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170658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之一,在编排上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采取模块式结构构建,每个模块自成体系,立足实用性和针对性,内容新颖,文字精练,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学安排。本教材共分四个单元30个模块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连锁遗传规律、数量性状遗传、近亲繁殖、杂种优势、细胞质遗传、雄性不育、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分子遗传学基础、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引种、选择育种、有性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离体培养育种、分子育种、植物繁殖方式、种苗生产的程序与方法、粮食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蔬菜作物种苗生产技术、果树种苗生产技术、草本园林植物种苗生产技术、木本园林植物种苗生产技术、种子室内检验、种苗田间检验。全书能够充分反映植物遗传基础、现代育种技术和植物种子生产中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成人教育农林类各专业的教材,建议教学时数为90~120学时,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成人教育农林类各专业的教材,建议教学时数为90~120学时,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 录
单元 植物遗传学基础
模块1 分离规律
模块2 独立分配规律
模块3 连锁遗传规律
模块4 数量性状遗传
模块5 细胞质遗传
模块6 雄性不育
模块7 近亲繁殖
模块8 杂种优势
模块9 基因突变
模块10 染色体变异
模块11分子遗传学基础
第二单元 植物育种方法
模块12 育种目标
模块13 种质资源
模块14 引种
模块15 选择育种
模块16 有性杂交育种
模块17 杂种优势育种
模块18 诱变育种
模块19 倍性育种
模块20 离体育种
模块21 分子育种
第三单元 植物种苗繁育技术
模块22 植物繁殖方式
模块23 种苗生产的程序与方法
模块24 粮油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模块25 蔬菜植物种子生产技术
模块26 果树种苗生产技术
模块27 草本园林植物种苗生产技术
模块28 木本植物种苗生产技术
第四单元 植物种苗检验
模块29 种子室内检验
模块30 种苗田间检验
参考文献
模块1 分离规律
模块2 独立分配规律
模块3 连锁遗传规律
模块4 数量性状遗传
模块5 细胞质遗传
模块6 雄性不育
模块7 近亲繁殖
模块8 杂种优势
模块9 基因突变
模块10 染色体变异
模块11分子遗传学基础
第二单元 植物育种方法
模块12 育种目标
模块13 种质资源
模块14 引种
模块15 选择育种
模块16 有性杂交育种
模块17 杂种优势育种
模块18 诱变育种
模块19 倍性育种
模块20 离体育种
模块21 分子育种
第三单元 植物种苗繁育技术
模块22 植物繁殖方式
模块23 种苗生产的程序与方法
模块24 粮油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模块25 蔬菜植物种子生产技术
模块26 果树种苗生产技术
模块27 草本园林植物种苗生产技术
模块28 木本植物种苗生产技术
第四单元 植物种苗检验
模块29 种子室内检验
模块30 种苗田间检验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模块1 分离规律
知识目标
了解植物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现象和分离规律。
从理论上认识并掌握植物产生性状分离的原因及分离规律的实质。
技能目标
通过玉米F2代粒色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观察和统计,除验证分离规律外,应深入掌握分离规律在育种上的广泛应用。
分离规律是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中总结出来的。孟德尔(1822—1884)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农民,擅长嫁接,母亲是园林工人。由于家庭的影响,孟德尔从小酷爱自然科学。他于1851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1853后从维也纳到修道院当修道士,直至1868年当选为修道院院长。他从1856年起就在修道院的花园里种植豌豆,开始他的“豌豆杂交试验”,到1864年共进行了8年,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分离规律。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孟德尔选取用严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为试验植物,从中选取了许多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作为观察分析的对象,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中总结出了分离规律。所谓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孟德尔把植物表现的性状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
知识目标
了解植物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现象和分离规律。
从理论上认识并掌握植物产生性状分离的原因及分离规律的实质。
技能目标
通过玉米F2代粒色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观察和统计,除验证分离规律外,应深入掌握分离规律在育种上的广泛应用。
分离规律是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中总结出来的。孟德尔(1822—1884)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农民,擅长嫁接,母亲是园林工人。由于家庭的影响,孟德尔从小酷爱自然科学。他于1851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1853后从维也纳到修道院当修道士,直至1868年当选为修道院院长。他从1856年起就在修道院的花园里种植豌豆,开始他的“豌豆杂交试验”,到1864年共进行了8年,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分离规律。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孟德尔选取用严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为试验植物,从中选取了许多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作为观察分析的对象,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中总结出了分离规律。所谓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孟德尔把植物表现的性状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