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907856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研究结晶,由“东北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示范”课题组奉献,为科技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了实用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2年国家科技部下达的科技支持计划“证券和金融产品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中的“东北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示范”课题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基础研究”课题的实施、研究成果,它通过“科技金融服务的使命”“科技金融服务的模式”“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科技金融服务整合”“科技金融信用评估服务”“科技企业融资咨询与辅导”“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八章,对科技金融服务的相关理论及实践进行了阐述和梳理,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务实的参考,提高科技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
目 录
前言
章 科技金融服务的使命
节 什么是科技金融服务
第二节 科技金融服务的意义
第三节 科技金融服务的功能
第二章 科技金融服务的模式
节 科技金融服务的海外模式
第二节 科技金融服务的国内模式
第三节 服务模式创新思考
第三章 债权融资服务
节 银行信贷产品及基本业务流程
第二节 债券发行基本业务流程
第三节 债权融资服务基本工作
第四章 股权融资服务
节 股权融资资本市场
第二节 股权融资主要业务流程
第三节 股权融资服务基本工作
第五章 科技金融服务整合
节 科技金融服务实现形式
第二节 金融服务功能的整合
第三节 服务业务的产品化
第六章 科技金融信用评估服务
节 科技金融信用评估的内涵
第二节 科技企业信用评估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科技金融信用评估的程序和流程
第四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环境优化
第七章 科技企业融资咨询与辅导
节 科技企业融资咨询
第二节 融资咨询主要方法
第三节 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辅导
第八章 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
节 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的意义及目标
第二节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的规划及系统实现
第三节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营
章 科技金融服务的使命
节 什么是科技金融服务
第二节 科技金融服务的意义
第三节 科技金融服务的功能
第二章 科技金融服务的模式
节 科技金融服务的海外模式
第二节 科技金融服务的国内模式
第三节 服务模式创新思考
第三章 债权融资服务
节 银行信贷产品及基本业务流程
第二节 债券发行基本业务流程
第三节 债权融资服务基本工作
第四章 股权融资服务
节 股权融资资本市场
第二节 股权融资主要业务流程
第三节 股权融资服务基本工作
第五章 科技金融服务整合
节 科技金融服务实现形式
第二节 金融服务功能的整合
第三节 服务业务的产品化
第六章 科技金融信用评估服务
节 科技金融信用评估的内涵
第二节 科技企业信用评估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科技金融信用评估的程序和流程
第四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环境优化
第七章 科技企业融资咨询与辅导
节 科技企业融资咨询
第二节 融资咨询主要方法
第三节 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辅导
第八章 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
节 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的意义及目标
第二节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的规划及系统实现
第三节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营
前 言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这不仅在理论发展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科技事业、科技产业的发展。伴随我国三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科技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并且取得了成效,也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总目标,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基础。这个目标明确了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明确了科技产业发展的要求,其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创新障碍,比较突出的是创新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尚未达到有效融合,客观上构成了对科技创新乃至科技产业发展的制约。要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必须要先明确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战略。用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邓天佐同志的观点,就是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科技投入效益,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机结合。
科技和金融结合,其根本目标是促进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有效融合,促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产业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就要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化;就要集聚整合要素构筑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体系,以实现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目标。集聚整合要素,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体系建设中是重要的“生力军”,有资料显示, 我国专利总量的65%和新产品总量的80%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创造;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重要的“动力源”, 它们生存主要依靠技术和产品创新,它们的创新甚至能够推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经济形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它们广泛分布在各产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企业融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融资、信贷服务成本高,担保、质押、信用评估等服务针对性不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比较低;另一方面,金融、投资等服务机构在踌躇惜贷的同时,又强烈渴求获得较高的信贷产品经营、投资利润增长。
如何实现科技和金融结合?科技和金融结合并不是科技和金融两种资源的叠加。科技和金融结合体现为某种中介、协作、配套的服务,只有形成了中介、协作、配套服务的基础,科技和金融才能有效结合;科技和金融结合需要综合性很高的服务,既包括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资本等产品服务,也包括中介性的融资战略咨询、融资代理、股权融资咨询等服务,还需要专业性服务,如企业评估、信用评估、担保、审计等专门服务;科技和金融结合需要服务具有针对性,即针对融资需求、针对金融及资本市场实际来对接,才能形成协作、配套的作用;科技和金融结合需要一个“平台”,借以实现集聚整合要素,进而实现中介、协作、配套的服务。这就是科技金融服务,即科技和金融结合实现方式。
2012年,国家科技部下达的科技支持计划中《证券和金融产品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的“东北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示范”课题,其实施意义正在于此。结合课题实施和研究的成果,本书就科技金融服务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借此扩大与金融服务业的实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的沟通和交流,扩大课题示范的作用。
本书共分8章:
“章 科技金融服务的使命”,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服务如何界定,为什么要开展科技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应当是怎样的服务。
“第二章 科技金融服务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服务的实践模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分析与思考。
“第三章 债权融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银行贷款信贷产品及基本业务流程,企业债券发行基本业务流程,债权融资服务基本工作。
“第四章 股权融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股权融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股权融资形式以及基本业务内容,怎样开展针对股权融资的科技金融服务。
“第五章 科技金融服务整合”,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服务商业化的必要性,如何实现商业化,如何实现服务功能的整合,如何实现服务的产品化。
“第六章 科技金融信用评估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信用评估的内涵是什么,科技企业的信用评估的常用方法是什么,科技金融信用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流程是什么,如何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环境。
“第七章 科技企业金融服务咨询与辅导”,主要内容包括科技企业金融服务咨询的目的及意义,服务咨询的方式与流程,服务咨询的工作制度。
“第八章 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的意义,服务平台系统实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营。
本书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基础研究”课题研究基础之上,以课题组成员为主,吸收其他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编著委员会,共同完成编著工作。
编著委员会主任:周晓世(沈阳理工大学 教授)
编著委员会副主任:张献和(辽宁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杨凤(沈阳理工大学 教授)
编著委员会成员包括:尹梦秋(沈阳理工大学 讲师)、王春月(沈阳理工大学 讲师)、王华(沈阳理工大学 副教授)、郭矜(辽宁社会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张彩芬(沈阳高新技术生产力中心 金融部主任)、孟凡波(沈阳理工大学 高级实验师)、周启微(沈阳工学院 助教)。
本书编著工作分工如下:章编著人杨凤,第二章编著人周启微,第三章编著人尹梦秋,第四章编著人王春月,第五章编著人周晓世,第六章编著人张献和、郭矜,第七章编著人王华、孟凡波,第八章编著人周启微。编著委员组织了本书编著提纲和书稿的审查工作,周晓世负责编著提纲制定和全书书稿统撰工作,孟凡波负责书稿校对。此外,张慧娟、贾山亮、陈征等对书中调研材料整理、图表绘制做了大量工作。
本书的编著还得到辽宁社会科学研究院、沈阳市小贷协会、申银万国证券沈阳分公司、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高新技术生产力中心等单位的积极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诚表谢意!
