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29814
无论你是初任领导,还是经验老手,在你进行领导时,你都会感觉像是在沼泽地中艰难跋涉。然而,如果你驻足观察,你会发现随处都有上升的阶梯:你有机会向上攀登,稍作休整,在回到淤泥之前展望远方。
第1 章 一个神话与三个真理_ 4
第2 章 八个陷阱_ 17
第二部分 政 治_ 31
身居领导地位的人无时无刻不处在政治挑战中,因此,要研究领导行为,政治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都会碰到各种政治事务,它们可能会树立或破坏你的领导者角色。
第3 章 变 革_ 36
第4 章 正 义_ 49
第5 章 权 力_ 61
第6 章 权 威_ 74
第7 章 特质:言行适度_ 87
第三部分 战 斗_ 101
这一部分的主题是领导力之战:这些战斗或发生在你的身边,或发生在你的内心,战斗的武器或是刀剑,或是文字。我们探讨的具体问题有危机、竞争、困局、沟通和自我发展的特质。
第8 章 危 机_ 106
第9 章 竞 争_ 119
第10 章 困 局_ 132
第11 章 沟 通_ 144
第12 章 特质:自我发展_ 156
第四部分 思 维_ 167
对于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了解人类行为和思想方式背后的动机更有用的了。所以对许多与心理学相关的话题的探讨会使领导者获益匪浅。我们将重点关注其中的五个方面:动机、人格类型、决策、文化和坚定无畏的特质。
第13 章 动 机_ 171
第14 章 人 格_ 183
第15 章 决 策_ 198
第16 章 文 化_ 212
第17 章 特质:坚定无畏_ 227
第五部分 判 断_ 239
领导者既要判断他人,也要被他人判断,有时还会(经常)误判形势。这一部分的某些故事将教我们质疑我们身为领导者所持有的自信:质疑我们是否真的知道谁是朋友,谁道德恶劣,或者谁该为失败负责。
第18 章 关 系_ 242
第19 章 责 任_ 254
第20 章 才 能_ 267
第21 章 梦 想_ 281
第22 章 特质:直面真相_ 294
第六部分 领导力的未来_ 307
我们将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去审视我们作为领导者的意愿理想,把三种领导行为看成三个层级加以探讨。如果你遵循着这三个层级前行,它们就是引领你迈向未来的职场阶梯,它们会告诉你第四层级的领导者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怎么做。
第23 章 三个层级_ 309
第24 章 第四层级_ 321
后 记_ 330
附 录_ 338
致 谢_ 344
打开这本书,犹如开启一次关于领导学的时光之旅。你将在经典作家们的引导下,领略过去2500年间出色的领导理念,从历史伟人那里获得意味深长且具有实际价值的启示。为什么选择经典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比起今天的MBA项目和管理学理论家,我们能从莎士比亚、马基雅维利和简•奥斯汀这些经典作家那里学到更多的领导学知识。如果你想证实这一点,去读一篇关于员工激励的商业杂志文章,然后再读读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Henry V)里写下的“圣•克里斯宾节”(Saint Crispin’s Day)演说词。你觉得哪一篇更振聋发聩、更激励人心?想想看,在今天成功的领导者中,许多人都是经典著作的拥趸。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总统曾说,他的领导学书籍是公元2世纪的罗马皇帝、哲学家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的著作《沉思录》(Meditations)。脸书(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选择则是维吉尔(Virgil)的史诗《埃涅阿斯纪》(The Aeneid),其中的主人公、罗马城创建者埃涅阿斯相信“时间无尽,伟大无极”。奥普拉•温弗里(Oprah Winfrey)的爱是哈珀•李(Harper Lee)的《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这部小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阿拉巴马州(Alabama)的一位小镇律师与世俗偏见抗争的故事。
乔斯琳•戴维斯花费将近20年的时间,对卓越领导者及其团队所具备的特质进行了考察与论述。现在,她将自己的深刻见解与过去两千年间伟大作者们的智慧相结合,写成了这本大胆创新、极富实用价值的论著,为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们提供了指导。对每一个真正想取得领导成就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可读之作。
4. 当罚款起不到制止作用时如果你有孩子,你就会明白这种感受:眼看就要赶不及按时到日托班或学前班接孩子了,你不顾亮起的黄灯,加速冲过路口。家长不能按时来接孩子,这是托儿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许多机构会对迟到的家长罚款。2000年,经济学家尤里•格尼茨(Uri Gneezy)和阿尔多•拉切齐尼(Aldo Rustichini)设计了一项研究调查,以了解这种罚款的效果如何。他们在以色列挑选了十所日托中心,这些日托中心都是下午四点放学,对晚接孩子的家长都没有实行罚款措施。他们让其中的六所开始对晚接行为征收10锡克尔(约合3美元)罚款,用其他四所作为对照。在征收罚款的日托中心,迟到的家长的人数几乎马上增加了。而且,在持续增加几个月后,晚接率接近没有实行罚款前的两倍。这项实验的结果似乎推翻了通行几十年的动机理论。根据该理论,一种行为如果会带来令人痛苦的后果,那么后果就能对行为产生制止而非鼓励作用。显然,谁都不喜欢交罚款,但是究竟为什么在实行罚款措施后,晚接孩子的家长更多了?研究者们的论文标题提供了答案:“罚款是一种定价”。在没有实行罚款时,家长们认为,为了看管他们的孩子而晚走的老师是出于善良而这么做,他们并不想利用这种善良;毕竟,利用加班的老师来替自己多看会儿孩子,这不是一个好人应有的行为。但是,在实行罚款措施后,日托中心似乎是为延时照管孩子开出了一个价格。本来的惩罚很快变得更像一个合算的交易。家长们心想:“锡克尔就能让我在必要的时候多工作半个小时,不用担心孩子,这挺不错。”罚款把原本善良的社区成员变成了对成本—效益精打细算的人。直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人”(economic man)的概念依然为社会科学家们所普遍接受。“经济人”总是力求货币利益化,货币成本小化。但是近几十年来,有关人类动机的观点更加复杂精细,部分可归功于与上述实验类似的研究。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在《驱动力:关于动机的惊人真相》(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一书中,将人类的动机分为两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他认为,如果金钱(重要的外在动机)不是某项任务或某个企业的关注重点,那么驱使我们的主要就是内在动机,比如,掌握一门技能或为集体成功做贡献的愿望。整体动力随着内在动力的增强而增强。但是,如果金钱是关注重点,内在动力就会减弱,整体动力随之下降。平克列出了三个主要的内在动机:自主、专精和目的,其他研究者也列出了不同的动机。这些理论家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定弗洛伊德和斯金纳的观点是错误的:胡萝卜和大棒不是驱动我们的手段,甚至不是主要手段。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率先反对斯金纳理论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套截然不同的动机理论。他在1943年的一篇论文中构建了人的“需求层级”,这是一个五级金字塔式结构,人类的基本需求在底层,更复杂的需求依次向上排列。层级是生理需求,诸如呼吸、食物和睡眠。第二层级是安全需求,诸如人身和财产安全。再往上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第三层级),以及成就和尊重的需求(第四层级)。的第五层级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诸如道德、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马斯洛的理论被其他心理学家应用到了企业管理领域,他们指出,对员工的激励也包含多层级的因素。马斯洛及其追随者的理论突破了旧有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理念。然而,他们依然没能挖掘出更深层级的真相:即使我们被弃置于需求金字塔的底层,我们所渴望的仍然远不止于生理需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