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25942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空间结构研究回顾
1.5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回顾
参考文献
第2章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2 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起支撑作用的理论
2.3 旅游空间结构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系统篇
第3章 江西旅游资源与交通空间结构分析
3.1 旅游资源总体分布情况
3.2 江西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3.3 各设区市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3.4 江西与中部及周边省份资源比较
3.5 旅游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江西旅游流空间结构分析
4.1 旅游流相关概念阐述
4.2 江西旅游流向空间结构分析
4.3 江西旅游流源空间结构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江西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2 江西入境旅游市场总体演变特征
5.3 江西外国客源市场亲景度分析
5.4 江西外国客源市场竞争态分析
5.5 亲景度和竞争态的相关性分析
5.6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6章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化及动力机制研究——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
6.1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回顾
6.2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相关概念解析
6.3 区域旅游发展生命周期模型构建
6.4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建立
6.5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演化的动力机制
6.6 结论与探讨
参考文献
第7章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与优化——以江西为例
7.1 江西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演化历程
7.2 江西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优化
7.3 江西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7.4 结论与探讨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政府主导战略的江西红色旅游总体布局研究
8.1 政府主导下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8.2 基于政府主导战略的红色旅游总体布局原则
8.3 江西红色旅游开发总体布局
参考文献
第9章 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战略与举措
9.1 空间战略思路
9.2 空间战略举措
第三篇 区域篇
第10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
10.1 自然地理与区划
10.2 生态旅游资源构成及分布
10.3 生态旅游资源组合与配置
10.4 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评价
第11章 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布局与多维分区开发模式
11.1 基础条件分析
11.2 生态旅游空间布局
11.3 多维分区开发模式
11.4 鄱阳湖生态旅游区旅游合作与协调机制
11.5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第12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12.1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12.2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12.3 生态旅游线路组织设计
第四篇 合作篇
第13章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分析
13.1 旅游空间作用竞合模式
13.2 实施竞合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14章 湘赣两省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研究
14.1 湘赣两省红色旅游发展概况
14.2 湘赣两省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条件分析
14.3 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的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第15章 浙赣皖省际边界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
15.1 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分析
15.2 浙赣皖省际边界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分析
15.3 浙赣皖省际边界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构建
15.4 构建“浙赣皖旅游金三角”的对策建议
15.5 本章结语
参考文献
第16章 创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联动发展模式——关于武汉、长沙、南昌三地联动发展打造“华中旅游极”的思考
16.1 武汉、长沙、南昌旅游联动发展的条件分析
16.2 武汉、长沙、南昌旅游联动发展的多模式构建分析
16.3 武汉、长沙、南昌旅游联动发展的保障机制
16.4 本章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篇】理论篇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旅游产业发展背景
1.世界旅游业发展概况
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力度。尤其在当下,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日益加深,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不被看好,人们不断探索新的产业道路,以期为资源衰退或枯竭型经济提供后续发展的动力。以旅游、教育、社会保障等行业为代表的服务业越来越受青睐。
据表1.1显示,全球国际旅游人数2010年、2011年增长率分别为6.5%和4.4%,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从世界各大区域看,各区域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分布极不平衡,欧洲地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占50%以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简称亚太地区)占20%以上,美洲地区占15%以上,非洲和中东地区各占5%以上;从所占份额看,欧洲、亚太和美洲三大区域是全球国际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从增长率和发展前景看,亚太地区的国际旅游发展增速较快,增幅比较大,2010年和2011年增速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是未来全球国际旅游发展新的热点区域,也是促进全球国际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表1.1世界各大区域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
资料来源:罗明义,罗冬辉.世界旅游发展:2011年回顾与2012年展望[J]. 旅游论坛,2012,5(2):94-99
