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89945
“太平天国宝藏”、凄婉与忧伤的歌声、美丽的南方土地与传说、乱世婚缘、复杂人性的争斗等,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从没停止……
水中浮现斜插的枪刺和头盔,引起一段故事的回忆……陈誉成(又名吴小虎、陈小虎、陈文渊)幼时随父亲生活在广西建党初的圣地梧州,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誉成毅然参加广西第一届学生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衡阳会战、桂柳会战……“红石矶”,这一段位于广西大藤峡入口处的乱石堆见证陈誉成等抗日英雄的大无畏精神。70年后,在桂花树下的村居,已是近百岁的老人突然有不速之客造访……
前言往事1
上烈火河流
第一章桂山浮梦3
第一节山谷鬼魅3
第二节恍若梦中8
第三节陈家少爷11
第四节天降横祸17
第五节大湟江口22
第六节投军黄埔29
第七节稼轩风波33
第八节钟楼炮响39
第九节仇恨火焰42
第二章热血男儿45
第一节学生军歌45
第二节喋血孤岛51
第三节漫长一天58
第四节地狱归来63
第五节热血冰海67
第六节奉命成婚71
第七节乱世长夜76
第八节上海疯女80
第九节“我要报仇”84
第十节分道扬镳88
第三章风雨欲来91
第一节世外桃源91
第二节纷争家族94
第三节誓不两立99
第四节美人如戏101
第五节戏如人生103
第六节伙夫同窗108
第七节衡阳神兵113
第八节湘江寂寥119
第九节铁蹄铮铮121
第十节烈火河流123
中中流砥柱
第一章满城弹雨127
第一节带血桂花127
第二节水井沉影131
第三节愤怒石头133
第四节蒙圩血战135
第五节死守要冲138
第六节白刃巷战139
第七节退避锋芒143
第八节神秘中队146
第九节天国神笈149
第十节狂澜欲挽154
第十一节京陵事变156
第十二节惊天刺杀159
第十三节后会有期162
第十四节王墙迷雾164
第二章苍山有义167
第一节遍地狼烟167
第二节妈拐显灵173
第三节奇袭祠堂176
第四节鹏山祭英180
第五节月色如霜183
第六节壮家力士185
第七节水火不容188
第三章谁懂吾心192
第一节同仇敌忾192
第二节众叛亲离194
第三节独闯虎穴197
第四节樱花少女200
第五节尔虞我诈203
第六节回归组织206
第七节亲痛仇快207
第八节欲明未明211
第四章雪上加霜214
第一节落入“陷阱”214
第二节互道“兄弟”216
第三节“吃人”复仇218
第四节生死脱逃220
第五节敢死兄弟221
第六节结义绿林223
第七节上级来人225
第八节兄弟保重228
第五章我主沉浮231
第一节义旗北指231
第二节艰苦卓绝232
第三节寒夜歌彻235
第四节一身虎胆239
第五节龚水来客241
第六节暗藏炸弹242
第七节机场硝烟244
第八节中流砥柱245
下浴血峡谷
第一章明暗较量249
第一节春到峡江249
第二节壮瑶一家252
第三节同生共死254
第四节真假密报256
第五节斗智斗勇258
第六节一线生机260
第二章英雄辈出262
第一节长吟悲忧262
第二节孩子无罪264
第三节闪电神枪269
第四节密林围猎273
第五节有来无回274
第六节脑袋挂刀276
第七节再无来生278
第三章严阵以待280
第一节血债血还280
第二节阿妈送子284
第三节半锅玉米287
第四节桀骜烈马289
第五节乱世彩绣291
第六节又来密报294
第七节火速联营295
第八节布下口袋297
第九节浴血前夕299
第十节万千火把302
第四章深峡曙光308
第一节江面船影308
第二节英勇截击311
第三节浴血峡谷314
第四节枪刺钢刀318
第五节焦土暮色322
第六节奔向光明324
第七节胜利之城332
第八节木棉花开336
第九节英雄大地338
后记沸点343
往 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史,是历史教科书中伟大与壮阔的一页。在这一页里,我试图讲好发生在故乡的那些故事……
红石矶,一段横亘江面的巨石。这段巨石位于广西桂平市(古称浔州府)大藤峡入口处,两岸高山险峻,乱石穿空,隘口狭窄,急流回涌,这是毛泽东主席关注过的地方。在此,明朝时,曾经爆发过持续二百七十多年的反抗暴政的壮、瑶族人民起义。日夜烈火炽烧,战火烧红了横在江面的这一段石头。在此,抗日的烽火曾经弥漫长天,共产党员领导的抗日战斗让河流映照烈火,红石矶成为英雄精神的见证;在此,解放后,人们一直梦想建成造福于民的水利工程,2014年国家重点项目大藤峡水利工程启动,让百年梦想指日可待,这坚韧不拔、血雨腥风的红石矶,见证建造这座雄峻工程的人们,是新时代里的英雄……
一只木筏,从山水相融的峡谷间漂来。长空万里,碧波荡漾,偶尔,两岸飞鸟浅翔,猿啼回环。公元1637年7月21日,明崇祯十年,从红水河方向一个仙城的地方,隐隐约约地漂来一叶孤独的云帆。船上,瘦弱却精神矍铄的男子,虽年过半百、胡须花白,但他的目光炯然,心情释然地遥望山光水色,他叫徐霞客,慕这里的一道河流,一座山,一堆石头而来……
一缕阳光,首先从层云中露出,然后,抵达一个村庄。这一天,村庄里的一间黄泥屋,房檐下的母鸡醒得最早,它领着一群孩子,慢乎乎地踱着步子。在这里,这座宁静的村庄是属于它的王国,谁也别想比它醒得早,惊扰它们的宁静。高大的榕树,清澈的露珠凝结在枝丫上。陈年的树叶边,榕树根须盘错虬结,有的地方根部发达,包裹着坚硬的岩石,如同坚实的臂膀拢护着大地。陈年树叶下,有这群由母鸡带领着的一家,自由地寻找食物。这山中的精灵,它们最早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享受最早的霞光和暖暖的天气。此时的清晨,还是村里最安静、最祥和的时候……
