两的赏银。在朝鲜的王师,从牙山退到了平壤,沿途夺财物,役壮丁,淫妇女,一应官兵的典型动作完全使用出来。平壤之役,花样更多:起先是置酒高会,行若无事;后来盛军打毅军,自己打自己,敌人一来,又是鸟飞兽走,一口气逃过了鸭绿江,接连把九连城、凤凰城、岫严州、金州、大连等城,双手奉送,敌兵居然进山海关来了。
海战方面,又表演另一种奇迹。八月黄海之战,敌舰已经到了眼前,才发现自己舰队排列的错误。英顾问泰莱要设法赶紧补救,舰长刘步蟾连命令都不会发,响了第一炮,就把自己的海军总司令丁汝昌从桥上震跌下来了;这就算是海军迎战的开幕礼。八月十六日傍晚,只经过一天的战斗,北洋海军便如苍茫落日,躲到威海卫去休息了。北洋海军,大团圆于威海卫,刘公岛失,丁汝昌自杀,余舰投降,战事闭幕,乃由北洋总帅李鸿章亲自到马关去订“乞和之盟”。从此,北洋海军也就成为历史上的名词。
甲午一战,把三十年坚甲利兵的大梦轰醒了。欧风美雨,正正式式闯入头关,把偌大的帝国渐次改造成为销纳资本主义国家制成品的尾闾了。当时,有一有心人,愤激之余,想编一部《东海传奇》,定下了一百个回目,只可惜有目无书。当时还有一位大诗人黄公度,亲与此役,有《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诗,旬云:
“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今年;横折山河影,谁攀问阖天,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盖有感而作也。
三 诗人之泪
甲午之战,海陆军既全军覆没,士大夫阶级莫不悲愤欲绝;那股郁积的愤气,借当时一位大诗人黄公度的笔尖宣泄出来。黄遵宪(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他眼见文官颟顸,武官怕死,把国事弄得一团糟,长歌当哭,写了许多诗篇。
平壤之役,中国陆军第一次出丑,左宝贵死难,叶志超、卫汝贵望风而溃,黄氏为赋《悲平壤》:“南城早已悬降旗,三十六计莫如走。……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一将拘囚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这一场活剧,把淮军的威风都扫尽了。接着东沟再战,海军又出尽大丑,黄氏为赋《东沟行》:“红日西斜无还时,两军各唱铙歌归;从此华船匿不出,人言船坚不如疾,有器无人终委敌!”变徵之声,形容他们当时闻败气泪的情绪!
旅顺陷后,威海熠师,黄公度直气得跳起来,《哀旅顺》、《哭威海》那两首诗,一字一泪。他说:“壮哉此地(旅顺)实天险,炮台屹立如虎关。下有深池列巨舰,长城万里此为堑。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可奈“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天险有什么用呢?威海卫也是天险之地,敌人拊背而来,炮台又入敌手;于是中国的兵舰,“坏者撞,伤者斗,破者沉,逃者走!”只落得“海漫漫,风浩浩,龙之旗,望杏杳!大小李,愁绝倒!巍然存,刘公岛!”利兵又有什么用呢?
威海卫海军既败,德顾问瑞乃尔劝丁汝昌沉船毁炮台,免为敌所用;丁汝昌也曾下过命令,诸将只怕投降不成,不肯沉船,以免取怒敌人。丁氏无可奈何,乃仰药自殉。这一战役,卫汝贵杀头,丁汝昌自杀,海陆两大帅,总算以死报国了。丁氏自己并不欲降敌,诸将顶着他的旗号出降,黄公度为赋《降将军歌》,其末段有句云:“磷青月黑阴风吹,鬼伯催促不得迟,浓薰芙蓉倾深卮,前者阖棺后仰尸;两军雨泣咸惊疑,已降复死死为谁?可怜将军归国时,白幡飘飘舟旗垂!海波索索悲复悲!”对于死者付予深切同情。海军中一向门户之见甚深,习气又坏,丁氏本无力指挥,如此下场,实在可怜!
