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19813
意大利“女巫奖”获奖作家皮佩尔诺力作
讲述一位中产阶级人士的脆弱与覆灭的故事
莱奥.蓬泰科尔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儿科医生,他的高超医术似乎为他赢得了一切:尊贵的社会地位、美满的家庭,以及富裕的生活。然而,看似稳固的生活却在不经意间被一桩突如其来的丑闻所摧毁:他被指控勾引他的小儿子的女友——年仅十二岁的卡米拉。转瞬之间,那位受人尊敬的医生、专栏作家、大学教授变成了千夫所指的强奸犯。而他也被自己的家庭所抛弃,*终孤独地在地下室死去。作者以令人信服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中产阶级人士的脆弱与覆灭。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鸣谢
皮佩尔诺是*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卡夫卡式的描述,却又不乏反讽。巧合扰乱了生活,不仅是生活本身,还包括家庭、文化以及自己。
需要解释的是,在莱奥﹒蓬泰科尔维的职业生涯中,他有魄力、义无返顾,通常那些杀出一条血路的成功者,都会具备这些特征;但是在面对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时,他就会表现得颤颤巍巍、无法掌控。
从儿童时代开始,他就已经习惯于把那些复杂的现实问题交给母亲来办。他先是集中精力完成了学业,然后马上投入到了事业中去。“赛马场上的马,从来都不会自己组织比赛,那些马,只要想着赛跑就行了……”这就是他那位非常乐于效劳的母亲经常说的话。
他的忘我学习,但是对现实问题很生疏,这是一种矛盾:现如今他已经快五十岁了,这位伟大的学者、勇猛无畏的医学界名人、迷人的演讲者、深受敬爱的父亲和忠诚的丈夫,如果他去邮局寄一封挂号信,他甚至都不知道在哪里排队,去交水电费,对他来说都困难重重。每次他要给一张支票签字,都会陷于危机。他母亲死了之后,那些任务和责任都落在了他的肩膀上,还好这时候瑞秋在他身边。
总之,他完全缺乏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事业上很成功,让他成为一个有双重人格的男人。他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非常高效,在处理其他事务时,会表现出绝对的幼稚,随着时间的流逝,面对有些问题,他开始觉得有种莫名的畏惧。他和国家机关打交道,比如说比较有威慑力的机关——普通的司法机关,都会让他万分焦虑。一个交警巡逻队让他停车检查,都会让他不知所措。他在汽车储物箱里翻找文件,他会手忙脚乱、神色紧张,就像一个很不专业的毒贩子,在国际机场的海关被拦截了,假装无法打开里面有夹层的两个行李箱,而夹层里塞满了可卡因。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为什么莱奥把那封信和那片卫生巾联系起来之后——那两样东西都是卡米拉的,他开始浑身颤抖。因为脑子过于紧张,他就像患有强迫症的人一样,脑子里充满了世界末日的预感,这些事情让他觉得自己坠入了陷阱,让他觉得自己已经被送上了法院被告人的席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只要一想到瑞秋,他就放心了,他那些担忧和焦虑,都会像发神经时的可笑表现一样云消雾散。但是,这就是为什么,经过了漫长的迟疑,他忽然间打开了信封,他忘记了,要保持自己清白,首要条件是那封信应该在没有开封、完好无损的情况下交给瑞秋。
事实上,在他放下心来之后,他又充满了好奇,想知道那封信里写着什么。
或许,信里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为什么要把信放在那个地方呢?为什么不亲手交给他呢?可能她觉得那是一个保险的地方,他可以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发现这封信。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恶意”吗?她对一个本应该正经面对的人,营造了一种暧昧的气氛。但无论如何:用一个纸条来回复她,这有什么意义?他的回复无论有多正式、多冰冷,都是一个对他有害的证据,都会是一位一家之长,写给一个十二岁小姑娘的纸条。他回复了(也就是重视了)那个小姑娘发起的对话,这就是是证据,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证明他是一个坏人(你们看到了吧?每一次,莱奥﹒蓬泰科尔维处于麻烦之中,他就会用局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笼统的“他们”,他们都非常希望加害于他,让他陷于困境,让他落入陷阱)。
这些新的焦虑,又阻碍他从一个打开的信封中,拿出那封信来。
问题荒谬之处就在于,那种不安本应该让他更加小心,更加精确,现在却让他走向了错误、疏忽和矛盾。这就是通常让他陷入困境的心理过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巨大的恐惧会产生疏忽,疏忽会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的做法,所有这一切都会让他陷入僵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