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950767
阅读价值:
◆有效帮助3~8岁孩子情绪管理
爱哭的孩子,听到这些故事,也会笑起来。听完《故事从来有魔法》,暴躁的孩子变得温和,粘人的孩子变得独立,胆小的孩子也充满了勇气……有时,一个故事就能带来很大改变,真的会发生奇迹。
◆针对孩子*常见的失衡状况
全书包含了16个故事,每个故事针对一个问题,涵盖了包括挑食、暴躁、爱哭、懦弱、邋遢、不独立、不合作等等几乎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的失衡状况,非常有代表性。妈妈们一册在手,便足以应对每天会遇到的不同挑战。
◆数千妈妈亲证有效的*利器
故事是带娃必备的工具,苏珊奶奶的《故事从来有魔法》更是给妈妈们的*利器。面对孩子的失衡行为,妈妈们不需要抓狂、焦虑,更无需说教、发火。只要针对性地讲述一个疗愈故事,孩子会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量。
内容特色:
◆澳大利亚”故事奶奶” 苏珊·佩罗首部绘本故事集
苏珊·佩罗是一位真正懂孩子的”故事奶奶”。她既是3个孩子的母亲,更拥有30多年的幼儿园执教经验。她巧妙地用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作比喻,就能帮助孩子自己完成从失衡到平衡的转化过程。她的故事语言优美,富有节奏和韵律,极符合幼儿的接受心理,非常耐听。
◆麦克米伦插画金奖得主领衔插画
全书配以整幅彩插,由英国麦克米伦插画大奖金奖得主Grace Suen领衔、集合4位优秀插画师共同制作。其中的主角形象(收拾小熊、暴躁的凤头鹦鹉、着急的斑马、无精打采的狒狒等等)可爱、贴切、细致,故事场景丰富,更吸引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
《故事从来有魔法》是澳大利亚”故事奶奶” 苏珊·佩罗专为3~8岁儿童创作的疗愈故事集。作者针对儿童常见的失衡情境:挑食、暴躁、爱哭、懦弱、邋遢、不独立、不合作等等,创作了16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故事的主角开始都处于失衡状态,包括挑食的芙芙、泪汪汪的蒂达、超级粘妈妈的树熊宝宝、总是伤害朋友的鹦鹉等等,但在苏珊奶奶富于想象力的情节中,它们都经历了有趣的转化过程,芙芙变得什么都爱吃,蒂达的脸上绽放出了*美的笑容,树熊宝宝竟然靠自己吃到了午饭,暴躁的鹦鹉也能跟朋友们融洽地玩耍……《故事从来有魔法》能有效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良好习惯,使3~8岁儿童在情绪、社交等各方面,获得内在支撑,变得更加阳光、勇敢、自信。”
《故事从来有魔法》以绘本规格制作,全书100页全部配以整幅彩插,由英国麦克米伦插画大奖金奖得主Grace Suen领衔绘制。使得全书既有故事性,更不乏趣味和美感,极适合亲子共读。
挑食的芙芙
收拾小熊
泪汪汪的蒂达
不守时的小布丁
着急的斑马
不肯独立的渡渡鸟
完美主义者帕特
暴躁的凤头鹦鹉
无精打采的小斑马
胆小的太阳熊
无所事事的狒狒
小气鬼鸢尾花
不合作的小蚂蚁
嫉妒的宝石
骄傲的天鹅绒
粘人的树熊宝宝
《故事从来有魔法》是一本具有神奇魔力的疗愈故事集,特别有助于3-10岁孩子的情绪管理和习惯养成。就像药物能够帮助失衡的人体恢复完整和平衡,”疗愈故事”也可以令孩子的失衡行为得到矫正,而且是以一种巧妙又有效的方式。
《故事从来有魔法》中的16个故事针对许多普遍的失衡行为:暴躁、挑食、依赖、拖延、胆怯、邋 遢等等,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个负面的、失衡的状况,此后,通过奇妙的故事之旅,实现一种正面的解决,加强正面价值的引导。
这本书中的故事有短有长,有的轻松诙谐,有的主题严肃。有些特别适合低幼的孩子(例如:《粘人的树熊宝宝》和《不肯独立的渡渡鸟》);有些故事线索略复杂,更适合较大一点的孩子(例如:《嫉妒的宝石》和《完美主义者帕特》)。不过,故事通常不会局限于某个年龄段。有时候,为孩子而创作的故事也能在青少年甚至成人身上起效。你自己是否有无精打采的时候呢(《无精打采的小斑马》)?你有没有在某天特别暴躁(《暴躁的凤头鹦鹉》)?你是否也会时不时犯犯拖延症(《不守时的小布丁》)?
这本书中的所有故事,都是以我在前三本书(”故事知道怎么办”系列)中所讲述的方法创作的。总的来说,对于处理儿童的创伤情境和挑战行为,疗愈故事是一种温和、轻松,却十分有效的手段。故事是一种疗愈媒介,它能够代替说教和唠叨,允许孩子们经历充满想象力的旅程。孩子们通过将自己代入,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克服某些障碍,解决某些问题,从而更加充满能量。有时,一个故事就能带来很大改变,真的会发生奇迹!
《故事从来有魔法》适用于许多场合:它能帮助幼儿园或小学教师改善教学氛围,能成为儿童疗愈专家的工具书,还很适合在图书馆讲述。不过,这本故事集尤其适合亲子共读。为此,我们还特地邀请了顶级的插画师团队为这些故事绘制了美仑美奂的插图,以使这些故事对孩子们更有吸引力。
不过,对于家长和老师们,我还有一点重要的提醒–在分享这些故事时,绝对不要试图对你的小读者分析这些故事!这么做很可能使故事失去它的疗愈力。请相信这里的每一个故事,它会自己发挥疗愈作用–给孩子读完后,就让孩子自己体会。或者让孩子们自己翻翻这些故事或插画,不要过多干预,更不要道德说教。
抛开理论层面,我希望所有的读者(大人和小孩)都能纯粹欣赏这些故事,尽情徜徉在故事的海洋。让这些故事对着你诉说……让故事流过自己的身心……让故事疗愈你,或者仅仅是让故事逗你开心起来也好。
创作这些故事的过程非常愉快。希望你们和孩子们在倾听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同样的愉快。
苏珊·佩罗
2017年11月
于澳大利亚雷诺克斯角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