这一幕悲喜剧中,一位丑角吴大潡,表演得非常出色。甲午战事初起,时吴大激正在做湖南巡抚;他爱好古玩,(有名的金石学家。)忽购得一颗汉印,上有“渡辽将军”字样,心中不觉大喜,以为立功辽东,万里封侯有望了。他慷慨请缨出关,到了前线,自以为声威远闻,可以吓退敌人,在营前挂了一块免死牌,叫敌人见了牌,自请免死。这块免死牌,和张佩纶的免战牌,同为中外大笑柄。
黄公度赋《渡辽将军歌》,上半段替他铺张扬厉,写得有声有色,说:“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万户侯,岂谓区区不余畀!将军慷慨来渡辽,挥鞭跃马夸人豪;平时搜集得汉印,今作将军横在腰。……自从弭节驻鸡林,所部精兵皆百战。人言骨相应封侯,恨不遇时逢一战!雄关巍峨高插天,雪花如掌春风颠;岁朝大会召诸将,铜柱银烛围红毡。酒酣举自再行酒,拔刀亲割生彘肩。自言平生习枪法,炼目炼臂十五年;目光紫电闪不动,袒臂示客如铁坚。淮河将帅巾帼耳,萧娘吕姥殊可怜!看余上马快杀贼,左盘右辟谁当前!鸭绿之江碧蹄馆,坐令万里销风烟。坐中黄曾大手笔,为我勒碑铭燕然!”这份口气多么大。接着以有趣而沉痛的口吻写道:“么麽鼠子乃敢尔,是何鸡狗何虫豸!会逢天幸遽贪功,它它籍籍来赴 死,能降免死跪此牌,敢抗颜行聊一试!待彼三战三北余,试我七纵七擒计!”哪知“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弃冠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银样蜡枪头的家伙,只好仍回湖南巡抚原任玩古董去了。“时出汉印三摩挲,忽忆辽东浪死歌,印兮印兮奈尔何!”这是他的暮境。士大夫阶级的爱国空谈,就由这位丑角上演一场了!
甲午战争的最后一幕是马关订约,割让台湾。黄氏为赋《马关记事》及《台湾行》:“竟卖虑龙塞,非徒弃一州。瓜分倘乘微,更益后来忧!”“弱肉供强食,人人虎口危!无边尽瓯脱,有地尽华离;争问三分鼎,横张十字旗,波兰与天竺,后患更谁知!”这是多么沉痛的话!
四“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中国旧士大夫阶级的最后一个角色。他扮演一些什么呢?他是文人,他是武将,他是政治家,他是外交家,一身而万能备。欧美唐菜中,有所谓“李鸿章杂烩”者;鱼、肉、海味、素菜,杂和成为一大碗,(本该称之为素十景或荤十景的。)算作是中国的名菜,李鸿章也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
当常胜军露锋芒之初,华尔曾劝李鸿章自己做皇帝,后来庚子拳变事起,也有洋人向他进言,自立为王,他都诚惶诚恐,不敢有此妄想。中国旧士大夫的观念中,梦周公而不敢梦文王,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最高愿望,李鸿章当然还不敢翻出如来佛的掌心的。其实,他那种杂烩式的头脑和才干,只有做英国式的皇帝最为适宜,或许比顺治康熙可以做得更好些。不做皇帝而做一人之下的宰相或总督之类,才非所用,倒反处处受牵制,不能行其志了。
……
这一本史话,托始于十九世纪中叶,那时正当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相传胡林翼和部下巡视安庆太平军形势,骑在马上,洋洋自得,觉得太平军不堪一击,安庆指日可以收复了。这时候,忽见长江江面,一艘轮船呜呜驶过,他忽而一阵昏迷从马上跌了下来。部属把他救护回营,亲信进候起居,他慨然道:“太平军不足平,不成问题,倒是江面上的轮船,来日大难,不是我们所及料的了。”这是代表湘军(楚军淮军)这些首脑人物的觉悟。这就开始了十九世纪的洋务运动。
一边是洋务派,主张“中国欲自强,则奠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一边是卫道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这就展开最激烈的斗争。当时,郭嵩焘公使,力主学习欧西物质文明;他从英国回国,一班卫道君子,口诛笔伐,逼得他无路可走,因此不敢进京面圣,溜着躲回湖南去。他亲见曾纪泽坐小轮船奔丧到长沙,长沙官绅大哗,数年不息。他们骂郭嵩焘是汉奸,“有二心于英国”,湖南的大学者,如王闿运之流,说“湖南人至耻与为伍”。还写了一副对子嘲弄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拳变事起,郎中左绍佐曾奏请戮郭嵩焘之尸以谢天下呢!)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当时也曾成为思想的叛徒。他在小说中描写那时所谓公论:“看看一只大船快沉了,那三人将自己的罗盘及记限仪器等取出呈上,舵工看见,到也和气;那知那等水手里面,忽然起了咆哮,说道:‘船主,船主,千万不可为人所惑!他们用的是外国罗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他们是天主教。’三人垂泪,连忙回了小船。那知大船上人,余怒未息,看三人下了小船,忙用被浪打碎的断桩破板打下船去,……顷刻之间,将那渔船打得粉碎,看着沉下海去了!”这正是旧势力压迫新势力的缩写呢!
