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2607丛书名: 设计产业蓝皮书
前 言【路甬祥】
Ⅰ 总报告
1 中国设计产业发展形势与预测【王洪亮】
一 设计实践
二 设计理论发展水平
三 设计教育009
Ⅱ 综合篇
2 国际设计产业发展趋势及启示【王 忠 陈冬亮】
3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形势与政策【朱 焘】
4 中国红星设计指数(北京)编制方法研究
【奚大龙 刘 涛 崔正华 黄秋翔 戴俊骋】
5 北京市设计产业统计分类研究【张勇顺】
6 文化创意众筹金融的兴起与前景【魏鹏举】
Ⅲ 地区篇
7 北京设计产业发展形势与创新战略【梁昊光 曹 岗 兰 晓】
8 上海设计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展望【邹其昌 周 琦】
9 深圳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罗 冰 景俊美】
10 广州设计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和新举措【陈 静 肖怀宇】
11 杭州设计产业面临挑战及发展战略【瞿孝志】
12 珠三角大型品牌制造企业设计竞争力研究【童慧明】
Ⅳ 行业篇
13 广告设计行业发展形势及其特征【钱 磊】
14 服装设计行业发展困境和展望【罗 冰 何腾飞】
15 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张军英 冯晓硕 唐 科】
16 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张宜春】
17 互联网时代动漫设计行业发展趋势【邓丽丽】
18 集成电路设计业政策环境分析【李艺铭】
19 商业地产设计规律探析【刘 鹏 尹文超】
20 展示设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殷正声 周 敏】
21 3D打印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李向前 李 飞】
22 可穿戴设备发展历程及前景【曹 媛 何人可】
23 规划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朱光辉 于春普】
24 平面设计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石晨旭 祝 帅】
Ⅴ 热点篇
25 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左 倩 高 源】
26 2014“感知中国”设计北京展【谢 迪】
27 中国设计红星奖【陈冬亮 谢 迪】
28 北京国际设计周【孙 群 曾 辉】
29 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黄果甜】
30 广州国际设计周【薛晓诺】
31 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活动周【乔 丹】
Abstract
Contents
路甬祥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设计始于石器时代,设计促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也经历了数千年农耕文明和250余年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化。18世纪中叶,蒸汽机、火车、轮船和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汽车、飞机、核电站等机电设计创造,引发支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工业设计倡导技艺结合,功能、美学、经济相协调,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20世纪中叶以来,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等发明和设计,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机械电子一体化的后工业时代。进入21世纪,人类步入知识网络时代,全球宽带、云计算、大数据,为设计创新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网络环境和前所未有的知识信息资源。全球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持续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发展理念进化等,推动设计制造向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制造与服务转型。设计将更依靠人的创意创造,依靠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知识信息大数据;设计制造的全过程,不仅处于物理环境中,还同时处于全球信息网络环境中;将从工业时代注重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效益,拓展为注重包括制造过程、营销服务、使用运行到遗骸处理和再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协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将转向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式、更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制造服务;宽带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3D+X打印、信息开放获取、智能交通物流等,为设计创造了全新的自由开放、公平竞争、全球合作环境;设计将重新与制造融合,成为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全球协同、共创分享的网络设计制造和营销服务。制造者、分销商、运行服务商、用户乃至第三方“创客”皆可共同参与设计创新。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是人人可以公平自由参与、共创分享的创意创造。
知识网络时代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转化储存,将转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可再生循环、可持续利用。人们将致力于设计创造绿色材料,超常结构功能材料,可再生循环材料,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补偿、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材料等,将设计创造多样的增材与减材绿色低碳工艺与智能装备;空天海洋、深部地球、运载物流、化工核能、生物医学、微纳系统等超常环境、超常功能、超常尺度成为设计的新领域和新目标;增材与减材精确成形与处理等技术创新,将使设计更加自由,任何奇思妙想的设计都能被制造出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将进化为基于全球网络、大数据和超级计算的数字虚拟现实,多元优化,设计分析、控制管理等工具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创新成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新要素;设计研发将融合物理、化学、生物与仿生等多样科技创新,将融合理论、实验、虚拟现实和大数据等科学方法;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将具有绿色低碳、网络智能、超常融合、多元优化、共创分享等特征。如果将农耕时代的传统设计表征为“设计1.0”,工业时代的近现代设计表征为“设计2.0”,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便可以表征为“设计3.0”。
近十年来,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美国提出振兴高端制造战略,德国推进工业4.0,日本致力发展无人工厂和协同机器人,英国着力发展生物、纳米、数字和高附加值制造技术,法国推出《新工业法国》战略……这些工业发达国家,都将高端制造视为重振实体经济的基础与核心,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石,都将创意、创造和设计创新能力视为引领实现国家制造与服务创新的关键环节,国家和企业提升竞争力、创造价值与品牌的核心要素,努力通过促进信息知识资源共享,加大投入,培育人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设计文化和创新创业环境,抢占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并取得了各自的进展和经验。
