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盒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2153
一寸山河一寸血
尘封七十年的抗战细节震撼再现
117幅作战地图
翔实还原惨烈悲壮的硝烟战场
兰封会战、天炉战法
虎贲之师、长衡血战
万家岭歼灭战、政略与战略
长沙大捷、扫荡游击
走近正面战场
重识那些陌生的战役
重现被遗忘被忽视的历史真相
编校说明
序
第一编
第一章 东战场(淞沪会战、吴福锡澄广芜之战及苏皖浙边区游击战)
1.1 绪 论
1.2 会战前敌我一般态势
1.3 会战经过
淞沪会战
吴福及锡澄线之战
皖南之转进及广芜之战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一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二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三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四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五
1.4 所得经验教训
第二章 兰封会战
2.1 绪 论
2.2 会战前敌情概要
2.3 情况判断及处置
2.4 会战经过
兰封之战
平汉线之新部署
2.5 所得经验教训
第三章 南浔会战第一期
3.1 会战前敌我一般态势
敌军作战方略
我军部署概况
3.2 会战经过
金官桥星子、黄老门、瑞昌一带阻击消耗战
万家岭歼灭战;德安、瑞武路、永武路阻击战
第四章 南浔会战第二期
4.1 会战前敌我情势大要
敌军作战企图及兵力
我军武斗序列及修河南岸防御部署
4.2 会战经过
修河南岸阻击战
南昌、高安一带阻击战
武宁反攻战
南昌、高安反攻战
4.3 所得经验教训
第二编
第五章 第九战区二十八年春夏两季扫荡战
5.1 鄂南方面
绪 论
扫荡经过
5.2 湘北方面
绪 论
扫荡经过
第六章 第一次长沙会战
6.1 会战前敌我概况
敌军作战企图
敌军之集中
我军作战准备
我军之部署(挺进部队略)
6.2 会战经过
赣北方面
鄂南方面
湘北方面
6.3 所得经验教训
第七章 第九战区二十八年冬季扫荡战
7.1 战前敌我概况
敌 军
我 军
7.2 扫荡经过
石头冈、高邮市之战
大城、祥符观之战
皂里、小岭之战
奉新之战
武宁之战
瑞武路附近之战
辛潭铺、大畈镇、龙港船埠之战
通山、南林桥之战
崇阳之战
石城湾、桂口市、大沙坪之战
通城之战
羊楼洞、羊楼司附近之战
蒲圻、咸宁附近之战
西塘、桃林、板桥、渔潭之战
天车岭之战
岳阳车站及五里牌、天车岭、昆山附近之战
常山、晏家大山之战
7.3 所得经验教训
第三编
第八章 第九战区策应第五战区作战二十九年夏季扫荡战
8.1 绪 论
8.2 五月之役
赣北方面,西山万寿宫、安义、武宁各附近之战
鄂南方面,阳、通、崇、蒲一带地区之战
湘北方面,西塘、桃林、羊楼司、岳阳各附近之战
8.3 六月之役
南昌、安义一带地区之战
武宁附近之战
崇阳附近之战
羊楼洞、羊楼司、桃林、青冈驿各附近之战
8.4 附录
第九章 第九战区二十九年秋季扫荡战
9.1 战前敌我概况
