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79495
人类是一种心理动物——大脑成就了我们,而且金钱是大脑的构想。金钱既是药品,又是工具,这和人们的共识一致。有时候,金钱似乎控制着我们——金钱凌驾于大脑之上;有时候我们又能以自己的方式使用金钱——大脑凌驾于金钱之上。金钱影响我们的心态、情感和行为,而且这三个方面以有趣而又奇特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排斥。
一本关于钱与心理博弈的反操控指南
263个心理学实验,为你揭秘金钱与人心的微妙关系,
32个理财小建议,让你掌握花钱的艺术,理智消费,幸福倍增
为什么我们认为硬币比其实际尺寸要大?
金钱是如何消除我们对死亡的恐惧的?
为什么钱花得越多,越不心疼?
为什么我们要用心理钱袋?
为什么我们喜欢赚钱,但是更害怕失去金钱?
为什么每周都买同一号码的*是错误的?
为什么高价格并不总是高品质的标志呢?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愿意多花钱?
为什么你不应该被“中间价”愚弄?
为什么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给孩子钱会有多种结果?
为什么一点小钱就可以帮助人们戒掉烟和毒品?
为什么赞扬比金钱更能激励人们(但不要做得太过了)?
为什么贫穷会使你的智商降低,在理财上做出糟糕的决定?
为什么在泰坦尼克号上有钱人会抢着坐救生船?
有许多书都在讲金融危机、讲行为经济学,告诉你应该如何管理你的钱。
《花钱的艺术》讲的却是钱对我们的改变。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债务和花钱就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且不可避免。我们不断做着花钱的美梦,我们因道德而为此困惑。
金钱就是工具,是权力。我们知道我们离不开他,因而需要更多,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对我们思想、对我们情感的影响,它歪曲了我们的认知,甚至改变了我们行为的方式。在神经学、心理学、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克劳迪娅•哈蒙德(Claudia Hammond)展现了人类和金钱的关系,深入剖析了金钱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她同时提供了使用其他具有非凡效力的工具的方式,以此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引 言 VII
第 1 章 从摇篮到坟墓 1
金钱与大脑 3
见钱眼开的孩子 8
为一把鲁特琴而存钱 11
银行、商店、强盗和牙仙 15
零花钱的作用 18
对抗死亡的药物 20
第 2 章 攥紧钱 23
口袋里的金钱 28
如何才能不仅仅让老奶奶试图明白这一点 30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货币的形式被改变? 33
现金还是刷卡 41
第 3 章 心理账户 47
一切都是相对的 49
心理钱袋 52
结账 57
第 4 章 保有 59
猴子的买卖 63
玩彩票时减少损失的最好方法 66
拥有的力量 68
第 5 章 价格公道 73
旧瓶装新酒 75
能量饮料、头疼药、自助餐 80
情感思维 82
为什么不能妥协,却经常妥协,而且毫不后悔? 84
令人痛苦的价格 88
我丈夫为何在我生日时给他自己买了一件皮夹克? 89
参照思维 91
起锚 92
控制住锚 97
关于零钱的几点建议 100
第 6 章 钱是动力吗? 107
吊在单杠上和飞奔着赶火车 109
按成果发奖励 112
献血奖励 116
金钱会使你戒除坏习惯吗? 121
戒除吸食可卡因的习惯 124
钻空子 127
第 7 章 只不过是报酬而已 131
长期以来的争议 133
赞扬的作用 136
争议 139
钱多压力大 144
挤出效应 150
第 8 章 给银行高管的贴士 155
为什么高薪会有坏作用? 157
小心“不良奖金怪圈”159
第 9 章 钱,钱,钱 167
守财奴与挥金如土的人 171
中彩票 178
一个关于幸福的悖论 183
