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93267
内容简介
《泰德·本顿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和新社会运动为背景,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危机理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生态中心论为基础,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文本解读分析法、批判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对本顿英文论著的阅读,全面系统地提炼了其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自然的极限、生态自治主义的理想蓝图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揭示本顿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批判与建构,客观地评析了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并为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从而弥补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个案研究领域的不足。
目 录
绪论
章 本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缘起
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本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本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第二章 本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与“建构”
节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批判”
第二节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绿色“构建”
第三章 本顿对“自然极限”的解读
节 “自然极限”的提出
第二节 “自然极限”与人类解放的统一
第四章 本顿对未来绿色社会主义模式的设想
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反生态性
第二节 生态地反思传统社会主义——以苏联为例
第三节 建构生态自治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融合
第五章 本顿与格伦德曼的论争
节 生态问题的界定
第二节 对马克思“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
第三节 “支配自然”还是“适应自然”
第四节 技术进化观与技术革新的生态意蕴
第六章 本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评析
节 本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
第二节 本顿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第三节 本顿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泰德·本顿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行阅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它以阿尔都塞和其学生普兰查斯为代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解读,尤其重视马克思晚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对其进行一种共识性——结构性分析,重新理解马克思,实现马克思学说的结构性转换,创造出一系列阅读方法,如症候阅读法、无罪阅读法、有罪阅读法、哲学阅读法、科学阅读法、批判阅读法、表现阅读法等,其中阿尔都塞推崇的是症候阅读法。他要求不采用直接阅读的方法对待马克思的文本,而是根据对又本中的“缺失”“空白”“严格性上的疏忽”等症候的洞察来揭示文本的问题框架,把握作者思想的特定结构和特定方式,把躲在思想深处的不可见的问题框架转化为可见的,实现问题框架的转换。
在其代表作《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和科学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意识形态以神话的方式体现着世界,并且在实践方面展示其主要功能;反经验主义的科学是在抛弃意识形态的问题框架的前提下形成的,并且只有通过与意识形态进行持续的斗争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显然在阿尔都塞看来,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只有经过质的突变才能实现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完美蜕变。为了说明马克思思想由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质变,他借用巴谢拉尔的概念引入了“认识论的断裂”。在他看来,1845年之前是意识形态阶段,1845年之后是科学阶段,断裂发生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两部著作,这一断裂的双重成果是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新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
阿尔都塞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和认识论断裂的思想对本顿产生了重要影响。本顿深入研究了阿尔都塞的著作和思想,1984年,他将其研究成果凝结在《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兴衰:阿尔都塞和他的影响》一书中。本顿在书中详细分析了阿尔都塞的重要哲学概念——意识形态、科学、认识论的断裂,深入考察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生产方式、社会结构、资本主义的相对自主性和历史转换,对阿尔都塞的理论进行批判与反思。阿尔都塞的理论成为本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必不可少的思想渊源。
首先,本顿根据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马克思的劳动过程进行解读,发现了蕴含在劳动过程中的意向性结构。他继而以劳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意图性结构为依据区分了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和生态调节性劳动过程,即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中存在意图性结构,而生态调节性劳动过程不存在意图性结构。意向性结构蕴含在生产改造型的劳动过程之中,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之前心中想要实现的行为目标和预期达到的行为结果。它体现为劳动者利用劳动对象、使用劳动工具对劳动资料进行加工和改造,以劳动产品的形式再现劳动者的目的和意图,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必须以这种意向性结构的存在为前提,人类对待自然是一种工具主义的态度,这种工具主义的态度与人的意向性结构是一致的。