9.2 八九月之役
9.3 十月奉新之役
9.4 附录
第十章 第九战区二十九年冬季扫荡战
10.1 战前敌我概况
10.2 赣北之役
10.3 鄂南、通城之役
10.4 湘北之役
10.5 附录
第十一章 上高会战
11.1 会战前敌我概况
敌军作战方略
我军作战指导
11.2 会战经过
高安、上高、磁铁诱击战
上高东北、泗水西岸地区围击战及石头街附近阻击战
上高东北、泗水西岸地区之突围与上高、高安及上高、奉新之追击战
11.3 战后回忆
11.4 附录
第十二章 第二次长沙会战
12.1 绪 论
12.2 会战前敌我概况
敌军之部署
敌军之集中
我军之部署(挺进部队略)
我军之作战指导
12.3 会战经过
大云山绪战
新墙河战斗
汩罗江战斗
捞刀河决战
追击
洞庭湖战斗
12.4 所得经验教训
12.5 附录
第十三章 第三次长沙会战
13.1 绪 论
13.2 会战前敌我概况
敌军之部署
敌军之集中及军队区分
我军之部署(挺进部队略)
我军作战指导
13.3 会战经过
油港河一期、新墙河二期消耗战
汩罗江三期消耗战
长沙外围磁铁战及反包围
追击歼灭战
赣北之战
13.4 战后回忆
13.5 附录
第四编
第十四章 赣东会战
14.1 敌我一般情势之概要
14.2 会战经过
临川、宜黄间三角地带之战
抚河赣江间三角地带之战
第十五章 第九战区策应第六战区鄂西会战鄂南湘北方面之战
15.1 绪 论
15.2 参加战役各部队之部署
15.3 作战经过
新开塘、青岗驿之役
岳阳附近之役
严家岭、黄土山、杉木尖、帽子山之役
五里牌、云溪之役
忠防附近与笔架山之役
羊楼司附近之役
羊楼洞附近之役
第十六章 援救常德作战
16.1 敌我一般态势
敌军作战企图及兵力
我军作战目的及部署
16.2 作战经过
南县安乡方面攻击汉寿沧港方面反击战
德山、常德攻击战
南县安乡、常德澧县追击战
16.3 所得经验教训
第十七章 湘北湘南阻击战
17.1 绪 论
17.2 敌我情势之概要
战前敌军之部署
敌军作战企图及集中
战前我军之军队区分及兵团部署
我军作战指导
17.3 会战经过
上篇 湘北阻击战
下篇 湘南阻击战
17.4 所得经验教训
第十八章 湘赣边区阻击战
18.1 作战前敌我情势之概要
敌军之部署
敌军作战企图
我军之军队区分及兵团部署
18.2 作战经过
茶莲方面阻击战
永遂方面阻击战
耒郴方面阻击战
永资方面阻击战
道宜方面阻击战
宜坪、九峰方面阻击战
大庾方面阻击战
18.3 所得经验教训
第十九章 赣江追击战
19.1 作战前敌我情势之概要
敌军之部署
敌军之企图
我军之军队区分及兵团部署
我军作战指导
19.2 作战经过
赣县、遂川间追击战
遂川、吉安间追击战
吉安、丰城间追击战
19.3 战后之感想
第二十章 第九战区南浔区受降
20.1 绪 论
20.2 受降准备
受降前敌我态势
受降任务之受领
对日军备忘录之下达
对受降部队处理受降事务应注意及遵守事项之训示
20.3 受降实施
受降部队之行动
笠原幸雄降书及受领证之签呈
20.4 接收日军军品与物资之整计
20.5 日本官兵缴械后之处置
集中地之指定
补给
管理
20.6 尾 语
20.7 薛岳先生事略
一 开始参加革命时期
二 东征时期
三 北伐时期
四 “剿共”时期
五 抗战时期
六 内战时期
