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00376丛书名: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丛书
编辑推荐
本书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丛书系列之一。本书具有四大特点。**,研究视角前沿。本研究在国内外避灾农业理论研究梳理和实践经验考察的基础上,形成避灾农业研究的基本框架,阐明避灾农业有效运转的结构需求和保障机制。第二,注重实证研究。本研究突出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调研原则,坚持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通过系统、周密的调研,广泛地收集到了少数民族地区避灾农业发展的资料,通过科学的整理与归类,**程度地还原了少数民族地区避灾产业发展的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研究提供了系统、丰富的资料。第三,研究成果丰硕。本研究通过对武陵山区避灾农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考察,透视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灾害和避灾农业发展的基本现实、主要困难和未来需求。结合避灾农业研究的基本框架,阐述未来避灾农业发展的政策需求。第四,成果应用广泛。本研究以武陵山区避灾农业产业现状及模式为研究个案,试图以此研究为基础,进行理论拓展,*终形成少数民族地区避灾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避灾农业研究对于新阶段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减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9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的区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区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地理耦合性”。 “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现象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有效回应。《少数民族社区避灾农业发展研究》目标定位在于通过对以武陵山片区避灾农业发展现状的实证调查与资料查阅,借用中西方既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梳理国外避灾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武陵山区及其国内其它地区避灾农业(或避险农业)的经验与案例,构建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以来)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避灾农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从而为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倡导。
目 录
章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一、研究背景(5)
二、研究意义(14)
一、研究背景(5)
二、研究意义(14)
第二章基础理论与框架设计(21)
一、相关理论研究回顾(23)
二、本研究的理论框架(63)
三、本研究的研究设计(66)
第三章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社区的农业灾害与贫困(73)
一、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农业发展状况(76)
二、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社区贫困问题状况(87)
第四章武陵山区避灾农业发展的基本做法及现实挑战(97)
一、避灾农业发展技术—组织系统的现状(99)
二、政策推动避灾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108)
三、避灾农业外部支持体系建设的挑战(120)
第五章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社区避灾农业发展需求调查(125)
一、社区外多元支持体系建设的反思(127)
二、社区内治理能力体系现状的反思(144)
三、避灾农业发展的各主体需求分析(147)
第六章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社区避灾农业发展政策建议(159)
一、避灾农业发展政策建议的总体思路(162)
二、少数民族地区避灾农业发展的几个关键(167)
三、武陵山区避灾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69)
附录(183)
附录一调查问卷(185)
附录二访谈提纲(189)
后记(190)
前 言
贫困作为全球范围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消除贫困、共同发展、提高人类福祉不仅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行动主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在过去几十年的反贫困进程中,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为世界范围内的减贫做出了各自的贡献,然而,贫困问题却仍然是当前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消除贫困,切实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得到更加广泛的共享,既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同追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