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771072丛书名: 走进海洋科普丛书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由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在逐渐减少,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却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海洋产业经济年增长率约20%,远远超过国民经济总的增长速度,海洋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上,占到总产值的5%以上。伴随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海洋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海洋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必将逐步升级。80年代,中国沿海遭灾经济损失约每年10亿元;90年代以来,由于沿海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遭灾损失急速上升,每年竟高达百亿元以上。这充分说明,海洋开发规模越大,沿海经济越发展,遭受海洋灾害的损失越严重,越应该重视对它的研究、预测和防范。
据联合国下属国际组织1999年末的统计,全球近50年巨灾的发生呈明显增长趋势,由20世纪50年代的20起增至90年代的80多起,经济损失猛增14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不但灾害类型多,而且频度高、强度大,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也极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6到1/4,因灾死亡人数平均每年1万至2万。洪水、地震、风暴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往往呈群发性趋势,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引起社会有识之士及世界各国首脑的忧虑和关注。为此,1987年底第42届联合国大会确定20世纪后十年为“国际减灾十年”,以协调全球行动,一致努力抗御灾害。1999年第54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更大规模和更多时间的“国际减灾战略”行动,这将成为下一阶段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的基础。其目标是提高社会对灾害的抗御能力,协调各国防御减轻灾害的持续行动。这标志着全球减灾事业进入新的时代。
据联合国下属国际组织1999年末的统计,全球近50年巨灾的发生呈明显增长趋势,由20世纪50年代的20起增至90年代的80多起,经济损失猛增14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不但灾害类型多,而且频度高、强度大,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也极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6到1/4,因灾死亡人数平均每年1万至2万。洪水、地震、风暴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往往呈群发性趋势,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引起社会有识之士及世界各国首脑的忧虑和关注。为此,1987年底第42届联合国大会确定20世纪后十年为“国际减灾十年”,以协调全球行动,一致努力抗御灾害。1999年第54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更大规模和更多时间的“国际减灾战略”行动,这将成为下一阶段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的基础。其目标是提高社会对灾害的抗御能力,协调各国防御减轻灾害的持续行动。这标志着全球减灾事业进入新的时代。
目 录
第1章 地壳在颤抖
第2章 恐怖的海啸
第3章 “风暴之神”台风
第4章 漫漫海雾
第5章 潜伏杀机的海冰
第6章 “杀人魔王”风暴潮
第7章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第8章 肆虐的海风
第9章 无情的惊涛骇浪
第10章 海洋杀手——赤潮
第11章 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
第12章 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第13章 海洋动物的攻击性
第2章 恐怖的海啸
第3章 “风暴之神”台风
第4章 漫漫海雾
第5章 潜伏杀机的海冰
第6章 “杀人魔王”风暴潮
第7章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第8章 肆虐的海风
第9章 无情的惊涛骇浪
第10章 海洋杀手——赤潮
第11章 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
第12章 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第13章 海洋动物的攻击性
在线试读
第2章 恐怖的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主要反映在沿岸地带,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40-80千米以内,震级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塌陷、滑坡或火山爆发等也可能引起海啸。当海底震动之后,水体产生巨大波动,这种波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一般的海浪只在海面附近波动,涉及的深度不大,而地震等引起的海啸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只有到海啸进入浅水地带,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瞬间便侵入陆地很远,吞噬村镇和农田;然后,海水又急速退去,如此往复多次,把沿岸洗劫一空。倘若海啸进入口小肚大的海湾内,出现的海啸波会更高大;湾口愈小,能量愈集中,形成的波高愈大,一般可增高2-4倍;有时海啸波经过湾间沿岸的多次反射,还会诱发湾内海水的共振效应,波高会异常增大,破坏力会成倍增加。历史上曾发生过波高为55米的海啸波,其来势之猛,可谓“席卷千军”。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一般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海啸。
海啸一般是由海底地震引起,所以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全球地震活动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到中亚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环绕着太平洋周边地区,是地球上地震活动强的地区,这里因地质构造强烈,地表高差悬殊,有世界上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里,因而也是经常发生破坏性特大地震的区域。据1700多年的资料统计表明,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260次,平均六七年发生1次,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约占80%,发生在地中海区的约占8%,而在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的地震则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因此,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频繁和受危害严重的国家。
……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主要反映在沿岸地带,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40-80千米以内,震级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塌陷、滑坡或火山爆发等也可能引起海啸。当海底震动之后,水体产生巨大波动,这种波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一般的海浪只在海面附近波动,涉及的深度不大,而地震等引起的海啸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只有到海啸进入浅水地带,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瞬间便侵入陆地很远,吞噬村镇和农田;然后,海水又急速退去,如此往复多次,把沿岸洗劫一空。倘若海啸进入口小肚大的海湾内,出现的海啸波会更高大;湾口愈小,能量愈集中,形成的波高愈大,一般可增高2-4倍;有时海啸波经过湾间沿岸的多次反射,还会诱发湾内海水的共振效应,波高会异常增大,破坏力会成倍增加。历史上曾发生过波高为55米的海啸波,其来势之猛,可谓“席卷千军”。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一般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海啸。
海啸一般是由海底地震引起,所以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全球地震活动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到中亚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环绕着太平洋周边地区,是地球上地震活动强的地区,这里因地质构造强烈,地表高差悬殊,有世界上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里,因而也是经常发生破坏性特大地震的区域。据1700多年的资料统计表明,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260次,平均六七年发生1次,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约占80%,发生在地中海区的约占8%,而在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的地震则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因此,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频繁和受危害严重的国家。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