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607655
《绘得红楼铸青史》是秋石的第三本有关左翼作家左翼文学的评论研究作品集锦。书名源自于萧红临终前夕发出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她生前一桩未竞的心愿,一大遗恨。“红楼”,乃系她在香港病重时刻念念不忘的,一俟病愈,并在条件许可时,会同丁玲、聂绀弩、萧军、骆宾基等人一起创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题材的宏大史诗作品的愿望。
“绘得红楼铸青史”,也可用在本研究集锦中的其他左翼前辈,尤其是有“西部歌王”誉称的王洛宾身上。为寻求音乐世界中的自由王国,王洛宾在大西北的丝绸之路上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绘得红楼铸青史》收入的《王洛宾的音乐人生》,相信读者读后,自会给出一个相应的结论。
《绘得红楼铸青史》还收有关于萧军、舒群的研究作品,以及有关文学界、新闻界前辈萧乾、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与海伦·福斯特·斯诺夫妇、献身抗战的日本左翼人士绿川英子、长期被人诬为“托匪”的胡秋原先生和两个活得极有“人样”的前辈贾植芳与牛汉先生的人物素描。他们的人生各有各的怅惘,各有各的无奈;为中华、为民族,他们的人生也是各有各的凝重,各有各的精彩。
代序:关于“扬军抑红”错误倾向我的第五次检讨;关于我的属性自白
王洛宾的音乐人生
我是“托匪”?
我愿在墓中面向东方
《活的中国》:他们让世界知道鲁迅
“望乡之星”绿川英子
抵抗日本侵略的文学上的一面旗帜
关于萧军次抵达延安的一些情况
萧军与王实味事件
巴金与萧军
生死一场凄绝中
在《萧红的个恋人》的背后
追寻任正真
驰骋二战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
把“人”字写端正些
他更是一位严谨正直的文史学家
代后记:他们都是值得我们讴歌的前辈
遥远的梦中情人卓玛姑娘 在王洛宾一生的整个歌海生涯中,有一首跨越国界的传世之作,它就是六十多年来人们百唱不厌、魅力四射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一首拨动亿万人心弦的歌,这是一首从驼峰上唱出来的歌。
这首歌一经问世,便不胫而走,从20世纪硝烟弥漫烽火遍地的抗战年代唱到了今天的21世纪。而且,它还将永远、永远地唱下去。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著名歌唱家罗伯逊,自从见到这首歌曲后,便将其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在唱红自己的同时也唱遍了世界。历史悠久、享誉全球的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人了该院的东方音乐课程,一直延续至今。
王洛宾逝世一年后,1997年12月,一场名为《新世纪之音》的广场音乐会,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举行。广场音乐会的压轴节目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三位著名歌唱家多明戈、卡雷拉斯和黛安娜·罗丝,联袂用华语演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从而将这场广场演唱会推向了高潮。
可是,人们又有谁知道,当年王洛宾在创作这首歌曲时,他的次婚姻已经亮起了红灯。也正是在这当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美丽而又“绝情”的藏族姑娘卓玛。然而,令王洛宾深为遗憾的是,不及告别,卓玛,宛如天际飞逝而过的一朵白云,在他的眼皮底下消失得干干净净。于是,怅然若失的王洛宾在归程的驼峰上造就了这首百年经典名歌。
那是1939年的夏天,我国著名电影创始人郑君里为拍摄影片《民族万岁》来到青海。《民族万岁》是一部反映各族人民生活的一部纪录片,也是推动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日的宣传片。作为青海文化界的代表,王洛宾应邀加入了摄制组,与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
摄制组就驻扎在金银滩千户长同曲乎家的大院里,并与千户长一家同吃同住。片中要拍不少牧羊场景,经反复挑选,郑君里选中了千户长的三女儿卓玛饰演牧羊女。此外,还需要一位赶羊的帮工,但寻觅来的一位藏民,几次试镜总是不合导演的要求,情急之中,郑君里一把拖过王洛宾,让他穿上藏袍充当帮工,协助卓玛姑娘一起牧羊,就这样,王洛宾紧随着卓玛姑娘,度过了终身难忘的三天牧羊生活。
按照郑君里的要求,王洛宾和卓玛姑娘同骑一匹马,卓玛在前,王洛宾在后,倏忽间,卓玛一个策马疾驰,平生次跨上马背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王洛宾突遭这么一颠扑,在向后仰倒的惊慌瞬间,本能地用双手紧紧地环住了卓玛姑娘的柔软腰肢……等到跑出去很远很远的时候,调皮的卓玛姑娘却倏地一下放松了马缰,口中爆发出了“咯咯咯……”的一阵忘情的笑声。原来,她是在有意捉弄身后这个从来没有骑过马的汉族青年。笑完,卓玛又将身子往后一仰,顺势靠在了王洛宾的怀中,默默地将手中的马缰绳递到了王洛宾的手中,任凭他扬鞭跃马,飞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为了增强拍摄效果和体现青海草原的特色,郑君里导演还专门在金银滩草原深处架设了一座漂亮的帐篷,围了一个羊栏…… 黄昏来临了,绿色的草原上座座帐篷升起了缕缕炊烟,王洛宾跟随着卓玛姑娘将羊只一一清点人圈。
他木然地站在栅栏旁,近乎痴呆地望着身披火红晚霞的卓玛姑娘。前面的卓玛这时仿佛感受到了身后这位异性汉族青年特别关注的目光,缓缓地转过身子,把那张因晚霞燃得彤红的盈盈笑脸对着王洛宾,许久,她举起了手中的牧羊鞭,轻轻地,轻轻地打在了王洛宾的身上…… 三天的电影拍摄很快结束了。这是在青海湖畔的后一个夜晚,王洛宾带着卓玛——据王洛宾晚年向人讲述,同在一匹马上在远处看完了郑君里为答谢藏族同胞放映的电影。据说,有人曾这样问王洛宾:“你们两人骑在一匹马上怎么看电影?”王洛宾微微一笑,回说:“怎么看电影你自己去想吧!”看完电影后,两人默默地、默默地踏着洒满月光的草地,走回了卓玛的帐房。卓玛掀起毡帘,将半个身子探进了帐房,尔后,又侧回身子,漾着迷人的微笑,带着几分惆怅,向着帐房外呆呆伫立的王洛宾投去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瞥,随后,毡帘悄无声息地挂落下来…… 令王洛宾意想不到的是,天亮后,一夜不曾合眼的王洛宾向着卓玛姑娘居住的帐房望去时,不由得一下愣住了:那里早已是空寂一片!原来,早在天亮之前,在家人的帮助下,卓玛姑娘就赶着羊群回她所在的部落去了。
和摄制组在回西宁的骆驼上,王洛宾时不时地回首凝望,呵,他是多么希望可爱的卓玛姑娘再度出现啊!伴随着一阵又一阵叮当作响的驼铃,26岁的王洛宾,就这样在驼峰上写出了世界上美妙抒情也是魅力为悠久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