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92826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卷):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1848-1875)》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于19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以及与错误思潮的论战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众多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资产阶级思想相对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章 1848年革命及其经验总结
节 1848年革命及对革命性质和意义的总结
一、1848年革命的爆发及进程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三、对革命性质、任务及意义的分析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及分析
一、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
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论证
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
一、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实质的揭示
二、不同性质民族运动的区分
三、民族解放斗争道路的阐发
四、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同盟军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重新研究”
节 从《巴黎手稿》到《伦敦笔记》
一、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开端
二、“重新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三、《伦敦笔记》的写作
第二节 关于经济学原理和思想史的研究
一、对货币、信用和危机问题的阐释
二、对价值理论的探讨
三、对李嘉图学派解体原因的分析
第三节 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拓展研究
一、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分析
二、对资本主义形成历史的研究
三、对殖民问题的探讨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
节 十五年理论研究的准备
一、理论研究的初成果
二、《哲学的贫困》的理论贡献
三、剩余价值理论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
一、确定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二、对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科学论述
三、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思
第三节 制定科学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一、批判资产阶级货币理论
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
三、科学的货币理论的形成
第四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
一、对剩余价值范畴及其本质的探讨
二、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分析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印度问题的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深入研究
第六章 《资本论》卷的出版
第七章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的主要贡献
第八章 国际的成立及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
第九章 工人运动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第十章 巴黎公社革命及《法兰西内战》关于公社经验的总结
第十一章 《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拓展
参考文献
大事记
索引
后记
研究170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应将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表现,投向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发展史和传播史。历史研究是达到对思想的本质认识的好途径。马克思主义研究从来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不懂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意义不只在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在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既使我们获得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方法,又使我们获得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来说,二者具有同等的意义。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无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问题的著名篇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专门的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陆续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梁赞诺夫主持并直接得到列宁关心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从事的搜集、整理、研究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在内的一切重要马克思主义文献的工作,就带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性质。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奥古斯特·科尔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撰写的多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传》,其实是一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史的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史著作。50年代以后,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著作陆续出版,如A.G.迈耶的《共产党宣言以来的马克思主义》(1954)、R.N.C.亨特的《马克思主义的过去和现在》(1963)、B.D.沃尔夫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百年历程》(1971)、S.阿维内里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流派》(1978),而影响较大的当属南斯拉夫著名哲学家普雷德腊格·弗兰尼茨基的
在区分民族和民族运动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性质时,马克思恩格斯还特别注重它们对待本民族内部封建反动势力的态度,认为凡是反对国内封建反动势力,把社会推向前进的民族和民族运动就是革命的民族和民族运动,凡是力图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先进的生产方式,甚至把社会拉向倒退的民族和民族运动就是反革命的民族和民族运动。1848年革命爆发时,德国、意大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家的资本主义虽然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制度的控制和国家割据局面。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实现国家独立和统一,是这些国家民族运动的重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大利民族运动是民族解放、国家统一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紧密结合,因为意大利的大工业还处于襁褓之中,资产阶级的毅力还没有受到它和有觉悟的现代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的破坏,而且由于意大利的分割状态仅仅是由于外来的奥地利的统治才存在下来,君主们又是在这种统治下把暴政推行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占有土地的大贵族和城市人民群众都站在资产阶级这一争取民族独立的先锋战士的一边。“为了使意大利不致因君主制而灭亡,首先就必须使意大利的君主制灭亡。”①在匈牙利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进程中,无产阶级人数较少且不够成熟,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中小贵族地主阶级中的激进派要求挣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甚至在大贵族地主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赞成实行部分资产阶级改革。在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引导下,争取独立、自由,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相比之下,南方斯拉夫人、捷克人不仅试图在哈布斯堡王朝君主领导下来解决民族问题,极力维护和巩固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甚至采用历史复古主义,主张恢复奴隶制末期的公社制。对此,恩格斯指出,捷克人、克伦地亚人、达尔马戚亚人等,都力图利用1848年的普遍混乱恢复他们在公元800年时的政治状况。过去一千年的历史应该已经告诉他们,这样开倒车是不行的。因为这是一个荒唐的、反历史的运动,“其目的无非是要使文明的西方屈服于野蛮的东方,城市屈服于乡村,商业、工业和文化屈服于斯拉夫农奴的原始农业。但在这种荒唐的理论之后,还站着俄罗斯帝国这一可怕的现实……在中欧,人所共知,俄罗斯的政策是用种种阴谋手段支持新式的泛斯拉夫主义体系,这个体系的发明适合于它的目的。”②
基于对两种民族运动性质的科学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对待两种民族运动的不同策略。他们坚决支持革命的民族运动,提出只要这个民族运动站在革命一边,不管代表革命的是法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要坚决给予支持,并给这些民族运动以理论指导。针对德国的社会状况,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德国的民族运动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将全德国建立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他们坚决支持1848年捷克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布拉格起义》、《起义的民主性质》等文章中揭露哈布斯堡王朝对捷克人民的残酷镇压,肯定布拉格起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表达了对捷克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情和支持。他们在声援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项声明中提出,要捍卫意大利争取独立的事业,要和奥地利在意大利以及在德国和波兰的专制统治誓死做斗争。马克思恩格斯还号召欧洲各国人民群众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团结起来掀起一场反对一切剥削阶级和压迫民族的斗争。他们认为,泛斯拉夫主义只不过是“有教养的阶层”、城市和大学、乐队和官吏的人为的产物,打着泛斯拉夫主义旗帜的沙俄是东欧各被压迫民族和所有欧洲人民凶恶的敌人,参加泛斯拉夫民族运动的广大群众则是上当受骗的。解决欧洲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可能的方法是支持大陆上的运动,同俄国政府殊死决战。对于反革命的民族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则毫不留情地予以反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