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03164丛书名: 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三十余年学术积淀,七度精心修订易稿,累计印数已逾二百万册。这是一部经受时间考验又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广泛欢迎的精品教材:全书分三编十三章,以时序为经,以思潮为纬,精要阐述欧美文学自古代至21世纪初的发展;历史勾勒清晰,注意承传关系;以点带面,重点突出,分析深透;思考题启迪创造性思维,阅读书目强调注重文本,既宜于启发性讲授,又宜于系统性自学。
第七版对全书再次做了认真修订,除订正讹误外,继续淡化前此编写留下的历史局限,努力吸收学界*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作家专节的增删,将涵盖历史适度向21世纪延展,从而使教材更具时代性和生命力。
第七版对全书再次做了认真修订,除订正讹误外,继续淡化前此编写留下的历史局限,努力吸收学界*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作家专节的增删,将涵盖历史适度向21世纪延展,从而使教材更具时代性和生命力。
目 录
导言
上编 古代至世纪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上编 古代至世纪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但丁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塞万提斯
第三节 莎士比亚
第四章 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莫里哀
第五章 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卢梭
第三节 歌德
中编 世纪文学
第六章 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拜伦
第三节 雨果
第四节 普希金
第五节 惠特曼
第七章 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司汤达
第三节 巴尔扎克
第四节 狄更斯
第五节 果戈理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八章 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福楼拜
第三节 哈代
第四节 托尔斯泰
第五节 契诃夫
第六节 易卜生
第七节 马克?吐温
第九章 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波德莱尔
第三节 左拉
第四节 莫泊桑
下编 世纪文学
第十章 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罗曼?罗兰
第三节 托马斯?曼
第四节 德莱塞
第五节 高尔基
第六节 肖洛霍夫
第七节 布莱希特
第十一章 世纪前期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卡夫卡
第三节 艾略特
第四节 乔伊斯
在线试读
一 生平与创作
原籍捷克斯洛伐克的法国籍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 )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诗人、评论家,曾获得过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耶路撒冷文学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米兰?昆德拉生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路德维克?昆德拉是一位重要的捷克音乐理论家和钢琴家,曾经当过著名作曲家莱奥什?亚纳切克的学生,并在布尔诺当过十几年以亚纳切克名字命名的音乐学院的长。米兰从小受父亲影响很大。他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跟父亲学会了弹钢琴,并旁听父亲给到家里来上课的学生讲课,从中引发了他对音乐理论的兴趣。他喜欢在父亲的书房里读书,父亲藏有很多文学名著,这个文学宝库奠定了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基础,开启了他文学想象的心智。还在高中时代,他就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其中第一首是纪念他的音乐家老师帕沃尔?哈斯的。他十来岁时就跟这位当时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学习作曲,但是,当时是德军占领时期,这位他如此尊敬的老师因为是犹太人而被送进了集中营,再也没有回来。这位老师的不幸遭遇给他和他的生活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大约在25岁以前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音乐、电影等艺术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曾成为一名爵士音乐家。这时,经历了德国纳粹统治的很多年轻人都为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所吸引,他是其中的一员,在上高中的时候,年仅17岁的他就加入了捷克共产党。1948年他从文科中学毕业以后,到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学习文学和美学,但在两个学期以后就转到了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的电影系,主要听电影导演和剧本写作方面的课程。他在大学期间有一个插曲,就是他因所谓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党活动”被清除出党,这件事情激发了他后来写的小说《玩笑》(1967)中的主题。经过波折,他于1952年完成学业,被电影系任命为讲授世界文学的讲师。他于1953年发表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从1954年开始,他的主要兴趣开始转移到文学和电影剧本的创作上,于1955年发表了叙事长诗《最后的五月》和文论《关于遗产的辩论》。1956年,他被恢复党籍。1957年,他发表第三部诗集《独白》。1958年被晋升为表演艺术学院的副教授,并开始写短篇小说《我,悲哀的上帝》,这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开始,接下来他又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后来收在短篇小说集《可笑的爱》(1969)中发表。1959年,他开始写长篇小说《玩笑》,于1967年由法国著名作家阿拉贡作序后发表,受到广泛好评。这一年,38岁的他和薇拉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是,由于他积极参与了要求改革的运动,并对苏联的专制和霸权有所批评,1968年苏联占领捷克以后,他受到了惩罚,他的作品就遭到封杀,他在196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生活在别处》也被拒绝出版。他还被双开,再次失去了他的党籍,也失去了他的教师资格。他坚持自己关于创作自由的主张,但是他在国内遇到了很大困难。1975年,在法国议会主席埃德加?伏奥雷斡旋下,他和妻子一起来到法国,先住在法国西北部的雷恩,在当地大学任教,于1978年移居巴黎,任职于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他于1981年正式加入法国国籍。这期间,他继续创作长篇小说,发表了《告别圆舞曲》(1976)、《笑忘录》(1979)等,直至1984年,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获得巨大成功。在发表了最后一部用捷克语写的作品《不朽》(1990)以后,他便从此改用法语创作,发表了《慢》(1995)、《身份》(1996)、《认》(2000)、《无知》(2000)等小说。除了诗和小说外,他还发表过《谬误》(1969)等剧本和《小说的艺术》(1960)等文论。
