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487132
内容简介
殷实*的《此岸的辛劳/跨度新美文书系》是作 家殷实的一部随笔作品集,本次进行重新包装,重新 推入市场,是对经典作品的一次回顾和致敬,希望作 家的**的文学作品可以重新被文坛发现并再次发光 。
目 录
不列颠八日 汶川去来 遄行川西 九月边声 辽东江海防线行 要塞伏兵 进入西藏的若干种方式 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格类型 帕里的高度 追寻“可克达拉” 三都为何要有“精神”?
在线试读
餐后回房前,买明信片数张,贴上邮票发给胜文 、瑞华等,不知能不能收到,另买电话卡一个。首次 试花一回英国钱,约略换算竟然人民币已经过百。今 天伦敦马拉松比赛,BBc直播。
上午在威斯敏思特教堂、唐宁街及白金汉宫一带 步行。遇雨,因马拉松赛多处封路,所有建筑都如之 前从图片、影像资料中所见一样,只不过此时确定是 踩在了脚下。在教堂一侧有反对伊拉克战争的人士搭 帐篷露宿,有反战标语及英美军人战死人数统计。但 这件严肃的事情似乎被路上为马拉松比赛助威的氛围 冲淡了,没有谁关注这些人。当然,近在咫尺的警察 也没有撵走他们,这是此处与吾国不同的地方。记得 乘车去教堂前经海德公园附近一片没有绿化的土地, 导游赵先生讲该处似乎叫作“民主角”,数百年前, 在那里任何英王统治下的臣民都可骂他们的统治者, 但脚不能踩在英王的土地上,所以他们必得踩在箱子 什么的东西上骂。这是“民主”的早期仪式吗?不得 而知。但今天那些看样子长时间驻扎在距唐宁街不远 处路边的反战者的存在,是可以说一定实况的。
下午终于去幼时即闻其名的大英博物馆。
记得小学课文中好像说,马克思生活伦敦期间常 去这个地方读书,思考踱步中地毯被其踩出了一道印 迹。今天同去者中,有一年幼者说,自己学的课文竞 说是把地板都踩凹陷了,闻之不仅愕然。到了地方一 看,这里哪里有什么读书之处!除卖旅游、文物类书 的摊位与咖啡、快餐同处一玻璃天顶的大厅外,所剩 全是文物展厅。以疾步进行方式上下左右穿越,仍是 不能在规定的两小时内看完全部文物展示。所有古代 文明的遗存: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希腊和古罗马 ,还有埃及和非洲的艺术品、出土文物,无所不藏, 令人目眩。伦敦的这类博物馆、艺术馆一律免费开放 ,又逢周日,人不少,多为西方人,带孩子者多,但 就不知是别国人多还是英国本地人多。中国文物展厅 内有尺幅巨大的敦煌壁画,不知是如何被搬运过来又 拼装上墙的?还有似是五代时的巨大石佛造像,完整 无缺。
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和免费向世界开放,似乎免除 了英国人从各地“收集”如此多文物的不良印象。这 些东西确实得到了妥善的保管,但想来看一趟也实在 不易啊。博物馆布置得体,大气、堂皇,工作人员和 颜悦色,洗手问干净得没有任何异味,来者恐除了吃 惊地观看,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导游讲,伦敦的英 国国家艺术馆所藏文物、艺术品可与大英博物馆相媲 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甚至更丰富,只可惜下午 曾从该馆门口过而无时间进入。
4点到Earls Court(伯爵展览馆) “布置”此 次书展的中国展台。实际上球球公司的人已先一步将 参展书上架,我们只是进一步整理,为各自的书加上 英语护封。馆内的布展者忙而有序,首次见西方面孔 的手工和体力劳动者在搬运、铺地或伏身地上。他们 只是略显工作的疲累,也见衣粘尘垢,但精神状态并 无不佳,似不见中国劳力者阶层的自我降尊,或低三 下四。“闭馆”前离开,看到有阿拉伯语国家的展台 ,似乎更见排场,就像前些年北京书展上中信、上海 等社的突出一般,但阿拉伯语国家的展台并不夸张, 有的甚至如妇女脸孔一般经帘幕遮蔽,专等明天开幕 亮相。