物质主义的好与坏 186
第 10 章 思维贫乏 191
轻视穷人 193
对金钱的担忧会使你的智力下降 200
发薪日贷款及隧道视野 202
脑力贫困陷阱 206
贫穷与大脑 208
第 11 章 钱之恶 211
自私自利还是自给自足? 213
财富和孩子优先(或者说为什么在泰坦尼克号上财富可以救你)217
来自荷兰的忠告 220
独裁者和最后通牒 222
坐飞机头等舱 224
嫉妒之火——有时好,有时坏 226
不要再撒那些可悲的小谎了 230
为筹善款而说谎 233
赌博 236
第 12 章 钱之善 245
看我,多么慷慨 249
被玷污的利他主义 252
怎样才能使纳税愉悦一些 255
让我们大度一些吧——有时候富人很慷慨 257
特别的利他主义 259
吸引人们捐款 262
第 13 章 未雨绸缪 269
抛弃替代品的观念 275
节约时间 276
想要多存钱吗?讲德语,或者在洛杉矶开一个账户 280
抵制海妖塞壬的召唤 283
蚊帐和人字拖 286
第 14 章 花钱的乐趣 291
理智消费 295
忽略代价! 299
节俭的喜悦——为什么适度购物是一件好事? 300
附 录 理财诀窍 303
致 谢 309
引 言
1994 年 8 月 23 日晚上,在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岛朱拉小岛上
的一个废弃的小谷仓里,有一堆火在燃烧。如果此时你进入谷仓, 可能以为有人在烧报纸。一大捆带有印刷图案的纸张在燃烧,伴随 着滚滚烟尘,不断有纸片腾起飞入空中。
仔细观察,你可能发现这些纸张燃烧的方式有些奇怪,要好一 会儿才能燃着,而且燃烧得很慢。最终你意识到这些纸张的密度比 报纸的密度大,版面也比报纸小得多。这时,腾空飞起来的纸片可
能会映入你的眼帘:咦,那上面印的不是带冠冕的女王吗?我的天 哪!那难道是一堆 50 英镑的钞票在燃烧吗?!
是的,20 多年前的那个晚上,你看到的正是 100 万英镑被烧毁
的过程。那是由面额 50 英镑的纸币组成的 100 万英镑。仅仅一个
多小时(准确地说,是 67 分钟)100 万英镑就全部烧光了。一个多
小时,可以成就每个彩民梦想的东西就都烧完了。
火边的两个人是 KLF 乐队的成员吉 米•考 蒂(Jimmy
Canty) 和比 尔•德 拉门德(Biu Drumond)。他 们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凭借《合理与古老》(Justified and Ancient)、《永远三点钟》(3 a.m.
Eternal)等歌曲赚足了钱。后来因为厌倦了音乐,他们转向了艺术 创作。对他们来说,烧 100 万英镑是一种观念艺术。他们起初想将
一捆捆的钱钉到木柜上,制作一个雕塑。但是,由于他们所作所为 太过触犯禁忌,没有一个艺术馆愿意展出这样的雕塑。因此,他们 又有了新的想法:直接烧钱。
烧钱的整个过程都录了像,你在 YouTube 视频网站上就能看 到。正如人们所料,KLF 乐队的这两位成员身着黑衣,把钱一张一 张抽出来随手丢在大火里,就好像将面包投给鸭子一样。吉米把每 张钞票揉搓一下扔到火里,比尔却像掷飞盘一样,把钱掷到火里,
起初他们烧得很慢,一些钱从火中飞出来,他们捡起来再扔到火 里。过了一会儿,“K 基金会”(他们当时就这么称呼自己)意识到
以目前的速度,这钱得烧好几个小时,于是他们加快了速度:一捆 一捆地往火里扔钱。
尽管有录像为证,但还是有人怀疑这只是在作秀。真的会有人烧 这么多钱吗?为了打消人们的怀疑,“K 基金会”将燃烧后的灰烬送
到实验室进行了检验。检验证明那些灰烬是大量真钞燃烧后的产物。 这项“表演”影响可想而知,但此举招致的敌意远远超出了他 们的预期。人们仇视他们,质问他们既然不想要这些钱,为什么不捐出去呢?人们骂他们自私、愚蠢。
看了几分钟烧钱录像之后,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吉米•考蒂和比尔•德拉门德要这么做。就算这是一种艺术创作,但这究竟意味着 什么呢?令人惊讶的是,在多年来对他们所进行的多次采访中(你在YouTube 中可以看到),这两个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结结巴巴、语 无伦次、前后矛盾,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