薛伯陵上将即无役不与,其守长沙也,三战三却敌,名闻天下。余时掌教湖南,亲见将军劳苦。读斯编,知所纪其他诸役皆实录。他日作史,必于是焉取材。读史者当有以见胜利之非幸致。则斯编之作,岂徒然哉。
宝山朱经农序。
编校前言
《抗战纪实》初版于抗战胜利两年后的194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首印,并在1961年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再次出版。这是一部经典的抗日记录,真实详尽叙述了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役战斗细节。本书自问世以来倍受关注,不仅成为海外内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史料,也是历史爱好者们探寻那段历史的必备书籍。
曾经有人这样总结,“抗日战争是吾中华三千年以降,困厄空前、惨烈空前、悲壮空前、神圣空前之伟大卫国战争。”全书所写,在时段上正包含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主要记录了在正面战场由薛岳率领的第九战区参与的大小百余次战役,兼及其他战区的抗战情况。所记战事,无论大小,既有对抗战史、乃至“二战”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战,也有扫荡战中与敌军短暂的遭遇战。不论是蜚声中外的万家岭歼灭战、长沙会战,还是寂寂无闻的天车岭之战,作者都用同样细致的笔触来描述,战前态势、部署、作战方略、战况,一笔一笔,都融汇在本书里。
总的来说,与其他抗战题材书籍相比,本书有如下特点:
保留大量原始资料。本书的所有编章中都收录了原始资料,既有作战组织计划、长官与战区间往来电文、海内外媒体对战局的报道,也有中日双方的兵力部署数据、战斗序列表、作战地境划分,尤其是百余幅作战地图,详尽地呈现了每一场大小战役的双方军队的部署和转运。这些原始资料的保留,丰富了史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接触历史、探寻真相打开了一扇直观的窗口。
评判战术,总结经验。本书在大部分编章的末尾,都用单独的一节“所得经验教训”对某一时段或某次战役进行评论和总结。这些总结,多是基于当时的战局、战术,既有对敌我双方胜败原因的剖析,也有对关键战法的概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详尽记录的战争细节。无论是大规模的会战还是零散的局部扫荡战,作者按不同的地域分别记述,完整记录每一支参战部队的番号、每一天战局的变化、中日双方攻防进退的路线,文字结合地图,真实再现了每一场战斗的过程。
在即将付梓之际,关于本书的编校,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一、本书成书于抗战结束后不久,其所用材料、所站立场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尤其是对一些战役的胜负判断、中国军队歼敌人数等问题,与日方史料及后来的研究论著存在一些差异。为尊重原著,新版本对内容未作修改,请读者自行判断。
