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203905
《中外文明同时空:晚清民初VS工业革命》获得首届文匯·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基金宗旨:以资助中小型优秀图书出版为主。
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出版事业的繁荣。
出版说明 何承伟
序一 李学勤
序二 林言椒
专家导言:公元1840-公元1919年的中外文明概说李喜所
导读示意图
晚清(公元侣40-公元1911年)
VS 欧美 日本
政治
政治比较大视野
曲折的近代化,扩张的全球化:晚清政治与西方政治
中原恨没回天手,一任夷囚诈用兵:鸦片战争
狂澜既倒已难挽,身死难赎百年恨:道光帝林则徐
中国的新变局:第二次鸦片战争
风起云涌革命至,几周之内漫欧洲:1848年革命
江山争半壁,领袖忙夺权:太平天国运动
小辞典:天京变乱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国际
共产主义者同盟
国中之国:外国租界在中国建立
小辞典:工部局
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革命
五月流血周
垂帘听政四十载,身后评说仍纷纭:慈禧太后
维持欧洲现状,维护切身利益:三皇同盟
威廉一世
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洋务运动
从万邦来朝到互派使节:清廷派出驻外公使
近代军队的兴起:湘军和淮军
引爆欧洲火药桶:柏林会议
《圣斯特凡诺条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晚清重臣:曾国藩
胡林翼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中兴名臣李鸿章
淹没英国殖民者的滂沱大雨:印度民族大起义
巴哈杜尔·沙二世
开启俄国现代化之路:俄国农奴制改革
克里木战争
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外国战争:日俄战争
《朴茨茅斯和约》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左宗棠收复新疆
十月革命的总演习:俄国1905年革命
小辞典:六三政变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战争
分裂、统一: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日甲午战争
小辞典:《马关条约》
瓜分豆剖,虎视鹰瞵:列强瓜分中国
跨页大图:与外国侵略者谈判
比较视角
成与维新,天壤之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晚清政局的分水岭: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维新变法的灵魂:康有为 梁启超
原始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
“东南互保”
大棒与金元:20世纪初美国外交
魑魅魍魉,鬼鬼犯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庚子赔款
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松散联盟:第二国际
米勒兰入阁事件
全面开启现代化的闸门:清末新政
要待预备时,立宪已成灰:预备立宪
比较视角:《钦定宪法大纲》与《日本帝国宪法》
日本现代化的转折点:明治维新
倒幕运动的象征,日本精神力量的源泉:明治天皇
清王朝的掘墓人:清末新军
日本政治现代化的关键一步:自由民权运动
“铁血”政策下的现实道路:德意志统一俾斯麦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实现:意大利统一加富尔
制度
制度比较大视野
新教育兴起:晚清、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
农民愿望无限好,均田只是乌托邦:《天朝田亩制度》圣库制度
天下之大唯患无才:近代新式教育的出现
海外学子:中国近代留学教育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的科学教育
跨页大图:巴黎大学的索邦神学院
现代大学雏形初具:京师大学堂
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现代大学之母:柏林大学
德国现代教育之父:洪堡
经济
经济比较大视野
渐趋垄断的世界,两力东渐的中国:晚清经济与西方经济
刺激经济有发展,开启中国近代化:洋务派的军事民用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千秋功与过,留给后人说:一代左宗棠
张之洞
跨页大图: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的后装炮
告别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的发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电话的发明
爱迪生
旧的方式解体,生产方式改变: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发昌机器厂
联合诸资本,一起挣大钱:垄断组织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小辞典:继昌隆缫丝厂
轮船破浪终有时,汽笛声声闹九州:
晚清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京张铁路
小辞典:盛宣怀
夹缝里上路,缓慢中发展:银行业的起步
中国通商银行
小辞典:朱虞生
经济长镜头
移动的城堡:全球汽车产业
经济长镜头
攫取财富的石化巨鳄:美学、壳牌、道达尔
经济长镜头
财富支柱:近现代西方证券业
文史
文史比较大视野
复杂多变的时代,新旧交错的格局:晚清文学与西方文学
跨页大图:杨柳青京剧年画
以泪痕悲色,来振其邦人:果戈理
《死魂灵》
小辞典:屠格涅夫
或者得到一切,或者一无所有:易卜生和他的戏剧
《玩偶之家》
小辞典:“易卜生主义”
文学蒙太奇
形式何相似,其实多不同: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死魂灵》
从人的真源出发,以残酷的直率说话:
自然主义
《萌芽》
小辞典:《娜娜》
形式的美感,鲜明的爱憎:莫泊桑短篇小说
《漂亮朋友》
小辞典:梅塘集团
独辟境界卓然自立: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丘逢甲
小辞典:南社
她闪耀在高空,一个新的寒颤:
早期象征主义
波德莱尔
……
长期以来,我们出版的历史书,基本上将历史孤立起来,即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分开、历史与文化分开,或者历史与文化合写也是重政治史轻文化史,中外文明的比较更是谈不上。
打破历史文化分离和不均衡的现状需要破除旧观念,将中外文明来进行比较就是一个复杂和庞大的工程。有风险,就可能有更大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回报,作为出版人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来接受这种挑战。
三年来,我们通过邀请中外文明各领域的专家对内容和形式反复讨论和多次论证,再进行多次框架搭建和不断完善,最终构建了前所未有的《中外文明同时空》一套6卷的框架新颖内容丰富的编写方案。
方案在建构框架上进行大胆创新,内容规划上力求均衡周密,特别是要有具体的精益求精的编写体例。
首先来说最后定下的具有新奇活泼特点的编写框架,这是一种平衡展示、跌宕起伏、专题穿插、图文互补的架构。中外文明内容在这种框架中,可以尽情展示其汪洋恣肆殊途同归的全景式画卷。
平衡展示出发点是寻求一种直观的形式,打破一般通史和国别史的条块分割,以中外文明对照的形式,让在人类历史中长期相互孤立的中外,相互参照当时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在变化中相互异同,达到比较的主旨。
平衡展示为全书基本结构,在版面上显示为中外文明根据内容的门类在同一个跨页上,左面是中国,右面是外国。所有门类中,都以中国为主轴,按照编年史往下走,外国的内容在同一本书里可以上下拉动到与中国内容相对应的跨页中,形象点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捉对出现”。这样保证了相互的可比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