米兰?昆德拉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小说创作,和他的个人经历,尤其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他的遭遇,有密切关系。他的小说大多涉及苏联入侵,及其给捷克人民,特别是捷克知识分子带来的伤害。但是他写的并非政治小说,他反对给他贴上“异见作家”的标签,强调脱离一切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自治。他写一定的政治背景是要用以衬托出他对普通捷克人日常生活的关心,他写他们的爱情、欢乐、痛苦、性生活等,并通过这些表面的描写,深入到关于人、存在、时间、历史、遗忘、身份、回归、笑等哲学问题的思考中。
原籍捷克斯洛伐克的法国籍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 )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诗人、评论家,曾获得过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耶路撒冷文学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米兰?昆德拉生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路德维克?昆德拉是一位重要的捷克音乐理论家和钢琴家,曾经当过著名作曲家莱奥什?亚纳切克的学生,并在布尔诺当过十几年以亚纳切克名字命名的音乐学院的长。米兰从小受父亲影响很大。他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跟父亲学会了弹钢琴,并旁听父亲给到家里来上课的学生讲课,从中引发了他对音乐理论的兴趣。他喜欢在父亲的书房里读书,父亲藏有很多文学名著,这个文学宝库奠定了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基础,开启了他文学想象的心智。还在高中时代,他就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其中第一首是纪念他的音乐家老师帕沃尔?哈斯的。他十来岁时就跟这位当时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学习作曲,但是,当时是德军占领时期,这位他如此尊敬的老师因为是犹太人而被送进了集中营,再也没有回来。这位老师的不幸遭遇给他和他的生活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大约在25岁以前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音乐、电影等艺术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曾成为一名爵士音乐家。这时,经历了德国纳粹统治的很多年轻人都为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所吸引,他是其中的一员,在上高中的时候,年仅17岁的他就加入了捷克共产党。1948年他从文科中学毕业以后,到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学习文学和美学,但在两个学期以后就转到了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的电影系,主要听电影导演和剧本写作方面的课程。他在大学期间有一个插曲,就是他因所谓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党活动”被清除出党,这件事情激发了他后来写的小说《玩笑》(1967)中的主题。经过波折,他于1952年完成学业,被电影系任命为讲授世界文学的讲师。他于1953年发表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从1954年开始,他的主要兴趣开始转移到文学和电影剧本的创作上,于1955年发表了叙事长诗《最后的五月》和文论《关于遗产的辩论》。1956年,他被恢复党籍。1957年,他发表第三部诗集《独白》。1958年被晋升为表演艺术学院的副教授,并开始写短篇小说《我,悲哀的上帝》,这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开始,接下来他又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后来收在短篇小说集《可笑的爱》(1969)中发表。1959年,他开始写长篇小说《玩笑》,于1967年由法国著名作家阿拉贡作序后发表,受到广泛好评。这一年,38岁的他和薇拉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是,由于他积极参与了要求改革的运动,并对苏联的专制和霸权有所批评,1968年苏联占领捷克以后,他受到了惩罚,他的作品就遭到封杀,他在196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生活在别处》也被拒绝出版。他还被双开,再次失去了他的党籍,也失去了他的教师资格。他坚持自己关于创作自由的主张,但是他在国内遇到了很大困难。1975年,在法国议会主席埃德加?伏奥雷斡旋下,他和妻子一起来到法国,先住在法国西北部的雷恩,在当地大学任教,于1978年移居巴黎,任职于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他于1981年正式加入法国国籍。这期间,他继续创作长篇小说,发表了《告别圆舞曲》(1976)、《笑忘录》(1979)等,直至1984年,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获得巨大成功。在发表了最后一部用捷克语写的作品《不朽》(1990)以后,他便从此改用法语创作,发表了《慢》(1995)、《身份》(1996)、《认》(2000)、《无知》(2000)等小说。除了诗和小说外,他还发表过《谬误》(1969)等剧本和《小说的艺术》(1960)等文论。
米兰?昆德拉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小说创作,和他的个人经历,尤其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他的遭遇,有密切关系。他的小说大多涉及苏联入侵,及其给捷克人民,特别是捷克知识分子带来的伤害。但是他写的并非政治小说,他反对给他贴上“异见作家”的标签,强调脱离一切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自治。他写一定的政治背景是要用以衬托出他对普通捷克人日常生活的关心,他写他们的爱情、欢乐、痛苦、性生活等,并通过这些表面的描写,深入到关于人、存在、时间、历史、遗忘、身份、回归、笑等哲学问题的思考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