马克思的劳动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过分强调和夸大人的改造能力的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其根本特征就是通过劳动实现人的改造能力,形成改造的成果——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是全部劳动过程的终结晶,它既包含人的改造能力的实现,也包含着人的意向性结构的实现。也就是说,人类在发挥自己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意图性结构,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体现在劳动产品上。它依次经由生产资料、人类改造能力的使用、生产材料的变形、人类意图性结构的实现、劳动产品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从生产资料到人类改造能力的使用、生产资料的变形,再到劳动产品的完成都是可见的,而人类意向性结构却是不可见的。本顿正是根据阿尔都塞的结构分析方法,在可见的劳动过程之中,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目的结构。这一目的结构正是隐藏在劳动过程之中的问题框架。意向性结构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反映了人类对原材料的改造和利用,它是劳动过程得以发生的灵魂,规定着劳动过程的实施方向,并贯穿于劳动的全过程。意向性结构是整体性的,它不是着眼于劳动过程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而是着眼于整个劳动过程,着眼于劳动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劳动过程中总的意向性结构可能会涉及很多具体劳动环节的目的,总的意图性结构对各种具体的目的具有统摄作用,制约着它们的实现。
……
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行阅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它以阿尔都塞和其学生普兰查斯为代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解读,尤其重视马克思晚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对其进行一种共识性——结构性分析,重新理解马克思,实现马克思学说的结构性转换,创造出一系列阅读方法,如症候阅读法、无罪阅读法、有罪阅读法、哲学阅读法、科学阅读法、批判阅读法、表现阅读法等,其中阿尔都塞推崇的是症候阅读法。他要求不采用直接阅读的方法对待马克思的文本,而是根据对又本中的“缺失”“空白”“严格性上的疏忽”等症候的洞察来揭示文本的问题框架,把握作者思想的特定结构和特定方式,把躲在思想深处的不可见的问题框架转化为可见的,实现问题框架的转换。
在其代表作《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和科学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意识形态以神话的方式体现着世界,并且在实践方面展示其主要功能;反经验主义的科学是在抛弃意识形态的问题框架的前提下形成的,并且只有通过与意识形态进行持续的斗争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显然在阿尔都塞看来,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只有经过质的突变才能实现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完美蜕变。为了说明马克思思想由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质变,他借用巴谢拉尔的概念引入了“认识论的断裂”。在他看来,1845年之前是意识形态阶段,1845年之后是科学阶段,断裂发生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两部著作,这一断裂的双重成果是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新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
阿尔都塞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和认识论断裂的思想对本顿产生了重要影响。本顿深入研究了阿尔都塞的著作和思想,1984年,他将其研究成果凝结在《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兴衰:阿尔都塞和他的影响》一书中。本顿在书中详细分析了阿尔都塞的重要哲学概念——意识形态、科学、认识论的断裂,深入考察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生产方式、社会结构、资本主义的相对自主性和历史转换,对阿尔都塞的理论进行批判与反思。阿尔都塞的理论成为本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必不可少的思想渊源。
首先,本顿根据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马克思的劳动过程进行解读,发现了蕴含在劳动过程中的意向性结构。他继而以劳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意图性结构为依据区分了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和生态调节性劳动过程,即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中存在意图性结构,而生态调节性劳动过程不存在意图性结构。意向性结构蕴含在生产改造型的劳动过程之中,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之前心中想要实现的行为目标和预期达到的行为结果。它体现为劳动者利用劳动对象、使用劳动工具对劳动资料进行加工和改造,以劳动产品的形式再现劳动者的目的和意图,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必须以这种意向性结构的存在为前提,人类对待自然是一种工具主义的态度,这种工具主义的态度与人的意向性结构是一致的。马克思的劳动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过分强调和夸大人的改造能力的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其根本特征就是通过劳动实现人的改造能力,形成改造的成果——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是全部劳动过程的终结晶,它既包含人的改造能力的实现,也包含着人的意向性结构的实现。也就是说,人类在发挥自己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意图性结构,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体现在劳动产品上。它依次经由生产资料、人类改造能力的使用、生产材料的变形、人类意图性结构的实现、劳动产品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从生产资料到人类改造能力的使用、生产资料的变形,再到劳动产品的完成都是可见的,而人类意向性结构却是不可见的。本顿正是根据阿尔都塞的结构分析方法,在可见的劳动过程之中,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目的结构。这一目的结构正是隐藏在劳动过程之中的问题框架。意向性结构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反映了人类对原材料的改造和利用,它是劳动过程得以发生的灵魂,规定着劳动过程的实施方向,并贯穿于劳动的全过程。意向性结构是整体性的,它不是着眼于劳动过程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而是着眼于整个劳动过程,着眼于劳动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劳动过程中总的意向性结构可能会涉及很多具体劳动环节的目的,总的意图性结构对各种具体的目的具有统摄作用,制约着它们的实现。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