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84976
内容简介
《张锡纯医学全集精编丛书: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是“近代中医第1人”张锡纯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效验方剂,是《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的合编。张锡纯临床中每遇难治之证,在试用成方不效的情况下,常常自拟治法并组方,用之屡屡奏效,日积月累,归纳整理而成《张锡纯医学全集精编丛书: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每个方剂后均缀以诠释及典型医案,又兼采西医之说与方中义理相发明,其学术思路清晰,临床实用性强。
《张锡纯医学全集精编丛书: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适用于中医临床工作者,西医学习中医者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张锡纯医学全集精编丛书: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适用于中医临床工作者,西医学习中医者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 录
一、治阴虚劳热方
(一)资生汤
(二)十全育真汤
(三)醴泉饮
(四)一味薯蓣饮
(五)参麦汤
(六)珠玉二宝粥
(七)沃雪汤
(八)水晶桃
(九)既济汤
(十)来复汤
(十一)镇摄汤
(一)资生汤
(二)十全育真汤
(三)醴泉饮
(四)一味薯蓣饮
(五)参麦汤
(六)珠玉二宝粥
(七)沃雪汤
(八)水晶桃
(九)既济汤
(十)来复汤
(十一)镇摄汤
二、治喘息方
(一)参赭镇气汤
(二)薯蓣纳气汤
(三)滋培汤
三、治阳虚方
敦复汤
四、治心病方
(一)定心汤
(二)安魂汤
五、治肺病方
(一)黄芪膏
(二)清金益气汤
(三)清金解毒汤
(四)安肺宁嗽丸
(五)清凉华盖饮
六、治呕吐方
(一)镇逆汤
(二)薯蓣半夏粥
七、治膈食方
参赭培气汤
八、治吐衄方
(一)寒降汤
(二)温降汤
(三)清降汤
(四)保元寒降汤
(五)保元清降汤
(六)秘红丹
(七)二鲜饮
(八)三鲜饮
(九)化血丹
(十)补络补管汤
(十一)化瘀理膈丹
九、治消渴方
(一)玉液汤
(二)滋膊饮
十、治癃闭方
(一)宣阳汤
(二)济阴汤
(三)白茅根汤
(四)温通汤
(五)加味苓桂术甘汤
(六)寒通汤
(七)升麻黄芪汤
(八)鸡胵汤
(九)鸡胫茅根汤
十一、治黄疸方
审定《金匮》黄疸门硝石矾石散方
十二、治淋浊方
(一)理血汤
(二)膏淋汤
(三)气淋汤
(四)劳淋汤
(五)砂淋丸
……
十三、治痢方
十四、治燥结方
十五、治泄泻方
十六、治痰饮方
十七、治癫狂方
十八、治大气下陷方
十九、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二十、治伤寒方
二十一、治温病方
二十二、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二十三、治瘟疫瘟疹方
二十四、治疟疾方
二十五、治霍乱方
二十六、治内外中风方
二十七、治小儿风证方
在线试读
《张锡纯医学全集精编丛书: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
或问:喘证皆系气上逆,而不能下达。此证系胸中大气下陷,何以亦作喘乎?答日:人之胸中大气,实司肺脏之呼吸。此证因大气下陷过甚,呼吸之机关将停,遂勉强鼓舞肺脏,努力呼吸以自救,其迫促之形,有似乎喘,而实与气逆之喘,有天渊之分。观此证假寐之时,肺脏不能努力呼吸,气息即无,其病情可想也。设以治气逆作喘者治此证,以治此证之喘者治气逆作喘,皆凶危立见。临证者当细审之。