在正式的访谈记录中,吉米•考蒂承认他们这样做可能毫无意 义,这究竟算不算艺术创作还有很大的争议。“你可能会进入这样 一个仍旧昏暗的未知领域,一片漆黑。”你听到他在竭力应付,想
要给出一个解释,但最后陷入绝望之中。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比尔•德拉门德说:“我们本来少烧点钱也 行(采访时他和考蒂中间有 6 个孩子),”他又补充说道,“但是我
们想多烧点。”后来,问他将钱扔到火上有什么感觉,他说他感到 麻木,唯一坚持下去的方式就是机械地去做而不去想。“如果你想 着那是一张张 50 英镑的钞票或者一捆捆钱……”他的声音渐渐弱 不可闻,好像想到钱令他自己都无法忍受。
然而比尔•德拉门德认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损毁任何东西。“唯一 损毁的东西不过是一堆纸张而已。既不是面包,也不是苹果。”正 是这看起来无可辩驳的言论,真正揭示出这件事情的本质,而且揭
示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因考蒂和德拉门德的行为而感到愤怒、难过。 的确并没有面包和苹果被烧毁,但是有东西被烧毁了——获得面包 和苹果的机会。也就是说,本来可以购买面包和苹果的 100 万英镑 没有了,购买可以令人果腹的食物的机会没有了。
同时被毁掉的还有种植果树,收获果实的希望,还有建面包房 烤面包的希望,还有雇人实现这一切的希望,这些本来可以在若干 年后带来数百万英镑的产出。
而且,还不止以上两项。每一个看完烧钱录像的人都会想他能
用那笔钱干什么:买一所房子,买一辆新车,还清欠债,开创新的 事业,帮助亲朋好友,进行一次环球旅行,帮助穷困国家成百上千 的孩子,或是资助拯救雨林的项目……
如果考蒂和德拉门德烧毁的是价值 100 万英镑的东西,情况就 完全不同了。在那种情况下,烧毁的只是特定的物品——画作、游
艇、珍贵的珠宝,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 100 万英镑实现的愿望。 如果他们以类似某些疯狂的摇滚歌星的方式烧毁钞票——放火
烧掉一家旅馆或是炸毁一家旅馆,人们无疑也不会如此愤怒。如果 他们只是把钱存入银行收取高额利息,再或者投放到股市中(也可 能炒股赔了),没有人会在意。如果他们把这笔钱捐出去,肯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所以,问题不在于这两个人原来拥有 100 万英镑,后来没有了, 而是这么一大笔钱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这些钱所蕴含的全部希望都
失去了。对他们,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据此来看,金钱对 大脑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力。我们只是投入了一些印制钞票的纸张 和铸币的金属,并在上面印上了图像,它们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但
是承载着我们获取众多珍爱之物的希望。而且这希望,以及我们对 这一希望的信念会让我们获得无数的珍爱之物。如果世界上有魔法 的话,那么金钱肯定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抽象虚拟的事物是大脑的
产物,帮助我们创造需要和想要之物。
正是金钱这一特性使得考蒂和德拉门德的行为显得如此出格, 如此触犯禁忌。毁坏金钱,不仅挑战现代人类社会的基础,而且几乎是对全人类利益的侵犯。
从深层含义来讲,人类是一种心理动物——大脑成就了我们, 金钱作为大脑的构想之物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意识之中,于是我们依 赖金钱获取大多数生活必需品。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轻视金钱。如果我们能够并且真正 进入根本不需要金钱的社会(不管是真的存在,还是虚构的),就 能真正摆脱金 钱。让我们来看一看赫尔
曼•梅尔维 尔(Herman Melviue)于 1846 年出版的《泰比》(Typee)一书,谁不愿意生活 在这样的人间天堂?
