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756578
散文
“大跃进”年代徐官屯完小二三事
空前的一部好书
访高唐城南《刘氏祖茔碑》
郭庄小学记忆
《寒夜》读后
怀念我的父亲——看了《父爱如山》以后
祭慈母文
《刘氏族谱》序
鲁庄百年来的变迁
鲁庄建村时间考
缅怀先烈,勖勉后生——清明节致辞
《尚官屯村志》序
深秋
一生
一席话
元旦命笔
妯娌俩
自述——我的生活片断
日记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2001年
2002年
2010年
2014年
2015年
诗词
古诗词
杂草
伤秋
霜草
园丁颂
绿芜
忆方田
静居感怀
北窗凉风
春游
寻春
惜阴
秋晓
秋夜
秋夜赏花
赏月
雪
再登讲台
二月
晨曦
不平
为友人五十祝寿
仲秋之夜
梦寐
十月诗四首
访鞠立增
赠张金枝
金婚颂
赠魏丙海诗二首
赠陈德君
赠友人
为友人题画诗之大白菜
为友人题画诗之蟹
赠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同仁
登蒙山
致魁清兄
忏悔
陋庐题诗
修道安贫
沉醉
哭殷超
忆春生
赞尤三姐
赠李近山
内子吟
乐道
重逢
赠惠元龙
读《文洁若素描》
寒夜
祖国颂
答孙海麟
黎明
赠刘生金
赠张建奇
赠孔令生
寻乐诗三首
赠友人
倡议
给张弓
读《红楼梦》
晨游麦溪
登土窑有感
无题
呈苦禅师
时风颂
石碛陋室铭
浣溪沙·赠益仁堂主人
别友人
相见欢
江城子·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为庆教师节
赋此
浪淘沙·邯郸梦
诉衷情
摊破浣溪沙
长相思
忆秦娥
南歌子
浣溪沙·惜春
浣溪沙
浣溪沙
如梦令
菩萨蛮
西江月·毕业
忆秦娥
钗头凤
卜算子
南柯子·别京剧同仁
现代诗词
致孤雁
红叶
敝履
春宵
羞草
春草
红烛
青岛归来
虚惊
春风礼赞
尽管
我们是少年
向辛勤的劳动者致敬
含苞——和郭秉庆同志
瑞雪
登泰山
鲁庄小学校园之歌
尚官屯校歌
母爱
新生
今昔——致庞长信
大风
我想起她来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
和他们并肩前行
阳春礼赞
红杏
再访红杏
悼红杏
徒骇一瞥
愿万寿无疆
望见繁星
一个贫农的儿子——为迅雷三周岁而作
雏儿
希望
秋颂
再呈苦禅师
书信
致劲风
致辽宁门焕章
致张守常
致鞠吉和
致牟书津
写给亡父
致满塘
给克劲
致杨魁清
致殷超
致林连君
致李近山
给苞苞
致连城
给赵新
致赵敬山
致杨魁清、罗秀芳夫妇
致杨慧源
致罗秀芳女士
致京剧电视台书
医案
灯下漫笔——关于杨氏的病
胃脘痛
中风证
伤寒
偏头痛
瘕瘕
怔忡
创伤腹痛
温疹
石碛医案一则——兼论中医之瞑眩现象
肝气
伤寒传经——风温
胃虚气逆证
伤寒——少阴证
伤寒咳嗽
不孕证
胃气上逆——此系真实的话,并非呓语
痿证
衄血证
伤寒阳明实热证
日记医案四则
读医有感
略谈小儿夜哭病的治法
关于“五关六将”与“夜走麦城”之我见
读书与诊病
略谈治病的“应机”
以内服药治疮的初试
跋 半闲先生传
郭庄小学记忆
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是我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下,在水深火热的虿盆中挣扎的年代。谁也不会想到在今天的姜店乡郭庄村却有着这样的一所小学——高唐第四区郭庄高级小学,简称“四高”。该校系当时当地的一所完全小学,共四个班,两个初级班,两个高级班。
说起该校的校长来,倒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即当时臭名昭著的日伪区长郭隆源。该人的确称得起是一位罪大恶极的人。其罪状之多,这里暂且不去一一赘述。但仅就他投敌附逆出卖祖国的可耻行径,也是百口莫辩,永远不能得到国人的饶恕。但是,唯有在办教育这一点上,是的的确确地做了一件好事。
学校的规模并不大,校园的面积充其量也不过四亩。校舍更是异常简陋,数十间校舍,都是用土夯筑起来的。校门和普通人家的门户无异,如果不是看到门额上有用砖刻成的“乐育英才”四个字,你还会把它认为是普通人家呢!
