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102324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们研究工作与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6章。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现状、影响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的因素、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和本书编写的目的与内容。
我们在2007年承担了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近3年的研究工作包括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可视化平台构建。
我们在2007年承担了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近3年的研究工作包括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可视化平台构建。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现状
1.2 影响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的因素
1.2.1 车流量的影响
1.2.2 机动车工作状态的影响
1.2.3 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与油料品质的影响
1.2.4 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影响
1.2.5 气象条件的影响
1.3 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
1.3.1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研究
1.3.2 机动车污染物生成机制的研究
1.3.3 机动车排放对城市及区域污染规律研究
1.3.4 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研究
1.3.5 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
1.3.6 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评价模式研究
1.3.7 交通道路规划环评研究
1.3.8 机动车尾气减排的政策及法规
1.4 目前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
1.5 本书编写的目的与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2.1 概述
2.2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
2.2.1 污染物监测与扩散的研究
2.2.2 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2.2.3 我国已颁布的空气监测技术规范
2.3 城市典型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2.4 技术规范的编写依据与说明
2.4.1 适用范围
2.4.2 监测项目的确定
2.4.3 布点方法
2.4.4 监测时间与频率的确定
2.4.5 监测时的其他参数
参考文献
第3章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研究
3.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1.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因子
3.1.2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3.1.3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模式
3.1.4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3.2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2.1 评价范围
3.2.2 评价因子
3.2.3 评价标准
3.2.4 排放因子
3.2.5 扩散模式
3.2.6 评价模式
3.2.7 监测方法
3.3 城市交通道路及交通规划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框架
3.3.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框架
3.3.2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3.4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的暴露评价
3.4.1 暴露评价的概念
3.4.2 暴露评价的方法
3.4.3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暴露评价
3.5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评价
3.5.1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的概念
3.5.2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3.5.3 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
3.6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3.6.1 污染源削减对策
3.6.2 加强城市交通规划
3.6.3 加强城市交通污染环境监测
3.6.4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设多种形式的城市绿地
3.6.5 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第4章 机动车排放因子及交通道路空气扩散模式研究
4.1 引言
4.2 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
4.2.1 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现状
4.2.2 运用MOBILE模型的排放因子研究.
4.2.3 基于MOBILE模型对北京市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
4.3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扩散模式研究
4.3.1 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现状
4.3.2 开阔型道路扩散模式
4.3.3 街道峡谷道路扩散模式
4.3.4 交叉型道路扩散模式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可视化平台研究
5.1 开发背景与需求分析
5.1.1 开发平台背景
5.1.2 可视化平台开发的技术路线
5.2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5.2.1 基于GIS平台的开发
5.2.2 ArcGISEngine简介
5.2.3 空间分析在可视化平台的应用
5.3 可视化平台的框架设计
5.3.1 功能目标
5.3.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5.3.3 空间数据库设计
5.3.4 系统开发环境
5.3.5 系统运行环境
5.3.6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3.7 平台功能组件设计
5.4 可视化平台的使用
5.4.1 平台主界面介绍
5.4.2 平台排放因子计算的实例
5.4.3 开阔型道路及交叉型道路计算实例
5.4.4 街道峡谷计算实例
5.4.5 污染结果可视化分析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北京城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
6.1 概述
6.1.1 O3来源与产生机制
6.1.2 影响城市O3浓度的主要因素
6.1.3 城市O3浓度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6.1.4 O3浓度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6.1.5 主要研究内容
6.2 北京城区O3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6.2.1 监测布点与监测设备
6.2.2 北京典型交通道路环境中O3浓度变化规律
6.2.3 北京城区O3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6.3 O3浓度预测方法研究
6.3.1 数值预报模式
6.3.2 统计预报方法
6.3.3 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O3浓度快速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1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现状
1.2 影响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的因素
1.2.1 车流量的影响
1.2.2 机动车工作状态的影响
1.2.3 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与油料品质的影响
1.2.4 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影响
1.2.5 气象条件的影响
1.3 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
1.3.1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研究
1.3.2 机动车污染物生成机制的研究
1.3.3 机动车排放对城市及区域污染规律研究
1.3.4 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研究
1.3.5 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
1.3.6 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评价模式研究
1.3.7 交通道路规划环评研究
1.3.8 机动车尾气减排的政策及法规
1.4 目前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
1.5 本书编写的目的与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2.1 概述
2.2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
2.2.1 污染物监测与扩散的研究
2.2.2 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2.2.3 我国已颁布的空气监测技术规范
2.3 城市典型交通道路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2.4 技术规范的编写依据与说明
2.4.1 适用范围
2.4.2 监测项目的确定
2.4.3 布点方法
2.4.4 监测时间与频率的确定
2.4.5 监测时的其他参数
参考文献
第3章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研究
3.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1.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因子
3.1.2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3.1.3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模式
3.1.4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3.2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2.1 评价范围
3.2.2 评价因子
3.2.3 评价标准
3.2.4 排放因子
3.2.5 扩散模式
3.2.6 评价模式
3.2.7 监测方法
3.3 城市交通道路及交通规划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框架
3.3.1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框架
3.3.2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
3.4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的暴露评价
3.4.1 暴露评价的概念
3.4.2 暴露评价的方法
3.4.3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暴露评价
3.5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评价
3.5.1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的概念
3.5.2 城市交通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3.5.3 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
3.6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3.6.1 污染源削减对策
3.6.2 加强城市交通规划
3.6.3 加强城市交通污染环境监测
3.6.4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设多种形式的城市绿地
3.6.5 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第4章 机动车排放因子及交通道路空气扩散模式研究
4.1 引言
4.2 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
4.2.1 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现状
4.2.2 运用MOBILE模型的排放因子研究.
4.2.3 基于MOBILE模型对北京市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
4.3 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扩散模式研究
4.3.1 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现状
4.3.2 开阔型道路扩散模式
4.3.3 街道峡谷道路扩散模式
4.3.4 交叉型道路扩散模式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可视化平台研究
5.1 开发背景与需求分析
5.1.1 开发平台背景
5.1.2 可视化平台开发的技术路线
5.2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5.2.1 基于GIS平台的开发
5.2.2 ArcGISEngine简介
5.2.3 空间分析在可视化平台的应用
5.3 可视化平台的框架设计
5.3.1 功能目标
5.3.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5.3.3 空间数据库设计
5.3.4 系统开发环境
5.3.5 系统运行环境
5.3.6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3.7 平台功能组件设计
5.4 可视化平台的使用
5.4.1 平台主界面介绍
5.4.2 平台排放因子计算的实例
5.4.3 开阔型道路及交叉型道路计算实例
5.4.4 街道峡谷计算实例
5.4.5 污染结果可视化分析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北京城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
6.1 概述
6.1.1 O3来源与产生机制
6.1.2 影响城市O3浓度的主要因素
6.1.3 城市O3浓度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6.1.4 O3浓度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6.1.5 主要研究内容
6.2 北京城区O3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6.2.1 监测布点与监测设备
6.2.2 北京典型交通道路环境中O3浓度变化规律
6.2.3 北京城区O3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6.3 O3浓度预测方法研究
6.3.1 数值预报模式
6.3.2 统计预报方法
6.3.3 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O3浓度快速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