在那里没有那成千上万的烦恼的根源,即文明人创造出 来破坏自身幸福的巧夺天工的东西;没有抵押品赎回权被取消 的事情;没有拒付通知书;没有可付的账单;没有赌债;没有
不可理喻千方百计要人付钱的裁缝和鞋匠;没有形形色色的讨 债鬼;没有侵犯人权的律师,故意挑拨是非,在客户中引起争 执,然后坐收渔翁之利;没有一直占着空余的卧室不走的穷亲
戚,致使餐桌上自由活动的空间减少;没有贫穷的寡妇和因救 济院冷漠的态度而挨饿的孩子们;没有乞丐;没有人因欠债而 入狱;没有骄傲冷酷的富豪——一言以蔽之,没有金钱!
在《泰比》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梅尔维尔弃船后登上了南太平 洋上的一个岛屿,尽管岛屿极富魅力,但他一直渴望逃离小岛,回 到文明社会,回到他熟悉的社会——这意味着回到金钱社会。
对我们来说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设想自己来自像《泰比》里描述的那样没有金钱的伊甸园,渴望返回或是重新开创这样一个伊甸园[我的老朋友迪伦•埃文思(Dylan Evans)就想这么做。最近 他在苏格兰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社区内各项事务还未完全筹 备好],这样做显然是走错了方向,因为社会的弊端并非由金钱本
身造成,而是由我们使用金钱的方式造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 用金钱做好事而非坏事呢?
此书之所以叫《花钱的艺术》,看似是在玩文字游戏,但远远 不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往往沦为金钱的奴隶,我们任由金钱掌控思 维,有时会适得其反,甚至带来毁灭性的结果。为了防止不好的事情
发生,让金钱帮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开创良好的社会(金钱能够 做到),我们需要对金钱和人们的关系有个透彻的了解。目前市面上 有许多谈论如何对待金钱或是赚钱的书籍,此书不属此列,但也非谈
论金钱的坏处、消费主义或是资本主义的书。金钱无疑会带来问题, 但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障。我并不是说金钱必定会玷污我们,因为 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在这本书中我会解密金钱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自然,不同的学科看待金钱的视角截然不同。政治经济学家 卡尔•博兰尼(Karl Polanyi)认为,从广义上讲,金钱属于语义系 统,类似于语言和度量衡;从狭义上讲,是用来“支付、度量、储
蓄和交换”的物品。弗洛伊德视金钱为粪土,他说孩子们最初喜欢 玩废弃的东西,然后才开始玩泥巴,玩石头,最后玩钱。我不能肯 定这种看法对我们的影响是否深远。19 世纪的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 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认为金钱是自我延伸的一部分。他说: “自我是真正的自己(他只指男人),自我也可以指你的一切,包括你的身体、精神、衣服、房屋、妻子、孩子、祖先、朋友、土地、马匹、游艇和银行账户。”
从心理角度出发,金钱概念的核心特征,在我看来是信任。历
史学家尤瓦尔•诺亚•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认为金钱是有史 以来设计的最普遍、最有效的互信体系。要想安定繁荣,我们需要
相互合作。如果是熟人,合作就很容易,但是与陌生人合作,需要 量化信任和相互信任的方法。金钱恰恰能做到这一点,无疑已经开始 使用金钱的社会,不会再回到原来不使用金钱的状况。但是这本书与
金钱史无关,它主要谈论金钱对我们的影响,谈论金钱是如何改变我 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谈论缺钱时,金钱何以强化对我们的控制。 我们不停地推测:高额奖金会鼓励总经理更加努力地工作;金
钱可以用来激励我们的孩子去做作业;面对几桩交易时,金钱使我们确切地知道如何选择最大利益。 但是正如我在本书中所讲的,有证据表明我们并不总是对的。
让我们去会会那些认为金钱可以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的人,赌输 400 多万英镑的人,以及印度马德拉斯邦那些看到足以改变人生的现金
完全惊呆了的人。
一旦你读完了这本书,我相信你会发现,除了烧毁 100 万英镑 的钞票和逃到自己的“泰比乐园”中,对待金钱我们还有别的应对
之策。你能够掌控金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