一首民谣,从山间蜿蜒的路传来。“流去如水,总觉一场戏/戏里美人,戏外相依/多少年,我依然记得你/鬓角如霜,眼角又皱起/啊,多少年,我依然记得你/船来帆离,你的身影凭栏独倚/此去何方,相见梦里/梦里,梦里/断桥残阳又一夕。”凄婉、忧伤的歌声,可曾记得,多少年前,这里有一匹叫做喜儿的骏马,驮着一个叫香莲的姑娘,越过山梁小溪,越过丛林村庄,与一个叫做吴小虎的年轻小伙相遇,他们相遇在烈火河流中,相遇在乱世国仇家恨中,相遇在岁月的沉浮中。而这一切,一根大藤看见,一块英雄的石头知道。那一天,日本人的铁蹄踏上这一片如诗如画的大地,烽烟烈焰,英雄壮歌,峰峦苍茫,爱恨情仇……
一根大藤,这是永远不能忘却的图腾。沿着黔水寻找,这一根大藤摇晃中,徐霞客作了这样的记录:“大藤渡峡处,南北两岸,俱有石突立江心,昔有巨藤横架江上”。这根木藤曾让当地瑶民攀附,敏捷地来往两岸。这一根大藤摇晃中,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从洪武年间开始到天启年间为止,历时二百七十余年,壮、瑶等各族人民此起彼伏,前赴后继进行抗争,这是广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壮、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起义,也是明朝中后期全国较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大藤峡,危崖奇突,奇峰耸峙,地形险要,为兵家的必争之地。1974年春,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大藤峡”三字。这一根大藤摇晃中,鸦片战争时期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这场起义涉及大半个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充分展现反帝反封建与追求平等、大同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以及追求大同幸福的美好理想,一直激励当地人民反抗暴政、追寻美好生活,追求和平环境。当日本人的刺刀伸向这根大藤的时候,大藤的反抗精神再延续,再唱响……
一块石头,这是英雄的石头。在水浪拍击的红石矶身上,我看到那赤色的纹路,我看到了它之所以称为红石矶的英雄历史。据史料记载,红石矶,原来叫做横石矶。横石矶的更名与一段悲壮的传说有关。相传,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时,朝廷几次调遣大批军队镇压,大藤峡的各主要通道被严密封锁,官兵进到峡谷,逢人便杀,逢树便砍,逢山便烧,恨不得将起义军赶尽杀绝。在各个封锁关口中,大藤峡入口处是重点布控地点,朝廷驻兵日夜把守,山头、路口、小道、岭上,巡逻的官兵密如蚁集,狂妄地声称要“让反贼插翅难飞”!横石矶,这块巨大的石头上,长期堆满柴薪,一到天黑便由官兵点火,瞬间,火光冲天,通亮如昼。带头围剿的头领下令,起义军一天不灭,横石矶的布防便一天不撤。堆积的柴薪长年燃烧,终于把横石矶烧红了,这通红如血的石体,几百年风雨江流洗礼,也未曾能改变它的色泽。红石矶,由此得名。抗日战争时期,这是英雄的石头,这是又一段激起抗争精神、展现反抗铁骨的悲沉历史。
据《桂平县志》及相关史料记载,1945年1月25日,日寇五艘大驳船由十多艘橡皮艇护送,从柳州方向经大藤峡顺流而下。中峡江、洪村、永兴等村群众千余人埋伏在红石矶截击日军,游击队员吴小虎率十多人依托红石矶掩护,浴血奋战,英勇杀敌。是役,消灭包括联队长向井立夫在内的日军一百五十多名,游击队及群众牺牲三人,此战大长了浔郁大地的抗日浩气,书写了当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史诗……
“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如今,明朝大藤峡壮、瑶民族起义消去如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金田起义逝去如水,抗日战争的烈火也逝去如水。《桂平县志》关于桂平当地抗日重大战斗的记载中,有《红石矶之战》《油麻林村之战》《东叶之战》《蒙圩之战》《蕉树之战》。战争可以远去,纪念却应该是永远的。如今,彩凤与蛟龙在这一片英雄的土地上,目睹与亲历的是改革发展的新风新貌。2014年11月15日,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控制性重大工程项目——大藤峡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我听到一个故事,有几个工人偷空歇脚。在一处叫做红石矶的地方,他们悠闲地用手机拍照、戏水。突然,有个工人大叫:“快来看,这是什么?”浅水泥沙里,日本士兵的钢盔随着水纹闪动。褪了色的盔带水中漂浮,年代腐朽的痕迹可见,半截步枪的刺刀斜露于清澈的水里。恍惚间,时间回到了1944年冬末春初……
战火蔓延到这里美丽的土地,蔓延到这里的村庄,打破了人们安静的生活,蔓延到这里的河流与石头,河流与石头经受了烈火一般的考验。日本人的刺刀与太阳旗、船只,从远方而来,他们挑衅一个民族的尊严与一块石头的历史……