编著委员会
2015年 1月
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总目标,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基础。这个目标明确了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明确了科技产业发展的要求,其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创新障碍,比较突出的是创新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尚未达到有效融合,客观上构成了对科技创新乃至科技产业发展的制约。要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必须要先明确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战略。用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邓天佐同志的观点,就是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科技投入效益,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机结合。
科技和金融结合,其根本目标是促进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有效融合,促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产业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就要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化;就要集聚整合要素构筑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体系,以实现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目标。集聚整合要素,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体系建设中是重要的“生力军”,有资料显示, 我国专利总量的65%和新产品总量的80%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创造;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重要的“动力源”, 它们生存主要依靠技术和产品创新,它们的创新甚至能够推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经济形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它们广泛分布在各产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企业融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融资、信贷服务成本高,担保、质押、信用评估等服务针对性不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比较低;另一方面,金融、投资等服务机构在踌躇惜贷的同时,又强烈渴求获得较高的信贷产品经营、投资利润增长。
如何实现科技和金融结合?科技和金融结合并不是科技和金融两种资源的叠加。科技和金融结合体现为某种中介、协作、配套的服务,只有形成了中介、协作、配套服务的基础,科技和金融才能有效结合;科技和金融结合需要综合性很高的服务,既包括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资本等产品服务,也包括中介性的融资战略咨询、融资代理、股权融资咨询等服务,还需要专业性服务,如企业评估、信用评估、担保、审计等专门服务;科技和金融结合需要服务具有针对性,即针对融资需求、针对金融及资本市场实际来对接,才能形成协作、配套的作用;科技和金融结合需要一个“平台”,借以实现集聚整合要素,进而实现中介、协作、配套的服务。这就是科技金融服务,即科技和金融结合实现方式。
2012年,国家科技部下达的科技支持计划中《证券和金融产品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的“东北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示范”课题,其实施意义正在于此。结合课题实施和研究的成果,本书就科技金融服务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借此扩大与金融服务业的实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的沟通和交流,扩大课题示范的作用。
本书共分8章:
“章 科技金融服务的使命”,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服务如何界定,为什么要开展科技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应当是怎样的服务。
“第二章 科技金融服务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服务的实践模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分析与思考。
“第三章 债权融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银行贷款信贷产品及基本业务流程,企业债券发行基本业务流程,债权融资服务基本工作。
“第四章 股权融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股权融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股权融资形式以及基本业务内容,怎样开展针对股权融资的科技金融服务。
“第五章 科技金融服务整合”,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服务商业化的必要性,如何实现商业化,如何实现服务功能的整合,如何实现服务的产品化。
“第六章 科技金融信用评估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信用评估的内涵是什么,科技企业的信用评估的常用方法是什么,科技金融信用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流程是什么,如何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环境。
“第七章 科技企业金融服务咨询与辅导”,主要内容包括科技企业金融服务咨询的目的及意义,服务咨询的方式与流程,服务咨询的工作制度。
“第八章 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主要内容包括科技金融服务实践示范的意义,服务平台系统实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营。
本书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基础研究”课题研究基础之上,以课题组成员为主,吸收其他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编著委员会,共同完成编著工作。
编著委员会主任:周晓世(沈阳理工大学 教授)
编著委员会副主任:张献和(辽宁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杨凤(沈阳理工大学 教授)
编著委员会成员包括:尹梦秋(沈阳理工大学 讲师)、王春月(沈阳理工大学 讲师)、王华(沈阳理工大学 副教授)、郭矜(辽宁社会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张彩芬(沈阳高新技术生产力中心 金融部主任)、孟凡波(沈阳理工大学 高级实验师)、周启微(沈阳工学院 助教)。
本书编著工作分工如下:章编著人杨凤,第二章编著人周启微,第三章编著人尹梦秋,第四章编著人王春月,第五章编著人周晓世,第六章编著人张献和、郭矜,第七章编著人王华、孟凡波,第八章编著人周启微。编著委员组织了本书编著提纲和书稿的审查工作,周晓世负责编著提纲制定和全书书稿统撰工作,孟凡波负责书稿校对。此外,张慧娟、贾山亮、陈征等对书中调研材料整理、图表绘制做了大量工作。
本书的编著还得到辽宁社会科学研究院、沈阳市小贷协会、申银万国证券沈阳分公司、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高新技术生产力中心等单位的积极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诚表谢意!
编著委员会
2015年 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