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636063丛书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的研究基础
1.2.1 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变迁方式
1.2.2 银行制度变迁研究
1.2.3 国有银行效率测算的既有研究
1.3 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简要评述与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进程与争论
2.1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一个历史进程描述
2.1.1 国有专业银行恢复与企业化改革:1978-1992年
2.1.2 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1993-2001年
2.1.3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2002年至今
2.2 国有银行改革思路之争:市场竞争还是产权结构
2.2.1 市场竞争理论
2.2.2 产权结构理论
2.2.3 对产权理论的挑战
2.3 国有银行效率:既有的研究与矛盾
2.3.1 微观层面计算
2.3.2 宏观效率分析
2.3.3 微观与宏观效率的不一致性
2.4 国有银行效率差异与银行功能结构
2.4.1 银行的存在:金融功能观的解释
2.4.2 中国国有银行的存在:功能财政化与内生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与适应性效率:一个初步框架
3.1 经济学中效率理论研究的演进
3.1.1 配置效率与帕累托最优
3.1.2 分工专业化与经济组织变迁
3.1.3 经济组织与X效率
3.2 适应性效率:分析与拓展
3.2.1 适应性效率:提出与意义
3.2.2 适应性效率概念及内涵分析
3.2.3 适应性效率下的制度变迁:制度结构、适应能力与长期绩效
3.3 银行适应性效率:理解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新视角
3.3.1 对银行制度的理解
3.3.2 银行适应性效率与银行功能演进
3.4 银行适应性效率视角下的国有银行改革思路再分析
3.4.1 再论两种改革思路的关系
3.4.2 初始条件的重要性
3.4.3 政府因素:一个被主流长期忽视的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重结构、政府介入与中国国有银行功能财政化
4.1二 重结构下的中国金融制度强制性变迁路径选择分析
4.1.1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特征:渐进式、滞后性与强制性
4.1.2 二重结构社会:一个简要性描述
4.1.3 国家能力、意识形态与强制性变迁的路径选择
4.2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中的国家效用函数结构及偏好变化
4.2.1 政府与金融:发展型还是政治型
4.2.2 国有银行制度变迁中的国家效用函数结构及其变化
4.3 财政能力下的国有银行功能分析
4.3.1 弱财政与强金融格局
4.3.2 货币财政化:一个更早期的观察
4.3.3 国有银行财政性替代功能具体表现
4.3.4 国有银行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协整与Granger因果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度结构调整、适应性效率与国有银行功能演进
5.1 国家风险偏好转移与银行功能财政化削弱:适应性效率的另一面
5.1.1 金融控制成本
5.1.2 软预算约束与不良资产:机理与表现
5.2 市场力量成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内生性
5.2.1 负债结构变化:金融资源禀赋调整与金融利益诉求
5.2.2 经济结构调整:资金借方的市场因素
5.2.3 银行市场结构调整:竞争的“鲶鱼效应”
5.3 适应性效率与国有银行制度调整
5.3.1 国有银行功能“去财政化”的正式制度安排
5.3.2 国有银行功能调整与组织收缩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适应性效率视角下的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分析
6.1 国有银行资本市场化改革及其绩效
6.1.1 声誉成本、资本替换与注资行为
6.1.2 资本市场化改革下的微观绩效考察
6.2 国有银行微观绩效提高的另一面:资本市场化是唯一重要的吗
6.2.1 国有银行存差持续扩大
6.2.2 国有银行债权结构“失衡”
6.3 国有银行功能转型:资本市场化还是资产市场化
6.4 国有银行资产结构如何市场化
6.4.1 “双重理性人”约束下的国有银行信贷行为分析
6.4.2 异质性竞争与国有银行资产结构市场化
6.4.3 新的银行组织进入:两种方式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本结论及政策含义
7.1 基本结论
7.2 政策含义
7.3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