逝去如水,却永远不应忘却与背叛。壮、瑶族人民以一根大藤周旋、抗争明朝暴政;太平军以一碗本地特色的“香辣糟”下粥然后出师广西,攻占南京,最后定都,改称天京;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等乘千余只船溯江而上,建立于桂平的大成国,那是绚丽而悲壮的书页;抗日战争期间,黄埔军校四分校迁到桂平城郊,多少青年为精忠报国毅然从军,随后奔赴全国抗日主战场;有志青年立志杀敌建功,1945年春,以中流砥柱的气概,吴小虎等共产党员凭一段石头的天险伏击日军,留下可歌可泣的抗日史诗……
浔郁大地,万朵荷花盛开的地方,万亩荔枝飘香的地方,万座峰峦连绵的地方。浔郁大地,传来远古铜鼓的声音,也会集了郁江边罗泊湾闪亮的“国宝级文物”翔鹭纹铜鼓、铭直筒形铜钟、“从器志”木牍、神兽纹铜镜等,迎来送往两千二百多年黄金水道的繁华与风雨沧桑,迎来这里人民的日出日落,日复一日的劳作、生息……
千年“莲子”、“廉石压舱”、广西三大古镇“一戍(今苍梧龙圩)、二乌(今平南大安)、三江口(今桂平江口)”,骑楼文化、船家文化,革命时期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秘密召开,出生于桂平蒙圩的革命志士胡福田曾任广西共产党建党初期的广西特委常委,他抵达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并成为主席团成员,与周恩来等共商国是,广西第一个共产党员黄日葵在此走向南昌起义的枪林弹雨……
这道河流,这一堆堆沉默的石头,这些岁月里依然屹立的山峰,他们会记得这里的美,这里的爱,这里的情,这里的烽烟,这里的故事,这里的人民,这里的自由,这里的幸福,这里的一切。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化魂绕战旗。”悲凄的歌声已远,乱世中,英雄美人烈火的情怀与精神永在。
这是烈火一般的河流,这是英雄的石头。同时,这是如江水一样,永远奔涌向前、永远生命澎湃的历史浪花。
这是历史的浪花。浩瀚抗日烽火史诗,捧起浪花一朵,自2014年10月参加了鲁院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学习回来,唤起内心一直激越的那道河流,我想,我身边的故事与人物,他们的过去,他们的历史,也是一朵美丽与激越的浪花。以浔郁大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爱情、和平、正义、信念、追求、梦想等为主线,力求以细节式的人物、情节展现宏大的生活、历史、人物、命运等场景,生动再现美丽的南方风景和美丽南方人物,勾勒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风俗及叩问生命的凄美,探寻复杂的人性与试图展现人世间各式命运,从而吸引当今更多人对美丽南方、对浔郁大地(贵港市)的人文、历史以及旅游兴趣。小说穿插的梦境、抗日战争与现代足迹相结合的叙述、关于人性细微探究、生命终极思考、积极入世思想、幸福梦想追求等,使本部小说具有跌宕起伏感、壮阔感、凄美感。
这是诗意的风景,这是诗意而美丽的南方,这是诗意的浔郁大地。八桂大地风光壮美,英雄人民可歌可泣。桂平西山风景、大藤峡风光、大瑶山风情、鹏山风光等在身边,在脚下。然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呈现的同时,这里却是残酷的战争烽火波及之地。民族尊严的捍卫,热血英雄在美丽辽阔国土上抵御外侮、保家卫国,他们的赤诚与英雄精神,谱写如诗如画的悲壮诗页。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之后,红石矶将永远地沉入滚滚向前的江水中,沉入山清水秀的峡谷中。它即使看似普通,它即使消失,但是,红石矶的精神与灵魂,永远如同一把钢刀,它会在岁月里闪耀寒光。也许,它也如同一把穿过山岭的火把,在黑夜里引领光明,如同早上升起的太阳,永远佑护这里的人们。
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感谢这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也感谢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作家出版社、广西作协对我的鼓励与支持,让这部作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2015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得到出版扶持,与广大读者见面。
尘间所有都将成为往事,所有往事都是一朵浪花。但是,美丽的南方,是永远的;伟大的中国,是永远的;英雄的人民,是永远的。
美丽南方,我的故乡;美丽南方,我的家。美丽南方,英雄的土地!
致敬,红石矶;致敬,英雄的浔郁人民;致敬,抗战胜利!
2015年5月9日
第一章桂山浮梦
第一节山谷鬼魅
2015年2月28日下午,在广西桂平市(又称浔州)开工建设的大藤峡水利工程中,有几个工人偷空歇脚。在一处叫做红石矶的地方,他们悠闲地用手机拍照,戏水。远方,隐约有船笛之声,群山青幽,水鸟低鸣,细碎的阳光透过密林洒落在清澈、轻柔的水面上。突然,有一个工人大声叫道:“快来看,这是什么东西?”
随着这一个工人手指所指向的地方,众人惊奇地看到,在浅水泥沙里,有一顶日本士兵的钢盔随着水纹闪动。褪了色的盔带在水中轻轻地漂浮,可见因年代久远而腐朽的痕迹,半截步枪的刺刀,斜露于澄净的水里。它好像在此静静地睡眠了许多年,此刻,不觉中,被世人惊醒。恍惚间,刺刀越发的闪亮,闪着寒冷与锐利的光芒。时间,来到了1944年冬末春初……
孤城喋血故园悲,皱长眉,冻霜枝。空叹奈何,哭子散妻离。朋辈刀丛忧辱忍,穿风雨,举旌旗。
山河壮色可凭谁?理征衣,众精骑。烈烈长风,追密鼓惊雷。跃马冲锋驱敌寇,销国耻,待今时!
