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706137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系每年的硕士论文选编,今年已经出版至第14辑,是不可多得的一份历史记录。它不仅记录了社会学这些年来的历史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学这些年来的教学变化,以及国内社会学研究的高层水平。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8篇论文,基本上都是从当代社会的某个具体问题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和解答,其中既有经验的描述,也渗透理论的思考。本书既是一份历史记录,也是学科的一份特殊的记录,是别的记录无法取代的。
目 录
前 言……………. 1陈雪松“打賩”中的“义”“利”整合—团结经济理论视角下对村民资金互助合作的研究……………… 3刘华章“拔青苗”群体的口述史研究……………… 55娄 琦分化、整合与区隔:高科技外企中的职业性别逻辑……………. 109倘凌越弱者抗争与符号生产—以广州市环卫工停工维权为例……………… 160许 瑞城市消费空间中的消费者自我区隔及其机制分析—基于H市购物中心的研究…………….. 214张 龙社会学“南开班”(1981-1982)………….258张耀民科技组织对临时性劳动力的技术控制—北京地区网约车平台Uber“合作车主”的案例研究……… 311周 航抗争是否发生?—对二甲苯(PX)项目集体抗争影响因素的定性比较分析…. 363三系2016年硕士论文题目汇总……………..413
前 言
前 言从社会学的恢复重建到今天的繁荣发展,已经过去三十七年了。期间,有众多的拓荒者、引领者,如费孝通、雷洁琼、袁方、陆学艺、郑杭生等老前辈,他们为社会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创新而呕心沥血、奔走呼号并且身体力行。除了这些名流、巨擘,在社会学发展的历程中,还有一些人,他们在做好自己的教学与研究的同时,也在为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学科研究、扩大学科影响而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以下简称“三校论文集”),就是其中一朵璀璨的小花,她从当初的籍籍无名、暗香自赏,已经到了今天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为众多导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成了学子们完成学位论文的模板,什么是好的研究,什么是好的论文,一目了然。“三校论文集”,只是一种民间行为,没有课题资助,没有经费来源,对编辑者来说,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凭着对学科的热爱、对一种信念的坚守才能一路坚持下来的。从2003 年到今年,每年一集,出版了13 集,其中的艰辛、困苦只有局中人才能体味。要从三校每年百余篇硕士论文中挑选优秀者入选,编辑、出版、发行,均是亲力亲为,确实不易,没有一点对学术抱着宗教般的狂热是难以做到的。说到这里,我必须要对“三校论文集”的三位创始人表达我的敬意,他们是:北大的郑也夫教授、清华的沈原教授、人大的潘绥铭教授。他们三位教授,都术业有专攻、名满学界。郑老师,对信任问题有独到的研究;沈老师,长期专注于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潘老师,在性社会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郑也夫、沈原、潘绥铭三位教授都是50 后,先是人大的潘老师退休,替补上场的我还是50 后(1957 年出生)。北大的郑老师退休后补上卢晖临,终于有了60 后的人参与“三校论文集”。等到明年(2017 年),沈老师和我都将辞去编辑工作,编辑队伍将完成从50 后到60 后、70 后乃至80 后的华丽转身。一个“老炮儿”的时代就这样谢幕了。说起“老炮儿”,郑沈潘三位老师虽然性格各异,但还真都有点“老炮儿”的劲儿:有担当精神,敢仗义执言,有侠士风骨。由于三位老师都是成长于京城,还都有点北京“爷们儿”的范儿: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叫事,那种处乱不惊、淡定自若的范儿,那种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在放眼世界、忧国忧民的范儿,像我等操着外地口音的京城人是学都学不来的。后,谈一谈对“三校论文集”的一点个人评价。在我看来,该文集未必囊括了年度所有论文中的优秀硕士论文,但是,我敢说,入选的论文都称得上是当年论文中的优秀者,代表了三校硕士论文中的水准。敢这么说,是因为编选者的眼光是严苛与挑剔的,不讲情面、不讲平衡,只有一个标准:学术水准,其他一概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当然,三位老师之间有时也会有分歧,甚至有争议,但标准从来没有改变过。依我参加三届编选工作来看,入选的标准有四条,我称之为“四有论文”:有材料、有理论、有观点、有规范。其他三条好理解,着重说说“有材料”。这里的材料,主要是指作者收集的手经验材料,依据文献资料或第二手的统计资料撰写的论文,除非特别特别出众,一般很难入选。虽然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但我还是能理解创始人的初心:鼓励脚踏实地的学风,提倡扎实田野调查的态度。想想我国早期的社会学家,潘光旦、严景耀、李景汉、费孝通等等,哪个不是在田野中摸爬滚打过?只有掌握了来自基层、来自生活的鲜活资料,才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当下社会。好了,就说这么多。期待三校论文集越办越好。人人都是过客,只是我太过匆匆。郭星华2016 年7 月25 日
媒体评论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选题广泛,且质量多属上乘。它是我了解中国社会学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户。 ——赵鼎新(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这些年来我一直向以学术为志业的学生推荐本书:认真虔敬的态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揭示正在发生却鲜为人知的事实。 ——王亚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希望所有学习和从事影视创作的年轻人都能够认真阅读这套论文集,因为深刻地认识社会生活,对他们的创作至关重要。 ——谢晓晶(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