可是,时势迫人,刚毅、王闺运、叶德辉那一群人心目中的叛徒,先后辈出,如有星宿下凡,只好付之气数的了。那时,有两个福建人,严复(几道)和林纾(琴南),他们两人,都能做桐城派的古文,(出桐城吴汝纶之门。)而且做得很好。严几道从英国留学回国,(他本来也是学海军的。)便用桐城古文笔法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这三部书,可真是大逆不道。天演论说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道理,说人从猴子进化而来,并不一定是万物之灵。《(原富》把孔夫子所说“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是小人矣”的道理翻了过来,把孜孜为利当作圣人之大道。《群学肄言》,说甲地以为是的,乙地却正以为非;这个国也不见得比那个国好,中国并没有什么可以自夸的地方。(针对着那时的自大狂。)他的老师吴汝纶还替这种学说做保镖,写了序文赞美他们。林琴南,他是不懂洋文的,却翻译多种欧美的小说。那一部使他成名的《茶花女遗事》,就是一部以一个妓女的唯美主义为中心的小说。又如《迦因小传》那个主角,迦因,她还生了一个私生子来收场。新的剑就从旧的剑鞘里跃出,这两个福建人,才真正是叛逆之徒。
福建的南边,那一个滨海的广东省,也产生了两个叛逆之徒:康有为(南海)和孙文(中山)。康南海写了一些怪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闹乾坤,在孔庙里翻斤斗。还写了一部《大同书》,通三统,张三世,搬出阴阳怪气的公羊家,扯出变法维新的旗帜。这是一部无政府主义的书,装在儒家的外衣里,他们的百日维新,就替三千年的君主政治敲起丧钟来了。孙中山是在君主政治的棺木上敲上钉子的。那时候,大家把他当作红眉毛绿眼睛的反寇看待,写起他的名字来,要把“文”字加上三点,写成“汶”字,才算“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孙氏生于农家,所受名教的影响较轻,不像康南海那样开口“圣人”,闭口“圣人”,要继承道统,才敢毅然举起反叛的火把来。这火把上,有两个大字——“革命”。
“时势造英雄”,这是产生叛逆的世代!
二 闯头关
从谈洋务,讲坚甲利兵,到甲午中日之战,中间过了三十年;从甲午之战到卢沟桥的事变,中间又是三十年;三十年为一世,时代的轮子,一年迅转一年,国际的局势,一年紧迫一年。李鸿章,他说碰上了“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哪知,后浪逐前浪,我们碰到的变动,比他还大得多。抚今思昔,不觉出了一身冷汗,由现在想到将来,又不觉出了一身冷汗。
甲午那年(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夏天,一班大名士在北京叫喊着“挞伐倭奴”,翁大先生做群龙之首,把“迎头痛击”的上谕请了出来。不料风势反常,迎头在痛击的,倒反被倭奴击了去。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北京尘沙遮天,失守平壤。鸭绿江的卫汝贤,坐了一顶无顶的轿车,拥到菜市口的街心,下跪在一家干菜铺的门口,演大团圆的喜剧;钢刀一亮,人头就落地了,把一班大名士就吓得噤口无声了。
甲午以前,李鸿章一手所经营的北洋海陆军,声势非常浩大;哪知一旦交战,谈笑间灰飞烟灭,正是一本悲喜剧。那年四月间,北洋海军曾举行大检阅;李鸿章身为统帅,亲自校阅,仪典非常隆重,检阅以后,李氏奏报阅兵情形,对于海军非常赞美。哪知赞美的话犹在耳,日本人的考绩,已跟了上来了,“全军覆没。”——从检阅盛典到威海卫熠师,其间不过五六个月呢!