浔州古城,几个居民在街头读到一首词。这首词,贴在桂平县外城墙上,这首词作叫做《江城子·故园悲》。这是一个云游僧人在晨雾中,偷偷贴下的“布告”,之后,高大的身影和他的僧衣隐逸于白雾之中。好像这座小城并没有此人来过。一切又迅速地归于平静之中。
白纸黑字,落在凹凸不平的砖头上,鼓起斑斑点点。读罢墨香未散尽的词,小议一番,几个居民,很快也消失在寂寞的清晨。
这时,一队趾高气扬的日本兵列队走进城门。这是一场血战之后,他们占领的一座小城。
……
满山葱绿,几声鸟鸣。小城外,约五十公里的瑶山深处。
小伙子吴小虎在寂静的山岭,等着他心爱的姑娘来到。
在这条细长狭窄的峡谷,藏着一道白练般的瀑布。经过石棱的分割,这道白练落到峡底。这道瀑布长年累月的冲积,在峡底形成了一汪清幽的水潭。水潭的水满溢后,沿着高低不平的乱石,化为一道小溪向外流去,清幽幽的水流偶尔还有鳑鲏等野生鱼儿,它们摇着晃着身子游过,闪出一道透明的水纹。
吴小虎笑称这个水潭为醉月潭,因为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此,恋着这一潭的清水不肯离去,那水中的月亮随清波摇啊摇啊,似将人摇到梦乡去,摇到遥远的天际去,摇到那深邃而无垠的星空中。
吴小虎和这个姑娘曾经笑过,在这里,他们弄起一潭池水的笑。这样的笑声曾如此清脆,比石子扔到水潭中溅起的一束束浪花还要洁净无邪。这无邪与欢心的笑,常惊得丛林里鸟飞兽走。
现在,惊得到处鸟飞兽走的不是笑声,而是日本人。日本人来了,好像这三个字眼就是魔鬼的化身。村里的人多数都没有亲眼见过日本人,但是,来自说话者的神情就可知道,“日本人”是一伙山林的“猛兽”,不,这是比猛兽还凶残的鬼。
“他们有枪,比我们打野猪的土枪够火力!”从城里回到村中的水养比划着手脚,“长长的枪,枪的上面有刺刀,刮刮亮的,头发掉到上面都得削断!”
“见人就杀,见村就烧,见东西就抢。”如今,因为日本兵的到来,这里的人整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口口相传的灾难很快就会到来。在峡江村的村民眼里,日本兵肯定长得和野兽差不多,青面獠牙,杀气汹汹。
水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听罢,倒抽一口冷气。“日本人,挖心肝,吃人肉,太可怕!”水养瞪着眼说,“总之,听到日本人这三个字,是人都得怕,跑得远远的,得马上躲进山里去,跑慢了的话,肯定性命不保!”
“那你怎么还活着?”村里的七姑刘燕桥笑着逗他,“难道,日本人可怜你这个小鬼?”
水养看七姑不信他的话,气得鼻子都歪到一边去,他激动得昂着小脑袋,不服气地说,“你别不信!我要不是腿脚快,早死了!日本鬼子还专抢花姑娘!七姐,你长得这样水嫩,遇到日本人,我看准得遭殃!”
“就你的嘴巴会说!”七姑说完,叹了口气,“这样的乱世啊,还是待在峡江村比较的安稳,我看咱村的人呀,哪里都不要去,在这山旮旯的,没有什么鬼子稀罕的东西,日本人总不至于来这里!”
……
虽然有一段时间的平静,但是,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有这样的提防,不是坏事。所以,说归说,害怕的人还是占了多数。村里人一听到日本人的消息,都把心提到喉咙上。
虚惊几场后,村里的族老们商量,与其这样惶惶不可终日,还不如及时主动地探听鬼子的消息,以便见机行事。所以,族老们一致认为:为保险起见,派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村口望风把关。
“总得防备,乱世没有安稳觉。闭着眼睛,就会大难临头,村里就要遭大殃!”村里的老太爷李知贤说。
出了村口,往往就防不住了。日本鬼子的身影,像鬼魅般闪现于茫茫峡谷之间。
村里的人甚至不知道,日本的前哨已悄悄地接近了峡江村。
这一天,吴小虎等的姑娘叫梁香莲。
那时,吴小虎还在村外的山岭走动,手持一管长长的土枪,找寻野猪的踪迹。
田明匆匆跑来,上气不接下气,见到吴小虎,田明脸上的汗如豆粒般大,啪啦啪啦往下掉。说话喘着大气,想说的话连不成句,他努力地想表达什么,却由于紧张,反而说不流利。
好一会儿,吴小虎总算听明白了,一个如雷轰顶的消息:香莲被日本人掳去了!
“他们要出红石矶,出了红石矶,就是他们的炮楼,那肯定坏!”田明说,“香莲姐肯定要遭殃,日本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闭上你的狗嘴!”吴小虎抖了几下手中的土枪,从山石跳下来,敏捷的身影像兔子一样往红石矶方向蹿。
“虎哥,我跟你一起去!”田明追着吴小虎的背影叫。可是,一转眼,吴小虎的身影已经消失在灌木丛里。
红石矶,原来叫做横石矶。
横石矶是一段红色的石头,火一样的霞光映照江水,也将光影投射到它赤红的躯体上。这一段石头为何那样红?据史料记载,这里有一段悲壮的传说。横石矶地处广西瑶山山脉大藤峡入口处。相传,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时,朝廷几次调遣大批军队进行武力镇压,将整段大藤峡峡谷封锁得严严实实,见人就抓,见树就砍,见屋就烧。大藤峡入口处所设的关卡最为严密,驻兵日夜把守山头、路口,横石矶上堆满柴薪,点火防控,晚上火光把峡江照得通亮如昼。柴薪积日累月地烧,时间一长,把横石矶这段巨石烧红了,整段横在江中的石头,通红如血,虽经数百年风雨江流的侵蚀和冲刷,红色依旧,未曾褪掉触目惊心如同血迹一样的石体。远看,红红的,似天边被烧红的云朵落在河流之上。
此时的红石矶附近,来了许多鬼魅。一队日本鬼子在那里构筑高高的岗哨,守住这来往江河的要道。
吴小虎在红石矶等了一会,没过多久,两个日本兵架着香莲过来,嬉皮笑脸,嚎叫连连,远远看去,就能看到这两头狼一样的士兵似叼到“肥肉”,此刻乐得忘乎所以。
“花姑娘,花姑娘!”日本兵心花怒放,手舞足蹈,他们得意忘形,挂在肩上的步枪摇摇晃晃,好像恨不得连这碍事的枪支都扔掉,直接架着花姑娘回大本营寻欢作乐。
强压心中的怒火。吴小虎在水流边的岩石架好土枪。
石缝中悄悄伸出枪口,他屏住呼吸,只等最好的机会。
近了,近了,日本人走进河道欲往上游方向而去……
“砰!砰!”……短促的枪声响起。这突然袭击的枪声,让对方完全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
两个日本兵倒在湍急的河流里,血水染红一片。
吴小虎跑过去,捞起日本人的步枪扛在肩上。
田明也赶到,他拉着香莲说:“香莲姐,我们快走,快走!”