按:大气下陷之甚者,其努力呼吸,迫促异常之状,与喘之剧者,几无以辨。然喘证,无论内伤外感,其剧者必然肩息(《内经》谓喘而肩动者为肩息)。大气下陷者,虽至呼吸有声,必不肩息。盖肩息者,因喘者之吸气难。不肩息者,因大气下陷者之呼气难也。欲辨此证,可作呼气难与吸气难之状,以默自体验,临证自无差谬。又喘者之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或尺弱寸强。大气下陷之脉,皆与此成反比例,尤其明征也。
一人,年四十八。素有喘病,薄受外感即发,每岁反复两三次,医者投以小青龙加石膏汤辄效。一日反复甚剧,大喘昼夜不止。医者投以从前方两剂,分毫无效。延愚诊视,其脉数至六至,兼有沉濡之象。疑其阴虚不能纳气,故气上逆而作喘也。因其脉兼沉濡,不敢用降气之品。遂用熟地黄、生山药,枸杞、玄参、大滋真阴之品,大剂煎汤,送服人参小块(人参用块之理详十全育真汤下)二钱。连服三剂,喘虽见轻,仍不能止。复诊视时,见令人为其椎背,言背常发紧,椎之则稍轻,呼吸亦稍舒畅。此时,其脉已不数,仍然沉濡。因细询,此次反复之由,言曾努力搬运重物,当时即觉气分不舒,迟两三日遂发喘。乃恍悟,此证因阴虚不能纳气,故难于吸。因用力太过,大气下陷,故难于呼。其呼吸皆须努力,故呼吸倍形迫促。但用纳气法治之,止治其病因之半,是以其喘亦止愈其半也。遂改用升陷汤,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不敢用,以桂枝尖三钱代之。又将知母加倍,再加玄参四钱,连服数剂痊愈。
按:此证虽大气下陷,而初则实兼不纳气也。升麻、柴胡、桔梗,虽能升气,实与不纳气之证有碍,用之恐其证仍反复。惟桂枝性本条达,能引脏腑之真气上行,而又善降逆气。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以治短气,取其能升真气也。桂枝加桂汤,用之以治奔豚,取其能降逆气也。且治咳逆上气吐吸(喘也)《本经》原有明文。既善升陷,又善降逆,用于此证之中,固有一无二之良药也。
或问:桂枝一物耳,何以既能升陷又能降逆?答曰:其能升陷者,以其为树之枝,原在上,桂之枝,又直上而不下垂,且色赤属火,而性又温也。其能降逆者,以其味辛,且华于秋,得金气而善平肝木,凡逆气之缘肝而上者(逆气上升者多由于肝),桂枝皆能镇之。大抵良之药,其妙用恒令人不测。拙拟参赭镇气汤后,有单用桂枝治一奇病之案,且详论药性之妙用,可以参观。
一人,年二十余。动则作喘,时或咳嗽。医治数年,病转增剧,皆以为劳疾不可治。其脉非微细,而指下若不觉其动。知其大气下陷,不能鼓脉外出,以成起伏之势也。投以升陷汤,加人参、天冬各三钱,连服数剂而愈。其父喜日:“族人向有患此证者,四年而亡。今此子病已三年,得遇先生而愈。是果何处得此神方,而能挽回人命也。”因其病久,俾于原方中减去升麻,为末炼蜜作丸药,徐服月余,以善其后。
一人,年二十四。胸中满闷,昼夜咳嗽,其咳嗽时,胁下疼甚。诊其脉象和平,重按微弦无力。因其胁疼,又兼胸满,疑其气分不舒,少投以理气之药。为其脉稍弱,又以黄芪佐之,而咳嗽与满闷益甚,又兼言语声颤动。乃细问病因,知其素勤稼穑①,因感冒懒食,犹枵腹力作,以致如此。据此病因,且又服理气之药不受,其为大气下昭无疑。遂投以升陷汤,四剂,其病脱然。
按:此证之形状,似甚难辨,因初次未细诘问,致用药少有差错,犹幸迷途未远,即能醒悟,而病亦旋愈。由斯观之,临证者,甚勿自矜②明察,而不屑琐琐细问也。
一人,年四十许。失音半载,渐觉咽喉发紧,且常溃烂,畏风恶寒,冬日所着衣服,至孟夏犹未换。饮食减少,寝成虚劳,多方治疗,病转增剧。诊其脉,两寸微弱,毫无轩起之象,知其胸中大气下陷也。投以升陷汤,加玄参四钱,两剂,咽喉即不发紧。遂减去升麻,又连服十余剂,诸病皆愈。
一人,年四十许。每岁吐血两三次,如此四年,似有一年甚于一年之势。其平素常咳嗽,痰涎壅滞,动则作喘,且觉短气。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知其病源系大气下陷,投以升陷汤,加龙骨、牡蛎(皆不用煅)、生地黄各六钱,又将方中知母,改用五钱,连服三剂,诸病皆愈。遂减去升麻,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
或问:喘证皆系气上逆,而不能下达。此证系胸中大气下陷,何以亦作喘乎?答日:人之胸中大气,实司肺脏之呼吸。此证因大气下陷过甚,呼吸之机关将停,遂勉强鼓舞肺脏,努力呼吸以自救,其迫促之形,有似乎喘,而实与气逆之喘,有天渊之分。观此证假寐之时,肺脏不能努力呼吸,气息即无,其病情可想也。设以治气逆作喘者治此证,以治此证之喘者治气逆作喘,皆凶危立见。临证者当细审之。
