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62240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当代陶瓷鉴定大家叶喆民先生,他是清代叶赫那拉氏的后裔,曾经是京城八旗子弟的贵胄。曾师从罗复堪、溥心畬、徐悲鸿三位大师学习书画,在碑帖、书法史、古诗词等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轻松而有趣地记录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点点印记,同时也让读者依稀可辨那些艺坛大师的音容笑貌和动人风采,追寻向往那即将逝去的时代画卷??
目 录
目 录
辑一 桑榆忆往
纪念罗复堪先生 3
缅怀溥心畬先生 13
悲鸿先生谈书法 17
纪念我师陈万里先生 29
纪念我国陶瓷界老前辈叶麟趾先生 35
叶麟趾先生京剧研究笔札(摘录) 40
干校岁月 50
辑二 寻瓷访古
龙泉访古追忆 59
附录:考察龙泉窑期间工作日记 67
四寻汝窑 73
关于汝窑的再认识 85
考察河南临汝窑址记略 99
访磁州窑 103
印尼所藏中国古陶瓷考察记略 109
意大利所藏中国古陶瓷考察记略 127
辑三 诗稿拾遗
题《同音字典》(1998) 143
无题二首(2002) 143
夜梦(1966) 143
仿白香山诗律 145
三月六日偶成(2003) 146
暮年偶感 146
春日偶成 148
咏定州古树 148
清华大学老年大学志庆(2001) 149
题漓江山水 149
1999年元月游天坛偶成 149
下放偶书 150
杂感 151
招工榜有感 151
闻北京农业大学更名有感(1997) 152
遣怀 152
致农业大学杨滔函内新作 153
汶川地震感怀 154
遣愁二首 155
夏夜偶成 157
致尚爱松兄函片段 157
致爱松仁兄函片段 160
辑四 耄耋答问
书学答问录 165
治学答问录 191
前 言
我生于20世纪20年代,光阴荏苒,不觉年逾九旬。回首前尘,每每悲欣交集,感慨良多。
记得杜甫《戏为六绝句》诗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名句,暮年思之,犹觉意味深长。
我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曾先后师从罗复堪、溥心畬、徐悲鸿三位先生学习书画。同时从父叶麟趾教授学习陶瓷,并得到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师的指导。
在故宫从事陶瓷研究期间,我不仅有幸仔细观摩数十万件的故宫陶瓷藏品,还曾随同孙老去上海博物馆鉴定藏瓷,得以细致考察十余万件文物,并和陈万里先生一同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同时深入考察了各地博物馆。此外,我亦曾多次独自探访全国各地名窑,1985年我率先指明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就是汝窑窑址,并予以论证,因此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末河南文物工作者的继续发现和发掘,从而解决了陶瓷史上长期遗留的一大难题。
20世纪80年代起,我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授,同时还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全国各地文物博物馆系统讲授陶瓷史及书法史课。我在教学中始终恪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古训箴言,将多年积累的心得,直接传授给青年一代。
多年来,我坚持笔耕不辍,撰写陶瓷论文百余篇,陶瓷文献注说、陶瓷科技、考古以及书法领域的多部专著。其中包括:《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寻瓷访古漫记(上篇)》(连载于《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汝窑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论》《中国书法通论》《饮流斋说瓷译注》《书法进阶》等。此外,还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书法展览,部分论文编入专辑,多幅书法作品为海外博物馆所收藏。
回顾多年来的治学之路,其间虽历经坎坷,却始终心怀“不畏浮云遮望眼”之信念,此非亲历者不能知晓。记得宋代诗人陆游曾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名句,近人杨啸谷先生在其《古月轩瓷考》一书内也有“始知耳闻著书与著书太快,或不晚岁定稿,出书太早均有此失,旨哉斯言”的感叹。他们的话均可谓寓意深刻,语重心长,值得深思。
《傅山书札》有云:“伤哉吾渐老,永矢作愚公。”自忖虽至耄耋之年,犹不揣谫陋,钩沉拾遗而敝帚自珍,以不负愚公之志,抑或可如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是为序。
记得杜甫《戏为六绝句》诗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名句,暮年思之,犹觉意味深长。
我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曾先后师从罗复堪、溥心畬、徐悲鸿三位先生学习书画。同时从父叶麟趾教授学习陶瓷,并得到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师的指导。
在故宫从事陶瓷研究期间,我不仅有幸仔细观摩数十万件的故宫陶瓷藏品,还曾随同孙老去上海博物馆鉴定藏瓷,得以细致考察十余万件文物,并和陈万里先生一同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同时深入考察了各地博物馆。此外,我亦曾多次独自探访全国各地名窑,1985年我率先指明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就是汝窑窑址,并予以论证,因此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末河南文物工作者的继续发现和发掘,从而解决了陶瓷史上长期遗留的一大难题。
20世纪80年代起,我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授,同时还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全国各地文物博物馆系统讲授陶瓷史及书法史课。我在教学中始终恪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古训箴言,将多年积累的心得,直接传授给青年一代。
多年来,我坚持笔耕不辍,撰写陶瓷论文百余篇,陶瓷文献注说、陶瓷科技、考古以及书法领域的多部专著。其中包括:《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寻瓷访古漫记(上篇)》(连载于《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汝窑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论》《中国书法通论》《饮流斋说瓷译注》《书法进阶》等。此外,还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书法展览,部分论文编入专辑,多幅书法作品为海外博物馆所收藏。
回顾多年来的治学之路,其间虽历经坎坷,却始终心怀“不畏浮云遮望眼”之信念,此非亲历者不能知晓。记得宋代诗人陆游曾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名句,近人杨啸谷先生在其《古月轩瓷考》一书内也有“始知耳闻著书与著书太快,或不晚岁定稿,出书太早均有此失,旨哉斯言”的感叹。他们的话均可谓寓意深刻,语重心长,值得深思。
《傅山书札》有云:“伤哉吾渐老,永矢作愚公。”自忖虽至耄耋之年,犹不揣谫陋,钩沉拾遗而敝帚自珍,以不负愚公之志,抑或可如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是为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