二、原书所记内容虽详实丰富,但疏于对战争背景的整体介绍。在新版本中,为了方便读者将局部战争置于整个“二战”的背景来考量,编者在每个编章前都加了一段导读,在简介本编章内容之余,也对战争的整体背景作一些增补。本书脚注均为编者所加,原书注释保留为尾注。
三、本书在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是竖排繁体,本次经过重新编校,改为横排简体,以便阅读。凡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能找到对应简体字的繁体字,都一一对应简化;除此之外的繁体字均作保留。
四、原书虽有标点,但使用比较混乱,新版本依照现行规范统一进行修改;但所有收录的原作战计划书、战斗序列、电文、新闻报道等都保留原貌,以繁体无句读的形态呈现。
五、本书收录百余幅地图,新版本保留原貌。所有地图单独成册,与文字对应,正文中所见“地图X.X”均收录于地图册。为方便读者阅读,地图册页码加“M-”的前缀,以区别正文。
六、为尊重历史原貌,新版本对书中的所用民国时期地名均未作改动。
本书洋洋四十余万字,内容上包括整个抗战,其中涉及大量人名、地名及繁简字体转换,如有漏误,恳请读者指正,以期再版时及时更改。
2013年7月
敌自盘踞我杭州、吴兴、宣城、芜湖后,以师老力竭,且我游击奇兵,时出掩袭,故蛰伏不敢动。又惧我洞晓虚实,往往故作军运,以眩耳目,图以是胁我,藉护京沪路交通,并以主力,移扰津浦线。时敌分三路扼要点,陈兵据险:富阳、余杭为一线,吴兴、宣城为一线,湾沚、芜湖为一线。沿富春江北岸,有敌约万余,驻富阳、杭州、留下一带。其主力为铃木旅团(司令部设凌家桥附近)、牛岛师团(司令部在杭州城内)。余杭有步炮联合之敌,约千余人。第十二师团长山田,率步兵四千,驻吴兴。天戢联队千余驻武康。久留米师团第四十八联队部千余驻孝丰、安吉,山木联队约二千,驻和平镇、李家港。宣城亦有敌二千人,第十七联队部约八百人驻湾沚。第六师团之第三十三联队约千余,驻鲁港。福田部队约六千人,附骑兵两团,炮二十余门,驻燕湖。互作呼应,横亘皖浙。我知其有觊觎第五战区意,决出击余杭、吴兴、宣城、芜湖,以拊京沪路之侧背,且断其京杭路运输,使敌兵力移转,有所顾忌。
我第三战区作战部队,迄未少变,且增调新编第四军叶挺部,移至徽州岩寺附近,第十九集团军又抽拨第七十六师及第九十八师,归第七十九军夏军长指挥。作战地境,亦一仍其旧,以第二十三集团军、第十集团军,分左右两翼,向芜湖、湾沚、富阳、余杭东西推进。第十九集团军则居中策应。
其第十集团军部署,以第七十九师陈师长率第二三五旅,由诸暨、临浦向桐庐东北渡江,期以一月八日抵余杭,破杭州,直捣嘉兴。第二十八军各师,分组游击队,由八日起,猛袭杭沪公路,声援陈师,阻敌增援。第七十军各师,亦以八日编游击队,向富杭公路断敌连络。
第十九集团军命第六十师多携爆炸器材,八日以主力薄宜兴。别以一部,附无线电一队,先攻溧阳,继向无锡、武进推进,遮断京沪铁路交通,以胁敌侧背。令孔荷宠置精锐游击队于南渡镇、上沛埠、宜兴间,以护第六十师右侧,且破坏溧阳、郎溪通句容及溧水诸公路。
第二十三集团军以独立第十四旅、第一四四师、第一四七师,迎当前之敌,敌溃,则分一部趋溧水,大部则向芜湖、当涂挺进。部署既定,最高统帅复电示要领,谓:“宜集我精锐,击敌小部,一以阻敌转动,一以振我士气。战而利,则益策攻取。”
