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837704丛书名: 方言与文化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北京话的发音、词语、表达方式及其承载的艺术文化,令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了解、欣赏北京话。
内容简介
方言是某一地域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北京方言。北京是千年古都,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语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了极富有本地特色的京腔京韵。离不开的儿化音,张口就来的京片子。不知不觉中,北京话早已成为代表北京的一张名片。
本套书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将方言的特色和趣味逐一呈现,展现方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体现方言与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丰富性。
如北京方言。北京是千年古都,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语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了极富有本地特色的京腔京韵。离不开的儿化音,张口就来的京片子。不知不觉中,北京话早已成为代表北京的一张名片。
本套书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将方言的特色和趣味逐一呈现,展现方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体现方言与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丰富性。
目 录
章 北京话的基本情况 4
1.1北京话与普通话 4
1.2 语音 4
1.3 词汇 5
1.4 语法 6
1.5 “自然”的北京话与“人工”的普通话 6
1.6 北京话与北方方言 7
1.7北京话与北京官话 8
1.8北京话的地理分布 9
第二章 北京话的社会历史背景 16
2.1北京简史 16
2.2北京的居民和移民 21
第三章 北京话语音特点 27
3.1 北京语音系统的特点 28
3.2 关于韵母 ê 29
3.3 几个叹词和语气词 31
3.4 轻声与儿化 32
3.5 去声连读是否存在 35
3.6 性别的差异——“尖音”与“吞字” 36
3.7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38
3.8 合口呼零声母字 39
3.9 个别字和词与普通话不同 40
(4)“二”怎么读 42
3.10 音的脱落 42
第四章 词汇特点 44
4.1 称谓用语形式多样 44
4.2 人际关系词语丰富 46
4.3 外来词的渗入 48
4.4 个别词语中的特殊字音和残存的古音 52
第五章 语法特点 54
5.1 几种主要的构词手段:轻声、儿化、变调 54
(1)轻声 54
5.2 人称代词 61
5.3 语音节律与造句 62
5.4 程度副词“很”与“挺” 63
5.5 虚词的省略 64
5.6 动词和形容词的后缀 65
5.7 几个语气词的融合 66
5.8 几个功能特殊的词 67
第六章 北京话中的京味文化 69
6.1 词语和语言禁忌 69
6.2 对京外人士的调侃与歧视 72
6.3 “说”文化 74
6.4 强烈的方位感 75
6.5 地名中的文化积淀 76
第七章 北京话的语言艺术 81
7.1 相声 81
7.2 小说 85
7.3 话剧 96
7.4 京剧 100
7.5 评书和京韵大鼓 107
第八章 北京话的发展 112
8.1 发展的规律:历史的验证 112
8.2 新北京话一斑 114
8.3 普通话、北京话与潜在的语言声望 120
索 引 122
[附录]北京话词汇 125
后 记 132
1.1北京话与普通话 4
1.2 语音 4
1.3 词汇 5
1.4 语法 6
1.5 “自然”的北京话与“人工”的普通话 6
1.6 北京话与北方方言 7
1.7北京话与北京官话 8
1.8北京话的地理分布 9
第二章 北京话的社会历史背景 16
2.1北京简史 16
2.2北京的居民和移民 21
第三章 北京话语音特点 27
3.1 北京语音系统的特点 28
3.2 关于韵母 ê 29
3.3 几个叹词和语气词 31
3.4 轻声与儿化 32
3.5 去声连读是否存在 35
3.6 性别的差异——“尖音”与“吞字” 36
3.7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38
3.8 合口呼零声母字 39
3.9 个别字和词与普通话不同 40
(4)“二”怎么读 42
3.10 音的脱落 42
第四章 词汇特点 44
4.1 称谓用语形式多样 44
4.2 人际关系词语丰富 46
