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51334
编辑推荐
侯士庭与魏乐德、傅士德、毕德生并称为当代北美基督教界*重要的灵修神学作家。《心灵渴望》立基于基督教灵修神学传统,不但博引群书,而且俯拾生活小事,处处显示作者就人生很多重要问题的深刻思考。本书读起来趣味横生,引人深思。凡追求深入了解基督教灵修神学或心灵哲学的读者,必能从中获益良多。作为本书的译者和受益者,我愿向大家热忱推荐。
内容简介
人心的渴望决定了人经验的范围、见解的深度、判断的标准,以及选择价值观的责任。渴望对于人生的影响极大,扭曲的渴望会使人陷入绝望、耽于感官。本书辨析了什么是扭曲的渴望,帮助我们认识到,偶像崇拜、成瘾、除了这本《心灵的渴望》,我们出版社还出版了侯士庭的《幸福真谛》《师徒之道》《转化生命的友谊》《美好品格的塑造》。
目 录
序言
部 捕风捉影
第1章 我们存在的奥秘
第2章 我心渴想上帝
第3章 谁是瘾君子
第4章 对爱的究问
第5章 现代欲望病
第6章 绝望:渴望之心的命运
第二部 破解魔咒
第7章 耶稣基督:心灵的复活
第8章 被更新的渴望
第9章 心灵的旷野之旅
第10章 爱的花园
第11章 基督徒是朝圣者
第12章 上帝的儿女:为今日而设的象征
注释
部 捕风捉影
第1章 我们存在的奥秘
第2章 我心渴想上帝
第3章 谁是瘾君子
第4章 对爱的究问
第5章 现代欲望病
第6章 绝望:渴望之心的命运
第二部 破解魔咒
第7章 耶稣基督:心灵的复活
第8章 被更新的渴望
第9章 心灵的旷野之旅
第10章 爱的花园
第11章 基督徒是朝圣者
第12章 上帝的儿女:为今日而设的象征
注释
前 言
人们曾说,人活着与其说是靠建功立业,莫如说是靠心有所求。人建立的功业不能长存,但内心渴望永恒之事。可悲的是,为了生计之故,绝大部分人不得不汲汲于营生,因而不能对心灵渴求之事有所思考。西方物质上的奢华以及社会风气的娇纵似乎是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然而,当今之西方的确已经有人在驻足思考了,许多人开始质疑我们是否做出了正确选择。突然间,许多人开始对“灵性,,萌生兴趣;他们希望经历到某些真实的事物,而并非仅仅是谈论“真实性”而已。再者,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变化发生得比以往更快,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为长远的观点。我们行动得愈发迅捷,也就愈发需要行在正确的道路上。心灵的渴望是人类生命的悸动。我们所追求的事物决定了我们人生阅历的广度,洞见的深度,我们借以判断事物的标准,还有我们借以选择自己价值观的责任。我们的心灵是否渴求那些超越于物质之上的事物,就是那些超越的事物,这一点事关重大。在苏联,二十世纪九
在线试读
作为真正自我的心灵
我们不但把自己保护起来,免得去面对太多现实,而且会建议别人也不要太多暴露自己的心灵。我在牛津大学求学时,曾与一位俄罗斯男士住在一起,他总是追问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人们听到这件事后,常会说:“噢,如果你受得了他的刨根问底的话,那你的心一定很愚钝。”意思是说,我不要暴露太多东西。
我们常会说出这类话:“但是,我们无意告诉他(或她)这类事。”换句话说,这里谈到的除了人的灵魂以外,还有人的心灵(heart)。与灵魂一样,心灵同样也被用来表达我们人格的核心内容。但是,心灵胜于灵魂之处,是心灵常会用来表达人真正的自我,即人的爱与情感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诚实对待自身的亲密关系和各种渴求。直觉推理来自人的心灵,正如帕斯卡尔的名言所表达的:“人的心灵有理性无法认识的理由。”换言之,除了逻辑和理性推演之外,我们还须考虑到直觉的“第六感官”。帕斯卡尔曾抨击自己同时代的笛卡尔冷冰冰的逻辑,斥之为仅适合于“几何人”,因为灵性实在无法用数学原则来描述。正如我们今天或许会说,它完全是“头脑中的知识”,而没有丝毫心灵的经历。
纵观整个哲学史,人类以心灵为核心的情感领域,已经或多或少不被信任了。这种不平衡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认为人的心智比心灵更重要。从此以后,我们就倾向于将情感看成一种“污秽”或“混乱”的东西,不应受到那些有理智者的严肃对待。正是这种将情感与思想分割开来的做法,削弱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人心灵的重视。因为将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用一种整全的生活方式统一起来,使我们能作为一个整全的人来思想、渴求并感受事物的,乃是人的心灵。假若没有这种统一性,我们就会试图去寻求没有情感的知识,或强调没有经过反思的情感。这两种态度带给人的都是对现实的误解。正如本书要表明的那样,我们的情感需要由思想来补充。无情感的理性主义和未经反思的感伤主义都是对真理的扭曲。
