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09848
第1章 作业成本制度的产生和概念
1.1 传统成本制度的缺陷
1.2 作业成本制度的产生
1.3 作业成本制度的概念
第2章 作业成本制度的费用分摊原理
2.1 银行费用分摊步骤
2.2 银行费用分摊举例
第3章 作业成本制度的费用分摊意义
3.1 权威观点综述
3.2 计算产品成本
3.3 分析客户盈利能力
3.4 作业成本管理
3.5 战略价值管理
第4章 银行作业的界定与分类
4.1 作业的界定
4.2 作业的分类
第5章 银行成本动因和作业计量指标的确定
5.1 成本动因的确定
5.2 作业计量指标的确定
第6章 银行作业成本的计算规则
6.1 成本(或资源耗费)的分类
6.2 资金转移定价方法
6.3 作业成本归集方法
6.4 作业耗费工时确定方法
6.5 作业成本的期间选择
6.6 作业成本的汇总口径
第7章 银行费用分摊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7.1 第一阶段:发起项目
7.2 第二阶段:确定数据构成
7.3 第三阶段:收集数据
7.4 第四阶段:开发信息系统
7.5 第五阶段:编报作业信息
7.6 第六阶段:使用作业信息
第8章 基于费用分摊的银行产品成本计算
8.1 产品成本计算适用对象
8.2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8.3 产品盈利能力计算问题
第9章 基于费用分摊的银行客户盈利能力分析
9.1 客户盈利能力概论
9.2 客户和客户群的界定
9.3 客户盈利能力的衡量
9.4 客户盈利能力的报告口径
第10章 基于费用分摊的银行作业成本管理
10.1 成本削减行动
10.2 营业成本管理
10.3 作业预算编制
10.4 作业业绩管理
第11章 基于费用分摊的银行战略价值管理
11.1 战略方向的确定
11.2 战略价值动因的确定
2.1 银行费用分摊步骤
作业成本制度分摊费用的基本步骤如下,如图2.1所示: 图2.1 作业成本计算步骤
第一步:审查财务会计系统中资源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作业成本制度按其性质属于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的范畴,其目的和方法与财务会计是不同的,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作业成本制度要以财务会计核算的资源信息,即原始成本和费用信息为基础,也就是说财务会计核算的资源信息构成作业成本计算的重要信息来源。为了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以便为作业成本计算消除隐患,在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时,第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审查财务会计系统中记录的成本、费用信息。具体的审查方法是对照财务会计的原则和程序,查找和确认可能存在的一切问题,并在作业成本计算进入下一个步骤前及时改正过来。如果银行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尚不健全,则应在研究作业成本计算方案的同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制度和信息系统,决不能让财务会计系统拖作业成本制度实施的后腿。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业成本制度对财务会计核算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步:对资源明细项目按资源成本库或成本中心进行归集汇总 在银行的财务会计系统中,费用项目通常非常细化,明细数目往往数以百计甚至成千上万,很难在作业成本计算中一一加以分配,因此有必要把许多明细项目按资源成本库或责任中心进行归集汇总。资源成本库概念在第1章已经解释清楚,责任中心概念不是作业成本制度的特有名称,但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建立责任中心。
为了实施作业成本计算,银行的成本中心总体上可以设计为两大类别:
第一类是内部辅助单位(internal support units)和不直接向外部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部门,这类成本中心只是向本银行的其他单位提供支持性服务。如人力资源部门、计划财务部门等。
第二类是直接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部门,如信贷部门等。
为了把第一类辅助中心和第二类以客户为导向的中心区别开来,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银行往往把二者的区别,误以为就是管理部门(overhead)与运营部门(operating units)的区别。实际上,被银行视为管理部门的许多单位都直接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例如,一些银行把贷款审查部门看作管理单位,而事实上贷款审查部门的作业能直接和客户联系起来。
第三步:把资源分配给作业或作业成本库
这一步是把资源成本库或责任中心归集的资源或成本要素分配到各个作业或作业成本库中,从而计算出每项作业或每个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以便使银行管理层能够了解作业耗费资源的总体情况。这一步骤是作业成本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要做好这项分配工作,必须制定恰当的分配规则(assignment rules),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该成本中心有哪些作业或作业成本库?
(2)每项作业或作业成本库有哪些成本要素?
(3)每项成本要素如何从资源成本库追踪到各作业或作业成本库?
对大多数责任中心而言,最大的成本要素通常是人事成本或员工成本。这种成本一般按作业的耗用时间或实际产出量分配给各项作业。按作业消耗时间分配成本又有三种具体方法可供选择:
(1)根据各项作业耗费全体员工时间的百分比。
(2)根据特定级别员工完成各项作业耗费时间的百分比(假定各项作业均由同一级别员工完成)。
(3)根据每个员工完成各项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使用实际产出量作为分配基准时,要求每单个产出必须具有同质的特性,否则就不能采用这种分配基准。如财务部门的成本就不能按照完成的(财务或会计)报告数量分配给作业,因为报告的类型多种多样,复杂程度各不相同。
与职员无关的成本要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分配给作业,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成本的耗费情况。例如,信息服务成本只能分配到使用信息服务的相关作业上,如“维持市场知名度”作业。
无论分配方法如何,首先要考虑的是重要性原则。如果某项成本要素在责任中心的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不到5%,专门为此制定分配规则就会得不偿失。 至于需要将成本要素细化到何种程度才算恰当,这个问题很难有统一的答案,而应该根据银行对成本信息的精确程度要求而定。
第四步:确定成本动因和作业计量指标,计算单位作业成本
如第1章所述,(作业)成本动因和作业计量指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作业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发生的原因,是从定性或质的角度描述诱导成本发生的因素;而作业计量指标则是对作业成本发生因素的计量尺度或计量单位,是从计量的角度标识成本发生的原因(因此,在许多其他的相关文献中,成本动因和作业计量指标往往被合并为一个概念,即成本动因,其原因就在于此)。
作业成本计算的另一个特点是使用作业计量指标计算单位成本。因此要为每项作业确定一个作业计量指标。由于成本动因和作业计量指标的上述关系,事实上要确定作业的计量指标,就必须同时确定作业成本动因,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单位作业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作业成本=某项作业的总成本该项作业的总数量(以作业计量指标为单位)
第五步: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如第1章所述,成本对象将最终接受成本的分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在操作上可以分两道程序进行:首先,把第一类成本中心(内部辅助单位)的成本分配给第二类成本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的单位);然后,再把第二类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即产品、客户和内部组织单位等。
把作业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一般是比较容易的。例如,假定某项作业为“账户处理”,其作业计量指标为账户个数,要把这项作业的成本分配给某产品,只需要利用该账户与该产品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该产品使用或消耗的账户个数以及每个账户成本(即单位作业成本),即可将该项作业的成本分配至该产品(成本对象)。利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将这项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有关客户或组织单位等其他成本对象。
概括地说,上述作业成本计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八项工作:
(1)确定作业成本计算的目的和范围(简称确定目的和范围);
(2)审查财务会计系统中的成本数据(简称审查成本数据);
(3)确定业务流程、作业和成本对象(简称确定流程、作业和对象);
(4)设计成本流动模式,如图2.2所示;
(5)确定成本动因和作业计量指标(简称确定作业计量指标);
(6)收集以作业计量指标表示的作业数量(简称收集作业数量);
(7)计算单位作业成本(简称计算作业成本);
(8)计算成本对象的成本(简称计算对象成本)。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