“跑什么?赶紧动手,把这两个鬼子处理了!”吴小虎说,“这样跑了,日本人会很快找到我们的!”
吴小虎和田明,还有香莲,一起动手,七手八脚拖动日本鬼子的尸体,用力拽着往岸边搁。
猛然,一个鬼子抱住吴小虎的腿,头顶手推,拼死用力。这家伙居然还活着!
来得突然,用力又大,一不留神,吴小虎摔在水里,浪花扑腾起来。这鬼子拼死和吴小虎打斗、翻滚在一起,顿时,水中激斗,乱作一团。
田明赶过来,他一脚踹在鬼子头上,这脚的力度够狠,鬼子跌到水中,胡乱叫唤。
一刻没有迟疑,趁着这空隙,吴小虎掏出腰间的利刃。手起刀落,“嚓”的一声脆响,稳稳地扎入了鬼子的胸膛,连骨头折断的声响都能听到。这够狠、够稳、够准的一刀扎中鬼子的要害。
“啊!”鬼子惨叫一声,眼睛怒瞪,沉沉的身躯倒下。胸口的鲜血淌进水里,红了一片。吴小虎看到小鬼子断了气,才使劲地将利刃抽出来……
花了好大力气,三人拖了日本人的尸体,到附近山口一处石洞扔掉。往里面搁置较深,吴小虎还觉得不稳当,又在外面搬了几块遮掩的石头,弄了些杂草掩住洞口。这心,才略微放下来。
忙完这些,吴小虎不忘回来洗掉磕碰在石头上的血迹。眨眼,打斗的痕迹与血水冲进急流去,跑得远远的,无影无踪,好像刚才这里什么也没有发生。
“田明,你回去通知村里人,这段时间要提高警惕!死了这两个鬼子,大批的鬼子肯定会来找人!”吴小虎说。
“好!”田明应了声,灵活的身影很快隐没在通向村庄的小道。
吴小虎拉起香莲的手,沿小道折到山的深处。
一口气,两人像风一般穿行峡谷茂林间,跑了好远。
“小虎,慢些,我两个人跑不赢你一个人呢!”香莲喘着气说。
吴小虎说:“估计什么时候生?我要当爸爸了!”
香莲说:“村医八嫂说,2月,年前。”
“哈哈,我要当爸爸了!”吴小虎笑着说,“我要当爸爸了,说不准,是个虎娃呢!真好!”
山中,一场虚惊后,传来两人的欢声细语。
第二节恍若梦中
“歇一下脚!”过了几个土坡,闪过三五条长满荒草的小路,跑到山头上,满头大汗的吴小虎对梁香莲说,
坐在悬崖断石处,满眼葱绿,一地春风吹过,这是多好的春天哪!
峡江村地处连绵的山岭中。而此刻旷远的幽静,仿似是谁拿了一支神笔,将这里点染上一两笔,让她的绿色如此醉人。在眼前,如同一卷静谧、旷远的画卷,一座山、一道水以及长长的杂草,草丛里飞过的水鸟等,都成为画卷中优美的一部分。在这画卷里,从早上,到中午,再到黄昏,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深浅不一地变幻着颜色,这是天然的山间风光画。
尤其是黄昏时分,一轮圆似面盆的红日,烧红云朵,洒下余晖,波光粼粼的黔江如同少女一般羞涩地躲在草丛中与乱石中。晚霞中的峡江村,天上云朵的红、杜鹃花的艳以及黔江的柔顺等静谧映照在一起,简直就是天衣无缝的大自然杰作。
峡江村位于当地人称大藤峡的山谷中。这大藤峡可不一般。大藤峡素有“上七下四中间三,古往今来称恶滩”之称,而危崖奇突,奇峰耸峙,地形险要,乃为兵家必争之地。
大藤峡之所以名有“大藤”,《徐霞客游记·粤游日记二》中曾有记载。相传明代时,“大藤渡峡处,南北两岸,俱有石突立江心,昔有巨藤横架江上”。当年,瑶族首领侯大苟所领导的壮、瑶族农民起义军,凭借这条悬江巨藤往来于大江南北,辗转与横征暴敛的明军作战,一根大藤下的义军搅得驻守大西南的明军风声鹤唳。
徐霞客在游记中描述了大藤峡的雄伟壮景:“盖两崖皆连山逼束,至此为入峡之始。又南五里,转而东南二十里,江左涯辟一坪,是为碧滩,设堡置戍,为峡中之界,名镇峡堡焉。又东南十里,两岸山势高耸,独冠诸峰,时有石峰悬峙。江至是转而东,其南回东转处,江左瞰流之石,有大书镌石者,土人指为韩都宪留题,然舟疾不能辨也。”对水势及险峻的地理位置,有这样的描述,“过断藤五里,下弩滩,遂南出峡口。有水自东来注,曰小江口。其水由武靖州来,至此,合并西南下,势甚涌急,盖出峡而恣其放逸也。北自横石矶入峡,南至弩滩而出,其中山势回逼,正如道州之泷江,严陵之七里泷”。
对两岸峡谷风光,徐霞客这样记述:“使伐木开道,因泉置屯,则亦丹崖、钓台,胜概所丽矣”。如此风光秀丽,雄伟险峻之地,在徐霞客的笔下霞光绚烂,诗意盎然,尽显大气。
听,有歌谣传来:
“永通不通,来葬江中,谁甚作者?噫,陈公!”