2.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进入21世纪后,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表1.2)。入境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保持同步快速增长态势;旅行社等中介机构发展迅猛,接待设施逐渐完善,星级饭店呈现健康发展态势。据统计,2012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32亿人次,稳居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国的地位。世界旅游组织针对2012年国际旅游市场发表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境外旅游消费额达到1020亿美元,占国际市场9.5%的市场份额,创下历史纪录,同比2011年730亿美元的境外旅游消费额增长了40%。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总而言之,各种迹象均表明,中国的旅游业潜力巨大,面临很多发展契机,在世界旅游中的地位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提升。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
表1.2 2007~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3年)
随着旅游业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旅游热”现象日益引人瞩目,同时一系列问题如创汇率低,管理体制不顺,景区盲目开发、粗制滥造,地区间或地区内恶性竞争,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自然环境污染,文化生态破坏等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引起了各界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重视。有学者认为,旅游发展中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病根之一是旅游地的空间发展无序及空间规划布局不合理。由此可见,保护旅游业所依赖的旅游环境,减缓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使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负面效应最小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合理组织和优化旅游地自身空间结构(朱青晓,2007)。 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努力地寻求区域合作,通过整合区域间和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开发、包装、宣传和促销,降低内耗,提高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江西省地形多样,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活动特色显著,尤其是近代革命的开展,赋予江西省独特的红色文化。在其下属的11个设区市中,就有南昌、景德镇、赣州3座历史文化名城,上饶、井冈山、九江、鹰潭、南昌、景德镇、赣州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另外还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等6个国家5A级景区,滕王阁、仙女湖等54个国家4A级景区。旅游资源整体上具有一定优势。
江西省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于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逐步实现江西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2013年,江西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为2484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为1863.6亿元,增长35.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为163.6万人次,增长4.8%;旅游外汇收入为5.25亿美元,增长8.3%;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896亿元,约相当于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3.22%,旅游业已成为江西省的一项支柱产业(产值超过8%的产业即为支柱产业)。在旅游总产值飞速提高的同时,相关产业的配套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江西省旅游区(tourism districts)范围也得到空前的扩展,已经由原来的“一轴带两环”模式发展到目前的“凝聚状”模式,即产生了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目的地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江西省内的各个区域,和邻省的融合度也逐渐加深。但是,随着江西省旅游业在空间上的不断扩大,旅游空间结构已呈现出如产品类型单一、线路设计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竞争过度和客源市场过于集中等问题。因此,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为了充分利用江西省的旅游资源、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及优化组合,使各地区能够合理定位、通力合作,促进各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2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
西方地理学家受区位论的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游憩活动与地理空间的结构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规划理论和实践中更加关注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各种规划形式开始合并为一个整合的、协调的、战略性的公共管理体系,首先欧洲大陆国家把这种具有整合和协调空间发展功能的规划体系称为空间规划,后来成为欧洲国家乃至其他很多发达国家对不同地域层次规划体系的统称(张伟等,2005)。作为空间规划的一个分支,旅游空间规划在部分发达国家逐渐受到重视,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得到实施。
然而在中国,旅游空间规划这一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涉及,首先是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专家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的空间结构理论,将其应用到中国的宏观经济布局、微观企业组织等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旅游学者也逐步将研究视角转向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旅游学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发展,慢慢构建了自己的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主要是从旅游空间要素的识别和分析着手,包括吸引物、交通、住宿、支持设施和基础设施区域旅游供给的五大空间影响因素,并从旅游规划、基本距离、旅游地区位等角度阐释了旅游空间结构原理的研究发展。尽管一些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在旅游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如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空间一体化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梯度理论等,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在部分区域也得到成功实施,但这些只是空间结构的某些方面,学界业界缺少对某个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中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旅游空间结构主要体现在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及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等方面。它们看似纷繁复杂,而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优化组合的空间和余地。江西省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旅游业的波动性较强,整体产业规划做起来相对较难,而且旅游业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结构调整中的冗余,因此更需要应用空间结构的理论结合发展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寻求优化的措施,而目前针对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深入研究不多。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