中晚餐皆在伦敦城里的中餐馆,定是中国人所开 ,米饭、各种荤素菜肴,大体都认识,味略异,盘中 红鱼为英国籍,组织者劝大家“多吃”。有英国和中 国学生同时打工做服务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还是 酒店的早餐。回到住处时已是晚上7点,算算该 是北京时间第二天凌晨两点。
P4-5
上午在威斯敏思特教堂、唐宁街及白金汉宫一带 步行。遇雨,因马拉松赛多处封路,所有建筑都如之 前从图片、影像资料中所见一样,只不过此时确定是 踩在了脚下。在教堂一侧有反对伊拉克战争的人士搭 帐篷露宿,有反战标语及英美军人战死人数统计。但 这件严肃的事情似乎被路上为马拉松比赛助威的氛围 冲淡了,没有谁关注这些人。当然,近在咫尺的警察 也没有撵走他们,这是此处与吾国不同的地方。记得 乘车去教堂前经海德公园附近一片没有绿化的土地, 导游赵先生讲该处似乎叫作“民主角”,数百年前, 在那里任何英王统治下的臣民都可骂他们的统治者, 但脚不能踩在英王的土地上,所以他们必得踩在箱子 什么的东西上骂。这是“民主”的早期仪式吗?不得 而知。但今天那些看样子长时间驻扎在距唐宁街不远 处路边的反战者的存在,是可以说一定实况的。
下午终于去幼时即闻其名的大英博物馆。
记得小学课文中好像说,马克思生活伦敦期间常 去这个地方读书,思考踱步中地毯被其踩出了一道印 迹。今天同去者中,有一年幼者说,自己学的课文竞 说是把地板都踩凹陷了,闻之不仅愕然。到了地方一 看,这里哪里有什么读书之处!除卖旅游、文物类书 的摊位与咖啡、快餐同处一玻璃天顶的大厅外,所剩 全是文物展厅。以疾步进行方式上下左右穿越,仍是 不能在规定的两小时内看完全部文物展示。所有古代 文明的遗存: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希腊和古罗马 ,还有埃及和非洲的艺术品、出土文物,无所不藏, 令人目眩。伦敦的这类博物馆、艺术馆一律免费开放 ,又逢周日,人不少,多为西方人,带孩子者多,但 就不知是别国人多还是英国本地人多。中国文物展厅 内有尺幅巨大的敦煌壁画,不知是如何被搬运过来又 拼装上墙的?还有似是五代时的巨大石佛造像,完整 无缺。
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和免费向世界开放,似乎免除 了英国人从各地“收集”如此多文物的不良印象。这 些东西确实得到了妥善的保管,但想来看一趟也实在 不易啊。博物馆布置得体,大气、堂皇,工作人员和 颜悦色,洗手问干净得没有任何异味,来者恐除了吃 惊地观看,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导游讲,伦敦的英 国国家艺术馆所藏文物、艺术品可与大英博物馆相媲 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甚至更丰富,只可惜下午 曾从该馆门口过而无时间进入。
4点到Earls Court(伯爵展览馆) “布置”此 次书展的中国展台。实际上球球公司的人已先一步将 参展书上架,我们只是进一步整理,为各自的书加上 英语护封。馆内的布展者忙而有序,首次见西方面孔 的手工和体力劳动者在搬运、铺地或伏身地上。他们 只是略显工作的疲累,也见衣粘尘垢,但精神状态并 无不佳,似不见中国劳力者阶层的自我降尊,或低三 下四。“闭馆”前离开,看到有阿拉伯语国家的展台 ,似乎更见排场,就像前些年北京书展上中信、上海 等社的突出一般,但阿拉伯语国家的展台并不夸张, 有的甚至如妇女脸孔一般经帘幕遮蔽,专等明天开幕 亮相。
中晚餐皆在伦敦城里的中餐馆,定是中国人所开 ,米饭、各种荤素菜肴,大体都认识,味略异,盘中 红鱼为英国籍,组织者劝大家“多吃”。有英国和中 国学生同时打工做服务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还是 酒店的早餐。回到住处时已是晚上7点,算算该 是北京时间第二天凌晨两点。
P4-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