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2674
★朱利安是法国哲学界独一无二的人物,本书更是他的总结之作。在新全球化时代,开启文明碰撞的新视角!
1975年,中国还处在动荡时期。此时,朱利安从师范大学毕业,并通过会考取得高中教职,在法国,这是很了不起的职业起步。然而,他却决定远赴中国。吸引他去那儿的不是革命思想(这是当时的风尚),而是传统中国思想。
以其惊人的博学,并逐渐掌握传统中国的伟大作品之后,朱利安本可以满足于做两种文明之间的中介人。但他却更进了一步:他持之以恒地将对中国的认知转向欧洲,并以此向西方思想中那些根基性的预设提出了质疑。在朱利安的书中,我们很难找到什么异国情调或是东方主义,中欧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对话完全是平等的。不必迷信自身,但也不要贬低自身;不应排拒其他传统,但也不必仰望太甚。
此后,他著作等身,影响巨大,成为世界知名的杰出汉学家。而这本书,就是他四十余年研究的总结之作。
★精选20组关键词,讲述那些挑战欧洲思想的中国观念!
这本书像一部词典,精选出20组中国思想和欧洲思想中的关键词:左边是中国思想中的伟大概念,右边是它们在欧洲思想中的对应词。
作者认为,对于欧洲思想中那些不假思索的前提和预设,中国思想中的关键词发起了基础性的反驳。经由
“旁敲侧击”,这20组关键词让人在整体上看到一条可开采的裂缝,为双方找回张力,开辟新路。
两种世界观之间的巨大距离,以及促使双方“相遇”,为双方找回张力的敏锐探索,都在本书中得到了格外重要的、弥足珍贵的呈现。
★进入他方,并非否定自身传统,而是让古老文明“向另一种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开放”!
诚如朱利安所言,他“珍视欧洲启蒙运动的那些价值”,而中国传统思想同样有其伟大之处。因此,重要的不是转向另一种文化,或是寻求某种折衷。在与“他方”面对面的时候,不必也不应抛弃或贬低自身所具的、可作为另一种选项的贯通道理。
应做的是,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性,“使自己向着另一种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开放”,由此从外部去重新发现自身的发明力、独特性及自身资源当中的贯通道理。
因此,进入他方,不仅是为“他”,或许更是为“我”。
本书是法国著名汉学家朱利安四十余年研究的总结之作,它像一部词典,精选出20组中国思想和欧洲思想中的关键词:左边是中国思想中的伟大概念,右边是它们在欧洲思想中的对应词。
朱利安堪称法国哲学界独一无二的人物。在本书中,他以这20组关键词作为思考工具,不仅要阐释两种伟大传统的“间距”,更旨在促使双方“相遇”。乍一看,两边概念的差别似乎微不足道,实则非常深刻,可以说基于两种世界观之间的距离。作者认为,对于欧洲思想中那些不假思索的前提和预设,中国思想中的关键词发起了基础性的反驳。经由
“旁敲侧击”,这20组关键词让人在整体上看到一条可开采的裂缝,为双方找回张力,开辟新路。
朱利安认为,重要的不是转向另一种文化或是寻求某种折衷,而是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性,“使自己向着另一种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开放”。对于任何一种伟大传统来说,只有进入他方,才能“走出去”。
& 简明目录
译者前言
致读者
章 势 (与因果性)
第二章 势 (与主体的主动性)
第三章 虚位以待 (与自由)
第四章 信 (与诚)
第五章 坚持 (与意志)
第六章 奇 (与正)
第七章 旁敲侧击 (与方法)
第八章 影响 (与说服)
第九章 贯通道理 (与意义)
第十章 默契 (与知识)
第十一章 成熟 (与制模)
第十二章 调节 (与启示)
第十三章 默化 (与突发事件)
第十四章 恍惚 (与可指定的)
第十五章 暗示 (与寓意)
第十六章 暧昧 (与多义性)
第十七章 之间 (与之外)
第十八章 兴发 (与平板)
第十九章 不推延 (与懂得稍后再做)
第二十章 资源 (与真理)
主体与情况:论思想里的一个分岔
跋:从间距到共通
附录
术语/特殊用语对照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