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125513
内容简介
大学是一个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磨练学生的圣地,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能够增强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脚踏实地:社会调查论文集》选取近些年来,学生调查报告进行出版,让读者通过阅读调查报告,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有助于其很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
《脚踏实地:社会调查论文集》选取近些年来,学生调查报告进行出版,让读者通过阅读调查报告,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有助于其很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
目 录
章 学生成长
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以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为例/赵兴艳
理性与非独立性:对“90后”上海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冯约那
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度的心理因素分析——以角色期待理论为视角/李肖静 努尔亚·叶根汗
课程特色与院校特色镶嵌式发展的探索——基于上海某高校体育课教学的调研/潘石仁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和专业学习的影响——以上政社工协会和志愿者协会为例/王小可
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以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为例/赵兴艳
理性与非独立性:对“90后”上海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冯约那
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度的心理因素分析——以角色期待理论为视角/李肖静 努尔亚·叶根汗
课程特色与院校特色镶嵌式发展的探索——基于上海某高校体育课教学的调研/潘石仁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和专业学习的影响——以上政社工协会和志愿者协会为例/王小可
第二章 社会关怀
农民工就业现状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为例/徐佳艳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与社会工作介人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吴晓雯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人情况调查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北干山小学为例/王伶俐
外地籍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保障现状研究——以上海市部分地区人员为样本/付玉梅等
浦东新区涉罪青少年考察教育现状研究/冷婷婷 赵亭亭 邹坤良 苏海青
第三章 社会保障
农村居民社会生活保障制度执行情况调查——以安徽省泾县为例/何瑶
上海民营企业员工社会保险认知情况调查/冯约那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研究——以江西省上栗县为例/陈帅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沈云
第四章 社会治理
组织化程度与邻避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李冰洁
浅析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互动关系——以上海市某小区停车难为例/潘艾梦
社区自治中居民志愿参与问题的现状分析——基于上海市青浦区江秋小区的实地调查/周仁磊 陈凡
从大学生自主创业与社区管理的冲突看大学生社区管理——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余家政 汪佳莹
前 言
今天,中国的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痛。在中小学和大学阶段,大家的痛点是不同的。而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及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均衡使教育的不平等成为突出的问题。到了大学阶段,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暂告一段落,学生似乎也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何认识我国转型期的教育问题,使教育真正回归到应有的本源,对不同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三大教育哲学命题,为我们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人们常把他的教学理念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杜威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各种准备,包括为追求并过上美好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赫尔巴特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为传统的教育理念。尽管两位教育家出生年代不同,在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地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但他们都强调教育应该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以及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及相应的教学过程。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虽与他们已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教育理念仍然给我们今天如何培养人才,特别是如何开展大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在长期从事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对大学的功能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作为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的现代大学,如何通过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社会,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对大学的行动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教育一直围绕这样的目的进行各种改革,但效果仍然有待社会检验和认同。
转眼间,我自己从事教育也已经超过30年。30年间,无论从事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我都在思考,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教育工作。特别是在20多年的大学教育中,我对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人才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而“全球视野、家国情怀、批判精神和科学方法”是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所谓“全球视野”,是指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教育必须超越地方视野,始终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认识教育的本质。在全球化时代,各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这要求我们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培养人才,以减少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意识形态、发展形态、文化和习惯的差异产生各种分歧与冲突。
“家国情怀”要求我们意识到,学生培养不仅是为了实现家庭的期待,更是为了国家建设所准备的。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来不是矛盾而是统一的,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具有灵魂,使学生成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这就对各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显然,今天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机制等还有待提高。
“批判精神”更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将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应该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产生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从来都是一个问题。教育中批判精神的缺失,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教育,而如何提升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这对大学生理性思考能力、批判精神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方法”包含了我们对培养人才新的思考。可以说,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就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方法论差异上。科学方法要求我们,在从事人才培养,特别是社会科学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对社会学质性研究、定量研究等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社会管理学院十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一直利用寒暑假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并进行评比,以激励学生更加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同时,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更是要求所有的毕业论文,必须是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似乎已经形成了社会管理学院的“小传统”。本论文集就是我们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至于效果如何还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以有利于我们作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合格人才的培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此为序。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三大教育哲学命题,为我们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人们常把他的教学理念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杜威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各种准备,包括为追求并过上美好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赫尔巴特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为传统的教育理念。尽管两位教育家出生年代不同,在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地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但他们都强调教育应该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以及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及相应的教学过程。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虽与他们已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教育理念仍然给我们今天如何培养人才,特别是如何开展大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在长期从事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对大学的功能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作为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的现代大学,如何通过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社会,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对大学的行动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教育一直围绕这样的目的进行各种改革,但效果仍然有待社会检验和认同。
转眼间,我自己从事教育也已经超过30年。30年间,无论从事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我都在思考,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教育工作。特别是在20多年的大学教育中,我对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人才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而“全球视野、家国情怀、批判精神和科学方法”是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所谓“全球视野”,是指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教育必须超越地方视野,始终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认识教育的本质。在全球化时代,各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这要求我们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培养人才,以减少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意识形态、发展形态、文化和习惯的差异产生各种分歧与冲突。
“家国情怀”要求我们意识到,学生培养不仅是为了实现家庭的期待,更是为了国家建设所准备的。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来不是矛盾而是统一的,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具有灵魂,使学生成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这就对各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显然,今天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机制等还有待提高。
“批判精神”更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将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应该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产生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从来都是一个问题。教育中批判精神的缺失,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教育,而如何提升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这对大学生理性思考能力、批判精神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方法”包含了我们对培养人才新的思考。可以说,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就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方法论差异上。科学方法要求我们,在从事人才培养,特别是社会科学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对社会学质性研究、定量研究等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社会管理学院十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一直利用寒暑假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并进行评比,以激励学生更加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同时,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更是要求所有的毕业论文,必须是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似乎已经形成了社会管理学院的“小传统”。本论文集就是我们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至于效果如何还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以有利于我们作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合格人才的培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此为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