在我整个生涯中,这种观点一直是我个人切身体会到的。我将自己的全部工作生涯都花在了倾听其他人上面。初,我作为一名教师,置身于世俗教育领域中有二十三年之久;随后,作为一名教师兼辅导员(counsefor),投身神学领域也有二十二年之久。倾听人们心灵中诸多的渴求,是一种比仅仅办讲座更深挚的教育形式,本书就是在我对这些心灵经历予以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透过这种经历,我日渐确信人若过于理性或过于情绪化都是在自欺。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无法在真正友谊中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或生发出一种对上帝的真正信仰。
社会期望我们成为自足自立的人,管好自己的事情,若不能出色地解决问题,就好悄无声息地把自己的难题除掉。我们处在压力之下,要确保自己有能力也有才干来供应自己的物质需要,满足我们的生活方式,以便对周围人施加影响。谈论人心灵的痛苦以及我们如何处理这些事会有失体面,更不用说谈论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绝望了。P23-25
我们不但把自己保护起来,免得去面对太多现实,而且会建议别人也不要太多暴露自己的心灵。我在牛津大学求学时,曾与一位俄罗斯男士住在一起,他总是追问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人们听到这件事后,常会说:“噢,如果你受得了他的刨根问底的话,那你的心一定很愚钝。”意思是说,我不要暴露太多东西。
我们常会说出这类话:“但是,我们无意告诉他(或她)这类事。”换句话说,这里谈到的除了人的灵魂以外,还有人的心灵(heart)。与灵魂一样,心灵同样也被用来表达我们人格的核心内容。但是,心灵胜于灵魂之处,是心灵常会用来表达人真正的自我,即人的爱与情感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诚实对待自身的亲密关系和各种渴求。直觉推理来自人的心灵,正如帕斯卡尔的名言所表达的:“人的心灵有理性无法认识的理由。”换言之,除了逻辑和理性推演之外,我们还须考虑到直觉的“第六感官”。帕斯卡尔曾抨击自己同时代的笛卡尔冷冰冰的逻辑,斥之为仅适合于“几何人”,因为灵性实在无法用数学原则来描述。正如我们今天或许会说,它完全是“头脑中的知识”,而没有丝毫心灵的经历。
纵观整个哲学史,人类以心灵为核心的情感领域,已经或多或少不被信任了。这种不平衡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认为人的心智比心灵更重要。从此以后,我们就倾向于将情感看成一种“污秽”或“混乱”的东西,不应受到那些有理智者的严肃对待。正是这种将情感与思想分割开来的做法,削弱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人心灵的重视。因为将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用一种整全的生活方式统一起来,使我们能作为一个整全的人来思想、渴求并感受事物的,乃是人的心灵。假若没有这种统一性,我们就会试图去寻求没有情感的知识,或强调没有经过反思的情感。这两种态度带给人的都是对现实的误解。正如本书要表明的那样,我们的情感需要由思想来补充。无情感的理性主义和未经反思的感伤主义都是对真理的扭曲。
在我整个生涯中,这种观点一直是我个人切身体会到的。我将自己的全部工作生涯都花在了倾听其他人上面。初,我作为一名教师,置身于世俗教育领域中有二十三年之久;随后,作为一名教师兼辅导员(counsefor),投身神学领域也有二十二年之久。倾听人们心灵中诸多的渴求,是一种比仅仅办讲座更深挚的教育形式,本书就是在我对这些心灵经历予以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透过这种经历,我日渐确信人若过于理性或过于情绪化都是在自欺。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无法在真正友谊中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或生发出一种对上帝的真正信仰。
社会期望我们成为自足自立的人,管好自己的事情,若不能出色地解决问题,就好悄无声息地把自己的难题除掉。我们处在压力之下,要确保自己有能力也有才干来供应自己的物质需要,满足我们的生活方式,以便对周围人施加影响。谈论人心灵的痛苦以及我们如何处理这些事会有失体面,更不用说谈论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绝望了。P23-2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