富阳方面,我第七十九师一部,二月六日一度克复余杭,十三日令第七十九师全师由诸暨出动。原在富春江北岸隐伏游击之胡、顾二师,至是亦悉令分向留下、转塘、凌家桥一带进攻,以牵掣富余之敌。又令第六十三师在杭城附近,作渡江势,且于长安镇、海宁、乔司游击,以分诱敌力。第二十八军、第七十军游击队,俱如前令,在京沪富杭道上,遥为声援。及第七十九师攻闲林埠,万军长复檄第七十七团向铜岭头策应。且命第七十九师改由余杭以北迂袭。盖攻坚既非所宜,由余杭、富阳中间挺进,更三面受敌,愈不利也。
十四日八时复闲林埠。敌益增援,且转于乾隆山迂回我军,以故我即退保乾隆山、孙家坞、瞭目台、沈家店、松树头、待庙山之线。当闲林埠之激战也,我第七十九师尚旅,已攻至余杭北门,敌大恐,急由留下增援,且在赤坞前后山,猛胁我侧背,更以一部由小和山径趋我右翼。我以其有备,亦撤至铜岭头、大千里、上同山,伺隙更进。激战数日,我以正面攻取,不足挫敌,乃大变部署,以第七十九师,区为四支队:以第一支队牵掣余杭之敌;第二、三两支队,则深入敌后,凡余杭及瓶窑至杭州两线公路,杭州经临平、崇德至嘉兴公路,杭州至朽江铁路,拱宸桥、经塘楼、石湾、桐乡、嘉兴河畔,悉加破坏或扰乱;第四支队则随师部屯长乐桥,相机进取。
第十九集团军,实居中策应第十、第二十三两集团军。东则以第十三师、第六十一师助第十集团军协攻富阳、余杭。西则以第九十师、第一○五师、第十五师协攻宣城。别以第五十九师中出孝丰、安吉,以取吴兴。以第六十师据宜兴、溧阳,北窥金坛、武进,东向无锡,以断京沪路运输。
当第五十九师之深入击敌也,一军孤悬,时恐有失,辄令第九十八师郑旅全部,驻莫干山附近,防递铺镇,以保安吉、孝丰,并掩护第五十九师右侧背。十九日,敌在吴长公路与我伏兵遭遇,纵火剧战,风急焰烈,我初利高地俯瞰,几堕敌彀,以苦战,卒解危难。二十一日,敌果以步兵二千余出递铺镇,我第五十九师、第九十八师合兵迎击,敌援继至,是晚我主力不得已由钱杭桥移西亩市障吾村。递铺镇、安吉,相继陷敌。二十三日孝丰亦陷。旋以委员长蒋电限收复,二十五日卒将敌击退,敌分向莫干山、簰头、王市、独松关溃窜。
第二十三集团军防地,左临长江,右拒宣城,北御湾、芜、鲁港,兼顾水陆。以独立第十三旅、第一四七师,分守荻港、三山、旧县一带,以固江防。以独立第十四旅窥宣城、湾沚。第一四四师向竹丝港、张花园,及公路上之何梗村,拒止芜湖来敌。第一四七师则北向迎战,使敌不及分兵。二月十五日,敌以空军护步炮兵,猛犯我第一四四师公路侧阵地。苦斗至烈。我只赵家大桥一点,竟受敌弹三百余枚。以伤亡过重,向公路南侧略移。十九日,第四三○旅克金塘洋,逐尚渡殷嘴敌。二十日攻占夫子关、黄泥渡、奎潭镇、桃木渡、龙王庙。
敌以我叠复要塞,气阻丧,遂转以海军悉力在三山镇沿江各地登陆,以为牵掣。我亦一面沿江,于水陆津隘,多坚筑工事备战,置预备队于南陵等地,居中策应,多组游击队,深入湾芜,以疲敌力,以倶有备,各未得进。
二月之战,我三集团军俱欲急见功效,顾小胜以后,继以顿挫,积时一月,所期未达,夷考其失,弊在攻坚,盖出击各军,多以城市为鹄的。故二月二十日最高统帅训以攻坚非计,宜以随时增敌损害为要图,第六十师应亟截敌京沪线,第五十九师亦应亟坏敌沪杭线,始足疲敌。顾司令长官复详论出击效果,谓:“攻坚之失固矣,而指挥不统一,动作太零乱,亦为转受敌制主因。”陈总司令又谓:“我缺少炮兵,以素质言,不宜攻城,纵能合围,亦易挫锐,顿兵城下,久攻不克,敌援即到。盖敌饶机械,转运迅敏。我即欲取一城,必先绝四周援路,逮敌弃城奔突,乃可聚歼,如杀鳖然,要俟其伸首甲外耳。又游击队以深入敌后为有利,譬微生虫,伺人创伤,寄生始蔓。”薛上将亦时以捣虚训部属。