4.3 外来词的渗入 48
4.4 个别词语中的特殊字音和残存的古音 52
第五章 语法特点 54
5.1 几种主要的构词手段:轻声、儿化、变调 54
(1)轻声 54
5.2 人称代词 61
5.3 语音节律与造句 62
5.4 程度副词“很”与“挺” 63
5.5 虚词的省略 64
5.6 动词和形容词的后缀 65
5.7 几个语气词的融合 66
5.8 几个功能特殊的词 67
第六章 北京话中的京味文化 69
6.1 词语和语言禁忌 69
6.2 对京外人士的调侃与歧视 72
6.3 “说”文化 74
6.4 强烈的方位感 75
6.5 地名中的文化积淀 76
第七章 北京话的语言艺术 81
7.1 相声 81
7.2 小说 85
7.3 话剧 96
7.4 京剧 100
7.5 评书和京韵大鼓 107
第八章 北京话的发展 112
8.1 发展的规律:历史的验证 112
8.2 新北京话一斑 114
8.3 普通话、北京话与潜在的语言声望 120
索 引 122
[附录]北京话词汇 125
后 记 132
前 言
本书要展现给读者的是现代汉语的诸多方言之一——北京话。汉语有着东西南北各地的许许多多的方言。方言是仅在某一地区使用的语言交际系统,也叫“地方话”。北京话在本质上与山西话、广东话、湖南话、厦门话等等各地方言一样,都是汉语方言大家庭的一员。但是相较于各地方言,北京话具有很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仅在于其语音词汇或者语法有着与其他方言的不同之处(严格说来,各地方言都有自己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否则就不成为一地的方言),更重要的在于其特殊地位:北京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所谓标准汉语,即普通话。我们知道,汉语普通话不单是中国国内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国际上还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这样说来,北京话就不但是汉语中重要的方言,也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语言大家庭中重要的方言之一。我们根本无法设想,离开北京话的普通话是个什么样子,尽管历史上曾经有流的语言学专家尝试过建立和推广,结果当然是失败。[ 这是赵元任先生的回忆,见“什么是正确的汉语”,《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49-5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汉语是全中国使用人口多、分布面积为广、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影响力的语言;在国际上,也是文字记录历史为悠久、古代文献保留为丰富,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语言。北京话作为现代汉标准汉语的代表性方言,其重要性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惟其如此,北京话也一直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本书将从历史渊源、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内涵、文学艺术和发展走势等等方面,分析探讨北京话。
为了不在逻辑上陷入混乱,我们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解释清楚何为北京话。但是这个解释工作又有着相当大的困难:不把方方面面的相关因素一一列举并且说清,我们如何能界定北京话呢?但是等到方方面面都界定清楚,本书即进入尾声了。我们只好先简单表述一下本书作者心目中的北京话,尽管这样做未见得十分稳妥。
如果我们经常使用(包括听和说两方面)北京话,并且对于普通话和汉语其他方言与北京话之间的差异也比较留意,那么“何为北京话”也许不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北京话:
它是汉语各地方言之一,是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的基础,其语音词汇语法很大程度上与普通话一致,至少是相当接近;与中国几大著名古都的方言相比,它的历史不长;与南方各地方言相比,它保留下来的古代汉语成分少而又少;它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数量可观的少数民族因素。它通行于北京市区,四周是河北省诸市县的方言,但它与周边这些“邻居”相差甚远,倒是与千里之外的东北话较为接近。它突出的“外貌”应该是(1)语音构造相对简单,声调只有四个;(2)“岸”“爱”“袄”“呕”等字的发音是用元音开始的,而不用辅音n或者ng开始;(3)它区分平舌音z c s与翘舌音zh ch sh,区分鼻音n 和边音l,擦音f和擦音h,它区分前后鼻音,如in不同于ing,en不同于eng,等等;(4)它有一些仅属于自己的特殊词语;(5)某些构造方式比较发达,例如带儿化音的词较多,读成轻声的词较多。
