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678294
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量身定做。内容全面,版本精良。高清印刷,绝不反光。如对真迹,物美价廉。
本系列丛书遴选历代经典碑帖共75本,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并针对读者临帖需要,采用有别于其它同类图书的开本,适合学书者的欣赏学习。本系列丛书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用于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及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文字是反映一个民族文明进程重要的载体之一。从『上古结绳而治』到『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字的肇始翻开了中华文明新的篇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以独特的书写方式,经历了形态丰富的书体演变与流彩纷呈的书风嬗变。从甲骨文到楷书,从实用书写到艺术创作,汉字不仅作为符号记录着本民族的文化存在,同时又作为图式凝结着本民族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可以说,一部书法史既是一部关于汉字的历史,又是一部折射着书写者—人的内心世界的历史,正所谓
『书为心画』『书如其人』『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因此,从古到今,国人对于书法的重视不言而喻,对于书法的热情更是历久而弥新。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步的迈进,书法艺术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当前,全国上下各种书法活动、书法展览 『争奇斗艳』;各类书法教育、书法学习『遍地开花』;尤其是书法学科建设日臻完备,书法学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普及起来。书法专业由五十年前浙江美术学院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如今全国超过百所院校的『百花齐放』,从而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到博士的相对完备的书法学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相对于传统书法教育中家族相传、师徒授受的局限性,当代书法学高等教育更注重对学科特点与教育规律的把握,尽可能地排除门户偏见,力求于书法学科有全面的认识、深刻的体悟。因此,当代书法学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更具开放性,在教学内容上更具宽广性。这并非薄古厚今,而是社会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可以说是为保守的,以至于到今天,在面对古人所创造的书法艺术丰碑时,我们仍须仰视。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经典它就在那里。所幸的是,我们今天借助于先进的印刷技术,广阔的分享平台,更容易领略到存世经典法书碑帖的『真容』。就此而言,也可凸显今天书法学习的些许优势了。
鉴于此,我们精选了当前全国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学中一般会涉及的历代经典法出碑帖七十五种,辑成丛帖。本丛帖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采用四色高清印刷,力求还原碑帖原貌。本丛帖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供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和书法爱好者使用。
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
王佑贵
褚遂良,字登善,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显庆三年(658)卒于贬所。其祖先世代居住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自十二世祖晋安东将军扬州都督褚砦随晋元帝渡江,此后迁居丹阳(今安徽当涂县),其余移居杭州钱塘,于是便成为东南著姓,历史上称之为杭州钱塘人。
唐代书法的发展与李唐王朝历代帝王,尤其是唐太宗的重视息息相关。唐太宗本人即为初唐名家。褚遂良为初唐大臣褚亮次子,自武德初年随父入唐之后,因其自身天资聪颖及父辈的良好社会关系,很快就融入当时名流圈,并且得其父旧友魏徵、虞世南等当朝重臣的赏识。此后,尤其在他执掌秘书省内经史子集四部经籍图书,出任弘文馆『馆主』时,经常有机会陪同弘文馆学士入内殿与唐太宗谈论经史,商略政事,切磋书艺。贞观十年(636),褚遂良从秘书郎迁起居郎,其书法艺术日臻成熟。因魏徵的美誉『甚得王逸少体』,特别是初唐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分别于贞观十二年(638)、贞观十五年(641)先后去世,褚被召令侍书。虞世南卒后,唐太宗十分伤怀,数年后仍然缅怀他,甚至经常在梦境中与他相见,切磋书艺,可见感情之深。此时的唐太宗曾一度认为虞世南去世后再无人能与其共论书法,褚遂良便一举取代虞世南而常伴唐太宗左右,谈经论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