“永通”为何“不通”?“陈公”是谁?在峡谷中,船行时,可见险壁上赫然镌刻着“敕赐永通峡”五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大藤峡摩崖石刻,字碑高四点一二米,宽一点七米,字径八十厘米。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明王朝派陈钧镇压大藤峡农民起义后,把大藤峡改名“永通峡”,这就是所谓“记功碑”。这方碑是统治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历史见证,也是大藤峡更名的物证。然而,大藤峡人民在血腥屠杀面前并没有被吓倒,“永通峡碑”刻痕尚新,壮、瑶族人民的起义又如怒涛翻起。送给“陈公”的民谣,就是对刽子手陈钧的辛辣讽刺,也是对大藤峡义军的赞颂。
梁香莲说:“峡江村最美的时候是在春天。”
阳春三月,杜鹃花开红胜火。
杜鹃花又叫满山红、映山红、山石榴、红踯躅等。映山红一般统称各种红色的杜鹃花,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红色的杜鹃花如火如荼绽放,鲜红的色彩把山都映红了——可惜,如今还没有看到满山绽放的映山红。
映山红未红,陈公已远,如今,来了日本鬼子!
诗意的地方,偏也是乱世之地。大藤峡瑶家姑娘香莲,她和所有生活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姑娘一样,如今遇上了乱世!日本鬼子的铁蹄踏上浔郁大地,这片美丽的土地瞬间笼罩阴沉密云,听说,日本人见到女人分外地眼红,动手就抢,见到东西就一拥而上,抢到手中就哈哈大笑,见到房屋就烧,根本不给人安宁生活一天。这些鬼子,比明朝时的官兵凶狠不止十倍。
吴小虎并不是大藤峡本地人,而是外地来的汉人,还读过黄埔军校,是梁香莲的男人。吴小虎曾对梁香莲说,他喜欢陆游一首词,词的名字叫做《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背诵这首词之后,吴小虎对香莲说:“几次回到峡江村遇上你,我多希望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和你好好地过小日子。可是,这日子呀,真像梦一样。我只能盼啊,盼啊,盼着打鬼子胜利那一天……”
梁香莲说:“你这个吴小虎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你怎么连姓都改成吴了。誉成,把你的故事,说来给我听听。”
说到吴小虎这个名字,吴小虎觉得真像做了一个梦。他所被人们叫过的几个名字,引起了他梦一样的回忆。
这是一个多长的梦啊!往事,梦一样的日子。吴小虎的记忆回到了广西梧州,回到苏东坡称赞“鸳鸯秀水世无双”的古城……
“看枪毙人啦,看枪毙人啦!今天,杀头的是一个共产党!”
梧州北山,传来嘈杂的声音,乱哄哄的脚步声音一阵急过一阵。北山,成为临时的行刑场。早来的人群听到“枪毙”人的消息,特别是有“共产党”这字眼,人头压人头,都想挤进去看热闹,无奈,军警的枪托和严密的水桶阵,将刑场外的人群挡住。
这边,空荡荡的刑场上,远远地,早起赶集的人们,看见只有一个戴着镣铐的汉子,他昂首站立在那边。这个汉子,双手握拳,脸无惧色,如一棵青松般傲然面对眼前的一切。似乎,今天别无两样,在他面前要枪毙他的这些军警,并不能使他惧怕半分……
第三节陈家少爷
“枪毙人啦,枪毙人啦!这就是共产党员的下场!”梧州北山,一早就聚拢许多人。这些人头,都是来看热闹的。尽管,杀人是这些日子里常有的事,但是,好像“杀”的是共产党,便会对这些生活在古城里的人有更多的吸引力和谈资。
看热闹的人群有人小声议论,“听说,今天枪毙的可是一个高官!共产党的大官!”
乌云下的山脚,密麻麻的军警用枪托驱赶外围拥挤的人群。躁动的人群在枪托下慢慢地安静下来,行刑的时分要到了。
“有什么好看的,共产党,杀,有一个杀一个,这是蒋总司令的命令!”满脸横肉的军官甩了甩厚重的下巴,返回太师椅坐下,他沉沉的身躯压得太师椅好像不堪重负地“吱呀吱呀”地喊“痛”。
横肉军官的身边,已有一排士兵站好。他们静立一侧,等待长官的指示。
“预备,举枪!”指挥官下令。
“慢!”横肉军官摆了摆手,走前一步,他提高声音对昂首站立的人喊道,“胡特委,如果你肯归顺我们这边,我保证向上级禀报,总有你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什么荣华富贵!这不过是过眼的云烟罢了。”这姓胡的汉子冷笑一声,他说,“唯有世界的光明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才是大同的理想,苍生百姓的福祉!要我归顺,除非江河逆流,日夜黑白颠倒!”