然敌自是益悉力护京沪杭两铁路,虽或来犯,辄以攻为守。而我亦以异日取胜,胥恃事前绵密部署准备,故亦坚壁整补,一月来遂成对峙状态。
苏皖浙边区游击战之四(见地图1.10)
京杭国道、宣芜公路,为第三战区攻守要冲。敌必欲保之,以利运输;我必欲坏之,以疲敌力。我第十集团军则以第七十九师,东出富余,以略武康、吴兴。第十九集团则以第六十师保张渚镇,以北取金坛、无锡。第五十九师,越孝丰、安吉,以扑吴兴。第二十三集团则固江防以扰宣芜,相持月余,胜负未决。
三月中,敌增兵富阳三千,以滕山古田为指挥。余杭、留下,约二千,铃木为指挥(司令部驻余杭城内四明会馆)。杭州三千余,炮二十余门,海宁亦屯驻千余。吴宣方面,武康千余,惟埭溪、晓墅、和平、虹桥、泗安,则无敌踪。青山有敌三四百,吴兴千余,吴嘉公路数千,漕桥八百余,江阴五六千,为斋滕所部。金坛四五百,炮数门。湾沚二千余。宣城西南八里之团山、九连山、独山等地,敌约三四百。湾芜方面,湾沚数百,石炮镇附近千余,炮十二门。
莪桥镇六七百,炮六七门,骑兵数十。三山镇步兵二千余,炮十余门,骑兵二百余。铜山前方千余。敌恃其机械转输之利,图固守富阳、余杭、吴兴、长兴、宣城、芜湖诸要点,策应江北作战。我则决乘敌疲乏,多以小组兵力,实施奇袭,使之顾此失彼,诱至不利之地,受我宰制。
最高统帅电示:“敌增兵淮南,再图攻势。第三战区应增大兵力,游击敌后,以策应第五战区。”
我第十集团军即部署所部:以陈安宝师,编组四支队(事见苏浙皖边区之战内),以攻富余。第十九集团军夏师郑旅以莫干山为根据,编兵力一团之支队二,一由武康、埭溪镇,深入敌后,迤东向德清、新市镇、双林镇、菱湖镇间袭敌,进以攻略武康、德清。张德能师以西亩市障吴村为依据,编组兵力一团之支队四,一以钳制吴兴之敌,一由埭溪镇深入菱湖镇、双林镇、里市、吴兴,施以奇袭,一以袭吴长公路,且略吴兴,其一则随师部以为转移。陈沛师以张渚镇为依据,组兵力一团之支队四,向常州金坛进袭,断京沪路交通,协同张师略取长兴。王东原军亦编兵力一营之支队三,一以钳制宣城,余即由宣城、湾沚间,深入东门渡、乌溪镇、黄池镇、湾沚镇,以断宣芜交通。第二十三集团军则对湾沚芜湖之敌,时予牵掣,且编兵力一营之支队三,配以当地游击队,由宣城、湾沚、芜湖间,深入当涂、丹阳、江宁,加以袭击。
旋以最高统帅令,第十集团军,应选派富有机动性之师,由桐庐附近渡江,转向余杭附近西北地区,编成兵力一团之支队四,乘余杭、瓶窑镇、上栢镇、武康、埭溪镇间敌之间隙,向海盐、嘉兴、平望进出,海盐、金山卫、松江、青浦、平望镇、嘉兴游击,且肆坏沪杭交通通讯。复勉以从余姚、绍兴间偷渡,期迅袭敌。当以第六十二师袁西初旅、第六十三师汤宏怀旅,由第六十二师陶师长指挥,以一部潜渡钱江,主力于桐庐附近渡江,进出嘉兴、松江一带游击。其游击队则孔荷宠总指挥,率龚传文、张九如两部,由郎溪、溧水、句容向镇江、南京方面推进。
自三月一日后,我正规军游击队配合并进,第十集团军第七十九师一部,一日占德清,二日至洲泉镇,三日向崇德、石湾、赓续前进,六日复改定游击区域。第一支队尚团任杭州至下坟埠河,及上牵埠、塘楼、崇德、峡石、海盐线南地区游击;第二支队冯团任上牵埠、德清线东及上牵埠、塘楼、崇德、峡石、海盐线北区游击;第三支队别留一营于叶家庙附近牵掣余杭之敌,余归尚旅长指挥,任彭公站、瓶窑、上牵镇线南,及阍州至上牵埠河西地区游击,以与第一支队联络;第四支队改以叶旅任彭公站、瓶窑、上牵埠线北,及上牵埠德清线上地区游击,与第二支队及右翼二九四旅连络,补充团移至长乐桥西北地区策应。十六日敌犯我钱江大桥南端,为我第六十二师击退。又以步兵六百,犯万石里、长乐街,亦为我杨支队击退。