今天,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举世公认的制造大国。近年来,我国科技论文、发明专利数量快速增长,获国际工业设计奖项的数量也快速上升;尤其是航天、高铁、航母、超算等成就标志着我国重大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华为、联想、阿里巴巴等成为信息网络时代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全球经营和电商模式创新设计和成功实施的范例。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多数企业仍以跟踪模仿为主,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利润率低,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中端;尤其缺少自主设计创造引领世界的高端产品、先进工艺、关键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创新、著名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和创造大国。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出了中国制造发展转型升级的新目标。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加强相关基础前沿研究;必须加强基础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继续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和自主集成创新,促进转移转化;必须继续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与工程引领示范。还必须充分认知创新设计在制造业和工程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价值及在知识网络时代的新特征,鼓励和支持设计创新,提升创新设计的自信和能力,建设创新设计文化,培育创新设计人才和团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媒用金统力协同、开放合作的创新设计体系,发展创新设计产业,全面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和水平。
设计是依靠人的创意创造、有目标的系统集成创新。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更是以知识信息大数据为基础,依托先进理念、科技、艺术、经营服务的创新的支撑,创造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赢得市场、引领未来。设计是创意创造与创新驱动的高端服务业,更是提升制造业、服务业、交通物流、能源环保、健康医药、文化创意等产业竞争力、附加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的美学设计和创造,更是对产品性能、工艺技术、营销模式与服务品质、用户体验、安全、健康和环保等社会公共需求的集成创新和系统优化。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更具有绿色智能、融合共创、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设计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理念和创新方式将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发挥其催化引领功效,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增值、转型,支持引领制造、营销、服务方式创新,引领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创造更美好生活。
设计创新不仅由市场需求推动,更是由技术创新、创意创造的推动。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引导,更需要企业发挥设计创新的主体作用,需要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作用,还需要发挥媒用金的参与协同,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需要设计人才和团队的培育优化,需要创新设计的区域集聚、培育创新设计之都。深圳、上海和北京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设计产业政策扶植力度。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积极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设计作为创新发展转型的重要环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越来越多的省市将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设计之都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国际设计周、国际创意产业周、国际工业设计活动周,设计红星奖、龙腾奖、“中国好设计”和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工业设计中心、创新设计研究院等培育激励设计创新的专项活动和专业组织不断涌现,中国设计与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中国设计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整体而言,中国设计还处于分散自发状态,尚未制订国家创新设计整体规划,缺乏支持鼓励设计创新的政策和行业管理规范和机制的顶层设计;设计市场的发育也还处于初级阶段,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力不强,产品设计模仿多、原创少,尤其是第三方设计企业或利益权人多为小微企业或个人,维权难、融资难;设计人才和团队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也不适应“设计3.0”发展的需要;对于设计文化的理解还大多停留在美学和文化符号层面,需要深化对自主原创、功能效率、绿色环保、智慧诚信、人文艺术、品质品牌等代表中国品格并具时代特征的先进设计创造文化内涵的凝练升华和不懈追求。要注重研究德国设计制造形成的严谨可靠、日本设计制造的精致实用、法国设计制造的优雅华丽、美国设计制造追求的创造引领等各具特点的设计制造文化特征。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更加需要创新设计的支撑与引领。创新设计也将为中国经济与产业注入新内涵、提供新动力、提升新形象、创造新价值。中国设计必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设计发展道路。《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报告》旨在展示设计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规律,提炼设计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展望设计业创新发展的趋势,关注设计业创新发展的热点,促进推动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跨越,努力打造成为中国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报告,很有意义。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我国设计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正能量,并为广大读者了解设计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也希望我的前言能引发设计界同人们的新思考。
祝中国设计的明天更美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