当北洋海军大检阅时,日人东卿平八郎,曾参观中国兵舰,认定中国海军并不中用;他说:“兵凶,战危,中国的士兵,把洗了的衣服,晒在大炮身上,那简直不知道战争的严肃,士无斗志,必败无疑!”他的话,便不幸而言中了。说穿来,这位海陆军统帅李鸿章心里非常明白;当时,户部尚书阎铭敬千方百计,省了一点钱,替海军衙门预备购舰装炮之用,慈禧太后,要造颐和园,就把这笔钱玩光了。战事发生前两年,德人汉纳根曾建议购买多量克鲁伯厂所造的大开花弹,供战斗舰大炮之用,李氏已经答应了,可是事实并没有买。等到战事爆发,两只战斗舰,只有三两颗大口径的开花弹,眼见给敌人打沉了!
甲午的六月二十日,日领事小村寿太郎送来:“今后倘生不测之变,我政府不负其责”的最后通牒,中日战争便开始了。敌人是今天送了通牒,立即动了手的;我们的主帅李鸿章,(心里一直不愿意开战,他知道这一仗没有打胜的把握。)还在犹疑徘徊之中,六月二十一日,才开始运兵前往牙山。电报生受了敌人的贿赂,泄露了运期,所运的兵,就在广岛被日兵迎头截击;战局一开,便把幕幕趣剧上演了。那只济远舰善于逃,又善于挂白旗,逃到了旅顺,造了一个谎,说是打了胜仗。成欢一战,叶志超也是“溜之乎也”,造谎报捷,居然得了二万两的赏银。在朝鲜的王师,从牙山退到了平壤,沿途夺财物,役壮丁,淫妇女,一应官兵的典型动作完全使用出来。平壤之役,花样更多:起先是置酒高会,行若无事;后来盛军打毅军,自己打自己,敌人一来,又是鸟飞兽走,一口气逃过了鸭绿江,接连把九连城、凤凰城、岫严州、金州、大连等城,双手奉送,敌兵居然进山海关来了。
海战方面,又表演另一种奇迹。八月黄海之战,敌舰已经到了眼前,才发现自己舰队排列的错误。英顾问泰莱要设法赶紧补救,舰长刘步蟾连命令都不会发,响了第一炮,就把自己的海军总司令丁汝昌从桥上震跌下来了;这就算是海军迎战的开幕礼。八月十六日傍晚,只经过一天的战斗,北洋海军便如苍茫落日,躲到威海卫去休息了。北洋海军,大团圆于威海卫,刘公岛失,丁汝昌自杀,余舰投降,战事闭幕,乃由北洋总帅李鸿章亲自到马关去订“乞和之盟”。从此,北洋海军也就成为历史上的名词。
甲午一战,把三十年坚甲利兵的大梦轰醒了。欧风美雨,正正式式闯入头关,把偌大的帝国渐次改造成为销纳资本主义国家制成品的尾闾了。当时,有一有心人,愤激之余,想编一部《东海传奇》,定下了一百个回目,只可惜有目无书。当时还有一位大诗人黄公度,亲与此役,有《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诗,旬云:
“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今年;横折山河影,谁攀问阖天,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盖有感而作也。
三 诗人之泪
甲午之战,海陆军既全军覆没,士大夫阶级莫不悲愤欲绝;那股郁积的愤气,借当时一位大诗人黄公度的笔尖宣泄出来。黄遵宪(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他眼见文官颟顸,武官怕死,把国事弄得一团糟,长歌当哭,写了许多诗篇。
平壤之役,中国陆军第一次出丑,左宝贵死难,叶志超、卫汝贵望风而溃,黄氏为赋《悲平壤》:“南城早已悬降旗,三十六计莫如走。……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一将拘囚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这一场活剧,把淮军的威风都扫尽了。接着东沟再战,海军又出尽大丑,黄氏为赋《东沟行》:“红日西斜无还时,两军各唱铙歌归;从此华船匿不出,人言船坚不如疾,有器无人终委敌!”变徵之声,形容他们当时闻败气泪的情绪!
旅顺陷后,威海熠师,黄公度直气得跳起来,《哀旅顺》、《哭威海》那两首诗,一字一泪。他说:“壮哉此地(旅顺)实天险,炮台屹立如虎关。下有深池列巨舰,长城万里此为堑。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可奈“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天险有什么用呢?威海卫也是天险之地,敌人拊背而来,炮台又入敌手;于是中国的兵舰,“坏者撞,伤者斗,破者沉,逃者走!”只落得“海漫漫,风浩浩,龙之旗,望杏杳!大小李,愁绝倒!巍然存,刘公岛!”利兵又有什么用呢?
