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611069
1、明清艺术研究专家深度解读,融合时代背景综合讲述。全景式展现徐渭传奇人生。
2、插图版:徐渭精美画作完美呈现,另附专家解说赏析。
3、浪漫的解读方式:运用浪漫主义小说笔法描绘一篇篇曲折故事,带给读者美好的阅读体验并留下想象空间。
4、对徐渭画作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融合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环境及画家心境对画作的深层隐喻进行解释,便于读者对绘画艺术有更深的了解。
5、优质进口纸,超凡视觉冲击、阅读体验。
6、小开本,精美裸脊锁线装,精致触感膜封面,宜自读、宜收藏、宜做礼物。
“踽踽穷巷一老生,崛起不肯从世议。”
他是“青藤画派”之鼻祖,让郑板桥甘愿做其“门下走狗”。
他的画件件价值连城,但在其生前却是“笔底明珠无处卖”。
他被人称为“中国的梵高”,但他或许比梵高还要传奇。
他和胡宗宪一起抗倭,眼见胡宗宪下狱,他发狂之下自杀多次却未死。
他四次婚姻,皆是惨淡结局。精神失常,*后竟将妻子杀死,但自己却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后,他在“两间东倒西歪屋”之贫苦境遇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本书是一部收录了大量徐渭画作的传记小说,作者周时奋经过对徐渭细致严谨的研究,用生动、悲切的语言和大胆却合乎情理的想象还原了徐渭传奇的一生。
001 章 水乡
徐渭沿着漫长的纤道狂奔。那是一条在鉴湖的湖心中用块石砌起来的漫漫长堰,犹如在水波中辟出的一条通天之路,一直通向不知尽头的烟雨中。
031 第二章 越中十子
徐渭的音乐能力仿佛与生俱来,他很快就掌握了古琴演奏的要领,而且乐感特别好。每当他弹琴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图画,或高山流水,或断碑残阳,或芳草古渡,或残雪驿道。
073 第三章 蹉跎年华
如果说徐渭对于自己婚前的生活总常有些不如意的感觉,觉得人生坎坷,那多少是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那么现在,他倒是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他知道,潘似对于他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没有了潘似,那他的后半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123 第四章 幕府
就徐渭的个人恩怨而言,他对倭寇也有深刻于心腹的杀爱之恨,更何况是民族之仇,如果能为抗倭做出贡献,于国恨家仇他都义不容辞。
163 第五章 几度风霜
对徐渭来说,胡宗宪的被捕问罪已是一大打击,与李春芳的纠葛与冲突,更是一大刺激。千里风霜,二度入京,穷困和凌辱使他原本脆弱的神经又到了崩溃的边缘。
219 第六章 在狱中
外面的雪还没有停,雪粒打在屋瓦上,发出嘀嘀嗒嗒的响声。呼啸的北风,猛烈地掀撼着寒夜的天空,那声音是惊心动魄的。他能感到雪正从屋瓦的缝隙中飘下来,飘下来,在床头边上积起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263 第七章 北池
在方膺的心目中,梅花是高洁、神圣的象征,正直、崇高、美丽、聪明、善良、真诚,都可以用梅花来表示。这样的梅花,它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过它本身所能承载的,绝非普通画家轻易可以画得。
313 第八章 暮云
徐渭当时的心情是矛盾的。在诗文绘画上,他觉得京城的确是个大地方,高手云集,名作屡见,常常由此激发出他无穷的才思,但是由于与张元汴尴尬的关系,又使他深感在京城再难待下去。
361 第九章 水墨之花
那是一个净白净白的夜,唯有金川镇江边上的一艘小船,透出了一丝橘黄色的灯光。已经是子夜时分,那灯光如豆,还经久不熄。
400 代后记
四
再回绍兴,已经是1582年的正月。这年的初春十分寒冷,雪也下得特别多。当他登上家乡河岸的船埠时,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他突然有了顿失前途的茫然之感。
徐渭是抱着对艺术的满腔热忱回到故乡的,然而一从艺术回到现实生活,他就再也热忱不起来了。长子徐枚结婚后并未痛改前非,反与徐渭起了内讧,闹着要分家,以致徐渭几乎说烂了舌头,后不得不在袖中藏铁槌以防其害。徐渭不得已离开了金氏典舍,也离开这个孽子,与次子徐枳搬入了范氏舍园。
现实与理想的极度反差,使六十二岁的老画家吁叹不休:
沽酒无钱赊莫赊,况堪堤柳问鳊槎。
家本吴山诗似画,客经浙水字如巴。
喑鸣袖铁为朱亥,涕泪当笙度白华。
我亦朝昏聒荆梓,几回舌烂在田家。
他的病还是时常发作,幻觉不曾停歇。他常常看到有一条绿蛇,其鳞如鲤,总是随他而行。可这么奇怪的事却只有徐渭自己能看到。他也曾经在黎明醒来时,发现帐檐上的一线游丝挂下一只八足的怪物,像蜘蛛,却又遍体通红,他就在心中暗暗祈祝:“如果主凶,就让它向上爬。”那怪物果然向上隐去。他不禁毛骨悚然。
这样的怪事很多,以至于他专门写了一本《纪异》的书,来记录他那些怪异的经历。他写得很认真,也很沉重,后人甚至分不清这到底是他的幻觉,还是命运的先兆,抑或是一种类似六朝《搜神记》似的志怪体小说。不管如何,这个阶段的徐渭的思想不会太正常。
他的情绪很低落,想到了自己忙忙碌碌的大半生,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又有哪些值得老来追忆呢?哦,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而已。是的,这是辛酸的嫁衣制作,他就像那个贫不能嫁的绣花姑娘,用自己的聪慧去装扮他人的美丽与幸福:
贫女悠悠嫁不成,为人刺绣事聊生。
骄闺袖手相公薄,倚市嫣腮笑亦评。
柳叶双描京兆对,莲花半导华山行。
蹉跎两事头为白,脉脉停针此际情。
他干脆闭门谢客。他努力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又一次
练习起道家的内功。其实他一直没有停止过练习这种吐纳之术,只不过现在更纳入了日常规律性的功课之中。与这种练习相配合,他又开始辟谷。这也许是一个好听的借口,生活实在是太清贫了,不食谷物,只吃蔬菜和喝水,这样也许对家境的一日三餐是一种解脱,至少可以减轻压力。
不出门,不食谷,就这样,徐渭又度过了整整十年。
他开始自称“道人”。他记起了小时候在生母失踪的日子里,他曾经手植了一棵青藤,如今那青藤已经长成了老藤,伤痕累累,斑迹重重,但是倔强绵延,郁郁葱葱。那青藤是他生命的象征,他将自己号为“青藤道人”。那青藤边的一泓清水是他心中的“天池”,那是庄子《逍遥游》中南溟的圣地,于是他又给自己起了别号“天池生”、“天池山人”。他有时也称自己为“田水月”,这个从“渭”字一分为三的别号,也给人以超越红尘世界的印象。既然他杜门辟谷,他与这个世界的尘缘已经了却,他的心灵只能寄托于圣洁的自然或者理想的仙境之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