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27074
编辑推荐
李蕊编著的《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与国际协调研究:以量化宽松政策为例》试图通过对量化宽松政策的细致研究来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本书在学理上研究了量化宽松政策的对内传导机制和对外溢出机制,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美国和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他国产出和本国产出的影响,得出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具有“双向以邻为壑”效应的结论,即量化宽松政策在实施初期,不仅损害他国利益,同时也将损害本国利益。相较于传统的“以邻为壑”效应,“双向以邻为壑”效应的存在,使得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一方具有了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动机和需求,因而促使国际之间的协调更加容易进行。本书从博弈论和政策帕累托**的角度阐释了国际协调可以改善双方的福利,可以降低或消除“双向以邻为壑”效应,因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是必要和可行的。
内容简介
李蕊编著的《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与国际协调研究:以量化宽松政策为例》以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等理论为共同基础,通过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对内传导、对外溢出机制,考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本国和外国产出的影响,作为一种非传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具有以邻为壑的效应,以及以邻为壑效应的方向、时效和程度;阐释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动因、效果、内容和方式;分析规则性协调和相机性协调中的功能和绩效;后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提供可行建议。
目 录
丛书总序
前言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五节 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第六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七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邻为壑效应的理论分析
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三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内传导机制
第四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外溢出机制
第五节 量化宽松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邻为壑效应的实证分析
节 计量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向以邻为壑”效应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一个新动因:“双向以邻为壑”效应
第二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果:消除或降低“双向以邻为壑”效应的影响
第三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有效路径
第四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
第五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方式:规则性协调和相机性协调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协调功能和绩效
节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下的货币政策协调
第二节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规则性协调
第三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协调的绩效评估
第四节 更有效国际协调的改进之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十国集团的协调功能和绩效
节 G20国际协调机制的演化
第二节 G20相机性协调的机理
第三节 G20机制协调的绩效评估
第四节 提高G20协调绩效的措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参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建议
节 参与规则性协调中的体系构建
第二节 参与相机性协调中的议程设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五节 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第六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七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邻为壑效应的理论分析
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三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内传导机制
第四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外溢出机制
第五节 量化宽松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邻为壑效应的实证分析
节 计量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向以邻为壑”效应下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一个新动因:“双向以邻为壑”效应
第二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果:消除或降低“双向以邻为壑”效应的影响
第三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有效路径
第四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
第五节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方式:规则性协调和相机性协调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协调功能和绩效
节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下的货币政策协调
第二节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规则性协调
第三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协调的绩效评估
第四节 更有效国际协调的改进之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十国集团的协调功能和绩效
节 G20国际协调机制的演化
第二节 G20相机性协调的机理
第三节 G20机制协调的绩效评估
第四节 提高G20协调绩效的措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参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建议
节 参与规则性协调中的体系构建
第二节 参与相机性协调中的议程设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