威海卫海军既败,德顾问瑞乃尔劝丁汝昌沉船毁炮台,免为敌所用;丁汝昌也曾下过命令,诸将只怕投降不成,不肯沉船,以免取怒敌人。丁氏无可奈何,乃仰药自殉。这一战役,卫汝贵杀头,丁汝昌自杀,海陆两大帅,总算以死报国了。丁氏自己并不欲降敌,诸将顶着他的旗号出降,黄公度为赋《降将军歌》,其末段有句云:“磷青月黑阴风吹,鬼伯催促不得迟,浓薰芙蓉倾深卮,前者阖棺后仰尸;两军雨泣咸惊疑,已降复死死为谁?可怜将军归国时,白幡飘飘舟旗垂!海波索索悲复悲!”对于死者付予深切同情。海军中一向门户之见甚深,习气又坏,丁氏本无力指挥,如此下场,实在可怜!
这一幕悲喜剧中,一位丑角吴大潡,表演得非常出色。甲午战事初起,时吴大激正在做湖南巡抚;他爱好古玩,(有名的金石学家。)忽购得一颗汉印,上有“渡辽将军”字样,心中不觉大喜,以为立功辽东,万里封侯有望了。他慷慨请缨出关,到了前线,自以为声威远闻,可以吓退敌人,在营前挂了一块免死牌,叫敌人见了牌,自请免死。这块免死牌,和张佩纶的免战牌,同为中外大笑柄。
黄公度赋《渡辽将军歌》,上半段替他铺张扬厉,写得有声有色,说:“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万户侯,岂谓区区不余畀!将军慷慨来渡辽,挥鞭跃马夸人豪;平时搜集得汉印,今作将军横在腰。……自从弭节驻鸡林,所部精兵皆百战。人言骨相应封侯,恨不遇时逢一战!雄关巍峨高插天,雪花如掌春风颠;岁朝大会召诸将,铜柱银烛围红毡。酒酣举自再行酒,拔刀亲割生彘肩。自言平生习枪法,炼目炼臂十五年;目光紫电闪不动,袒臂示客如铁坚。淮河将帅巾帼耳,萧娘吕姥殊可怜!看余上马快杀贼,左盘右辟谁当前!鸭绿之江碧蹄馆,坐令万里销风烟。坐中黄曾大手笔,为我勒碑铭燕然!”这份口气多么大。接着以有趣而沉痛的口吻写道:“么麽鼠子乃敢尔,是何鸡狗何虫豸!会逢天幸遽贪功,它它籍籍来赴 死,能降免死跪此牌,敢抗颜行聊一试!待彼三战三北余,试我七纵七擒计!”哪知“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弃冠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银样蜡枪头的家伙,只好仍回湖南巡抚原任玩古董去了。“时出汉印三摩挲,忽忆辽东浪死歌,印兮印兮奈尔何!”这是他的暮境。士大夫阶级的爱国空谈,就由这位丑角上演一场了!
甲午战争的最后一幕是马关订约,割让台湾。黄氏为赋《马关记事》及《台湾行》:“竟卖虑龙塞,非徒弃一州。瓜分倘乘微,更益后来忧!”“弱肉供强食,人人虎口危!无边尽瓯脱,有地尽华离;争问三分鼎,横张十字旗,波兰与天竺,后患更谁知!”这是多么沉痛的话!
四“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中国旧士大夫阶级的最后一个角色。他扮演一些什么呢?他是文人,他是武将,他是政治家,他是外交家,一身而万能备。欧美唐菜中,有所谓“李鸿章杂烩”者;鱼、肉、海味、素菜,杂和成为一大碗,(本该称之为素十景或荤十景的。)算作是中国的名菜,李鸿章也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
当常胜军露锋芒之初,华尔曾劝李鸿章自己做皇帝,后来庚子拳变事起,也有洋人向他进言,自立为王,他都诚惶诚恐,不敢有此妄想。中国旧士大夫的观念中,梦周公而不敢梦文王,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最高愿望,李鸿章当然还不敢翻出如来佛的掌心的。其实,他那种杂烩式的头脑和才干,只有做英国式的皇帝最为适宜,或许比顺治康熙可以做得更好些。不做皇帝而做一人之下的宰相或总督之类,才非所用,倒反处处受牵制,不能行其志了。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