“世界大同,苍生百姓与你何干?”横肉军官回应了轻蔑的语气,“你是共产党的高官,现如今的天下,这是党国的天下。你何必执迷不悟,趁早看清形势,弃暗投明,这才是正路。”横肉军官加强了“攻势”。
“弃暗投明?这事我早已做过!一颗人头落地,换来千万人觉醒与世界的大同,我何惜此头!”这是针锋相对的回答。
“胡特委,我知道你当过粤军的营长,生死地里走过一遭。后来,你受了蛊惑,投了共产党。这事,上面也知道。上面的意思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背党国利益而行,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人!”
“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人,这就是党国的利益?如此之党国,又何以得民心、得天下?”汉子愤然道,“我决然相信,这天下绝不归于自私自利、兄弟相残者,而是归于大同的共产者!”
“不可理喻!顽固不化!”横肉军官觉得大大地丢掉了脸面,气愤地走回到行刑队后面。
“执行!”横肉军官冷冷地说道。
十来支枪重新举起。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青年汉子振臂高呼,回荡天际的声音如江涛怒吼。
沉闷的枪声响起。汉子倒在荒地。
“呱呱呱……”悲鸣之声飘荡于空寥而毫无生气的苍穹,野草荒疏的山头飞起了一群白鹭。它们振翅冲向天空,向层层乌云无畏扑身而去。仿似,乌云背后有它们追寻的光明,遥远的天空是它们归宿,它们或许觉得,离开了这枪声惊扰的山头,便是最安全最快活的去处。
“真是硬骨头!”稀落的人群中,有人说话。
冷不防,横肉军官带着队伍走出来,瞪了一眼说话的人。这人赶紧低头走远,生怕被抓住,扣上个罪名。
“我们也快走!”刑场下来的一个中年男人,身穿浅灰土布长衫,拉起人堆里的一个约八九岁的男孩,迅速离开了瞧热闹的人群。
这中年男人叫陈洛南,在监狱里当个小差。平时管送饭菜,也管帮打一下杂工,做些文案的工作,在监狱里算得是一个吃过笔墨的文化人。他拉扯着的小孩叫陈誉成,是他第二个儿子。
陈洛南的妻子名叫韦玉娟,这个来自广西桂西南壮乡的健壮女子共为他生育了五个孩子,两女三男。
五个孩子的名字取得蛮有意思。两个女儿出生于前,取《诗经·郑风·子衿》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大女儿叫青青,二女儿叫悠悠,三个男孩子分别取名为陈礼成、陈誉成、陈秋成。
陈礼成的“礼”字来自于《礼》,陈誉成的“誉”字来自于《易》。起陈誉成这名字的时候,陈洛南沉思了一会,他说:“现在这世道哪有什么是容易事?连活着都不容易,我是希望这孩子容易生,容易养,容易活在这世上。可是,这世道还不一定给人这个指望呢!还是改为‘誉’吧,希望这孩子争口气,给陈家的列祖列宗争一口气,光宗耀祖。”于是,第二个男孩子取“易”字之音,名为陈誉成。
陈秋成是最小的孩子,当时,还没有孩子,韦玉娟问陈洛南:“如果又是个男孩,你给取个什么名字?”陈洛南对韦玉娟说,“这孩子名字容易,我估摸着,早些明年春天出生,迟点的或者到了明年秋。正好,春天生取《春秋》里的字,取名为陈春成,如果是秋天,则取名为陈秋成。”
“噗哧……”韦玉娟笑了,“我们这家里什么时候凑齐四书五经呀!”
说完这句,觉得有些不妥。韦玉娟的眉头一皱,对陈洛南说:“你给孩子取的名字还可以,不过,你这名字真不好!洛南、洛南,怎么听起来都不舒服,与‘落难’谐音,这乱世之中我们总得小心。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落难了,这孩子可该怎么办哟!”
……
金龙巷,陈洛南带着儿子陈誉成回到家。这是一个小庭院,陈洛南的一家刚从城郊搬来这里不久,生活条件改善很多。
“这世道也真够乱的!”陈洛南说,“今天北山枪毙了一个人,这人是共产党!名叫胡福田,听说是共产党的高官,到过莫斯科参加中共的高级会议。唉,说起来,论他的老家桂平,我们还是老乡呢!可惜,这汉子走了!”
韦玉娟叹了口气,说:“这乱世,每天无辜受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枉死的冤魂啊,也不知有多少!我们总得顾好自己,照看好孩子!这比什么都强。”
“所以呀,这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小青、小悠也长大了。看她们听话,我心舒畅了许多。这小豹、小虎、小龙,也但愿他们年年岁岁平安,生龙活虎,精神地过日子!一家人开开心心的,你说,有什么比这个重要?”