除本村学生外,其他学生一律宿校,每五人一问宿舍,睡的都是土炕。但上面的被子都叠得非常整齐,在上面还覆盖着洁白的衬单。学生们按时作息,生活颇有规律。
虽然校舍简陋,但是在教学上却是一丝不苟的。
教师的资历并不高,一般只是初中或中专水平。不过其中也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即王桂山,系前清的秀才,古典文学造诣相当深,任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因此,该班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其他科目相比是略高一筹的。
他的语文课,除了讲授课本之外,还补充了大量的课外读物。虽说是补充,却几乎占去了一半的课时。
记得刚开学不久,那位王桂山老师就讲了一篇梅曾亮的《士说》。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补充了许多《古文观止》上的名篇,二年来计有《卖柑者言》《归去来辞》《为徐敬业讨武璺檄》《与韩荆州书》《春夜宴桃李园序》《吊古战场文》《陋室铭》《爱莲说》《阿房宫赋》《与于襄阳书》《送李愿归盘谷序》《祭鳄鱼文》《捕蛇者说》《黄冈竹楼记》《严先生祠堂记》《醉翁亭记》《范增论》《留侯论》《喜雨亭记》《送东阳马生序》等等。
作文每周一次,不但全批全改,并且改得非常精细,要求一律用毛笔抄写。凡作文好的,都誊抄出来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供其他同学参阅。笔者在全班同学中是年龄小的,初入学时年仅十周岁,理解力既差,加之又不知道刻苦用功,只是一味地贪玩,自然是成绩属下游的。可是在一次作文中写得较好,老师居然给批上了这样的评语:“言简意赅,意到笔随,如能独出心裁定是大有进益。”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到了毕业的前夕,有几位高材生的作文,已经能把文章的起承转合及之乎者也的虚词组织安排得颇准确了。当然大多数同学仍然是用白话去作文的。不过也都写得挺通顺的了。
至于其他科目,同样也是十分认真的。如地理课每人发一本全国各省地图和世界地图,课余时间还教学生绘制地图,不同的地区用蜡笔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自然课置有生物挂图;美术课教的是蜡笔画,每学期发给画图一册,蜡笔和练习本及时发放;音乐课教唱用风琴伴奏,除教唱些当时的流行歌曲外(如《渔光曲》等),还教唱一些抗日歌曲(如“流亡三部曲”等)。每当晚饭后的课余时间,同学们还在操场上三五成群地自动组织唱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的歌曲。另外,校内还有军乐队,置有大鼓一面、小鼓两面、军号十支,并且能演奏起七八个曲牌来。每逢开纪念会或外出参加活动,都是由军乐队在前面领队,队伍按照军乐的节奏向前行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课,体育教师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高唐一中任体育教师的唐书熙,他在教学上特别严格,凡队列、步伐、赛跑、跳高、跳远、篮球、铅球都是他的教学内容。在他的严格训练下,逢到运动会上,每次都能拿到好的成绩。在办公室的墙上挂了不少锦旗,案子上也摆着金墩、银墩之类的奖品。体育器材方面,置有篮球、篮球场、铅球、铁饼、跳高架子、跳远池子等。到了六年级又增设了外语课,当然那时学的是日语,教日语的是一位女教师,修养颇高,无如当时学生的反日情绪特高,都对学习日语持反对态度。今天看来,这未免偏执了些。半年以后,那位日语教师竞自己辞职了。
校方还强调文艺活动,定期召开歌咏、跳舞(跳集体舞——仃伶舞)、讲演、辩论、双簧、滑稽讲演、话剧之类的文艺活动,借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当春暖花开的时候,还组织学生集体到郊外去踏青。
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十分重视的。记得在一次纪念会上,记不清是纪念的“七七”还是“九一八”了。王桂山老师在讲话中竟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顿时激起了全体师生的愤慨,可谓同仇敌忾。难道这还不足以证明处在日寇的管辖之下,师生们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并没泯灭吗?
为了向家长汇报学习成绩,学校还召开了恳亲会,在展览室里展览上学生的作品,除作业本外,主要是美术作品。在那些条幅上或中堂上老师还用毛笔给题上诗词,虽然是一些小学生的作品,但是已经挺像样了。
校内尊师重道的气氛是很浓厚的。同学们都很尊敬老师,尤其对那位王桂山老师,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为人非常和蔼慈祥,从来不曾斥责过学生。然而奇怪的是,同学们都很怕他,与其说是怕,倒不如说是敬更确切。
正因为校方采取了一些措施,所以学生的素质还是颇好的。同学们大都能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坚持正义,知道爱国,并且崇尚无神论。 学校的福利待遇也不错。住校生除了自己负担每月的膳食15公斤玉米面和2.5公斤小米外,其他如书籍、文具、纸墨、炭火、灯油、取暖、校服等一切费用均由校方供给,甚至刷牙用的牙刷、牙粉也是校方供给的。校服每年发两次,春天发单衣,紫花布的;秋天发黑色袄衣。每人胸前戴着校徽,校徽是葵花形的。尤其外出参加活动的时候,奏着军乐,穿着整齐的校服,浩浩荡荡的,好不威武。
毕业之后,全班同学差不多都参加了工作,这固然是因为当时知识方面的普遍穷瘠,国家急需建设人才。记忆中好像只有郭维同自己留在了家里,然而他也当上了农村医生,为当地农民的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总之,学生的学习成绩毫不夸张地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如赵永魁(烈士)参军后马上就当上了营团里的文书,那时就能胜任抄写文件或撰写等因奉此之类的公文了。仅就这一斑,岂不也可窥出学生学习成绩的全豹吗?
20世纪初期的郭庄小学的情形大致不过如此吧,今天再把这件旧事重提起来,似乎觉得某些地方迄今依然未始不无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呢!
虽然是六十年前的旧事,但它总是隐约留在我的脑海里,为我心中的火焰的余光所映照着。
2005年5月15日
P10-1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