第十九集团军,以十五日双塘店之敌增援六百余,战车五辆,炮数门,向我孙家埠进犯。即令第九十师派兵迎战,并向孙家埠以东,予敌侧击。彭支队亦于十五日再度收复德清,十六日宜兴敌又向我寺前镇猛犯。我伤亡百余,且移至史村、石坝头、包庄头之线。十七日敌二千余,由黄湖沅公路扰百丈,又以三百人沿长广公路扰泗安。十八日袹上以南敌,又以大部攻我郑旅腹背,我受胁移屯关岭、独松关。十九日安吉陷。敌且窜扰西亩市障吾村。
兼旬以来,芜湖、湾沚间敌,时以海军炮击,意在固守,尚无他图。而富余、安吉、孝丰间,则分三路进犯。欲囊括广泗公路,断我第六十师归路。以重兵驻余杭、富阳,而别部窜扰孝丰、安吉,包围我富余游击部队,更由宜兴、溧阳南下,对我肆击。我则以第七十九师、第九十八师,尾击黄湖、簰头西犯之敌,于孝丰、安吉,以第五十九师截击孝丰、安吉北窜之敌。且向林城桥、泗安、广德间侧击由长兴向广德进犯之敌,以断广长交通。第六十师并力击退由锡金分路犯我之敌。第九十师以一部钳制孙家铺,别以一部,由杨滩向广德、誓节渡、十字铺间,侧击东犯之敌,以断宣广交通。以第七十三军一部向双塘店、宣城,时时偷袭。第一○五师,攻占庙铺、敬亭山,以断宣湾交通。对各路游击队亦重加部署,以应新变。以刘恭部击杭吴。对由长兴、宣城向广德进犯之敌,以广德游击队击其侧背,且坏宣长交通。以谢升标部协同第六十师并力击由锡金进犯之敌,且坏京杭交通,命龚传文、张九如两部迅入句容、镇江、南京,以断京杭、京沪交通。以王伯恭部击宣城、湾沚敌,且断宣芜交通。以故二十日上午九时,敌以步骑炮联合千余人,由广德向宣城前进,至洪林桥,即遇我伏击,上午十一时步骑炮联合千人,由宣城图与广德敌会,经洪林桥,又遭击溃。
二十二日,我且收复安吉。盖彼时敌料我在广德者,约二万余人,故其肆犯重点,指向广德。证诸余、武、吴、长、锡、常、金、宣之敌,各以大部分路进扰,而于泗安、广德,尤极力推进。图迫我退回广宣公路以南地境,遂其所谓扫荡计划。以使京杭广宣公路,肆行无碍,我游击队威加暴寇,于此可见矣。
二十八日我第五十九师克复泗安,敌北窜溃。第六十师又在同官里与敌激战,纵火肉搏,死伤俱巨。既而我以敌援已尽,思予围歼,乃改定部署。以第四军第五十九师,及第六十七师之朱团,在原阵地拒敌。第六十师以一部占金鸡岭,及桥下镇之山地,任主力之掩护。主力即向南压迫,与张师及朱团包围夹击流洞桥之敌。第七十九军第七十六师,以有力之一部攻击长兴之敌。别以适当兵力,固守泗安,遮断敌之运动。主力迅向泗安西北山地,求独山附近之敌侧背,而疾击之。更于槐花墈市派兵一部,迂回敌侧。第七十三军王军长派兵一旅,向宣城阻敌东进。
二十九、三十两日,我第五十九师、第六十师于流洞桥夹敌剧战,迂回决荡,敌死伤奇重,向张渚镇狼狈奔溃。是役,斩获之多,冠于全月,论功行赏,各有褒嘉。敌以素质低劣之后备役兵,及胁纵之台湾军,妄思牵掣我江南军,而移其精锐以扰津浦,至是成虚语矣。计敌在杭吴所有兵力达三万二千一百名,锡金约一万五千二百名,宣芜约八千三百名,其在第三战区部队已达五万五千六百名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