“说的是,老爷。”韦玉娟说。
为了让孩子好养活,农村人喜欢用动物的名字来给小孩子取小名。小豹是陈礼成的乳名,小虎是陈誉成的乳名,小龙是陈秋成的乳名。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宽大的院子里,传来诵读古诗的琅琅书声。
“开饭啦,开饭啦!”一阵吆喝声过后,妇人从木架盘里摆出饭菜。
“吃饭啰,吃饭啰!”一群孩子欢呼雀跃地下了课,从私塾跑出来。
韦玉娟在旁边看着佣人忙碌。这其实也不算是佣人,这妇人是韦玉娟相认的一个姐妹介绍过来的亲戚,四十多岁,大家都叫她周阿姨,因为逃难到城郊,本来没有什么活计,得到介绍,就到陈家帮忙,并住在陈家。来的时候,带着一个六岁多的男孩,瘦弱,腼腆,怕与生人相处。周阿姨说,请大家多关照天华,这孩子山里出来,还小,不懂事,给大家添麻烦,请多原谅。说这话时,天华躲在周姨的身后,扯着衣角,头快要低到周姨的膝盖下了。
陈洛南喜欢和教书先生聊天。这教书先生名叫孔师名,住金龙巷里,晚上在夜校里给大伙上课,讲的好像都是农民、农村的事。这先生年轻,才二十出头,人却不可只看年龄,孔先生满腹经纶,引经据典头头是道,是陈洛南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一多,与陈洛南渐成知交。
陈洛南佩服孔师名,是从他说起梧州的历史开始的。
说起梧州,有一道鸳鸯江将山城一分为二。沿这道江水溯江而上,可至广西平南境内,因平南古称龚州,那一段水路就称龚水。再往上,到达桂平境内的水路,因桂平又称浔州,所以这段水路称浔江。这浔州正是陈洛南的老家,县城处于郁江、黔江、浔江的三江交汇处和群山叠嶂环抱之中,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地。与龚州和浔州交界的地方有个小镇,名叫江口,又称永和圩。那里,是陈洛南的出生地。
鸳鸯江,传说引起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赞赏。据说,一生清正廉洁的苏东坡仕途不得志,因屡次受小人谗言之害,花甲之年还不能安享生活,一再受贬,最后受贬的一站是被贬谪到了不毛之地的海南岛儋州。这可真是贬到了天涯海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苏东坡的豪放性情和正直品格从未改变,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未改变。在海南,他与当地的黎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带领他们挖出一口口井,取出甘甜的泉水饮用,他还亲自上山采摘草药,为生病的穷苦百姓把脉、熬药、看病等。在海南生活三年的苏轼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名句,这诗句其实也是他的心志反映。
后来,乐天的苏东坡得到皇帝的赦免。他在北归途经梧州时,正是中秋之夜,泛舟水中,清水影随,两岸渔歌唱酬,山水沉入如银月色,交相辉映,心情舒畅的苏东坡吟出“浔桂江流好放棹,鸳鸯秀水世无双”的佳句。
孔师名是个文化功底深厚的人。孔师名对陈洛南说,有人说苏轼吟出“浔桂江流好放棹,鸳鸯秀水世无双”佳句,也有人说,苏轼留下的是“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的残句,不过,据我考究,这似乎都站不住脚。我翻了很多书,发现这原文的出处是清朝的黄裳吉七律中的句子,诗中写道“我爱清涟频击楫,渔歌随处有沧浪”。可见,多是有人想借苏东坡的盛名为鸳鸯江增彩罢了。
“名气大的人,总有被‘借名’来附会的可能。”孔师名说。
孔师名的严谨治学态度,着实令陈洛南欣赏。陈洛南求孔师名当自己孩子的私塾老师,正好,这段时间孔师名白天无事可做,便应允下来。
这边,陈洛南和孔师名聊些时势的事。那边,喷香的饭菜已摆好。
“现在共产党活动好像受到打击,但是,据说,几年前的秋天,共产党的重要领导周恩来乘坐客轮到梧州,在大同酒店住了一个晚上,召集社会各界革命力量开会,在这里早早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这种子,恐怕是要化作满山的赤旗。”孔师名说道。
“也有可能。”陈洛南说,“我在监狱见过共产党人,他们好像都是铁铸成的机器,任怎样拷打逼问,始终不低头,这是真汉子!”
……
排了队的孩子们依次领到自己的饭菜:一碗白米饭,米饭上面铺了新鲜的芥菜和浓香的猪肉片。
小虎的眼睛是最尖的,他突然叫道:“天华的碗里干吗没有肉呀!都是芥菜!”
这说话声音和发现,引起一阵笑。
“天华这孩子不爱吃肉,有碗米饭吃就不错!”周姨说,“想当初在乡下呀,能喝碗稀粥,这日子就好比过年!”
韦玉娟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周姨的谎话:“孩子那么瘦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哪有不爱吃肉的呀!这是你自己的孩子,得爱惜!都是一家人,没有必要如此拘谨和见外的。”
天华捧了碗和筷子在周姨的身后,听到他们谈话,不敢吃,也不敢说话,喉咙动了动,舌头舔了一下干巴巴的嘴唇。
“老爷和夫人待我如一家人,这我是知道的。没有老爷和夫人,我和天华怕是早流落在街头,哪还有什么饭和肉过日子?有一碗饭吃,我就谢天谢地,感谢老爷和夫人!这份厚爱我铭记在心,不敢有半点的多心和麻烦。”周姨说的话诚恳,话里听得出都是感激。
几个孩子听妈妈和周姨的对话,反应很是机灵。小虎先是从自己碗里夹了一片瘦肉,推到天华的碗里。看到这样,青青、悠悠等几个孩子也夹了肉片往天华的碗里放,一下子碗里的肉就堆得像小山似的。
“你吃,我们碗里还有!”孩子们说。
“这哪里行呀,哪里行!”周姨紧张地说道,“要不得,小姐们、少爷们,使不得!”
韦玉娟笑着说,“有什么使不得?吃吧,不要让孩子自小就学会人分三六九等,这些都是坏东西!”
“夫人,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周姨眼里闪着泪花,“做牛做马,我也要服侍你们!”
“什么做牛做马的,不要把自己当外人!”韦玉娟说。
……
不远处,孔师名看得真切,听得仔细,他对陈洛南说:“家风好,妻贤子贵,孩子们听话,以后可成才!”
陈洛南笑了,他说道:“这还不得归功于你这个名师,名师出高徒,哈哈哈!”
这和洽的日子很快过去。又一天,也是午饭时间。
陈洛南与孔师名正说着话,门外闯进一个人,慌慌张张,魂不守舍,似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
一进门,他一溜烟似的到了孔师名的跟前,急忙地说:“坏事了!出大事了!来了好多军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