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71639
内容简介
由金大珍的《北魏洛阳城市风貌研究——以洛阳伽蓝记为中心》以北魏洛阳城市风貌为主题,从建筑材料、建筑色调、夯筑技术、建筑渊源等方面考察洛阳的建筑风貌,借助交通网络、经济结构和里坊制度等内容分析洛阳的社会风貌,以礼乐制度、宗教信仰、文学特色为例展现洛阳的文化风貌,通过丝绸之路上的洛阳城以及朝鲜半岛所反映的洛阳风貌之余波窥探洛阳风貌的流布与延伸。北魏时代洛阳地位显要,洛阳城与周边地区、与西域和外国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其文化因子随之漂移,并在遥远的异乡留下足迹。本书着眼于城市风貌这一视角来研究洛阳,进而评判洛阳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之地位,可谓一种新的尝试。
目 录
序 绪言 一 研究现状 二 选题意义 三 “风貌”释义与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章 洛阳建筑风貌 节 黄色的建筑风貌——黄土地貌与夯土筑城技术的传播 一 洛阳自然环境综述:洛阳形胜与黄土地貌 二 黄土夯筑技术与城市文明 三 夯筑技术的传播 四 北魏洛阳城的夯筑渊源 第二节 洛阳城的建制特点 一 北魏洛阳城的建制渊源 二 北魏洛阳城的建制 三 简短的结论:扬弃与创新 第三节 鳞次栉比的佛寺建筑 一 北魏佛教建筑风气的流布 二 洛阳寺院分布统计 三 洛阳佛寺建筑形制:中国化的早期佛寺的建筑特色 第四节 洛阳城市环境建设 一 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与洛阳城建筑色调 二 洛阳城的绿化与园林式城市景观 三 谷水环绕的城市水网以及洛阳城的水城形象 第二章 洛阳社会风貌 节 洛阳的交通面貌 一 洛阳城内交通网 二 以洛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三 洛阳时代交通网络的新气象及其影响 第二节 洛阳的经济面貌 一 洛阳城植物生态与城市种植业 二 传统加工业与新兴加工业的发展 三 繁荣的商业 四 洛阳城的寺院经济 第三节 里坊背景下的洛阳社会(上) 一 洛阳城里坊居民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 “日常与狂欢”:佛寺与洛阳城之宗教氛围 三 佛寺与洛阳城之世俗社会 第四节 里坊背景下的洛阳社会(下) 一 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洛阳城 二 神灵与凡人共生的洛阳城 三 异彩纷呈的都市景观 四 洛阳城社会生活 第三章 洛阳文化风貌 节 从礼制与服饰看洛阳时代的中原文化进程 一 礼制:洛阳时代国家政治理想的新形式 二 褒衣博带:中原文化的外在象征 第二节 从云岗到龙门:从石窟艺术看洛阳文化进程 一 云岗石窟:印度和北方草原及中原艺术的汇聚与消长 二 龙门石窟的中原艺术风格 第三节 洛阳城大众信仰 一 洛阳人的鬼魂信仰与北邙山归宿 二 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信仰 第四节 洛阳时代的文学取向 一 文学:一种话语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 重文藻的洛阳文风 第四章 洛阳风貌的凝聚与延伸 节 丝绸之路上的洛阳城 一 先秦以来丝绸之路拓展与洛阳国际地位的加强 二 从惠生、宋云行纪看北魏洛阳对西域的影响 三 洛阳(建康)与佛教文化要素——莲花纹的绵远流传 第二节 三国时代的朝鲜半岛与北魏的文化交流 一 朝鲜半岛三国简史 二 三国与中国南北朝关系 三 渗透于北魏政治的高句丽地缘因素 第三节 余音袅袅——洛阳风貌之余波 一 朝鲜半岛的弥勒信仰与弥勒造像 二 中韩两地共生的北邙山观念 三 管弦乐组曲《洛阳》 余论 北魏洛阳时代的终结 一 北魏洛阳时代的历史地位 二 洛阳时代的结束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