这段描述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句是宏观的、社会历史层面的,第二句是微观的、语言结构层面的。我们列举了北京话在结构上的五项细微特征,其中(1)—(3)是语音的,(4)是词汇的,(5)是语法的。语音方面的特征极为重要,语音特征中重要的是(1),但如果只有(1)而没有(2),就可能把京郊及河北东部一些方言纳入了北京话范围。(3)的重要性不及前两条,它更像几何学中的性质定理而非判定定理。北京话就是符合以上描述的汉语方言。如果今天汉语的某个方言不符合以上描述的任何一个方面,那么该方言就不是北京话。
另外,北京话的概念不应局限于所谓“老北京”,好像只要提及北京话一定就是旗人的、晚清的,“《茶馆》”式的,晚也得是民国时期的。其实世上所有语言方言都是处在演变中的。那些远离我们而去的,留在文学作品中的老北京话固然值得怀念,而此时此刻就活跃在你我耳边的新北京话同样值得是我们关注。在老舍先生的年代,“祥子”和“虎妞儿”的语言又何尝京味儿十足呢?那时的老北京会认定只有大清朝的北京话才是正宗京味儿。可是,清代那种受到外民族强烈影响的北京话就是“老北京”版本吗?北京话在演变在发展,这是我们分析北京话的基础。
汉语是全中国使用人口多、分布面积为广、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影响力的语言;在国际上,也是文字记录历史为悠久、古代文献保留为丰富,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语言。北京话作为现代汉标准汉语的代表性方言,其重要性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惟其如此,北京话也一直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本书将从历史渊源、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内涵、文学艺术和发展走势等等方面,分析探讨北京话。
为了不在逻辑上陷入混乱,我们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解释清楚何为北京话。但是这个解释工作又有着相当大的困难:不把方方面面的相关因素一一列举并且说清,我们如何能界定北京话呢?但是等到方方面面都界定清楚,本书即进入尾声了。我们只好先简单表述一下本书作者心目中的北京话,尽管这样做未见得十分稳妥。
如果我们经常使用(包括听和说两方面)北京话,并且对于普通话和汉语其他方言与北京话之间的差异也比较留意,那么“何为北京话”也许不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北京话:
它是汉语各地方言之一,是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的基础,其语音词汇语法很大程度上与普通话一致,至少是相当接近;与中国几大著名古都的方言相比,它的历史不长;与南方各地方言相比,它保留下来的古代汉语成分少而又少;它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数量可观的少数民族因素。它通行于北京市区,四周是河北省诸市县的方言,但它与周边这些“邻居”相差甚远,倒是与千里之外的东北话较为接近。它突出的“外貌”应该是(1)语音构造相对简单,声调只有四个;(2)“岸”“爱”“袄”“呕”等字的发音是用元音开始的,而不用辅音n或者ng开始;(3)它区分平舌音z c s与翘舌音zh ch sh,区分鼻音n 和边音l,擦音f和擦音h,它区分前后鼻音,如in不同于ing,en不同于eng,等等;(4)它有一些仅属于自己的特殊词语;(5)某些构造方式比较发达,例如带儿化音的词较多,读成轻声的词较多。
这段描述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句是宏观的、社会历史层面的,第二句是微观的、语言结构层面的。我们列举了北京话在结构上的五项细微特征,其中(1)—(3)是语音的,(4)是词汇的,(5)是语法的。语音方面的特征极为重要,语音特征中重要的是(1),但如果只有(1)而没有(2),就可能把京郊及河北东部一些方言纳入了北京话范围。(3)的重要性不及前两条,它更像几何学中的性质定理而非判定定理。北京话就是符合以上描述的汉语方言。如果今天汉语的某个方言不符合以上描述的任何一个方面,那么该方言就不是北京话。
另外,北京话的概念不应局限于所谓“老北京”,好像只要提及北京话一定就是旗人的、晚清的,“《茶馆》”式的,晚也得是民国时期的。其实世上所有语言方言都是处在演变中的。那些远离我们而去的,留在文学作品中的老北京话固然值得怀念,而此时此刻就活跃在你我耳边的新北京话同样值得是我们关注。在老舍先生的年代,“祥子”和“虎妞儿”的语言又何尝京味儿十足呢?那时的老北京会认定只有大清朝的北京话才是正宗京味儿。可是,清代那种受到外民族强烈影响的北京话就是“老北京”版本吗?北京话在演变在发展,这是我们分析北京话的基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