按:大气下陷之甚者,其努力呼吸,迫促异常之状,与喘之剧者,几无以辨。然喘证,无论内伤外感,其剧者必然肩息(《内经》谓喘而肩动者为肩息)。大气下陷者,虽至呼吸有声,必不肩息。盖肩息者,因喘者之吸气难。不肩息者,因大气下陷者之呼气难也。欲辨此证,可作呼气难与吸气难之状,以默自体验,临证自无差谬。又喘者之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或尺弱寸强。大气下陷之脉,皆与此成反比例,尤其明征也。
一人,年四十八。素有喘病,薄受外感即发,每岁反复两三次,医者投以小青龙加石膏汤辄效。一日反复甚剧,大喘昼夜不止。医者投以从前方两剂,分毫无效。延愚诊视,其脉数至六至,兼有沉濡之象。疑其阴虚不能纳气,故气上逆而作喘也。因其脉兼沉濡,不敢用降气之品。遂用熟地黄、生山药,枸杞、玄参、大滋真阴之品,大剂煎汤,送服人参小块(人参用块之理详十全育真汤下)二钱。连服三剂,喘虽见轻,仍不能止。复诊视时,见令人为其椎背,言背常发紧,椎之则稍轻,呼吸亦稍舒畅。此时,其脉已不数,仍然沉濡。因细询,此次反复之由,言曾努力搬运重物,当时即觉气分不舒,迟两三日遂发喘。乃恍悟,此证因阴虚不能纳气,故难于吸。因用力太过,大气下陷,故难于呼。其呼吸皆须努力,故呼吸倍形迫促。但用纳气法治之,止治其病因之半,是以其喘亦止愈其半也。遂改用升陷汤,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不敢用,以桂枝尖三钱代之。又将知母加倍,再加玄参四钱,连服数剂痊愈。
按:此证虽大气下陷,而初则实兼不纳气也。升麻、柴胡、桔梗,虽能升气,实与不纳气之证有碍,用之恐其证仍反复。惟桂枝性本条达,能引脏腑之真气上行,而又善降逆气。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以治短气,取其能升真气也。桂枝加桂汤,用之以治奔豚,取其能降逆气也。且治咳逆上气吐吸(喘也)《本经》原有明文。既善升陷,又善降逆,用于此证之中,固有一无二之良药也。
或问:桂枝一物耳,何以既能升陷又能降逆?答曰:其能升陷者,以其为树之枝,原在上,桂之枝,又直上而不下垂,且色赤属火,而性又温也。其能降逆者,以其味辛,且华于秋,得金气而善平肝木,凡逆气之缘肝而上者(逆气上升者多由于肝),桂枝皆能镇之。大抵良之药,其妙用恒令人不测。拙拟参赭镇气汤后,有单用桂枝治一奇病之案,且详论药性之妙用,可以参观。
一人,年二十余。动则作喘,时或咳嗽。医治数年,病转增剧,皆以为劳疾不可治。其脉非微细,而指下若不觉其动。知其大气下陷,不能鼓脉外出,以成起伏之势也。投以升陷汤,加人参、天冬各三钱,连服数剂而愈。其父喜日:“族人向有患此证者,四年而亡。今此子病已三年,得遇先生而愈。是果何处得此神方,而能挽回人命也。”因其病久,俾于原方中减去升麻,为末炼蜜作丸药,徐服月余,以善其后。
一人,年二十四。胸中满闷,昼夜咳嗽,其咳嗽时,胁下疼甚。诊其脉象和平,重按微弦无力。因其胁疼,又兼胸满,疑其气分不舒,少投以理气之药。为其脉稍弱,又以黄芪佐之,而咳嗽与满闷益甚,又兼言语声颤动。乃细问病因,知其素勤稼穑①,因感冒懒食,犹枵腹力作,以致如此。据此病因,且又服理气之药不受,其为大气下昭无疑。遂投以升陷汤,四剂,其病脱然。
按:此证之形状,似甚难辨,因初次未细诘问,致用药少有差错,犹幸迷途未远,即能醒悟,而病亦旋愈。由斯观之,临证者,甚勿自矜②明察,而不屑琐琐细问也。
一人,年四十许。失音半载,渐觉咽喉发紧,且常溃烂,畏风恶寒,冬日所着衣服,至孟夏犹未换。饮食减少,寝成虚劳,多方治疗,病转增剧。诊其脉,两寸微弱,毫无轩起之象,知其胸中大气下陷也。投以升陷汤,加玄参四钱,两剂,咽喉即不发紧。遂减去升麻,又连服十余剂,诸病皆愈。
一人,年四十许。每岁吐血两三次,如此四年,似有一年甚于一年之势。其平素常咳嗽,痰涎壅滞,动则作喘,且觉短气。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知其病源系大气下陷,投以升陷汤,加龙骨、牡蛎(皆不用煅)、生地黄各六钱,又将方中知母,改用五钱,连服三剂,诸病皆愈。遂减去升麻,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